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适度运动与健康 大学生健康教育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健康教育ppt课件

其他
• 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为疖、痈、脓肿、丹毒、甲沟炎、淋巴 结炎等; • 其他疾病(传染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 传染病以传染性结膜炎、菌痢、腮腺炎、 水痘等为主, 神经精神 神经精神疾病以焦虑及抑郁症为主。
意外伤害和急救
意外事故重在预防, 但如果不慎遭遇到意外伤 害和紧急情况时, 如果能够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可有效减少突发事故可能的造成的身心伤害或财 产损失, 而许多大学生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 不 知道相应的急救技能, 或采取不适当的措施, 这样 可能会导致治疗的拖延, 伤害的加重。大学生常见 的急症和意外及急救如下:
注: ( )内数字为就诊率%。
表2:某某大学2007学年不同年级大学生门诊就诊疾病比较
年级 人数 呼吸 系统 疾病 消化 系统 疾病 外伤 痛经 皮肤 病 口腔 疾病 急性 化脓 性感 染 其他 (传染 病、 神经 精神 疾病) 总计
大一
5581
1325 988 958 660 253 121 97 120 4522 ( 23.74) ( 17.70) ( 17.17) ( 23.92) (4. 53) ( 2. 17) ( 1. 73) ( 2. 15) ( 81.02) 910 66 687 234 109 145 92 76 2920 ( 16.19) ( 1. 17) ( 12.22) ( 8. 43) ( 1. 94) ( 2. 58) ( 1. 64) ( 1. 35) ( 51.97)
5 、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
踝关节扭伤最常见, 在外踝的前下方或下方有 肿胀、疼痛、瘀斑, 不能站立或行走, 伤处压痛明 显。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 抬高患肢, 24 小时后 改热敷。肿胀、瘀斑明显者应拍片排除骨折。
6、骨折
大学生健康教育一、二、三章(2)

• (三)道德健康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 将人的“道德健康”寓于健康概念之中,认为人的 健康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这是对健康概念的新发 展,应该说它对健康内涵的表述更为精炼、清楚和 全面。 • 道德健康标准 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 • (四)人人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 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 目标”,号召人们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 的观念。由此看来,健康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目标, 现代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个体的健康,而且还应 包括所有人群乃至全社会的健康。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儿童期:6~12岁; 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 成 年期:26~60岁;老年期:60岁以上 。
•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等性 • (三)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 应当指出的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 天环境因素 (营养因素、体育锻炼与劳动因素、社会因素 及气候、季节、疾病因素等 )的影响。
• 二、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人际关系复杂化 (二)学习生活的紧张化和业余生 活的单调化 (三)片面贯彻教育思想
• 三、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因素 • 四、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
(一)大脑的器质性病变 (二)躯体疾病 (三)遗传因素 (四)神经系统的先天性不健全
• 五、个体心理因素的影晌 • (一)认同的危机 (二)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 冲突 (三)心理素质的脆弱 (四)个性缺陷 (五) 人生观的动荡模糊 (六)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 盾(七)情绪发展中的不稳定性
• (三)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 健康行为

一、行为概述
4.影响行为形成的因素: (1)倾向因素: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 (2)促成因素:实现或达到某种行为所需的技术或资源 (3)强化因素:行为是否得到积极/消极的反馈和社会反响
倾向因素 促成因素
个体或组织 行为
强化因素
环境 (生活条件)
健康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 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 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
对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意图:决定个体是否参与促进健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关键 态度:个体对实施促进健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及其赋予本身的价值 主观准则:个体实施或不实施一项特殊行动时主管所能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计划行为理论—是合理行为理论的拓展,加入了新的概念 主观行为控制:个体主观认为的实施某项行动的难易程度;是由“完全不可控”到“完全可控”的变
劳 动 力 的 丢 失
做 出 的 药 物 反 应 ;
侵 袭 ; 人 体 对 烟
害 物 质 对 人 体 的
吸 烟 : 香 烟 中 有
化 学 物 质 的 行 为
止 拥 有 和 使 用 的
况 、 为 法 律 所 禁
影 响 人 的 精 神 状
途 径 , 使 用 能 够
吸 毒 : 通 过 各 种
会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二、健康行为
