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型领导与绩效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领导风格及其对组织成员绩效的影响3700字

文献综述:主要领导风格及其对组织成员绩效的影响3700字毕业领导风格是影响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文献研究,领导风格主要包括魅力型型领导、变革型领导风格和交易型领导风格。
魅力型领导是能够对被领导者产生吸引力,使得被领导者乐于接受其领导;交易型领导是一种基于契约的交换过程,可以概括为:设定目标、监督并控制结果;变革型领导是一种使项目成员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并帮助成员实现自我目标的领导过程。
不同的领导风格适用于不同的情景。
三种领导风格在适宜的环境下都能提升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
魅力型领导风格;交易型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成员绩效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绩效及员工忠诚度以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迎接的挑战。
有关领导的研究指出,关于组织绩效差异的原因,领导因素大约占20%-45%。
领导的类型或作风,是领导人作为管理劳动集体的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心理特征。
毫无疑问,在领导与成员的交换关系中,领导风格会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及其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不同领导风格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领导风格对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的影响,正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要探索的。
二、领导风格的主要类型(一)豪斯的魅力型领导豪斯在1977年首先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
他认为,魅力型领导使下属非常相信其想法和观点,无条件地接受领导,对领导者有情感上的依赖,其结果是对领导心甘情愿的服从。
魅力型领导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其中部分权利来自于其对影响他人的一种内在需求,因此魅力型领导应该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和支配力,以及对于信念和道德的坚定性,以便使下属确认跟随他是正确的。
根据豪斯的理论,魅力型领导所探讨的,并不是单一维度的领导特质、行为或是情境,而是这一切的综合体。
通过个人魅力特质、强烈的自信心和权力欲、提出愿景的能力、亲和力以及引发部属的动机等,魅力型领导能够加强部属对领导者的信赖,有助于维持部属对领导决策和目标的服从意愿,且将组织的使命与部属个人的价值联结起来,提升部属的自尊及成功的信念,藉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工作热诚及提高对组织的承诺。
魅力型领导理论综述及对管理者的启示

魅力型领导理论综述及对管理者的启示摘要:魅力型领导是近三十年来西方领导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国内的研究热度却远不及同一时期的变革型领导。
事实上,魅力型领导已被证明是有效的领导风格,对于领导者的培养和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回顾了魅力型领导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它的起源、内涵、结构和作用等方面分别论述,最后并对中国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魅力型领导;领导力;变革型领导;领导效能一、前言领导力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近百年来的领导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0年以前的特质论(认为领导力是某些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特质)、1940至1960年代的行为论(研究何种领导行为较有效)、1960年至1980年代的权变论(研究在不同情境下适合的领导方式),以及1980年代至今的新魅力领导理论时期(Neo-Charismatic Leadership)时期。
从领导力研究的演变中不难看出,数十年来经历了内在特质―外在行为―内在特质这样的轮回,在行为论、权变论时代,对领导者内在特质的研究一度被彻底扬弃;但近年的领导力研究,却又回头重新研究优秀领导者的内在特质和个性,并且承认领导者的魅力、性格等因素,确实会对领导效能产生影响。
在1980年代以后的领导力研究中,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Leadership)无疑是最大的热点,在中国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涌现。
然而同一时期出现的魅力型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却较少受到关注,也不受中国研究者青睐;事实上,魅力型领导的内涵并不逊色于变革型领导,甚至在“如何成为优秀领导者”这方面,魅力型领导能够给出更为具体和可靠的建议。
House和Aditya将1980年代开始出现的几种新领导理论,包括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以及领导归因理论等,统称为“新魅力领导理论”,原因是这几种理论尽管名称不同,但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同类型的理论:(1)都试图解释领导者如何带领组织完成艰巨任务;(2)都试图解释领导者如何激发下属的动机,并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忠诚;(3)都强调情感取向的领导行为,并重视描绘愿景和激发下属才智的能力。
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及其对绩效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极大 的风险 ; 而变革 型领导更多 时候 只是变革 的推 动者 , 当 革成 功。
