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TPPA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早期检测对于治疗和控制传播至关重要。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1)实验器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恒温水浴、离心机等。

(2)试剂准备: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盒、PBS缓冲液、荧光素。

3.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标本:从患者体内采集组织液(如血液、脑脊液等)作为标本。

(2)制备玻片:将标本涂在多个玻片上,将玻片放入恒温水浴中,使组织液干燥。

(3)固定标本:将玻片置于甲醛固定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PBS缓冲液洗涤。

(4)孵育标本:将固定的玻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加入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盒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孵育30分钟。

(5)洗涤标本:用PBS缓冲液洗涤玻片,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6)添加荧光素:加入荧光素作为可视化记号,孵育15分钟。

(7)洗涤标本:用PBS缓冲液洗涤玻片,去除未结合的荧光素。

(8)观察标本: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梅毒螺旋体的荧光信号。

4. 质量控制与结果判读(1)质量控制:每次实验需进行质控,使用已知梅毒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使用无感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

(2)结果判读:观察玻片下的荧光信号,有荧光信号则判定为阳性,无荧光信号则判定为阴性。

5. 结果报告与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包括标本信息、实验日期、操作人员姓名、实验结果等。

6. 问题与解决方法(1)标本准备不当: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良好,避免污染或变质。

(2)实验操作不准确: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避免操作中的误差。

(3)质量控制出现问题:检查质控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质量控制结果可靠。

7. 安全注意事项(1)遵守个人防护措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并按规定处置废弃物。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目的:规范的梅毒螺旋体检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适用范围:性病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人:实验操作者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1.1操作应规范化。

1.1.2所有标本都应当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应戴手套谨慎操作。

1.2梅毒标本采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期梅毒的检测方法及部位见下表。

1.2.1血液1.2.1.1血清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促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室温静置1-2小时(或37℃静置30分钟),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新鲜血清,备用。

也可采用保存于2-8℃或-20℃的血清。

溶血、脂血或污染的标本可影响试验结果。

1.2.1.2血浆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抗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轻轻颠倒混匀8-10次,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血库血浆以及EDTA 抗凝血浆同样可以用于梅毒血清学实验(一般仅用于RPR实验,),但易出现假阳性反应(需用血清复试),如用其他抗凝剂应首先评价后再用。

1.2.1.3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手指或耳垂,1岁以下儿童采用足跟部)。

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棉签擦掉第一滴血。

收集滴出的血液,立即用于检测。

1.2.2皮损部位组织液1.2.2.1用于病原学检查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立即用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测,或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于镀银染色试验。

1.2.2.2用于核酸检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刮取渗出液,加入有DNA保存液(1ml/管)的标本管中,备用。

1.2.3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0.3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立即进行暗视野镜检或备用。

NJKM-SOP0301.18 梅毒TPPA抗体检测作业指导 Edition2.0

NJKM-SOP0301.18    梅毒TPPA抗体检测作业指导 Edition2.0

梅毒TPPA抗体检测作业指导书1、试验原理:梅毒抗体检测是采用抗原抗体凝集反应中的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其原理如下:将梅毒(Nichols 株)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载体明胶粒子上。

这种致敏粒子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PA法),由此可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

2、样本收集和贮存:血清或血浆1ml,标本应无溶血,无脂血,无微生物污染。

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标本拒收,标本的采集应使用清洁,无菌的一次性的干燥管。

标本用量最少50ul,七天内检测的标本应在2-8℃保存,贮存在-20℃可保存4W,同时避免反复冻融血清。

3、安全防范:3.1此试剂盒内含人血成分。

尽管所有的对照及定点对照都已经过试验验证并且发现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均为阴性;但仍认为它们具有潜在的感染性。

