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真章
方寸之间 诗句

方寸之间诗句
满庭芳·昔年名利
【作者】马钰【朝代】元
昔年名利,役碎顽心。
气财酒色深沈。
方寸之间,荆棘仿佛成林。
因遇风仙省悟,觉从前、罪业弥深。
便改正,便改正改正。
改正改正。
游历天心地肺,结云朋霞友,月伴风邻。
自在逍遥快乐,绝尽搜寻。
假使贫人退道,得荣华、富贵人钦。
我不肯,我不肯不肯,不肯不肯。
方寸间,尽在不言中。
妙悟之后,天地万象,皆为己境。
方寸间,有天地之大,有日月之辉。
一举手投足,尽显高贵气度。
方寸见世态,万象皆呈现。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人间。
方寸之间,天地万象尽收眼底;尺素之上,风花雪月尽显笔端。
方寸间,有天地之大美;咫尺处,藏日月之精华。
方寸之间,尽显人生百态。
尺寸以下,尽显人生真谛!
方寸间,天地万象尽收眼底。
咫尺之内,山川风景入画入诗。
方寸之间见真“章”

方寸之间见真“章”篆刻基本技法介绍(上)--篆法、字法与章法时间如同小溪涓涓,不紧不慢。
《方寸之间见真章--国学·篆刻篇》系列的前两篇文章已经在喇叭兔的头条号上发表。
承蒙大家垂爱,给我以动力将此系列继续撰写下去。
在大家对印章形制、种类和篆刻基本工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后,篆刻技法的介绍随即翩翩而来。
由于技法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我将拆分成多篇文章逐一为大家进行介绍。
今天,冰岚放在第一篇去介绍的,是在设计印面、书写印稿时需要优先考量和仔细斟酌的关于排章布字的三大方法---篆法、字法与章法,希望大家喜欢并有所收获。
一、篆法篆法,是对刻印文字的间架结构和笔法的规律的安排。
篆刻者在篆刻前,要掌握篆刻内容中每一个字的方正平稳、笔画匀称,以及字与字之间的上覆下承、左顾右盼、收放结合。
在篆刻中,每一个字的结构有方、圆、长、欹(音qī,倾斜之意)、正、分、合、穿、插等变化,有收尾、曲直、逆顺、疾徐、粗细、转折等不同。
字的变化不能强行为之而使人感觉怪异。
通俗地讲,篆法是篆刻学习基础中的基础。
无论是单字印还是多字印,篆刻者都要对每一个字的都一个笔画进行深思熟虑的考量,无论是方圆结合亦或欹正之差,尽管单一笔画之间或不同字之间存在多种变化和不同,最终都要保证印面中每个字在成印之后体现出整合、协调的大同之美。
下面仅以遴选自徐无闻先生所著《玉局邨舍印存》中的几方存印,让大家感受下篆法之重要性以及最终成文的美感。
“謝稚印”--《玉局邨舍印存》“魯齋”--《玉局邨舍印存》“稚柳”--《玉局邨舍印存》《玉局邨舍印存》--徐无闻著二、字法字法,从字面上讲就是关于篆刻者所刻之字需要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详细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字的选择要求做到“考订一体,不可秦篆杂汉杂唐”,即要强调字体应当统一,不可多种字体公用;其次,所篆刻的字形要以“圆融洁净”,“经纬各中其则”为其审美标准,给人以含蓄、内敛中不失中正的美感;最后,字体选择以“古文(籀文以前文字的统称)第一,籀文(又称大篆)第二,小篆第三”为序从优选定入印的文字。
毫厘中有度 方寸见真章类似的句子

毫厘中有度 方寸见真章类似的句子
这类句子通常用以形容事物的细微之处可见其精巧或真理,以下是10个包含类似意境的句子:
1. 微尘之中藏世界,滴水之下有海洋。
2. 细节之中显匠心,点滴之间见精神。
3.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4. 细枝末节见功夫,精雕细琢出精品。
5. 一叶落而知秋意,一花开而春先知。
6. 细小处见真知,平常心现大智。
7. 方寸之间显慧根,尺幅之上见禅心。
8. 一针一线显细致,一笑一言露真诚。
9. 点滴之中显用心,方寸之间见雅致。
10. 微毫之末见伟力,片刻之间显永恒。
这些句子强调了从微小的细节中可以观察到更深层的真相或内在的价值,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智慧和美好。
第8课 方寸之间 课件(13张PPT)-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方寸之间
方寸之间
方寸之间
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 京”具有如下含义:中国特点、北京 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 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 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 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 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 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 的中国韵味,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 喜庆、热烈的气氛。
方寸之间
目录
CONTENT
1
一、印章的概念与起源
2
二、印章的实用功能
3
三、印章的艺术价值
基本问题: 方寸印章是如何呈现气象万千的?印章的 发展及其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方寸之间
情境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以中国印的 艺术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篆刻独特 的艺术魅力。这枚印中包含了哪些深刻 的含义?本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篆刻艺术, 了解篆刻起源,篆刻的实用功能和艺术 价值。