激励 的过程 。
团 队 上 下 达成 共 识 , 需要进行变 革时 , 他 们 才 会 积 极 促 进 变 2 . 2 危 机 情 景 下 的 魅 力 型 领 导 行 为 特 征
2 魅 力 型 领 导 行 为 特 征 研 究
1 魅 力型领 导 的内涵
使 下 属 能 充 分 相 信 领 导 者 信 仰 的 正 确 性 并 “ 魅 力型领导能让追 随者相信 并接 受领 导者 的信仰 . 使 为 主 要 表 现 在 , 逐 步 接 受 其 信 仰 , 构建组织共 同愿景 , 时 常 与 追 随 者 交 流 组 下 属认可并模仿 其行 为 , 让 下 属 对 组 织 目 标 的 实 现 产 生 使 织 未 来 的 理 想 化 图景 ; 在 B a s s ( 1 9 8 5 ) 看 来, 在 魅 力 型 领 导 过 命感, 该 理 论 的 关 键 在 于 领 导 者 和 追 随 者 之 间 必 须 有 共 同 程 中 , 下 属 表 现 出 的 奉 献 精 神 和 超 然 能 力 归 因 子 魅 力 型 领 的愿景价 值观 和 信仰 。 ” 这是 最 早 提 出魅 力 型领 导 理 论 的 导 者 的 行 为 。而 C o n g e r 等 认 为 魅 力 型 领 导 是 一 种 基 于 下 属 感 知 其 领 导 者 行 为 的 归 因, 与B a s s 的看法相似 。 领 导 理 论 的核 心 所 在 , 此 处 可 把 共 同 愿 景 与 集 体 目标 等 同 鉴 于 Ho u s e 模型 、 B a s s 模 型和 C o n g e r 模型 , 董 临 萍 和 于 一 个 概 念 。 魅 力 型 领 导 者 正 是 通 过 构 建 上 下 属 的 共 同愿 张文贤( 2 0 0 6 ) 、 刘 碧辉 ( 2 0 1 1 ) 将 这 三 种 模 型 进 行 对 比 和 归 景, 运用魅力权 利、 自信 心 , 影 响 员 工 对 某 种 道 德 观 的 坚 定 纳, 提炼 出一 些典 型 的魅力 型领 导 者行 为 特征 , 即 角 色 模 信念 , 并 努 力 强 化 下 属 进 行 自我 管 理 的 愿 望 , 进 而 提 高 领 导 拟、 形 象 塑造 、 远 景 规划 及 传 递 、 表 现较高 的期望 和信 心 、 承 效 率 。可 见 , “ 作为 成功 的魅 力 型领 导 者必 须 发展 愿 景 , 并 担个人风险 、 展现 非常 规行 为 、 对 环境 敏感 型 、 行 为 方 式 富 使 其 自身 的 行 动 配 合 一 致 , 对 组 织 的领 导 才 有 效 果” 。 有表现力 。 此外 , 有效 的激励会点燃员 工 的激情 , 促 使 他 们 的工 作 魅 力 型和 变 革 型 领 导 行 为 都 可 以 激 发 员 工 高 水 平 的 组 动机更 加 强烈 , 因此 , 在 魅 力 型 领 导 中 也 不 例 外 。在 组 织 织承诺 , 并 愿 意 承 担 风 险来 努 力 完 成 团 队 目标 、 任 务 。 而 学 中, 上下级一旦有 了共同的美 好愿景 , 领 导 者 往 往 会 主动 提 术 界 对 这 两种 领 导 方 式 的 行 为 特 征 也 进 行 了 比较 , 陈 睿 和 出一 些 激 励 机 制 , 这样不仅能 获得 下属追 随和 忠诚 , 更 能 获 井润 田( 2 0 0 9 ) 认为, 魅 力 型 领 导 者 更 强 调 领 导 者 对 外 部 环 得下 属的尊敬和信赖 , 提高下 属工 作满 意度 , 促 使 员 工 为 共 境 的敏 感 度 和 领 导 者 模 范 表 率 , 他 们 往 往 会 积 极 寻 求 对 组 同愿 景 的 实 现 奉 献 自 己 的 热 情 。 从 某 种 程 度 来 说 , 魅 力 型 织 有 益 的变 革 , 有 令 人 折 服 的 远 见 和 目标 意 识 , 同 时 承 担 着 领 导 是 领 导 者 通 过 影 响追 随 者 的 自我 概 念 而 对 其 个 人 进 行
[精华]魅力型领导实际研究综述
![[精华]魅力型领导实际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1d02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1.png)
[收稿日期]225[作者简介]李莹华(82),女,西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7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 第36卷 第6期Journal of I nnerMongol i a Normal U niversity (Ph il os ophy &Soci al S cience )Vo l .36 No .6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李莹华(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 魅力型领导理论是近年来领导学理论的主流观点,该理论从领导者与追随者关系、对下属的影响方式和内容、人的动机、追随者对领导者行为的感知与预期等方面,研究魅力型领导者其有效领导的行为特性。
[关键词] 领导者;领导行为;下属和追随者;影响;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7)S120387204 “魅力”一词源于希腊语“神灵的礼物”,被用于描述少数人所拥有的能使他人着迷的一种成熟而稳定感召力的天赋。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魅力用来描述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他们能够对其追随者产生一种深远而非同一般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追随者对领导者的忠诚、献身以及毫不犹豫地接受领导者的意志。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魅力描述为:“那些领导者展示了一项卓越的使命或行为过程,它们自身不能对潜在的追随者产生影响,但是正因为追随者认为他们的领导者具有特殊的天赋,所以该项使命或行为才能得以进行”(W eber 1947)。
希尔斯(Sh ils 1965)指出,韦伯认为魅力型领导方式是一个过程,是原有的社会进程规范和法律规则被加以改变的过程。
韦伯将变革者和创造者与维持者区别开来,将魅力的天赋部分归因于领导目标的创造性或变革性的特征[1]。
魅力型领导是领导者利用自身因素吸引感染下属的一种行为方式。
豪威尔和科斯特利把魅力型领导定义为“下属所认为的具有特定个人特性、能力和行为,并且对下属的情感、价值、信仰和行为有强烈影响力的领导者的某种特性。
魅力型领导者对追随者个体绩效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