3.2移液过程禁止用口。

3.3在处理试剂和标本的地方禁止吸烟,饮食。

3.4使用试剂盒和标本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穿试验服。

使用后请彻底洗手清洁。

3.5患者样本及其他潜在感染材料试验后应放入医用垃圾桶内。

3.6试剂的溶解液,血清稀释液和阳性对照血清含有叠氮钠作为防腐剂,叠氮钠可以和铅铜反应形成爆炸的金属叠氮化合物.为防止金属叠氮化合物的形成,应用大量的水冲洗以免其堆积.4、试剂:4.1 储存与稳定性:试剂应在2-10℃保存。

冻干试剂必须在复溶后的当天使用,如果保存在2-10℃最多可使用7天。

4.2 试剂盒组成:(由富士瑞士欧公司出产)(1)溶解液(液体)8mL×1瓶用于调制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

(2)血清稀释液29mL×1瓶用于样品的稀释。

(3)致敏粒子(冷冻干燥)调制浓度为1%的Treponema Pallidum(Nichols 株)致敏明胶粒子。

(4)未致敏粒子(冷冻干燥)经单宁酸处理调制浓度为1%的明胶粒子。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梅毒螺旋体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样本接收、处理、前处理、试剂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解读等环节。

三、设备和试剂1. PCR仪: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的PCR分析。

2. 试剂:包括PCR引物和酶切酶。

3. 离心机:用于离心样本和试剂。

4. 试管架和显微镜:用于观察PCR反应结果。

四、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按照标准程序采集患者样本,确保标本完整无污染。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合适的处理,包括离心、除菌等操作,确保标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试剂准备1. PCR引物和酶切酶的制备应按照相关的说明书进行。

2. 所有试剂应储存于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防止变质和受污染。

六、实验操作1. 样本前处理:按照相关方法,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如DNA提取、扩增等。

2. PCR反应:按照PCR反应体系,加入样本、引物和酶切酶,进行PCR反应。

3. PCR程序:设置合适的PCR程序,包括预变性、变性、退火和延伸等步骤,确保PCR 反应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4. PCR反应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防止污染,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七、数据记录与结果解读1. 实验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包括样本信息、实验条件、PCR结果等。

2. 结果解读应根据设定的阈值和参考范围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 结果的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和管理。

八、质量控制1. 每个实验过程应设置质量控制样本,用于监控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实验,确保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性能和质量。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2. 弃液处理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避免污染和伤害。

十、附则本操作规程的具体实施应参照相关专业标准和法规,并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梅毒特异性试验( TPPA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梅毒特异性试验( TPPA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为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每批测试均应放置阴阳性质控血清与被检样品同时测试,用以检查试剂性能。
[临床意义]
该试验用于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存在与否,对评估受检人被感染人的机体中存在较长的时间(长达五年),故不适宜用于疗效的观察。
该试验用于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存在与否对评估受检人是否曾经感染过梅毒螺旋体有较高的特异性
ABCD医院
免疫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1-21
梅毒特异性试验( TPPA )
版序:ABCD
页码:第1页,共2页
[原理]
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此致敏颗粒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
[试剂厂家]
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 日本东京
[试剂组成]
(1)“A”溶解用液
(2)“B”血清稀释液
(3)“C”致敏颗粒(冻干):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4)“D”非致敏颗粒(冻干):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混匀
(5)“E”阳性质控血清
[试剂的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自生产日起避光贮存于2-8℃,有效期内稳定。
(3)离心2000rpmX 5分钟,吸取上清液50ul加入孔3.
(4)自孔4--孔10各加血清稀释液"B"25ul.
(5)自孔3吸25ul至孔4,混匀后吸入25ul至孔5......如此稀释至孔10,弃去25ul.
(6)按定量试验法加入"D"和"C",振荡30秒,置有盖湿盒室温2小时,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
加致敏颗粒“C”(ul) ---------------25
血清最终滴度1:40 1:80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TPPA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TPPA标准操作规程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TPPA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TPPA;组合项目申请:RPR+TPPA,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8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8.1标本量不足。