学习活动: 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辉煌历
史主要出现在哪几个时期。了解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印章的 实用性与艺术性,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方寸之间
方寸之间
一、印章的概念与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 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材料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包 括在“金石”里。玺印起源于殷商时代,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 的历史,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 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作为当权者掌握的 一种统治人民的法物与工具。“印宗秦汉”是指先秦古玺的大雅 之美和汉印的雄浑之风,体现出秦汉时代艺术整体的审美氛围和 审美特征。篆刻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了篆刻艺术创作领域,形成 了各种流派,官印和私印在艺术形式上更加丰富,私印的篆刻艺 术创作已被人们所接受。清代篆刻,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更大发 展,风格各异,派支繁衍,成为专门之学,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 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篆刻艺术发展至近现代进入了新纪元,民 国时期的篆刻艺术赋予篆刻艺术以一种新的创作思想,使之成为 一门独立的艺术。一批篆刻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印 坛涵古开今,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二、印章的实用功能印章作为社会生活的 产物,最初的发明与使用目的以实用出发, 它是作为证明身份和封检文书以及权力象 征的信物。印章具有实用性、象征性与审 美性多种功能。在古代,印章的实用功能,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当权者表明官职、 地位的标志;官员身份的象征;货物流通 和关邑赋税的凭证;封检物品的凭信;吉 语佩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印章演化为以艺术 为目的的篆刻后,印章的功能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
方寸之间尽显华章 “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

方寸之间尽显华章“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
张金智;陈曦
【期刊名称】《中国航空旅游》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正>三国魏铜官印、秦铜私印、汉银私印、汉铜子母私印……一幅幅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篆刻作品,造型古拙,意境高蹈,把观众带入一个脱俗的艺术境界。
9月,一场名为"印鉴成都——2015全国中青年篆刻艺术家邀请展",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典型代表,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遗保护名录。
此次展览也是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重要板块。
本次展览共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张金智;陈曦
【作者单位】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执委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4
【相关文献】
1.国际室内设计艺术展中国首届国际建筑双年展报道 [J], 董君
2.方寸之间盈乾坤中国篆刻艺术与传统文人情愫之漫谈 [J], 吴晓懿
3.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中国篆刻艺术欣赏 [J], 马欣
4.印章艺术的丰碑:读<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J], 仁毅
5.“印道”展现中国篆刻方寸之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寸之间显天地

方寸之间显天地方寸之间,寓意着小小的空间中蕴含着无限的世界。
这句话来源于古代智慧,意味着在狭小的空间中也能显现出广阔的天地。
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之大,不仅可以通过宏大的景观和辽阔的地域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微小的事物和局部的景象来揭示。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时常忙于琐碎的工作和任务之中,思绪可能会被狭小的空间、单一的视野所限制。
