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准则总额法和净额法选择适用问题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案例解析政府补贴收入的账务处理

政府补贴收人作为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收人来源之一,由于补贴收入形式比较多,实务中不少财税人员对什么样政 府补贴收人应由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什么类型的政府补贴收 入不应由政府补助准则规范区分不清楚,由此带来不必要的 涉税风险。
下面就不同类型政府补贴收人的账务处理及需 要注意的涉税事项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_、《企业会计准则第16 ^—政府补助》规范的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范了政府补助的 确认、计量、列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 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分为与资 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根据财会2017 年15号《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财会[2017]15号)的规定,政府补助具有下 列特征:一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二是无偿性。
如财政拨 款、税费返还、财政贴息等属于典型的政府补助。
二、 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根据财会[2017] 15号的规定,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 整。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 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 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如财政拨款购 买设固定资产是典型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 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 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或确认为递延收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 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 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 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人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是用 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在计人当 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 用。
新会计准则下政府补助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政府补助会计核算问题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壮大,新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补助既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可能对其财务报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和核算政府补助成为了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的核算要求、政府补助的分类、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的核算要求在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政府补助的核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求政府补助应当以能够收到补助的实际金额为依据进行确认,并将其列示为收入项目;其次要求企业在确认和核算政府补助时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按照所获得的补助资金的性质和条件进行处理和核算;最后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准确地披露政府补助的性质、金额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二、政府补助的分类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政府补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收益无关的政府补助,另一类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无关的政府补助是指政府向企业提供的与其实体业务活动无关的资金或者资源,例如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支持;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政府向企业提供的与其实体业务活动相关的资金或者资源,例如对企业的销售费用、研发成本等方面的支持。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政府补助的不同性质和条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核算。
对于与收益无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其他收入项目,并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而对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和要求进行核算,将其在相关成本或费用项目中进行冲减,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
三、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政府补助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个方面。
首先在利润表中,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净利润和营业成本等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如果补助是与企业的特定费用或成本相关的,那么在利润表中会对相应的成本或费用项目进行冲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而如果补助是与企业的特定收入或经营活动相关的,那么在利润表中会直接确认为其他收入项目,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
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核算(总额法与净额法)

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核算(总额法与净额法)。
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
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
政府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递延收益”科目就是专为核算不能一次而应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而设置的。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与资产相关或与以后期间收益相关的,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练习题

