简述播音几种语言表达样式
播音学概论复习提纲

播音(bō yīn)学概论(10主持二班(èr bān)补考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播音(bō yīn)定义:(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tōngguò)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节目(jiémù)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点,用有声语言和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的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头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3、播音员: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工作的专业人员。
4、播音工作的内涵:以在话筒前(含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任务的职业。
5、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以有声语言驾驭节目进程。
6、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
它按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组织内容,依次传播。
7、创作主体的定位: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有的位置。
8、广播电视受众:是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总称。
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受众”又是接受的主体。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
9、稿件:稿件是播音创作中的基本元素。
10、受众心理: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受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可分为:共性心理、特性心理和逆反心理等)11、受众需求:是受众的重视要求与广播电视节目实际情况之间的反应,是受众试听行为的原动力。
12、受众反馈:传播者通过受众对所接收的传播信息的反应,推测和判断受众的心态和需求,检验和证实传播的效果。
13、内心感受:语言表达者透过稿件文字和文字间的相互关系,感受到其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到他们对自己的间接刺激作用。
14、形象感受:语言表达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空间时间知觉等,对所表达的内容中描述的食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
15、情景再现:就是稿件中的人物,时间,场面,在播音创作者的脑海里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播音学概论重点

1.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播音性质的主调是新闻性3.构成播音创作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4.从事播音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受众5.副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
6.播音创作从媒介上分: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7.播音创作依据的基本元素是稿件8.1949年12月1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播音中的三性: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三感: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10.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11.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出现12.受众从收视态度上分:积极受众,固定受众和随意收听(收视)的受众13.有声语言的动力器官:肺,横膈,胸廓,气管有声语言的发声器官:喉14.播音创作从传播方式上分:录播和直播15.节奏分为6种类型: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16.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深,匀,通,活17.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音画同构式,音画平行式和音画反构式18.播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名词解释:声音共鸣:话筒前要求发音者采用以口腔为主、辅以胸腔和头腔在内的上下贯通的声道共鸣方式。
声道共鸣的状态感觉是:一根弹性声音柱,由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腔流动向前,“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对象感:对象感就是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节目主持人: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节奏: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
节奏的变化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的对比组合显现。
节奏是交替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有序运动。
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独白口播和对话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独白口播和对话柴璠可以将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语体大概分为三个大类:独白口播、对话和配音。
本次讲义只涉及独白口播和对话。
如果从语言样态来讲,播音员主持人所做的工作,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常见的所谓“独白式口播”,有人认为这就是播音员的活;另外一种是“对话”,有人说这是主持人的工作。
“对话”这个词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广播电视中更多地把被称之为“谈话“。
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颂老师把播音主持的语言分为四个基本的样式:第一种叫宣读式,比如在电视新闻中宣读一些上级下发的法规、通知等非常正式的文体;第二种是讲解式,经常用在专题片的配音当中;第三种是特别流行的谈话式;第四种是朗诵式,在电视中更多地用在大型的晚会上。
第一部分对话一、科学的传播意识无论是主持文艺节目,还是新闻节目(在国外,基本上就是娱乐和新闻,但在我国,还有社教类节目等),都会出现大量的“谈话”语体。
“谈话”这种类型的语体有很多即兴的内容,即兴的内容一多起来,所谓的播音主持语言的表达技巧的重要性就退到第二位,此时更多地强调的是语言的素质,当然,这种即兴的语言与平时的谈话有很多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大众传媒语境的不同。
因此科学的传播意识就很重要。
科学的传播意识包含以上内容:1、强烈的表达愿望:专业的表达愿望与人际表达愿望的最大区别在于善于激发愿望;表达愿望来源于在专业上、生活中的广泛积累。
在传媒过程中,传播最基础的心理基点或心理底线叫强烈的表达愿望。
在早期,播音员被叫做“肉喇叭”或“话筒架子”。
如果缺乏强烈的表达愿望,播音员或主持人就很可能变成这些东西。
另外,缺乏强烈的表达愿望的结果还体现为其他的很多现象。
比如说我去年参与一些现场娱乐的节目,觉得那些小有名气的主持人有点悲哀,因为那些主持人身上充满娱乐的因素,从发型、化妆到服装。
当然我比较关注语言,他们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语速快、莫名其妙的跳跃、不计听众或观众的心理反应、完全处于一种对语言的肆意玩弄,根本不理会语言本身的规律和语言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娱乐资讯播报类的节目中比较常见;还有一类是娱乐脱口秀的节目主持人,我发现他们主持时的高潮状态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有一点在哗众取宠。
播音主持话语样态定义

播音主持话语样态定义
播音主持话语样态可以分为正式、亲切、庄重、温和、活泼等多种样态。
1. 正式样态:主持人使用规范的语言、措辞、语调,与听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给人以庄重、严肃的印象。
2. 亲切样态:主持人使用亲切、友善的语言,用一种亲密的语调和观众交流,给人以亲近感,让听众感觉到被关心、被尊重。
3. 庄重样态:主持人用庄重、严肃的语气,强调某些重要信息或事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氛围。
4. 温和样态:主持人采用柔和、温暖的语气,以平和的语调与观众交流,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觉。
5. 活泼样态:主持人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语调,表达出积极、充满活力的态度,给人以活泼、欢快的氛围。
不同的节目形式和主题需要主持人使用不同的样态,根据节目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样态,以达到吸引观众、传递信息的目的。
播音学概论 考试重点

