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合集下载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教学有关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认识平年和闰年时,通过对2012年和2013年二月的比较,来解决二月份是个特殊的月份,并根据这个月份的天数来认识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再让学生计算平年、闰年一年各有多少天。在教学平年、闰年在公历年份中出现的规律时,教材呈现了1999~2010年连续12年的二月份的月历,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探索出通常“四年一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介绍判断闰年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公历年份如果不是整百数的,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认识平年、闰年》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认识平年、闰年》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单元年、月、日第2课时认识平年、闰年【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方法三:30×12+7-2=365(天)(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板书:365+1=366(天)(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

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6)分组计算。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而如何判断平、闰年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最为原始的方法,那就是知道某年是闰年,进行顺数或倒数到第四年便可以确定该年是闰年;另一种是最科学准确的方法,平常年份除以4,能整除(也就是没有余数)就是闰年,逢百年的时候,要用年份除以400,同样也是能整除的就可以判断为闰年。

由于涉及的数目较大,要很好地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的话,对于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况我们以中度学生为主的教育对象,可以说,其突破难度要增加不少。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就更加不用说多位数除四位数的知识了。

因此,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选择较有特征,容易记住的闰年年份(多数学生会以2000年为准)顺数或者倒数到第四年,从而确定闰年。

这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虽然繁琐不够科学,但也无可非议,可能很多教师都会满足于学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通过数年份进行准确判断就行了。

庆幸的是因为上课前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怎样把较大数目的除法变成简单的除法,教给学生简单实用而且准确的`方法呢?突然想到学生不是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吗?能否把多位数除以4变成两位数除以4呢?平常年份除以4时,能不能不看前面的数字,只用后面两位数除以4呢?比如:1638÷4看成38÷4,有了这个念头,我反复用计算器进行演算,且多次演算证明:四位数除以4和两位数除以4,看“能否整除”来判断平年闰年是一样的。

虽然这个算法没有什么权威性也没有通过科学的验证,但我可以解学生的“燃眉之急”于是当我满怀信心走到教室上课时,心里喜滋滋的。

《平年、闰年》教后反思

《平年、闰年》教后反思

《平年、闰年》教后反思南姚学校王婷婷《平年、闰年》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有关的知识;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比较、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理解平年、闰年后,让学生根据附页2找到2009- 2016年2月份的天数,填完后,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

组织学生交流,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

然后给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完成;然后再判断自己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个别同学在讲解后掌握的还比较好。

接着提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先让同学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求求出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了一年的上半年有1、2、3、4、5、6月,下半年有7、8、9、10、11、12月,学生掌握的很好。

最后以小知识的方式告诉学生还有另一种方法判断平年和闰年。

学生对于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有困难,不能快速计算出结果有没有余数,于是我让学生试着用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和四位数除以4比较,发现虽然答案不一样,但是有没有余数这种情况是一样,既然只要判断结果有没有余数,那我们只要用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那一年就是平年,没有余数的那一年就是闰年。

而整百数除以400,只要用前两位除以4就可以了。

对于灵活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只要记住其中一个闰年的年份,比如2000年是闰年,然后在这个年份上往前一直减4,往后加4,就可以计算出闰年了。

如果是公历年份整百数的话,要加400才行。

整节课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范文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范文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范文
课一开始,让学生就针对上一课时中全年天数365天和366天展开讨论,让学生观察P49页上的做一做,同桌互相讨论1:“观察下面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反馈:从1993年至2004年这12年中,1993年、1994年、1995年这三年的2月份只有28天,1996年的2月份有29天;1997年、1998年、1999年这三年的2月份也只有28天,而2000年的2月份有29天;2001年、2002年、2003年的2月份也只有28天,而2004年的.2月份有29天,通过对这三组连续的四个年份的观察,得出公历年份通常是连续四年中有三个年份的2月份是28天,只有一个年份是29天。

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得出全年天数是365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全年天数是366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同桌讨论2:观察这12个年份中,哪几个年份是平年?哪几个年份是闰年?
反馈时介绍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在巩固练习时,让学生计算1993年至2004年这12个年份中哪几个年份是闰年?哪几个年份不是闰年也就是平年?。

认识《平年、闰年》教后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教后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教后反思认识《平年、闰年》一课,教学重点是知道平年二月或闰年二月的天数,并记住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教学难点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判定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知道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关键要看二月份的天数。

理解平年、闰年后,我首先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的一般规律。

(此环节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老师马上要提出:一定是这样的吗?也有特殊的时候,如1897、1898、1899、1900这连续的4年都是平年。

那怎样判断平年、闰年呢?接着,我引导学生从闰年年份上直接判断平年和闰年。

老师出示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并结合例子让学生了解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师:谁来说一说1984年、2010年、1900年、2000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不过由于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没学习4位数除以1位数,更没有学习4位数除以3位数,对于灵活的学生是可以,但其他的学生掌握起来就麻烦了。

于是我教了他们一个小技巧,普通年份只要用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反之就是平年,如果遇上整百年份,如2000年,后两位是0的,那就用前两位20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是闰年。

我觉得还要及时验证,这样才有说服力,如说到2010年时,(师:验证一下,带了2010年年历卡的同学马上看看二月的天数是否有28天?生:我带的是2010年,二月的天数真的只有28天。