(4)阶段变化模型一认为促进健 康行为和体力活动的变化经历了5个 阶段;即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4个因素: ①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 )②均衡决策(desisional balance) :对行为改变的有点和缺点的权衡过 程,有益处及其弊端两个下位因素组成; ③变化过程(process of change) :随着行动的变化而产生的行为的、认 知的和情绪的反应,由各包含5个下位因素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组 成; ④自我效能(sel-effcacy) : 使用的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殊任务的信心 的评价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PPT课件

真正健康的人数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群最第15页共44页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亚健康状态大体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以心理症状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以人际交往中的不良症状为主的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及过劳死五种
本次课主要内容讲解
第31页/共44页
2.长期冷水刷牙会使牙的寿命降低
• 资料表明:人的牙齿最适应3500的温度,如果经常用冷水刺激牙齿将导致牙龈 出血,牙髓痉挛或其他牙病的发生。牙齿的寿命通常比人的寿命短10年以上, 根源就在“凉水刷牙”的习惯上
第32页/共44页
3.牙膏种类应该每月一换
• 市场上牙膏可分为普通型和疗效型,普通型牙膏主要成分为摩 擦剂、去垢剂、泡沫剂、综合剂等,而疗效型牙膏既有普通型 牙膏的机械性摩擦、去污、清楚部分口臭的作用,还能抑制口 腔内多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生长。长期使用同种牙膏,会使 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使牙膏失去灭菌护 齿的作用。因此应每月更换一次牙膏,最好普通型和疗效型交 叉使用。
• 1. 课程介绍 • 2. 教学基本要求 • 3. 本次课主要讲解内容介绍
第1页/共44页
第一章 绪论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及中国健康现状?亚 健康的概念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了解目前中国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患病及死亡 情况。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体育锻 炼对健康的益处?体育锻炼前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第26页/共44页
喝水的时间和如何判断 体内是否缺水
• 3.如何判断体内是否缺水: • (1)小便清透,不缺水,小便微黄,缺水了,应补充白开水。 • (2)当尿液深黄时,严重缺水;像茶叶一样是脱水,口腔发生炎症也说明体内缺水。 • (3)关节疼痛、头昏脑胀、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体内也是缺水了。
本次课主要内容讲解
第31页/共44页
2.长期冷水刷牙会使牙的寿命降低
• 资料表明:人的牙齿最适应3500的温度,如果经常用冷水刺激牙齿将导致牙龈 出血,牙髓痉挛或其他牙病的发生。牙齿的寿命通常比人的寿命短10年以上, 根源就在“凉水刷牙”的习惯上
第32页/共44页
3.牙膏种类应该每月一换
• 市场上牙膏可分为普通型和疗效型,普通型牙膏主要成分为摩 擦剂、去垢剂、泡沫剂、综合剂等,而疗效型牙膏既有普通型 牙膏的机械性摩擦、去污、清楚部分口臭的作用,还能抑制口 腔内多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生长。长期使用同种牙膏,会使 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使牙膏失去灭菌护 齿的作用。因此应每月更换一次牙膏,最好普通型和疗效型交 叉使用。
• 1. 课程介绍 • 2. 教学基本要求 • 3. 本次课主要讲解内容介绍
第1页/共44页
第一章 绪论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及中国健康现状?亚 健康的概念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了解目前中国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患病及死亡 情况。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体育锻 炼对健康的益处?体育锻炼前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第26页/共44页
喝水的时间和如何判断 体内是否缺水
• 3.如何判断体内是否缺水: • (1)小便清透,不缺水,小便微黄,缺水了,应补充白开水。 • (2)当尿液深黄时,严重缺水;像茶叶一样是脱水,口腔发生炎症也说明体内缺水。 • (3)关节疼痛、头昏脑胀、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体内也是缺水了。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完整版

目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 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改善 健康状况。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普及卫生保健知 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
积极应对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和感染。
03 营养
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参与 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参与细胞构成。
碳水化合物
提供能量,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 能,节约蛋白质。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开发和推广太阳 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 费模式,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健康教育概述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 营养与健康 • 运动与健康 • 心理健康与教育 • 环境与健康