第四章 播音创作的手段
第一节 有声语言
发音的动力器官:肺,横隔,胸廓和器官。
有声语言的发声器官是:喉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深,匀,通,活
声音弹性:指声音随感情变化而产生的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
感受分为形象感受,逻辑感受。
形象感受是指语言表达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对所表达内容中描述的食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和感受,再通过语气的变化把他们表达出来。
1.播音员、主持人的素养,既有广播电视传播者的共同特点,又有播音专业自身特征。其素质应该是综合的,客观的,具体的。
2.播音员、主持人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播音员表现为政治理论、政治立场、政策观念和政治作风。播音员应在思想上、政治上、宣传内容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播音中坚持党性原则,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文化素养:指广博的知识、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文化底蕴资源的储备,文化功力的不断加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3)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专业技能的把握和运用上。包括语音、声音、形象、表达技巧等业务实践的各个方面。
不同点:1 所适用的人称不一样,主持人驾驭的人,成为第一人称,播音员驾驭的人,成为第三人称 2 所用的语体不同,播音员多用播报式,主持人运用交谈式,显得主语化 3 主持人一般被赋予一定的话语权,有评议的权利 4 主持人出现在采访现场,采访能力强,而播音员则不强。
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首先坚持党性原则,还要把握播音的有序性,即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
第六 播音创作的分类
播音创作从传播媒介上,分为广播播音,电视播音
广播播音文体:新闻播音,通讯播音,评论播音
播音创作从传播方式上,分为:录播,直播
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独白口播和对话

1、强烈的表达愿望:专业的表达愿望与人际表达愿望的最大区别在于善于激发愿望;表达愿望来源于在专业上、生活中的广泛积累。在传媒过程中,传播最基础的心理基点或心理底线叫强烈的表达愿望。在早期,播音员被叫做“肉喇叭”或“话筒架子”。如果缺乏强烈的表达愿望,播音员或主持人就很可能变成这些东西。另外,缺乏强烈的表达愿望的结果还体现为其他的很多现象。比如说我去年参与一些现场娱乐的节目,觉得那些小有名气的主持人有点悲哀,因为那些主持人身上充满娱乐的因素,从发型、化妆到服装。当然我比较关注语言,他们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语速快、莫名其妙的跳跃、不计听众或观众的心理反应、完全处于一种对语言的肆意玩弄,根本不理会语言本身的规律和语言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娱乐资讯播报类的节目中比较常见;还有一类是娱乐脱口秀的节目主持人,我发现他们主持时的高潮状态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有一点在哗众取宠。这些语言现象背后其实是一种强烈的主体缺失,也就是这些主持人只考虑到现在流行什么,大家爱看什么。我认为,大家要做一个科学的切切实实的受众调查,看看受众喜欢什么语言样态。其实上面所说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一定受老百姓的喜欢。但由于受到媒体的自我炒作,于是就捧出了这么一个类型的表达方式,并自认为它很流行,于是其他人就跟着学。其实只要是跟着学,去模仿,就势必会导致独立思考的丧失,这就是主体缺失。它背后实际上是意味着没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愿望。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播音学概论播音的狭义定义: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创作的特点: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系统、弹性系统,是一个全息的系统。
总的来说,播音创作的系统具有运动性、开放性和全息性、综合性。
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创作者、创作素材、受众。
播音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播音的几个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新闻属性和某些艺术的特征3)再造性和创造性播音言语活动的过程: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创作素材的二度性创作手段的声像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时间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受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播音环节的作用: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传递信息、体现态度——传递感情、形象生动——规范美化语言1)构建语言(或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2)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3)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的作用4)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创作主体的概念特征:创作主体,是指播音创作活动中的主体。
播音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一项创作活动,创作主体也就是指播音创作者。
创作主体的作用职能:1)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份2)展开积极的创作思维活动(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等多项思维方式)3)要全面掌握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规律,运用技巧,熟练表达具体备稿的六步: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创作主体(创造者)的定位问题:一)定位: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有的位置二)定什么位:创作者根据自身能力、特点,根据传播的要素、节目和栏目特色、创作群体的构成、伙伴合作关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浅议电视新闻中播音语言的新样式

浅议电视新闻中播音语言的新样式随着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电视新闻播音语言已经从过去的严谨、正式变得更加轻松、自然。
这种新的播音风格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感体验,更符合当今年轻人对媒体的需求。
本文将从音乐化、口语化、口音多元化等方面探讨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
一、音乐化音乐化即电视新闻播音语言中含有大量类似音乐的成分,比如节奏感强、重复感强、起伏感强等。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新闻播音更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采用音乐化的播音方式,如央视的《新闻联播》、香港电视台的《翡翠台新闻报导》等。
音乐化播音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更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然而,对于一些严肃的新闻报道,这种播音方式也容易被误解,使得新闻本身失去真实性和严肃性。
因此,在使用音乐化播音时需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度使用。
二、口语化口语化播音即电视新闻播音采用平实、真实的口语来表达新闻,而不是过去的正式语言。
这种新闻播音风格的出现,代表着传统的“廉洁严肃”的新闻述说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能够使得新闻播音更加生动、自然,因此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灵。
现在的电视新闻中,大量采用口语化播音,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获取更好的播音效果。
同时,口语化也能够让新闻播音更加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三、口音多元化随着中国国土面积之大,语言环境之广,口音的多样性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电视新闻播音中,采取口音多元化的方式则更容易取得观众的共鸣。
这种方式可以让不同地方的观众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具体来说,在一个节目中同时使用各种口音,可以让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接受到相关信息。
在面对全国性的电视新闻播报时,这种口音多元化的播报方式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增加了新闻的直观性和亲和力。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正朝着音乐化、口语化与口音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新闻更加生动、直观、接地气,获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