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颂》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梨花颂》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梨花颂》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梨花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唱、念、做、打”。

2.学习并演唱《梨花颂》。

3.使学生喜爱京剧这门国粹艺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梨花颂》。

2.感受戏曲演唱和歌曲演唱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用京剧甩腔问好,起立并做京剧行礼动作。

2.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歌曲《唱脸谱》吗?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播放两段《唱脸谱》)

3.师:京剧是夸张的艺术,无论是化妆造型还是动作演唱都很夸张,表演形式也很丰富。你们知道京剧的四大表演形式是什么吗?(明确:“唱、念、做、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京剧唱段――《大唐贵妃》选段《梨花颂》。

二、学习新课

(一)初听《梨花颂》选段

播放《梨花颂》视频,听一听该唱段中隐藏着京剧的哪几种表演形式?(明确:“唱”“念”)

(二)感受念白,复听唱段

1.这个唱段中对白有哪几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2.学生念白模仿。

3.教念唱段中的“参见万岁”“平身”“谢万岁”几句,体会“念”和平时说话的区别。(明确:念白音比较高,要有一定的节奏和甩腔)

4.复听唱段,唱段中的对白师生一起念出来。

(三)教师范唱,学生打节奏了解京剧中的板和眼

1.师:唱是京剧中最重要的表演形式,老师也来唱唱这段《梨花颂》,请同学们帮我打节奏。(播放视频伴奏,教师范唱《梨花颂》)

2.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同学们为我打节奏,这种方式在京剧中叫板眼,强拍是板,弱拍是眼,在电视中我们经常看到戏迷在听戏的时候打着板眼,晃着脑袋,陶醉在京剧中。下面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小戏迷的乐趣。(播放李胜素的演唱视频《梨花颂》)(四)读歌词,学哼唱

1.(出示歌词)师:同学们真像一个个小戏迷,下面我们就来读一遍歌词,注意“入”上口音的发音。(学生读)

2.师:下面我们用特殊的方式来读歌词,谁能用京剧中念白的方式来读一下?(学生读,教师指导)

3.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跟着音乐把这个选段用“咿”哼唱一

下好吗?(学生唱)

(五)学习前四句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并结合歌词表现唱段的旋律起伏。

1.第一句由教师范唱,并运用肢体语言,如“开”字手打开,“雨”字手合上。

2.第二句强调“落”字要随着旋律的高低手也随之起落。

3.第三句和第一句的旋律相同。

4.第四句中的肢体语言以线段的形式呈现。

5.随着音乐完整地演唱前四句。

(六)教唱“情也痴”一句

1.师:“情也痴”这句有些难唱,没关系,我们可以请梨花旋律线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教师展示旋律线“情也痴”)

2.师:这一句前面有一个三拍的小过门,也就是间奏,演唱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旋律。(教师边拍手边范唱过门处的旋律)(七)演唱选段的前半部分

三、比较不同,完整演唱

1.师:唱到这里,你们觉得戏曲的演唱和歌曲演唱有什么不同?(生答:声音高,位置靠前声音响亮;咬字比较清楚;有戏曲的韵味;唱腔委婉圆润)

2.师:说得真是好极了!京剧的演唱要求声音位置高,口齿清晰,韵味十足。而且这个唱段正如同学们所说,悠扬委婉,比如“情也痴,情也痴”一句,大家可以再唱唱感受一下。(生唱)

3.完整地演唱一遍。

4.师:唱得很好,如果再加上一些身段表演就更完美了。旦

角有一个常用的动作――兰花指,演唱时可以加入兰花指的动作,请两位小演员表演。

四、了解梅派

师:同学们快成京剧票友了。《梨花颂》是梅派的一段唱腔。你们知道梅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吗?(明确:梅兰芳。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尽管是男性,但他扮演的女子端庄典雅,秀丽大方,梅派的唱腔音宽清亮,圆润甜脆,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

师:现今也有一位著名的男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李玉刚)下面请大家欣赏李玉刚演唱的这段《梨花颂》。(学生欣赏)

五、教师小结

(在《贵妃醉酒》的背景音乐下老师做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梨花颂》唱段中的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听听《梨花颂》的其他部分。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京剧内容将陆续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并传承京剧这门国粹艺术。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有关情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情况介绍给人家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板书:我的家 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绍内容上,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 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 ③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本文尊严的内涵十分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训练他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

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同学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身的尊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和词语。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新授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体会。 (1)描写年轻人的外貌的句子: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3)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谁来读读描写年轻人外貌的句子?(指名读) ①谈体会:你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②“骨瘦如柴”是什么意思?

