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大纲 -

合集下载

911学校材料综合考试大纲.doc

911学校材料综合考试大纲.doc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0版)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以及材料科学基础三部分内容,其中物理化学部分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部分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部分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部分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部分的考试大纲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乂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而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粉、炳、Helmholtz函数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培、标准燃烧稔、标准摩尔炳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小入/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蜥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大纲 材料:《材料综合》复试大纲

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大纲  材料:《材料综合》复试大纲

材料综合复试大纲(复试分为三部分内容,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一部分作答。

)第一部分无机化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掌握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并能用其说明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等概念;熟悉Arrhenius 方程。

第五章酸碱平衡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基本要点;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概念、一元强弱酸、Lewis酸碱的相关内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掌握相关理论并解释沉淀析出的实验现象。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掌握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原子结构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结构特征;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第十章固体结构熟悉晶体的类型、特征和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作用力;能用相关知识点解释结构对物性的影响。

元素部分(s、p、d区元素),掌握性质递变规律。

第二部分物理学参考书目:《物理学》上、下册,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章静电场理解电场强度,掌握场强叠加原理,了解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理解电场线、电通量,掌握高斯定理,理解环路定理,了解电势,电势差及电势叠加原理。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了解静电场中加入导体和电解质后电场发生的变化,了解电容器的概念。

第七章恒定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理解磁感线、磁通量,掌握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洛沦兹力,了解霍尔效应。

第八章电磁感应电磁场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本质。

第十一章光学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了解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材料综合考试大纲

材料综合考试大纲
(三)表面与界面
了解固体表面力、晶体的表面结构。
理解弯曲表面效应与陶瓷烧结过程传质的关系。
了解陶瓷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动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陶瓷浆料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
(四)相平衡与相变
掌握陶瓷相图阅读方法,了解相图在陶瓷研究中的作用。
掌握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
(五)扩散与固相反应
掌握扩散动力学方程,了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和微观机制,明了影响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主要因素;
(一) 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金属键与金属的特性
金属晶体结构 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常数、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面间距、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及意义
合金相分类及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固溶体与固溶强化(置换式固溶体、间隙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间相及分类
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缺陷特点;掌握高分子的结晶/熔化与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的关系;了解并部分掌握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研究/表征方法;
掌握高分子运动单元多重性及运动松弛时间分布宽的特点;
掌握相变与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理解高聚物高弹性的特点、热力学本质与分子运动本质;理解平衡高弹统计理论的假设、推导思路、结论及理论的应用意义与局限性;
掌握可逆电池(包括化学电池及浓差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电极反应;掌握Nernst方程及其应用(如求平衡常数、pH值、活度等)。
(六)化学动力学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等概念;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及特征,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Raoult定律、Henry定律等相平衡规律的简单计算(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等);

821材料综合2023年暨南大学硕士考试大纲

821材料综合2023年暨南大学硕士考试大纲

暨南大学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23年)《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基础化学》、《材料科学基础》两门课程内容。

考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未来拟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从中任选其中一门课程内容进行作答。

一、基础化学考试大纲I 考察目标基础化学考试涵盖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结构、胶体和溶液及滴定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基础化学上述方面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本试卷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概念题15分填空题20分选择题30分简答题20分综合题65分III 考察范围气体与溶液1.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气体。

2.理想气体方程pV = nRT3.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分压之和。

4.相(概念)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为相。

5.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 饱和蒸汽压与难溶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 p=pB * xB;沸点-> 沸点、正常沸点、凝固点的概念;溶质对于溶液沸点和凝固点的影响△Tb =Kbb,△Tf=Kfb渗透压-> 渗透与渗透压的概念;ПV=nRT,П=cRT。

6.胶体溶液动力性质-> 布朗运动的概念与实质;光学性质-> 丁达尔现象的概念与实质;电学性质-> 电泳现象的实质,胶团双电层结构Zeta电位的定义;影响溶胶稳定性和导致聚沉的因素;胶团结构;高分子溶液与凝胶的特点。