2.1.8.2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8.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8.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标本保存时间:立即测定或放置2~8℃冰箱内。

2.2.2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3、方法原理凝集法。

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离子上.这种致敏离子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

4、试剂及其他用品准备溶解液8ml/瓶×1,血清稀释液60ml/瓶×1,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0.6ml/瓶×5,未致敏粒子 (冷冻干燥) 0.6ml/瓶×5,阳性对照血清 (液状) 0.6ml/瓶×5。

5 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5.1 质控液重建方法:液态质控血清,即开即用,无需特殊准备。

5.2 质控品测定:在每一批标本中测定阴性和阳性对照各一次。

5.3质控规则:阴性和阳性对照符合即可。

5.4如出现失控情况,按室内质控标准操作程序采取各种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纠正,并在确认重新回复到控制状态后开始标本检测。

6操作步骤6.1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板第1孔中,共计4滴(100ul),从第2孔至最后一孔各滴入1滴(25ul)。

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测定

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测定

梅毒密螺旋体抗体测定1.样品的接收、登记和处理1.1 采血3-4ml,收集到促凝管中(可采用常规用量的肝素或枸橼酸钠抗凝)1.2检查样品的状况,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

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要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1.3仔细核对样本与送检单,然后编号1.4样品为全血(抗凝),用3.000r/min离心15min,血清/血浆备用。

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

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

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1.5 每天上午进行样品的检测。

节假日(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存放于2~8℃,需长期存放的样品,应置于-20℃以下。

2.检测方法和步骤2.1检测方法(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1.1 基本原理以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的ELISA(双抗原夹心法)为例。

用纯化基因工程梅毒螺旋体抗原TP47(TmpA)和TP17包被的微孔板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基因工程梅毒螺旋体抗原,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2.1.2检测步骤实验准备:试验开始前将试剂和样品放置在室温(18~23℃),平衡30分钟后使用。

配液:将浓缩洗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0倍稀释备用备好试剂盒、待检样品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后,按试剂盒说明书以及质控和安全防护要求进行筛查检测。

准备实验原始记录表2.1.3 实验操作2.1.3.1装好所需使用数目的孔条,每孔均加入50μl样品稀释液。

留一孔作空白对照,暂不加任何液体。

另设3个阴性对照孔,阳性对照1孔,若需要可再设1个阳性对照孔。

2.1.3.2每孔加入50μl待检样品及对照(对照要后加),加样时吹打混匀则效果更佳。

在反应板上加盖封板膜,振荡混匀,置37±2℃温箱或水浴锅中,孵育30min。

2.1.3.3置洗板机上洗涤6遍, 每次静置30~60S, 洗完后孔上方及底部不应残存液体。

梅毒螺旋抗体TPPA(凝集法)

梅毒螺旋抗体TPPA(凝集法)

梅毒螺旋抗体TPPA(凝集法)传播途径:1、性接触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2、血传播梅毒患者、潜伏梅毒及隐性梅毒血清具传染性,通过输血及共用针头可传染他人。

3、胎传患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染,一般认为感染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

名称:赛乐迪亚原理: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

这种致敏粒子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

操作方法:试验前试剂应恢复到15~30℃。

用前30分钟按规定量加溶解液(0.6ML)溶解致敏颗粒、未致敏颗粒并混匀;按规定量加溶解液于质控血清。

(1)标本稀释液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第l孔100微升,第2-5孔各25微升。

(2)取血清或血浆25微升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2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3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4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5孔,混匀后弃去25微升。

(3)第4孔未致敏颗粒25微升,第5孔加致敏颗粒25微升。

(4)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秒。

(5)加盖后于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判定基准阳性: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以上)的反应图象判定为(+)时,最终判定为阳性,进行方法2的测定时,将显示出反应图象为(+)时的最终稀释倍数作为抗体效价。

阴性:无论未致敏粒子呈现何种反应图象,只要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的反应图象显示为(-)时,最终判定即为阴性。