第1部分判断题题号:QHX01937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 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A、对B、错题号:QHX01937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8. 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A、对B、错题号:QHX01937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0. 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企业应当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A、对B、错题号:QHX01937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8.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应当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A、对B、错题号:QHX01937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3. 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反映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A、对B、错题号:QHX01937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9.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是直接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A、对B、错题号:QHX01938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4.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A、对B、错题号:QHX01938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5.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计量;A、对B、错题号:QHX01938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2.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只需要在账外备查登记;A、对B、错题号:QHX01938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7.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直线法分期计入损益;A、对B、错题号:QHX01938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6. 企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A、对B、错题号:QHX01938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1. 2017年1月1日企业以后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A、对B、错题号:QHX01938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直线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直线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A、对B、错题号:QHX01938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5. 企业取得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一次转入其他收益;A、对B、错题号:QHX01938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9.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其他收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A、对B、错第2部分单选题题号:QHX01938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补助的是;A、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款B、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C、增值税出口退税D、税收返还题号:QHX01939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1.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A、资本法B、资本法或收益法C、收益法中的总额法D、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或净额法题号:QHX01939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0. 关于政府补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进行的资本性投入不应作为政府补助B、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不需进行账务处理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题号:QHX01939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0. 小微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如其销售额满足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应当将免征的税额转入科目;A、营业外收入B、其他收益C、其他业务收入D、主营业务收入题号:QHX01939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5.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B、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C、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D、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题号:QHX01939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2.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计量;A、公允价值B、名义金额C、账面价值D、重置成本题号:QHX01939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7. 企业取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核算,应当计入科目;A、营业外收入B、其他业务收入C、其他收益D、主营业务收入题号:QHX01939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3. 企业取得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科目;A、营业外收入或资产处置损益B、其他业务收入C、其他收益D、主营业务收入题号:QHX01939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6. 甲企业收到了政府给予的自然灾害补助资金200万元,采用总额法核算,甲企业的会计处理是;A、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B、冲减营业外支出C、直接计入其他收益D、直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题号:QHX01939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9. 2×16年9月20日,甲公司取得当地财政部门拨款2000万元,用于资助甲公司2×16年9月开始进行的一项研发项目的前期研究;预计将发生研究支出5000万元;项目自2×16年9月开始启动,至年末累计发生研究支出1000万元;2×16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的余额为万元;A、0B、400C、1600D、2000题号:QHX01939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8. 丙企业生产一种先进的模具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企业的这种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返还60%;2×16年1月,丙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200万元;2×16年2月,丙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税额120万元,选择总额法处理;丙企业2×16年2月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A、确认营业外收入120万元B、确认递延收益200万元C、确认营业外收入200万元D、确认其他收益120万元题号:QHX01940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9. 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总额法下,收到政府补助款最终全额确认为收益B、会计处理的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损失的扣减C、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D、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一定计入营业外收入题号:QHX01940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3. 2×16年1月5日,政府拨付A企业90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要求用于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用于某科研项目非日常活动,且该项目2×16年处于研究阶段;2×16年1月31日,A企业购入大型设备假设不需安装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实际成本为960万元,其中6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采用总额法进行处理;上述业务影响2×16年度利润总额的金额为万元;A、-82.5B、-5.5C、-170.5D、-88题号:QHX01940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3. 2×16年4月,甲公司拟为处于研究阶段的项目购置一台实验设备;根据国家政策,甲公司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助500万元的申请;2×16年6月,政府批准了甲公司的申请并拨付500万元,该款项于2×16年6月30日到账;2×16年6月5日,甲公司购入该实验设备并投入使用,实际支付价款9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按5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采用净额法进行处理,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购入和使用该台实验设备对2×16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为万元;A、-40B、-80C、180D、-90题号:QHX01940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14. 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公司是甲公司的控股股东;2×16年,乙公司与甲公司及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达成三方协议,由乙公司先支付给县政府5000万元,再由县政府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形式支付给甲公司;下列关于甲公司收到县政府拨付的5000万元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A、应确认其他收益5000万元B、应确认资本公积5000万元C、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D、应确认递延收益5000万元第3部分多选题题号:QHX019404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5.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说法正确的有;A、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B、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C、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项目的属于日常活动相关政府补助D、与日常销售行为密切相关的属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05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7. 下列关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只能采用总额法核算B、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C、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直线法分期计入损益D、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06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8. 关于政府补助的计量叙述正确的;A、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B、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该项补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才可以在这项补助成为应收款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名义金额计量题号:QHX019407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31. 政府补助准则中,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政府补助是无偿的B、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C、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经济资源D、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不属于政府补助查看答案选项C不正确,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题号:QHX019408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9.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由于低价销售给军队一批粮食而收到的政府给予的补助不属于政府补助B、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C、因购买长期资产属于公益项目而收到政府给予的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D、我国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09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32. 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无条件的B、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属于政府补助C、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D、企业已获得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10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31. 关于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需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处理B、无需分解而将其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C、无需分解而将其全部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D、难以区分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11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9.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B、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C、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应当调整期初留存收益D、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12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26. 甲公司2×16年自财政部门取得以下款项:12月20日,收到拨来的以前年度已完成重点科研项目的经费补贴260万元;26月20日,取得国家对公司进行扶改项目的支持资金3000万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相关资产于当年12月28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310月2日,收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补贴4000万元,该项目至2×16年12月31日已发生研究支出1600万元,预计项目结项前仍将发生研究支出24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2×16年对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A、当期应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是1860万元B、当期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260万元C、当期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3000万元D、当期应计入资本公积的政府补助是4000万元查看答案题号:QHX019413 所属课程:最新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解析与实务操作30. 财政将财政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的情况,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优惠利率向贷款银行支付利息,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A、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借款费用B、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C、将财政贴息资金计入营业外收入D、将财政贴息资金计入其他收益查看答案。
关于政府补助准则的会计处理及问题探讨