当我们拥抱一种开阔的思维方式时,就能够在方寸之间发现世界的大大不同。
无论是在小小的花园中观察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是在短短几秒钟的微笑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方寸之间的生活都能唤醒我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在自然界中,方寸之间的美景也是独具魅力的。
一个小小的水滴,可以倒映出整个世界;一方绿草地上的一只小鸟,可以在瞬间点亮人们的心灵;一朵微小的花,可以释放出绚丽的色彩,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当我们用心去观察这些微小的存在时,就会发现它们所具有的神奇之处,令人屏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平凡的人或事,可能并不起眼,但其中蕴藏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位普通的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教育我们成长;一位乐于助人的邻居,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一位小小的孩子,带给我们无尽的欢笑和温暖。
这些方寸之间的人和事,虽然微不足道,却能够改变我们的一生。
方寸之间还可以揭示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巨大潜力。
微小的芯片中蕴藏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小小的火柴头却可以点燃一把火焰。
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证明了我们在微观世界中所具备的巨大可能性。
而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或困难,也可以通过积小胜而取得壮大的结果。
方寸之间的微小努力,也可以改变世界。
方寸之间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宏大的天地。
无论是自然界中微小而绝美的存在,还是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发掘和珍惜。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敢于展开思维,用心去观察,就能够在方寸之间显现出天地的壮丽与美妙。
所以,让我们拥抱微小,并不断寻找和发现方寸之间的奇迹吧!。
没有人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头条网

没有⼈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代保管⽽已-头条⽹You never actu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没有⼈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代保管⽽已这句话⼀直被称作奢侈品中最经典的⼴告语。
⼤部分⼈对于百达翡丽都只是⼀知半解,稍作了解的⼈都会问同样⼀个问题:为何⼀⽀百达翡丽腕表动辄⼏⼗甚⾄上百万。
⽽最好的答案如第⼀句所表达,因为传承,百达翡丽的精美和保值,在于整个家族对⼀种精神的追求和不妥协,完美」。
这样的价值观在上流社会中尤为流传,不少政客名门望族都是百达因为它追求的是「完美翡丽的拥趸。
普京总能席卷新闻版⾯。
⽽跟着总统⼀起随⾏的,却是他⼿上的表中之作为战⽃民族的总统,普京王:百达翡丽。
《俄罗斯新闻周刊》在 2008 年就曾对俄罗斯政要和各国元⾸佩戴的⼿表品牌和款式进⾏了⼀次调查。
总统普京当仁不让夺冠,在俄罗斯的政客中,他⼿上的表最昂贵。
黄⾦款是品牌于 1989 年推出的⼀款超级复杂功能腕表,具备万▲百达翡丽万年历腕表 3974 黄⾦款年历、⽉相、三问、闰年显⽰及 24 ⼩时显⽰等复杂功能,⽬前估价在 44 万欧元以上,其⽩⾦款曾出现在 2013 年⾹港苏富⽐举⾏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约 62 万欧元的天价。
系列,售价近 3 万欧▲普京另外⼀枚百达翡丽腕表来⾃百达翡丽最经典的表款Calatrava 系列元。
1932年,斯登家族正式接管百达翡丽,趁热打铁同年推出第⼀⽀ Calatrava 腕表 Ref. 96;1980年,百达翡丽正式将经典的圆形腕表归类,并命名为 Calatrava 系列,并把灵感源于Ref. 96 的多款腕表都归⼊这⼀「家族」。
说到 Calatrava 系列,值得玩味的就多了。
⾸先跟我⼀起正确发⾳:[ Ka-la-tra-va ]。
下⾯是其卡勒多拉巴⼗字架」,多读两遍就顺标志性的 Logo ,由骑⼠的剑和牧师的⼗字架组合⽽成「卡勒多拉巴⼗字架⼝了。
方寸之间见真章

方寸之间见真章留在书画上的各式鉴藏印,亦成了字幅上的一部分。
(资料图/图)元大德六年,时年49岁的画家赵孟頫完成了传世画作《水村图卷》,留在画幅上的款识让我们得以确认这幅画作诞生的精确纪年,也是我们所知最后一幅有准确纪年的赵氏作品。
时隔数百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厅中,当我们再次得以一睹这一传世画作的真容时,恐怕只能哭笑不得。
清乾隆的两次“御题”和十余方乾隆鉴藏玺将这幅横长1.2米的长画卷塞得满满当当。
如此一来画卷清雅宁静的气质被大打折扣。
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
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社会质:起于徵信,入于鉴赏印章最早是作为交换的信物而出现的,刘熙《释名》中道:“印者,信也”。
是信用的保证。