01 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 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促进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充足睡眠
每晚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不足的睡眠时间 。
定期体检
根据个人情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促进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 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改善 健康状况。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普及卫生保健知 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
积极应对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和感染。
03 营养
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参与 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参与细胞构成。
碳水化合物
提供能量,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 能,节约蛋白质。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开发和推广太阳 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 费模式,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健康教育概述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 营养与健康 • 运动与健康 • 心理健康与教育 • 环境与健康
01 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 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促进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充足睡眠
每晚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不足的睡眠时间 。
定期体检
根据个人情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促进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健康教育学》PPT课件

《健康教育学》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健康教育学概述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 营养与饮食健康 • 运动锻炼与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 疾病预防与控制
01
健康教育学概述
健康教育学定义与发展
定义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教 育手段促进人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 式形成的学科。
均衡膳食
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营养素 的均衡摄入,包括主食、蔬菜、 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各类
食物的合理搭配。
适量控制
针对不同人群提出控制总能量摄入 的建议,以及控制脂肪、糖和盐的 摄入量,以预防肥胖和相关慢性疾 病。
科学烹饪
介绍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 炖、烤等,以及减少油炸、煎炒等 高温烹饪方式,以减少营养素的损 失和有害物质的生成。
营养素的种类与功能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矿物质等,以及它们在人体内 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阐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 营养素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机制。
营养素的来源与摄入量
介绍各种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来源,以 及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的人 群每日推荐摄入量。
合理膳食原则与建议
04
运动锻炼与身体健 康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运动锻炼益处 提高心肺功能
增强肌肉力量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改善身体柔韧性 促进心理健康
推荐运动量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01
02
03
04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
或每周75分钟高强度有 氧运动
或等量组合的中等和高 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2天进行力量训 练
目录
CONTENTS
• 健康教育学概述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 营养与饮食健康 • 运动锻炼与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 疾病预防与控制
01
健康教育学概述
健康教育学定义与发展
定义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教 育手段促进人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 式形成的学科。
均衡膳食
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营养素 的均衡摄入,包括主食、蔬菜、 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各类
食物的合理搭配。
适量控制
针对不同人群提出控制总能量摄入 的建议,以及控制脂肪、糖和盐的 摄入量,以预防肥胖和相关慢性疾 病。
科学烹饪
介绍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 炖、烤等,以及减少油炸、煎炒等 高温烹饪方式,以减少营养素的损 失和有害物质的生成。
营养素的种类与功能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矿物质等,以及它们在人体内 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阐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 营养素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机制。