魅力型领导者对追随者个体绩效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摘要:魅力型领导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强调组织愿景、超凡的魅力、多变的环境和无条件服从的追随者。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魅力型领导和追随者的特质作了概括,认为魅力型领导者会对追随者的个人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魅力型领导者对追随者个体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及其机制的整个过程模型。
关键词:魅力型领导者;个体绩效;影响机制;过程模型1 魅力型领导的概念魅力型领导理论,最早来源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豪斯(House,1997)教授的一篇论文。
他指出魅力型领导使追随者非常相信领导的想法和观点,无条件地接受领导,对领导有情感上的依赖,其结果是对领导心甘情愿地服从[1]。
同时豪斯(1992)认为,魅力型领导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其中部分来自于他愿意影响其他人的一种欲望,因此,魅力型领导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强大的支配力以及对于信念和道德的坚定性,使追随者确认跟随他是正确的;魅力型领导能够提出一个有想象力的、更远大的目标,从而赢得追随者的支持;魅力型领导者应该创造一个成功而有胜任力的形象,并以自己的榜样来表达他所坚持的价值观,使追随者确信能实现领导者的期望。
根据豪斯的定义,所谓魅力型领导,就是指能够对追随者产生以下影响的领导风格:有着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有坚定的信念,能够获得追随者的充分信任,并发自内心地无条件接受其信仰,认同并模仿其行为,并对个人和组织产生强烈的影响等。
2 魅力型领导的特征2.1提出明确的愿景并作必要的解释。
魅力型领导提出了为一项运动或事业摇旗呐喊的超凡愿景,魅力型领导是未来导向型的。
他们有能力表达一个大大优于现状的未来的理想化愿景,能迅速认识到现状与事情应该呈现的状况之间的根本差距。
2.2高超的沟通技能。
除了拥有愿景之外,魅力型领导者还能用清楚的强有力的方式传达复杂的理念和目标,使得从来自于高级管理层到组织底层的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认同他的信息。
魅力型领导、下属的信任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

张伟 明 , 夏洪 胜
( 暨南 大 学 管理 学 院 ,广 东广 州 5 0 3 ) 162
摘要 :通 过 结 构 方程 模 型 的方 法探 讨 魅 力 型 领 导 、下 属 的信 任 与 团 队创 新 绩 效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研 究 结 果 发
现 : ( ) 魅 力型 )魅 力 型 领 导 与 下 属 的 信 任 显 著 正 相 关 ; ( ) 相 比 下属 1 2 3
的认 知 信 任 ,魅 力 型 领 导 与 下属 的情 感 信 任 相 关度 更 高 ; ( ) 下属 的 信 任 对 团 队 创 新 绩 效 显 著 正 相 关 ; ( ) 4 5 下属 的信 任 在 魅 力 型领 导 与 团 队创 新 绩 效 之 间起 着 完 全 中介 的 作 用。 关键 词 :魅 力 型领 导 ;下属 的信 任 ; 团队 创新 绩效 中 图分 类 号 :C 3 . 93 2
ZHAN W emi G i ng,XI Ho g he g A n s n
(c ol f ngm n, i nU i rt, unzo5 0 3 , h a Sho o Maae et J a nv s y G aghu 162 C i ) n ei n
Absr c : I h sp p r t a t n t i a e -we u esr curle a in mo ei gt x mi et er lto so h rs tc— tp d la r r s s tu t a qu to d ln Oe a n h e ain fc a ima i y e e de ,t t u
魅力型领导与绩效概述

魅力型领导与绩效概述魅力型领导与绩效概述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力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魅力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风格,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魅力型领导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促进组织的绩效提升。
本文将对魅力型领导与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魅力型领导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影响绩效的机制。
一、魅力型领导的定义魅力型领导是指通过个人的魅力和说服力来激发员工的潜能,达到个人和组织共同目标的一种领导风格。
魅力型领导者通常具有积极的情绪和高度的情商,能够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员工,使他们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魅力型领导的特点1. 自我认知和情商:魅力型领导者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情商。
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并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各种挑战。
2. 激发潜能:魅力型领导者善于发现员工的潜能,并能够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说服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 以身作则:魅力型领导者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谈激励员工,树立正面的榜样,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4. 沟通能力:魅力型领导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并倾听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从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三、魅力型领导与绩效的关系1.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魅力型领导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兴趣和热情,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加专注地投入工作,从而提高绩效。