《吕氏春秋·孟冬纪》中记载:统治者们要求工匠在其制作的物事上留下刻印,即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以行其罪”,以印章作为约束工匠的手段。
在印章历史发展的早期,印玺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在于“徵信于人”。
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
秦朝,建立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寸之间见真章留在书画上的各式鉴藏印,亦成了字幅上的一部分。
(资料图/图)元大德六年,时年49岁的画家赵孟頫完成了传世画作《水村图卷》,留在画幅上的款识让我们得以确认这幅画作诞生的精确纪年,也是我们所知最后一幅有准确纪年的赵氏作品。
时隔数百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厅中,当我们再次得以一睹这一传世画作的真容时,恐怕只能哭笑不得。
清乾隆的两次“御题”和十余方乾隆鉴藏玺将这幅横长1.2米的长画卷塞得满满当当。
如此一来画卷清雅宁静的气质被大打折扣。
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
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社会质:起于徵信,入于鉴赏印章最早是作为交换的信物而出现的,刘熙《释名》中道:“印者,信也”。
是信用的保证。
《吕氏春秋·孟冬纪》中记载:统治者们要求工匠在其制作的物事上留下刻印,即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以行其罪”,以印章作为约束工匠的手段。
在印章历史发展的早期,印玺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在于“徵信于人”。
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
秦朝,建立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
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在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
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渐成熟的印章文化,也给印章带来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资料图/图)目前可见最早的印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三方铜玺,这三方被认为出于商朝的铜制印章的出现,推翻了“三代无印”之说,成为研究印章起源的重要物证。
《周礼·掌节》中道:“玺印,古代所以持信之物也”。
郑注:“玺节者,今之印章也”。
秦印制规定:天子之玺用玉,螭虎钮,帝有六玺。
在天子玺之外,最为皇帝看重的是一以和氏璧雕制的玉玺,上有秦宰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后世称其为“传国玉玺”。
汉代《汉旧仪》中详细记载了印章的等级划分:“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赤地绶;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黄金印橐驼钮,文曰章”。
自秦宰相李斯书传国玉玺以来,文人就与印章结下了缘分。
鉴藏印是文人用印的里程碑,最早的鉴藏印出现在东晋时期,但鉴藏用印之风真正兴起却是在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嗜好书法,曾大费周章地搜集前朝书画作品,韦述《叙书录》中称其“出御府金帛,重为购赏,由是人间古本,纷然毕进”,可谓“天下字画尽入其彀中矣”。
不仅如此,唐太宗还以“贞观”字印印在书画的接缝上,以作识别,后来又出现唐内府“集贤”“翰林”“秘阁”等收藏印。
由此,鉴藏钤印之风起,在朝中官臣、民间商贾百姓间皆掀起一股收藏热。
鉴藏印的发展到了宋代,则不能不谈米芾。
米芾精通鉴定,专责宫廷书画鉴定,其自用印即达百余方,沙孟海《沙邨印话》中道:“米元章跋褚摹兰亭,连用七印,曰:米黻之印、米姓之印、米芾之印、米芾、米芾之印、米芾、祝融之后。
此法前古所无、后世亦罕见。
”鉴藏印的独特功能已卓然可见。
鉴藏印的风行使书画钤印越来越常见。
(资料图/图)在元代,文人从收集、赏玩印章,发展到自篆自刻印章,这一转变中的重要人物是王冕。
刘绩《霏雪路》中道:“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
花药石即花乳石,此石经王冕一用,竟广为流传,开启了石印篆刻之风,文人从这时起方真正包揽了印章篆刻。
明清两代,印章篆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篆刻家,留下许多艺术品质卓著的印章作品。
更多适于篆刻的石材被发现,如明代文彭发现的青田“灯光冻石”,随后出现的寿山石等等。
审美质:以篆刻为冠,与印体共存玉不琢不成器,美石亦是。
在一方精美玲珑的印章中,不仅包含着大自然蕴藏千年的通透灵秀,同时也寄寓着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印文多以篆书为主,但在历史中并非一直如此。
魏晋以前,由于受到文字本身发展的影响,印文字体经历了数次变更。
战国时期,各国印制不一,印文各异,但总体上具有战国时期文字自然圆转、生动多变的特点,有别于后来以小篆代表的汉印文字的方整之感。
秦统一之后,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统治措施,以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大大影响了当时玺印的发展。