)在教学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并提倡学生用较为简单的方法计算。

生:我的年历是2009年,我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等于365天。

生:我带来的是2008年,我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有366天。

生:我的年历是2009年,我把大月31×7=217天,小月4×30=120天,再加上二月28天,一共有365天。

闰年实践活动教学反思(3篇)

闰年实践活动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闰年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我设计并实施了一次以“闰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闰年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闰年的定义,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闰年的资料,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闰年的资料,准备实践所需的工具。

2. 活动实施(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闰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判断闰年,并总结出判断闰年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实践工具进行判断闰年的操作。

(4)展示与分享: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判断闰年的方法。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3. 活动评价(1)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判断闰年的方法,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活动不足(1)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实践操作。

(2)实践工具准备不足:部分学生因缺少实践工具而无法完成实践活动。

(3)活动评价方式单一:仅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改进措施(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操作。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

《平年和闰年》教学反思
《 平年和闰年 》教学反思
七、教学反思
该讲授 活动实施效
般 果如何?
信息技术
好 一
可替代
的作用是否不
不好
不可替代
可替代?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
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
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以教
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
旨。
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
求也应该有所不同。要吸收备课经验精华,跳
是否存 教
在值得改进 学设计
的地方?
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 的习惯性认识怪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观、备课观,备理论,备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观察、积累和感悟,把课备进自己心灵的
深处。
一、导入环节要新颖。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都说良
排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从略。有些
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就应该把授课过程拉
长,突破难点。ຫໍສະໝຸດ 三、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
学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知识
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中自动生成。
四、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注重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
生问题,激发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力,然百合
后通过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发
字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利用新的技术时,不能够取舍,觉
得都有用,都可以给学生讲解及做,所以有些
材料要学会取舍。比如想设计一个游戏环节巩
固所学内容,我却重复了。

一、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而如何判断平、闰年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最为原始的方法,那就是知道某年是闰年,进行顺数或倒数到第四年便可以确定该年是闰年;另一种是最科学准确的方法,平常年份除以4,能整除(也就是没有余数)就是闰年,逢百年的时候,要用年份除以400,同样也是能整除的就可以判断为闰年。

由于涉及的数目较大,要很好地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的话,对于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况我们以中度学生为主的教育对象,可以说,其突破难度要增加不少。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就更加不用说多位数除四位数的知识了。

因此,教材的安排是:让
学生选择较有特征,容易记住的闰年年份(多数学生会以2000年为准)顺数或者倒数到第四年,从而确定闰年。

这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虽然繁琐不够科学,但也无可非议,可能很多教师都会满足于学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并且通过数年份进行准确判断就行了。

庆幸的是因为上课前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怎样把较大数目的除法变成简单的除法,教给学生简单实用而且准确的`方法呢?突然想到学生不是已经学过“有余数的除法”吗?能否把多位数除以4变成两位数除以4呢?平常年份除以4时,能不能不看前面的数字,只用后面两位数除以4呢?比如:1638÷4看成38÷4,有了这个念头,我反复用计算器进行演算,且多次演算证明:四位数除以4和两位数除以4,看“能否整除”来判断平年闰年是一样的。

虽然这个算法没有什么权威性也没有通过科学的验证,但我可以解学生的“燃眉之急”于是当我满怀信心走到教室上课时,心里喜滋滋的。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四年当中会有一个闰年,归纳判断平年闰年的科学方法,并且简单说明闰年是如何人为地进行安排的科普知识。

当我布置学生完成一道判断平年闰年的问题,他们正在“埋头苦干”数年份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探寻判断方法,本着“好生吃饱,差生吃好”的原则,我把教材没有交代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急于知道的情况下,将我新“发明”的方法介绍给学生
时,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特别是几个脑子转得较快的孩子,更是激动不已,还扬言说回去教智力正常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呢!课堂中顿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时候,我的问题又来了,问学生“那么,整百年除以400”还可以把前面的数去掉,只把后面的两个零去除以零吗?(板书:1900÷400变成00÷0)学生先是哄堂大笑,接着陷入了沉思,我让他们讨论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此时课堂上又再次掀起了高潮。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2《认识平年、闰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学生很快就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但是在实际判断时,我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点迷糊,不知所以。

课下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学生对平年和闰年还不是太理解,还有计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对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不是太熟练,更别说四位数除以整百数了,再者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惰性使然,你再怎么强调他也懒得写竖式计算,又怎能不迷糊呢?
我提出了我的困惑:除了用年份除以4、整百年份除以400这个方法,在判断平年、闰年时还有哪些其它的。

方法?在学生讨论后,他们发现:可以先记住一个闰年年份数,可
以连续减4或者加4,所得的`年份都是闰年。

整百年份连续减400或者加400,所得的年份也都是闰年。

还可以用年份差来推算,如记住了2000年是闰年,要辨别197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用2000减去1976得到24,24是4的倍数,那么1976也是4的倍数,因而判断为闰年。

我惊喜地发现,在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在全班得以共享后,学生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他们不再迷糊了,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说出自己判别方法和结果,让我不由心里一乐,原来有些时候,学生反而是他们自己最好的老师,我的说教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也让我知道了,遇到困惑时,不妨把困惑留给学生,他们将会挥洒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认识平年闰年》的教学反思3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有关的知识;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比较、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课始,用故事引入初步认识平年和闰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出示1997年到2008年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

组织学生交流,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那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并结合底注,揭示:公历年份是整
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此时发现学生有些糊涂了,于是,我安排学生自学“你知道吗”,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句话中“一般”的含义,除了这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