2. 增强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魅力型领导能够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文化,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忠诚度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组织的成功贡献力量,从而提升绩效。
3. 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魅力型领导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能够积极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团队内部的协作更加高效。
团队合作的提升将提高组织绩效。
4. 培养员工的领导力:魅力型领导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能够培养员工的领导潜力,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及其对绩效影响研究

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及其对绩效影响研究作者:李林左晓琳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7期摘要:魅力型领导的概念自1976年被提出以后,其行为特征研究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发关注。
对国内外关于魅力型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梳理和回顾,主要从危机情景下魅力型领导的行为特征、魅力型领导行为两面性以及魅力型领导行为对绩效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行评述,并在最后对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危机情景;绩效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84031魅力型领导的内涵―魅力型领导能让追随者相信并接受领导者的信仰,使下属认可并模仿其行为,让下属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使命感,该理论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必须有共同的愿景价值观和信仰。
‖这是最早提出魅力型领导理论的House(1977)观点,即共同愿景(Common Vision)是魅力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所在,此处可把共同愿景与集体目标等同于一个概念。
魅力型领导者正是通过构建上下属的共同愿景,运用魅力权利、自信心,影响员工对某种道德观的坚定信念,并努力强化下属进行自我管理的愿望,进而提高领导效率。
可见,―作为成功的魅力型领导者必须发展愿景,并使其自身的行动配合一致,对组织的领导才有效果‖。
此外,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因此,在魅力型领导中也不例外。
在组织中,上下级一旦有了共同的美好愿景,领导者往往会主动提出一些激励机制,这样不仅能获得下属追随和忠诚,更能获得下属的尊敬和信赖,提高下属工作满意度,促使员工为共同愿景的实现奉献自己的热情。
从某种程度来说,魅力型领导是领导者通过影响追随者的自我概念而对其个人进行激励的过程。
2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研究2.1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的一般概述领导行为是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其目的是在其个人和其他人之间建立起追随关系。
不同的领导风格,有各自不同的行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型领导对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摘要:魅力型领导概念自从提出之后,其研究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魅力型领导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后,分别从其对个体,群和组织这三个层面整理了魅力型领导对这三个层面绩效的影响研究。
随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魅力型领导个体群体组织绩效一、魅力型领导内涵魅力(Charisma)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gift of favor”(天赋的恩惠)。
20世纪2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Weber)将其引入社会学领域,用来描述权威的一种,他认为权威主要的来源有三种: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法理型权威(Legal or Rational Authority)以及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其中,魅力型权威是基于追随者认为领导者拥有异乎常人的特质,权威的根源是领导者非同寻常的神圣、英雄行为或典范特质,是一种超自然的、超乎常人的、不寻常的力量或特质。
魅力权力(charisma authority) 来源于下属的崇拜与追随。
在下属眼里,魅力权力领导具有天才般的超越人类本身的力量,下属不仅仅是对领导尊敬和信任,而且将他当成是英雄或神话的领袖来崇拜[1]。
魅力型领导能让追随者相信并接受领导者的信仰,使下属认可并模仿其行为,让下属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使命感,魅力型领导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必须有共同的愿景价值观和信仰。
共同愿景(common vision)是魅力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所在。