汉代是印章艺术史中极为重要与辉煌的一页,“西泠八家”中奚岡曾道:“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汉印以小篆为主,改变了战国以来圆转的印风而走向方正平直,端庄严谨,与隶书相通,被称为“缪篆”,取其笔势缠绕,结体绸缪之义。
汉代官印中分铸、凿两途,铸者平直,凿者活泼,各有风韵。
这一时期的印章对中国印章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元代以降的印人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印宗秦汉”之观念,在实践中更是步步以趋。
印文因其字体不同,刀法之用也各有差异,孔云白曾论述:“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稀密,画有曲直。
未可一概也。
印大,肱力宜重,重则沉着苍劲。
印小,指力宜轻,轻则流畅。
朱文宜秀雅清丽,白文宜庄重浑融。
曲则宛转而有筋派,直则刚健而有精神。
字画疏密,轻重疾徐,宛转高下,使其得字体结构之神韵。
勿涉死板软弱”。
优质的印工印文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底,印章虽小,小不盈寸,大的就不过数寸,但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却凝聚了大量的文化风韵。
王文治《铜鼓书堂藏印谱序》中道:“(汉印)缩寻丈于尺寸中,屈伸变化,有龙德焉”。
瓷器上亦可以看到印章的身影。
(资料图/图)“材有美,工有巧”,除印中文字,印体本身也是印章艺术的一部分。
在印体艺术中,印材的选择往往是首当其冲的,无数采自钟秀山水中,饱含自然滋润与馈赠的印石在印人们的手中变化出无限创意,表现了中国工艺美学的极大成就。
印章的珍贵一方面出自其雕制流传的艺术与史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印材本身价值所带来的增色。
印材之于篆刻就如宣纸之于书画,印材的种类多样,孔云白《篆刻入门》中介绍道:“古印以铜为最多。
金玉牙石铅铁等仅百之二三而已。
”而不同的印材自然带来不同的效果,甘旸《印章集说》中认为“以玉为印,取君子佩玉之意。
其文温润有神”在古代是天子才有的待遇;又有“(金印)其文和而光,虽贵重,难入赏鉴…(银印)其文柔而无锋,刻而腻刀,入赏鉴不清…(铜印)其文壮健而有回珠。
”但金属印章多用于宫廷,以官职别之,在文人之间,石料毫无疑问占据更主要的位置。
文人对印材的选择,首取其材质坚固,足资把玩保存。
但诸如金银铜等金属器、磁器紫砂类,虽可保存,但硬度较大,并不适于自行篆刻;铅铁易锈烂;象牙、竹根则质粗软,不足玩。
沈野《印谈》中道:“印最上用玉”,但无奈玉价高昂,不适于进行大量篆刻练习和赏玩。
石价可贵可廉,又适于雕制,因此很自然被当作首选之材。
印材之上,早在汉魏时期就出现了包括子母印、两面印、带钩印、朱白文相间印等类型,使印体本身即十分丰富多样。
而印钮雕刻也是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有动物类如螭、虎、龟、狮、龙、橐等;器物类有圭、瓦、环、泉等,还有亭台一类的建筑雕饰。
印体与印钮的结合使整个印章显得生趣非凡,如子母印:“母印钮铸母兽,子则子兽,套成母抱子状;或子印作兽首,母印钮作身,套之以完印”。
寿山石是石材中的珍品,亦是匠人们独运匠心之地。
(资料图/图)自然质:坚韧与高贵之和在2017年西泠春拍上,篆刻印石各专场交出了成交额近7000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文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3320万元的成交额。
据西泠春拍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
清·皇六子奕?自用田黄素方章,320万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成交。
” 印石种类繁多,但最受关注者主要是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等几种,田黄石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亦是“印石三宝”之一,被称为“帝石”,是非常名贵的一种印章石材。
青田石,出自浙江省青田县,其成分以叶腊石与石英为主。
青田石色彩种类多,有包括黄青绿白等多种颜色,但不以色彩浓烈取胜,色彩中缠绕多变纹理。
石质温润,易于拓印,自明代文彭以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印章印材之一,孔云白称其:“细腻温润易刻,得尽笔意”。
青田石中名贵品种有灯光冻,通体明荧,以灯照之灿烂异常,因此名之。
此外还有鱼脑冻色白,兰花青明润,封门青淡青微带透明,皆是青田石中的上品。
寿山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外,亦属叶腊石。
寿山石开采较早,有“田坑、水坑、山坑”之说,其实是开采寿山石的几处矿区旧称。
在1999年中国宝石协会首次“国石定名”活动中,寿山石名列榜首,其中最为名贵的当属田黄、芙蓉、桃花等几种。
寿山石多质地纯净,色泽不及青田多样,但着色浓郁澄澈,表面有如羊脂细腻,富有光泽,“白而明莹,黄而透熟”。
造型简洁大气,色泽圆融饱满,寥寥几笔轻雕已尽显仪容。
(资料图/图)昌化石产自浙江省昌化镇深山中,其主要成为是地开石,因此质地不如青田、寿山细腻。
石系内部硬度变化大,多砂石与筋亦不易于篆刻。
昌化石的色泽更为沉着,亦有田黄冻、牛角冻等品种,类似于青田石,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鸡血石。
鸡血石中含有朱砂,因此色如鸡血,是印石三宝之一。
鸡血石中有地与血之分,其中的“血色”有多重分布形状,如块血、条血、浮云血等。
由于其独特的艳丽色泽,基于鸡血石形成了独特的“鸡血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