营养素的来源与摄入量
介绍各种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来源,以 及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的人 群每日推荐摄入量。
合理膳食原则与建议
04
运动锻炼与身体健 康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运动锻炼益处 提高心肺功能
增强肌肉力量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改善身体柔韧性 促进心理健康
推荐运动量
运动锻炼益处及推荐量
01
02
03
04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
或每周75分钟高强度有 氧运动
或等量组合的中等和高 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2天进行力量训 练
体育运动与健康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25
(三)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
•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3、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 力
• 4、建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 文明、健康、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 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不 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密切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关系,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 丰富了校园文化气氛。有利于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校园文 化氛围。
而不感到有精神压力。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 5、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 6、体重合适,身材匀称而挺拔。 •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头屑。 • 9、牙齿清洁无龋、牙龈即无出血而颜色正常。 • 10、肌肤富有弹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整版课件
20
(三)体育锻炼与健康
• 健康的好坏与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但科学的体育的锻 炼是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 1、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 1>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参加锻炼可使心血管的调节机 能得到改善(心血管机能适应性、心肌耗氧量、耗能量减 少)。
• 2>改善吸收系统功能——经常参加锻炼可以加深呼吸,吸 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肺活量增大, 肺功能增强。
完整版课件
32
• (三)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 体育锻炼的原则是身体锻炼基本规律的反映。 • 体育锻炼原则有五条: • 1、自觉积极性原则 • 2、从实际出发原则 • 3、持之以恒原则 • 4、循序渐进原则 • 5、全面锻炼原则。
大学体育与健康PPT课件

① 大学体育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聪,世界宗教学家张跃,语言学家杨顺安、廖秋思,作家路遥、周克芹、莫应非、邵志安、祝兴义、余树森、王小波、梁左,艺术家
施光南。 ④大学体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防治
A:快乐体验 (一)大学体育有助于大学生运动系统 的发展
“人们大多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心理健康目标: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⑥避免酗酒和药物滥用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⑦避免不洁性行为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⑧及时调控情绪问题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 这样不好不好.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先天因素(20%)——遗传
⑨学会幽默与解嘲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你:高血压发病率会下降55%,脑中风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癌症下降30%,传染病下降50%。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症”
健康新概念之④道德健康
明辨是非,为自己也为他人、社会负责, 符合社会规范。
大学生是未来国之栋梁,良好的道德素质 则是立身之本。
影响健康的因素
先天因素(20%)——遗传 后天因素(80%)
①心理 ②营养:“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后天因素之③ 运 动 生命在于运动! ——达芬奇
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洪崇威,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 聪,世界宗教学家张跃,语言学家杨顺安、廖秋思,作家路遥、周克芹、莫应非、邵志安、祝兴义、余树森、王小波、梁左,艺术家 施光南。 大学体育的社会健康功能 影响健康的因素 B:提高自尊、自信、自我良好感。 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新概念之③社会适应良好 知识分子平均年龄52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8岁,患病率85%,死亡率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2倍。 健康工作五十年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施光南。 ④大学体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防治