魅力型领导者正是通过构建上下属的共同愿景,运用魅力权利、自信心,影响员工对某种道德观的坚定信念,并努力强化下属进行自我管理的愿望,进而提高领导效率。
二、魅力型领导的理论研究魅力型领导理论最早是由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豪斯(House,1977) 提出的。
豪斯的魅力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领导者通过本身的卓越才能和超凡魅力来影响下属,从而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魅力型领导行为模型包括以下要素:(1)树立强烈的角色榜样,他们希望追随者具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们本身就是这些信念和价值观的坚定榜样;(2)魅力型领导者是有能力的;(3)他们明确表达了带有道德色彩的理想目标;(4)他们对追随者提出很高的期望,并且表示相信追随者有能力达到这种期望,这种行为的影响结果就增强了追随者对自身能力和自我效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绩效[2]。
伯纳德·巴思(Bass,1985)则认为魅力是一种归因现象,其产生取决于领导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同时也与追随者的个性特征有关。
在魅力型领导关系中,追随者崇拜领导者,认同并渴望模仿领导者。
认为有魅力的领导者具有如下特征:(1)展示理想化因素,或称为魅力。
在这里,魅力因素描绘了一些特殊的个体,他们能促使他人追随他所提出的远景。
领导者给追随者树立榜样,追随者认同领导者,并愿意仿效他们。
领导者受到对他们信赖的追随者的尊重,他们给追随者提供一个目标远景,给予追随者一种使命感。
(2)鼓舞干劲。
给予追随者很高的期望,通过动机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远景的事业中去。
(3)智力激发。
包括领导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对自己的和领导者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对组织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提出质疑。
(4)个性化考虑。
创造一种支持性氛围,仔细聆听追随者的个别需求。
领导者在帮助个体自我实现时扮演着教练和建议者的角色。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教授杰伊·康格(Conger,1989) 在他的《魅力型领导》一书中,描述领导者的职能为“意义制造者”:他们必须从现实粗糙的资料中进行筛选以描述将来最大的可能性。
他认为魅力型领导是一种基于追随者对其领导者行为知觉的归因。
魅力被看作是某种在组织环境中,由观察领导者行为的追随者所创造的特征,当追随者在与领导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并认同该领导者时,领导魅力就会在自愿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魅力型领导方式便存在于这一过程中。
同时,他认为具有如下行为特征的领导者容易被下属归因为有魅力:(1)提出具有战略性的愿景并加以清晰阐述(2)敢于承担个人风险(3)表现出非常规的行为(4)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5)对组织成员的需求非常敏感[3]。
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阿兰·布里曼(Bryman,1992) 指出,魅力型领导能够对被领导者产生魅力,吸引被领导者乐于接受其领导。
通常魅力型领导具有高度自信心、能建立未来愿景、坚持理想、塑造改革形象、表现创新行为与敏感于环境变化等人格特质或行为。
魅力型领导的根本特征是领导者存在着使命感,以及他人对这种使命的接受。
布里曼强调,魅力型领导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看作是一种“社会交换”,交换的内容是其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而非理性成分,而这种交互作用的情绪性质可以被看作是魅力型人格特征的核心。
此外还与情境因素有关[4]。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魅力型领导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但魅力型领导的核心都是——领导者,领导者本身的魅力特征和行为影响着下属。
同时重点分析了魅力型领导具有的典型的行为特征,尽管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特征,但通过分析发现还是有些共同的特征,如:角色模拟;形象塑造;愿景规划和传递;表达较高的期望和信心;承担个人风险以及对环境的敏感性等行为特征。
学者们通过对魅力型领导行为的分析鉴别,不仅提供了对魅力型领导风格形象化的描述,更加促进了魅力型领导风格量表的开发,如Bass的多因素领导问卷MLQ,Conger的C-K量表等。
这些量表的开发和运用为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三、魅力型领导与绩效关于魅力型领导对绩效的影响的探索,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总体上来说魅力型领导风格的绩效分别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1.个体层面到目前为止,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从总体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魅力型领导是一种有效的领导风格,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比如,Kirkpatrick和Locke(1996)在检验三种核心的魅力型领导行为特征对下属绩效和工作态度的影响时,发现魅力型领导者在推进愿景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能够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有效提升下属的工作业绩。
DeGroot等(2000)对与魅力型领导风格有关的组织结果进行元分析时,发现魅力型领导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