思维教案参考资料

第六章:言语与思维 第一节:概述 一、教材分析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创造的东西就能飞多远。思维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选取的是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心理学》第六章第一节概述,是在学习前面感知觉等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提高思维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新课改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激发思维兴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引导) 三、学法分析

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思维水平较高,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的学法设计 观察录相演示——呈现思维过程——诱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参与活动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网络图片,吸引学生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因为网络而走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此引出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讲授新课: (一)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下面我们从"日本人巧探大庆油田"的故事中来了解一下思维的概括性。 大庆油田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大庆油田具体在哪里,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断出油田离铁路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导中看到一段话,这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有关于《尊严》教学设计

有关于《尊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注意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这一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边勾画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从年轻人的表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研讨 (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他为什么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课件展示 《尊严》课件演示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数据收集整理》精品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尊严优秀教学设计

《尊严》优秀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尊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善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哈默的外貌、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如下评价设计: 评价手段:口头评价与使用工具评价。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师生共评。 课堂实施: 1.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检测方面,使用阅读能力星级评价表检测学生的阅读习惯,由小组长负责。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等描述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环节可使用朗读能力评价表。 3.对于字词、课文内容等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综合测评试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 2.理解“尊严”原意,交流对课文用“尊严”为题的理解。 (学生简要交流)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参考书籍

1.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 4.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 (10). 5.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04).

6. 盛群力,马兰.简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2006(09). 7.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 8.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 9.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0.张燕丽,周辉,谭敬德.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及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11.布兰特·G·威尔逊,沈艳,盛群力.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未来[J],远程教育杂志,2007(01 ). 钱旭鸯.创感时代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教学设计者的主体性追求[J].现代教育技术,2009(03). 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02). 吴宁宁.David Merrill的教学设计分代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盛群力.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赖格卢特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与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 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盛群力,马兰,褚献华.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8(05).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郑中梅,徐小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01). 盛群力.掌握教学设计方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 蔡奇杰.教学设计模式的定性及其要素构成的层次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7(01). 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02). 王丽华.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4(08).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盛群力,马兰.试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备课程序[J].教育研究,2001(05).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景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0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尊严》公开课教学设计

《尊严》公开课教学设计 《尊严》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吃这份食物。他的言行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由衷赞赏,他被杰克逊大叔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在困境中仍坚守自己的尊严;从杰克逊大叔的言行中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诚挚地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尊重别人,认识到尊严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

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雷雨前教案参考资料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雷雨前》(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2、收集有关茅盾的资料,了解茅盾的生平、创作。查阅本课写作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味作者对天气闷热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评价任务: 1、学生交流展示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对于雷雨前的闷热龌龊的描写。 3、再次朗读课文,探究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下雨天,真好》一文,感受到了琦君在绵绵细雨中对亲人、朋友的浓浓思念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茅盾先生的一篇与雨有关的散文《雷雨前》,看看茅盾对于雷雨又有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文写作背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适当补充、强调。)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本文创作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进行大肆剿杀,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暗无天日,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热切呼唤革命风暴的到来,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压抑沉闷的空气,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难读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呕.龌龊 ..瞥.过水门汀.揩.汗噤.声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教学设计案例-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案例-《苏州园林》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学生练习朗读 3.教师检查预习,注意正音。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4.学生轻声读课文,请学生小组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分析、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来分析、介绍的。 四、朗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1)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2)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

马教案参考资料

王亥驯马的故事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