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且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时,最终判定为保留。

注意事项:使用过的器具(移液管、试管等)、废液、废物等除用次氯酸钠(有效氯浓度1,000ppm,浸泡1小时以上),戊二醛(2%,浸泡1小时以上)进行消毒以外,还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1小时以上)及焚烧等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TPPA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TPPA;组合项目申请:RPR+TPPA,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标本采集
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8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1.8.1标本量不足。

2.1.8.2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8.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8.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
2.2.1标本保存时间:立即测定或放置2~8℃冰箱内。

2.2.2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3、方法原理
凝集法。

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离子上.这种致敏离子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

4、试剂及其他用品准备
溶解液8ml/瓶×1,血清稀释液60ml/瓶×1,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0.6ml/瓶×5,未致敏粒子 (冷冻干燥) 0.6ml/瓶×5,阳性对照血清 (液状) 0.6ml/瓶×5。

5 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5.1 质控液重建方法:液态质控血清,即开即用,无需特殊准备。

5.2 质控品测定:在每一批标本中测定阴性和阳性对照各一次。

5.3质控规则:阴性和阳性对照符合即可。

5.4如出现失控情况,按室内质控标准操作程序采取各种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纠正,并在确认重新回复到控制状态后开始标本检测。

6操作步骤
6.1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板第1孔中,共计4滴(100ul),从第2孔至最后一孔各滴
入1滴(25ul)。

6.2吸取样品25ul至第1孔中。

然后以2n 的方式从第1孔稀释至最后一孔。

6.3用试剂盒中提供的滴管在第3孔中滴入1滴(25ul)未致敏粒子,从第4孔至最后一
孔滴入1滴(25ul)致敏粒子。

6.4用平板混合器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30秒钟,加盖后于室温
(15-30℃)下静置,2小时后,观察结果。

另外,即使静置至次日也不会影响其判定结果。

7 结果判断
7.1.反应图像的判定:
粒子成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地凝集在周围(+)
产生均一的凝集,凝集粒子在底部整体上呈膜状廷展(++)
7.2.判定基准
阳性: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
致敏离子(最终稀释倍数1:8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时,最终判定为阳性,
显示出反应图象为(+)时的最终稀释倍数作为抗体效价。

阴性:无论未致敏粒子呈现何种反应图象,只要致敏粒子的反应图象显示为(-)时,最终判定即为阴性。

保留: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象判定为(-)且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的反应图象为(±)时,最终判定为保留。

保留结果此次报告
以阴性报告,并可要求病人复查或定期之后来复查且在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建议
隔一段时间复查。

8.注意事项
8.1.样品中如果存在红细胞等其他有形成分,会给反应带来不便,所以应在离心除去之后再进行检查。

血清样品即使钝化也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8.2.致敏粒子以及未致敏粒子在使用之前均应该混合均匀后再使用。

8.3.微量反应板中的内容物充分混合后再静置。

8.4.反应静置过程中,一定要对微量反应板加盖并禁止振摇。

8.5.本试剂用来测定样品中的梅毒(TP)抗体效价,而不是直接用来测定梅毒TP.在判定为抗体阳性的情况下,请结其他的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来进行综合判断。

8.6梅毒TP感染初期,有可能不产生抗体,或虽然产生抗体但数量很少的情况。

如果已被怀疑为感染时,即使本试剂的判定结果为阴性,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查并与其他的检查(使用梅毒脂质抗原进行检查,FTA-ABS试验等)结果和临床症状结全起来加以综合判断。

9 结果审核以及分析与相关项目的联系
9.1由资深专业人员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

9.2认真审核每一个测定结果,审核者对发出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并在报告单的审核者处签名。

9.3相关项目:如出现与临床不符甚至相悖的情况,应分析与查找原因。

10 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10.1检验结果审核程序。

10.2标本送检和接收程序。

11 参考文献
11.1陆永绥,张伟民主编. 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2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测定测定试剂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