魅力型领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以对下属的工作态度影响的结果变量,分别有下属和领导者关系的变量,比如下属对领导者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Lowe等(1996)的元分析结果发现,领导魅力与领导效能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71;Conger等(2000)的研究显示,下属对于魅力型领导者的尊敬,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对领导者的信任感和满意感。
还有下属对自身任务和角色的知觉,如下属额外的工作卷入、工作满意度及内在激励等。
Huang等(2005)对台湾地区37家大企业中的180名经理人的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者能够有效地激发下属额外的工作努力。
以及下属与群体的关系,如下属对群体的认同感、组织承诺感等。
Conger等(2000)对252名经理的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风格能够有效地增强下属对于集体身份和团队绩效的知觉。
早期研究魅力型领导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对魅力型领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魅力型领导对于员工绩效的影响,而在这些研究中魅力型领导是通过对工作的结构化程度、领导一成员关系质量、领导者职位权力、下属的角色清晰度、群体规范、信息的可获取性、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认可度、下属的工作士气以及心理授权等,这些中介变量的影响下来影响员工绩效的。
2.群体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不断重视群体和团队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企业运营和战略执行的基本单位,群体层面的领导过程就不断地受到研究人员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从魅力型领导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学术界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这种领导风格在群体层面的有效性。
相比个体层次而言,魅力型领导风格对于提升群体的绩效可能更为有利。
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己经显示,这种领导风格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体的绩效。
比如,Wang等(2005)调查了2001年台湾强企业中实施ERP的公司,发现魅力型领导行为有助于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绩效。
DeGroot等(2000)的元分析结果显示,魅力型领导风格与群体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49,大于个体绩效的0.31。
文献研究的结果显示,魅力型领导风格在群体层面的效能包括对群体绩效和群体过程变量两大方面。
但是相比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群体环境中的魅力型领导的研究被忽视,而且目前在中国企业情境下相关的实证研究也不是很多,因此现在开始研究其领导方式读群体绩效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群体绩效的研究逐渐开始,董临萍和吴冰把群体效能感、员工工作态度作为调节变量应用在魅力型领导行为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中,得到在高群体效能感和群体成员积极的工作态度的调节下,能够使魅力型领导行为对群体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其中群体效能感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5]。
张志杰(2011)以团队凝聚力和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中介变量,验证了魅力型领导行为对团队绩效有正向影响[6]。
李鹏和胡杰(2007)就基于团队内冲突的视角,探讨了魅力型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7]。
魅力型领导对创新团队绩效的研究中,张伟明和夏洪胜(2011)魅力型领导行为通过下属的信任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8];刘惠琴和张德从高校团队领导角度看魅力型团队领导仅靠个人的能力和行为带动团队创新是不够的,要通魅力型领导的能力与行为,营造良好的团队创新气氛,并通过团队创新气氛提升团队创新绩效[9]。
台湾地区的黄村煜根据文献综述,把魅力型领导分为展现自信、激发鼓舞、魅力影响以及形象管理等四个构面,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对于团队运作和团队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
汤超颖,刘洋,王天辉(2012)在科研团队魅力型领导、团队认同和创造性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发现魅力型风格和团队成员的团队认同对团队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科研团队的领导风格将通过团队认同作用于团队绩效,其中团队认同在团队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1]。
通过魅力型领导对群体和团队绩效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可以发现其中介变量有群体效能感、员工工作态度、团队凝聚力、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内冲突、下属的信任、团队创新气氛、团队认同等。
3.组织层面有关魅力型领导风格对于组织层面效能的研究,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领导者的魅力能够对组织外部的追随者产生有利影响,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
如Flynn和Staw(2004)运用文本分析和实验室研究方法,发现那些魅力型领导者所在公司的股票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