A:快乐体验 (一)大学体育有助于大学生运动系统 的发展
“人们大多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心理健康目标: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⑥避免酗酒和药物滥用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⑦避免不洁性行为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⑧及时调控情绪问题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 这样不好不好.
大学生促进健康行为
先天因素(20%)——遗传
⑨学会幽默与解嘲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你:高血压发病率会下降55%,脑中风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癌症下降30%,传染病下降50%。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症”
健康新概念之④道德健康
明辨是非,为自己也为他人、社会负责, 符合社会规范。
大学生是未来国之栋梁,良好的道德素质 则是立身之本。
影响健康的因素
先天因素(20%)——遗传 后天因素(80%)
①心理 ②营养:“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后天因素之③ 运 动 生命在于运动! ——达芬奇
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洪崇威,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 聪,世界宗教学家张跃,语言学家杨顺安、廖秋思,作家路遥、周克芹、莫应非、邵志安、祝兴义、余树森、王小波、梁左,艺术家 施光南。 大学体育的社会健康功能 影响健康的因素 B:提高自尊、自信、自我良好感。 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新概念之③社会适应良好 知识分子平均年龄52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8岁,患病率85%,死亡率高于70岁以上老年人2倍。 健康工作五十年 影 响 健 康 的 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A点右侧,两条线包含的部分(斜线的部分)是既 安全又有效地运动区,即这部分表示可以进行适度的 运动强度。这部分纵向的宽度在A点附近窄,越向右 侧越宽,其含义为:接近图右侧的人与其它人安全界 限和有效界限差别在于适度运动的范围广,所以适度 运动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必要 限定特定的运动。相对于此,紧靠A点右侧的人适度 运动的范围小,选择的余地小,这样的人,一稍稍勉 强运动,就会马上超越安全界限,危险就会邻近。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两个人以相同的速度 跑,按道理来说氧气的摄取量也应该相同,但是 其结果却不一样。这是由于两个人体重不同造成 的,A的体重是60公斤,B的体重是72公斤,而摄 取的氧气量除以体重,得出每公斤的值两人是相 同的,每分钟是25毫升。严格的说,即使是相同 的体重氧气摄取量也未必是一直的,因为会有性 别、年龄、跑步的运动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一周一次体育运动的作用
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没有时间每周进行好 几次运动,只能在周末运动的人为数不少。针 对这些人,我们介绍一下即使每周进行一次运 动也能对健康有利的方法。
对于忙碌的现代生活,每天要求1小时的运动时间多 少有些勉强。勉强的日程安排难于习惯化,其结果肯 定是不能长期坚持。即使开始有坚定的信心,但要进 行一天1小时以上运动的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
考虑工薪阶层的日常生活,一天24小时中,睡眠8小 时,工作8小时,吃饭、洗脸、洗澡、通勤等生活时 间4小时,那么自由时间只剩下4小时。很多人把这些 时间安排看电视、读报纸、读书、和家人团圆等。这 对某些人来说是产生价值的时间,是积蓄明天精力的 时间;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这么宝贵的时间中还腾 出1小时去锻炼难以接受。
三、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利的原因
身体运动所需能量的供给大体上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需要氧气的帮助;另一个途径是不 需要氧气,也就是无氧过程。
作为摄取能量源泉的食物变成葡萄糖和脂肪储 存在体内,前者在肝脏和骨骼肌的周围比较多, 后者在皮下和内脏的周围比较多。运动的时候这 些能量源就会被调动分解,释放能适用于身体健康的人群。60岁以上的 老年人或者体质较差的中年人则用170减去年龄。
运动适宜心率=180(或170)-年龄
例如,一名67岁的老年人,其运动中适宜的心率 为170-67=103次/分。而一名40岁的健康成年人, 其运动中适宜的心率则为180-40=140次/分。
下限值= (190-75)*0.6+75=144
上限值= (190-75)*0.8+75=167
也就是说,成年人运动时心率在144-167次/分范围 内的运动强度时最适宜的。
三、最大心率百分比表示法
最大心率百分比是指运动时的心率占个体最大心率 的百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最大心率百分比=运动中心率/本人最大心率
在运动中,如果氧气不能充分供应,乳酸就不能顺 利分解,所以体内的乳酸就会逐渐积累,这样的运动 叫做无氧运动。如果体内的乳酸积累过多,血液和组 织的PH就会降低,呈酸性,这种状态叫做酸中毒。
通常人体血液的PH为7.4,也就是显弱碱性。所以 我们的身体总是处于被弱碱性液体包围的状态。只有 在这样的状态下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血液的 PH低于正常值,生理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例如:肌 肉僵硬失去柔软性,动作不流畅、呼吸困难,运动无 法继续。
美国学者指出了运动时心率与以%HRmax表示的运 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运动强度( %HRmax ) 运动时的心率(次/分)
50 60 70 80 110 120 140 160
RMR(relative metabolic rate)
所谓RMR是指做某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但却 显示了相当于个人基础代谢的几倍的数值,这 个被称为能量代谢率,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得, RMR=(运动时的氧气消耗量-安静时的氧气消 耗量)/基础代谢量;氧气消耗量是一分钟所 消耗的量。另外,基础代谢是躺着安静时一分 钟的氧气消耗量,相当于安静时氧气消耗量的 0.83倍,所以上述公式可以写成: RMR=(运 动时的氧气消耗量-安静时的氧气消耗量) /0.83*安静时的氧气消耗量。
一周一次运动会很疲劳