化学热力学基础1.基本概念系统、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总值不变(能量守恒定律),△U=Q-W3.等容反应与等压反应等容反应->体积保持不变,体系不作体积功,W=0,△U=QV等压反应->压力保持不变,Qp =H2-H1=△H4.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热力学标准状态:浓度、压力、温度;标准焓变5.盖斯定律定义: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7410085学分:1学时:32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适用专业:复合材料工程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选填)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完成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开设的对应实验课程,旨在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先导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测试方法、表征手段与工具等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微观组织表征手段,如X射线衍射仪、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设备用于表征材料的微观结构;课程目标2: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力学和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如硬度、拉伸和压缩试验、冲击韧性、摩擦磨损等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和热膨胀系数、导电性等物理性能测试手段用于获得材料内在的性能参数;课程目标3:掌握利用文字报告、图表等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数据的表达和解析能力。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毕业要求指标点3-2. 能够在社会、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环境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毕业要求指标点4-4. 能对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归纳总结有效的结论。

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二、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注:1.类型: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指必做、选做。

2024武汉理工复合材料大纲

2024武汉理工复合材料大纲

2024武汉理工复合材料大纲一、课程介绍本专业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具备复合材料领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的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建筑、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复合材料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基本的材料学、力学、工程力学、热力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2.掌握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表征与评价、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市场经济意识;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主干课程1.材料力学2.复合材料力学3.复合材料制备技术4.复合材料表征与评价5.复合材料应用与管理6.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7.复合材料工程实践8.复合材料科研方法9.复合材料改性技术10.复合材料结构设计11.复合材料环境影响12.复合材料材料科学基础四、实践环节1.材料实验2.复合材料制备实验3.复合材料表征实验4.复合材料成型实践5.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实训6.复合材料设计实践7.复合材料科研实践五、实习环节1.企业实习2.社会调查3.综合设计4.仿真计算5.产品开发六、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选择一个复合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应用研究,并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报告和成果展示。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完成对所选题目的策划、调研、实验、计算、仿真、设计等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报告和成果展示。

七、教学要求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2.注重实践技能和工程实践的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3.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指导,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4.注重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材料工艺综合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艺综合试验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艺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1A42301课程类别:集中实践课程学分: 1.0计划周时:1周课程属性:综合实验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参考资料:常钧、黄世峰、刘世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化学工业出版,2007年。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材料工艺综合实验》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实践环节,该课程包含水泥、玻璃、陶瓷和混凝土实验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原材料种类、制备工艺和性能检测。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和现场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原材料种类、性能及其对水泥、玻璃、陶瓷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按照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对设计要求进行反馈。

熟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与政策法规。

三、教学目标1、掌握水泥、玻璃、陶瓷和混凝土的原材料与制备工艺;2、了解水泥、玻璃、陶瓷和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方法与实验原理;3、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建议周时::1周第一节: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游离氧化钙对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熟悉游离氧化钙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掌握游离氧化钙测定的原理。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分组实验。

[场所及条件要求] 材料楼水泥实验室。

[作业要求]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用甘油无水乙醇法所测得的氧化钙是游离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总量;试样必须充分磨细至全部通过0.08mm方孔筛;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或混有其他杂质。

第二节:水泥细度检验——筛析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泥细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了解水泥细度测定的目的和意义;熟悉水泥细度测定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分组实验。

[场所及条件要求] 材料楼水泥实验室。

[作业要求]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或混有其他杂质;每次筛析完应用毛刷清理筛网。

绘画中综合材料的课程设计

绘画中综合材料的课程设计

绘画中综合材料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种综合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视觉效果,并运用相关术语进行交流。

3. 学生能了解综合材料绘画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综合材料创作出一件具有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展示其技术熟练度。

2. 学生能在创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和搭配综合材料,体现创意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综合材料绘画的环保价值,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审美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现自我。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定义、种类及其特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并区分不同综合材料。

2. 综合材料的使用技巧:讲解至少三种综合材料的使用方法,如拼贴、混合、叠加等,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3. 艺术作品分析与欣赏:挑选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4. 创作实践: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技巧,结合个人风格,完成一幅画作。

5. 环保意识培养: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综合材料绘画的环保价值,鼓励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艺术作品分析与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8版各专业教学大纲修订情况汇总表学院:专业:
1
附件2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属性:课程学分:
总学时:学时理论学时:学时实践学时:学时开课学期:第学期开课学院:
考核要求:□考试□考查考核方式:□集中考试□随堂考试适用对象:×××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
使用教材:××主编.《×××》,××出版社,××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小四号黑体)(下同)
××课程是……,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旨在……,培养……。

(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间距22磅)(下同)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认识……,……。

2.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能……,……。

3.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技能,掌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的能力。

4.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的认识,培养与提高自身从事……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小四号黑体,居左)
1.××××(教学基本内容或知识点1)
2.××××(教学基本内容或知识点2)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了解……,基本理解……,理解……,掌握……,基本掌握,熟练掌握……,能运用……,会……。