关于政府补助准则的会计处理及问题探讨作者:赵筠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5期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本文旨在对现行准则下政府补助的特征、形式以及会计核算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政府补助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关键词:政府补助会计核算问题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履行WTO协定的有关承诺,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
比如,对粮、棉、油等生产或储备企业给予定额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返还的税款专项用于环保支出。
一、政府补助准则的改革政府补助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统一了政府补助的核算方法原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比较混乱,有些采用收益法,如按销量或工作量收取的定额补助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资本法;有些采用总额法,如先征后退的增值税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净额法,如将实际收到的财政贴息冲减“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
政府补助准则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处理,将政府补助全额计入收益。
(二)规范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原会计制度规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在实际收到补助时先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时,形成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不形成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首先判断该拨款是否属于政府补助。
如果属于政府补助,还应区分是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仍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
二、政府补助准则的内容(一)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将拥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分享企业利润,体现的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该交易属于互惠交易。
新政府补助准则的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补助体现了政府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经济支持,而政府补助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了解,以及对政府补助资金应用效率效果的评价。
近年来,利用政府补助调整利润也成为监管部门重点监督的对象。
一、研究背景《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3号)自2006年2月发布后,十一年间财政部对该准则从未进行过修订。
2017年,国家财政部根据实际情况对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6月12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并实施。
这一次修订并非是出于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是对之前的CAS16准则的查缺补漏,之前的很多条款已经无法很好地反映企业期间的经济活动。
例如,我们发现一些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非经常性损益,虽然卖一辆汽车就可以获得一个车的补贴,但是会计核算上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个对于企业期间经营成果的表达是否合适?对于粮棉油生产储备企业,政府给予的定额补助,收粮、存粮本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按照旧的准则是否可以计入当期经营性损益,构成营业利润的一部分,如何定性等等在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新的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了改进与完善。
二、新政府补助准则的主要变化(一)重新界定政府补助的特征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判断政府的经济支持是否属于政府补助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政府补助一定是无偿取得的,不是购买的一种服务,也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对价的商品。
但是政府作为企业的股东或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从而享有所有者权益,并不是无偿的,因此不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
也就是说,凡是有偿的提供都不属于政府补助。
第二,政府补助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政府补助的源头必须是政府,但是形式可以灵活,政府可以是直接补助,也可以是间接补助,这个较之旧准则扩大了政府补助的外延。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年)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年)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列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根据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进行判断,并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政府补助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列报。
政府向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以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对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都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除政府补助外,还可能是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所支付的对价。
本准则要求企业首先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对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所归属的类型作出判断,对于符合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的,再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列示与披露。
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计入本科目的政府补助可以按照类型进行明细核算。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二、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一)政府补助的定义本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政府补助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款、税收返还、财政贴息,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
通常情况下,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资源,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根据税法规定,在对出口货物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的同时,退付出口货物前道环节发生的进项税额,増值税出口退税实际上是政府退回企业事先垫付的进项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新政府补助准则下会计处理探析

新政府补助准则下会计处理探析我国于2017年颁布了新政府补助准则,修订后的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于政府补助范围界定、确认方式、计量方式都有了新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相趋同的原则,也体现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但是新政府补助准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政府补助准则加以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标签:新政府补助准则;会计处理;财务信息质量一、准则的主要变化(一)细化政府补助特征新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首先是要求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政府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是资源的供给方,就算没有直接提供补助由其他方代收代付的也算政府来源,确认为政府补助。
其次政府补助的相关资源具有无偿性,在获得政府补助时,不需要支付资金或者货物等对价。
新准则规定了政府补助的范围,减少政府补助确认难题,通过无偿性的确定能够清晰使政府补助得到确认。
(二)核算方法有所调整旧准则下限制企业仅能通过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国企准则允许使用净额法核算,新政府补助准则也允许采用净额法核算,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状况使用最为合适的核算方式。
第一,在政府补助中对于与资产相关的,可确认为递延收益,还可以冲减资产账面价值。
确认为递延收益的,若在使用寿命结束前提前报废的资产,递延收益中未摊销完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补助中与收益相关的,若用于弥补费用或亏损,可确认当期损益的也可冲减收益相关的成本。
随着我国新准则的制定,在政府补助核算方法方面我国也与世界趋同。
首先,企业对政府补助的选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为报表使用者反映更为真实的信息。
其次,与国际会计的趋同有助于减少国际对于我国企业在国外开展不正当竞争的争议,缓解贸易争端。
(三)新增“其他收益”科目新准则通过“其他收益”科目改变了旧准则将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的状况,若相关的补助与日常活动有关,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成本,与日常活动无关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新准则将补助将是否和企业日常活动相关进行了划分,更加关注经济业务的实质,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补助准则总额法和净额法选择适用问题解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7年5月份,财政部印发了新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准则》),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政府补助有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季报一般在一个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公布,半年报2个月内公布,年报4个月内公布。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很快就要做本年季报和上年年报编制公布工作了。
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在适用新印发的《准则》时,进行总额法、净额法选择适用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1、需要遵守可比性原则
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
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
2、正确界定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
日常经营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活动。
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提供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准则》未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
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3、总额法与其他收益
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 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4、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企业再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如果相关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企业再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总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净额法下应当在取得补助时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并按照冲减后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