平时什么运动都不做的人,都会在周末稍稍运 动一下。但第二天大概就会有全身的疲倦感, 出现手臂、肩膀、脚等 肌肉疼痛等现象,头 也昏昏沉沉,工作也不能拿出平时的精力了。 第三天虽然疲倦感没有了,可肌肉还在痛,这 种现象比较多。到了星期三左右终于恢复到了 原来的状态。年轻人疼痛的消失很快,但越是 老年人就越需要花很多天,可以说是老化的标 志。如果周末还进行同样的运动,还会发生相 同的事情。
二、靶心率法 靶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锻炼效果并能确保安全
的运动心率。 下限靶心率=(个体的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0.6+安静心率 上限靶心率= (个体的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0.8+安静心率 个体最大心率=220-年龄 例如,一名30岁的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为75
次/分,最大心率为220-30=190次/分,那他运动时的 靶心率为:
二、适度运动的范围
两条曲线的倾斜不同,所以交于一点A。A点 的左侧,有效界限在安全界限以上,是运动的 禁忌范围。说明对于身体条件非常差的人来说, 全部的有效运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既安全 又有效地运动是不存在的,所以这种情况的人 以不运动为好。例如,一运动就会有无规律的 收缩(心脏的节拍紊乱,心律不齐)多次发生、 伴随着高烧的病人等。
如果运动的时候能充足的供给必须得氧气,那 么葡萄糖就能完全的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水, 产生的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肺部由呼吸排出体外, 多余的水变成汗和水蒸气排出体外。所以体内 没有多余积累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氧气能充 足的供应,经过运动,体内的废物就不会过多 的积累,因此要长期坚持这种运动。
四、无氧运动
这样的运动效果会怎样呢?因为对肌肉和心脏 给以一定的刺激,所以也许会有效果的。可是 即使反复地进行每周一次运动,除去特别的场 合,几乎不会有真正的效果。与此相对的疲劳 和肌肉痛每次都会发生,运动的第二天至第三 二天,生活的状态都发生紊乱。
因此,这种特意的运动除了疲劳之外什么也得 不到,将其用模型表示就是图21。而且可以说 每周进行一次运动,事故也比较多。由于身体 不习惯运动,动作就生硬,容易引起韧带、肌 肉拉伤、挫伤,偶尔还会引起骨折。所以,原 则上讲,每周一次是不够的。
心率作为强度的判断
众所周知,我们一做运动,心率就会加快,如 骑自行车时,随着速度、坡度渐渐增大,心率 也不断加快,一会儿,就到了不能加快的点上, 这时就不能做比这更剧烈的运动了,而此时的 心率就是最大的心率。
现在我们用横轴表示氧气的摄取量,纵轴表示 心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除了非常 轻微的运动外,因为心率和氧气摄取量之间呈 直线关系,所以可以说心率与氧气的摄取量成 正比。所以,心率也成了运动强度的指标。
把运动的强度用通用的标尺表示出来,我们彼此头脑 中的标尺是不相同的,但是并不矛盾。运动强度的表 示方法有几种,现将最常用的三点进行说明。
开始做某种强度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渐渐增大, 但是4-5分钟后达到一定数值,此后将保持这个数值 基本不变。这一定数值的氧气摄取量,便是这项运动 消耗能量所必须的氧气量。因此可以将运动强度的标 准用氧气摄入量进行衡量。
横轴表示身体条件,越向右表示条件越好;例 如,年轻、健康、体力好的人接近右端位置, 年纪大和体力或者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就应该是 接近左端位置。纵轴表示运动强度,向上表示 强度大。
图中实线表示安全界限。身体条件差的人安全 界限低,即使是中等程度的运动,也带有危险 性;身体条件好的人安全界限高,即使是相当 强的运动也不会有危险。所以安全界限用向右 上的曲线表示。
第三节 运动的时间和次数
一次运动所需要的时间、运动的强度、与运动 的频率、运动的目的及年龄等都根据个人的条 件而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以呼吸、 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强化有氧能力为例进行阐述。
一开始运动,呼吸、循环系统逐渐增加活动, 氧气摄取量增多。这些不久就会达到一定值, 成为所说的定常状态,这是定常运动。从开始 运动直到到达定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运 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较轻的运动为3分 钟左右,中等程度的运动需4-5分钟。
对于年轻、体力好的人或者平时经常锻炼的人来说, 其界限应该是越来越高的。每分钟跑200米就不在话 下,即使是每分钟250米的速度也会成为有氧运动。 相反,如果对于非常胖或年龄大的人来说,即使是每 分钟120米的速度,也会成为无氧运动。
第二节 运动强度
一、运动强度的表示方法 当谈起或者想起有关适当运动的时候,首先有必要
如果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在多数场合一分钟 左右就会疲惫,这个时候血液中乳酸的浓度达 到安静时的10倍以上。安静时乳酸的浓度大约 是1mmol/l,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就能使其 达到10mmol/l,这时血液的PH就会低于7.3.
四、因人而异确定有氧运动
何种速度的运动时有氧运动,何种速度的运动时无 氧运动?这会因个人的条件——尤其是最大氧气摄取 能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从你的立场,最大氧气 摄取量为每分钟2升推断,其界限应该是每分钟跑160 米左右。
中等程度以上的定常运动中,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 将充分被调动,所以肺和心脏能受到有效地刺激。像 这样的刺激,如果定期反复进行,不久,呼吸、循环 系统的功能将被改善、强化。为了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使每次运动都产生有效地刺激,有必要持续到某一规 定的时间以上,所以进行5分钟以内的运动时不充分 的。
为了规定最低的必要时间,就要对各段时间的运动进 行实验,结果测得强度大的运动到达定常状态需要10 分钟左右。实际上,也得加上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时间,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0分钟。
第三章 适度运动与健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安全、有效运动的基本标准 运动强度 运动的时间和次数 运动的意义
一、效果明显且安全的运动
作为适度运动的条件,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同是安全有效地运动, 也会根据运动者的年龄、体力、健康状况等身 体条件不同而不同。身体条件和有效运动、安 全运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