第二章××××(小四号黑体,居左)
1.××××(教学基本内容或知识点1)
2.××××(教学基本内容或知识点2)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了解……,基本理解……,理解……,掌握……,基本掌握,熟练掌握……,能运用……,会……。

……
四、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
课程学时
教学场所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合计
(表格内容为小四号或11号楷体)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教学强调……,关注……,以……为重点。

理论部分教学……;实践部分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

在教学方法上……,……。

六、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评价包括……、……、……等方面,采用……的形式,主要考核评
价学生对……的理解;对……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考核成绩占%,××考试成绩占%。

七、教学资源:
主要参考书:
1.××主编.《×××》,××出版社,××年
2.××主编.《××××》,××出版社,××年
……
网络资源:
1.××网站:http://
2. ××网站:http://
……
执笔人:(限1人)
审核人:
分管领导:
修订时间:年月日
注:为教学大纲汇编需要,本模板设置了特定的页眉,页面边距为上2.5、左2.5、右2.5、下2.0,页码样式已设置。

请勿随意修改页面设置。

附件3
××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材料
课程编号:U232530702
课程学分: 2 实验/实践属性:□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总学时:4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48学时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开课学院:美术学院
适用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使用教材:田伟主编.《综合材料》,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小四号黑体)(下同)
综合材料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根据艺术类学科交叉和多元的发展前景下设置的,在原有绘画的基础上,通过形、色、质造型语言的进一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通过材料媒介与技能表现的综合训练,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充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我,发现和挖掘自己擅长的材料意识和表现语言,并能以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能够掌握综合材料的创作理念,能了解综合材料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趋势;
2.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材料的基本属性和表现技巧,具备独立思考和观察的能力以及敢于试验的实践精神,将掌握的材料语言运用在创作中。

(根据课程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实验”或“实践”,下同)
三、实验/实践项目一览表
序号课程内容实验/实践项目名称实验/实践
类型
学时教学场所
1 综合材料一材质特性的感受和体验实验24
2 综合材料二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表现实验24
3
4
……
合计
(表格内容为小四号或11号楷体)
四、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项目1:材料特质的感受与体验 (小四号黑体,居左)
【实践教学目标】(必填)
1.掌握不同材料的材料属性,通过试验,能基本掌握将平面绘画与其他综合材料
介入、嫁接,融合,重新构成新的艺术创作语言;
2.能运用纸质,布面和板材,通过拼贴和绘画相结合等手段进行创作。

【内容与要求】(必填)
一.纸质材料试验:水墨与综合材料、纸本拼贴;
二.布面材料试验:油画(丙烯)与综合材料、厚重材料与涂绘、布面拼贴;
三.板材试验:基底的可塑性、材质的自然美、材料的触感、材料的不可替代性、
自然材料的介入。

【教学场所与准备】
1.综合材料实验室
2.桌子画架各种材料(学生根据需要自备)
【考核要求】
1. 分别用三种不同媒材各完成作业一幅。

2. 充分体现不同材料的特质和属性,作品能反映独立的见解和创意。

项目2: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表现
【实践教学目标】从构图,选材,创意开始独立完成综合材料绘画
1.掌握材料的属性和工艺要求,基本掌握如何用综合材料来进行创作的基本思路,熟练掌握用相对合适的材料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2.能从立意、构图、选材、工艺制作等方面不断的探索,能独立完成相对较为深刻和完整的综合材料作品。

【内容与要求】制定创作方案,并用草图将方案的创意画出来;
1从生活的体验中发现,从表达感受出发,以材料语言为表现语言;
2.材料语言的精神性表现;
3.在主题相对开放的状态下,鼓励学生大胆的实验,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用适当的材料和表现方法把作品在实践中制作出来。

【教学场所与准备】
1.综合材料实验室
2.桌子画架各种材料(学生根据创作需要自备)
【考核要求】
1.用综合材料制作一幅有主题性的创作(建议尺幅不小于60厘米)
五、实验/实践教学资源:
主要参考书:
1.张元主编.《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蔡广斌主编.《综合绘画材料表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执笔人:周先锋
审核人:
分管领导:
修订时间: 2018年 9 月 5日
注:为教学大纲汇编需要,本模板设置了特定的页眉,页面边距为上2.5、左2.5、右2.5、下2.0,页码样式已设置。

请勿随意修改页面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