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城南小学朱美芬

曾看到一篇文章——《保卫童年》。文中这样写道:“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期——童年。童年的生活,应该是绚丽多彩的;童年的生活,应该象童话故事般那样令人回味和向往。孩子们把他们这段最美好的时光献出来和我们分享,我们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我们能让他们的童年幸福难忘吗?……”由此,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改变不了前者,但是我们可以改善后者,那就是我们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和孩子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并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效,使孩子们能寻找到多一点的乐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尊重差异,提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认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学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成的;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所以,教师要理性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会等待,给部分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当然,教师还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重视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学习过程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克服障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拥有自由的话语权,充分释放潜能。

三、联系实际,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往往是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因此,有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在明确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关于这一内容的生活背景,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四、关注体验,构建自主的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

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更强调学习者的自我体验。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其发展的曲折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了困难。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延长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五、激活内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

当然,有效的教学还应该考虑对学生的学习实施积极的评价。教师应确立并传递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这种期望应是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可以实现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并非新的命题,它应该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全过程。

2009年9月1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