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减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故昼夜温差大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图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4.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8.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9.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大气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且m、n两点与探空气球位处同一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探空气球运行期间,m、n两点的气压值相比()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12.探空气球运行期间,若气压变化是热力原因所致,则m点与地面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状况最可能是()A.垂直下沉B.垂直上升C.稳定不动D.湍流运动大气净辐射值是指大气吸收的辐射能与输出的辐射能之差。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体系。

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①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②降水是指从天空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但露不属于降水)。

③降雨量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降水则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边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①干空气状态方程为P=pR d T,其中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用I0表示,多取I0=1370W/m2.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①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②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在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其次是红外区,占总能量的43%,而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能量的7%。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吸收、散射、反射三种。

②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是因为空气中杂质、水汽等凝结物少,基本上是属于分子反射,而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是因为云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且能反射回地面,也就是大气的逆辐射,因此,当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逆辐射就更强了。

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第三章 水分

第三章 水分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r
饱和差( d )
定义: 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d = E - e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 影响因子: 水汽含量、温度 温度不变,E不变:水汽含量 e d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d
露点温度( Td )
定义: 对于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 情况下,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三、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面气孔)将体内的水分以气 态形式扩散到体外的过程,称为植物蒸腾。 影响因素 气象因子;土壤湿度;植物生理结构和类型
四、农田蒸散
农田蒸散 农田中,作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称农田蒸散。 影响因子
气象因子、植物因子、土壤因子。
第三节
一、凝结条件
凝结发生的条件
1000M<H<2000M
属 简写 Cu Cb
中云
2000M<H<6000M
高云
H>6000M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碎层云 碎雨云 高层云 高积云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Sc St Ns Fs Fn As Ac Ci Cs Cc
第四节
一、降水的形成
降水
充分的水汽供应和空气的绝热上升运动。 凝结增长 凝结过程
饱和差 d>0
D=0 D&T=Td T<Td
e<E
e=E e>E
过饱和
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绝对湿度的时间变化 日变化 单波型(海洋型) 温度日变化小的潮湿地区
e
14时
影响因子:蒸发强度
日出前 时间
双波型(大陆型)
e
10时 22时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降水及阵性降水。
雨层云
Ns
中 云 高层云 <6000m 高积云
As 由水滴和冰晶组成, Ac 可降水或变
雨层云。
卷云 高云
卷层云
Ci Cs
由冰晶组成,一般 不产生降水。
云的结构
◆ 云量的观测
——天空被云遮蔽的程度叫云量,以0 ~ 10 的 成数表示。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 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晴天:0~3; 少云:3 ~ 5;多云:6~ 8; 阴天:9 ~ 10 。
的压力,用 E 表示,其单位与水汽压相同。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
低而减小。 不同气温下的饱和湿度
气温(℃)
水蒸气压力 (mmHg)
水蒸气量 (g/m3)
0
4.58
4.58
5
6.54
6.81
10
9.21
9.42
15
12.79
12.85
20
17.54
17.32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 表示,即:
蒸发受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影响。蒸发面温度 越高,蒸发越快、蒸发量越大。蒸发量变化与 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每天午后最大日出前最 小;夏季大冬季小;海洋大、大陆小。
蒸 发 面 的 影 响
地理纬度的影响
4、凝结及其条件
——空气中水的凝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要有凝结核。
蒸发、融解、升华——吸收潜热; 凝结、冻结、凝华——释放潜热。
例如: 常温下,水的蒸发潜热为 L = 2497 J , 即蒸发 1 g 水需要消耗 2497 J 的热量; 与此相反, 1 g 水冻结成冰则可释放出 334.7 J 热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气象学与气候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气象学与气候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大气中的水分可以发生()的相变。

A:气态。

B:分子态。

C:固态。

D:液态。

答案:ACD2.干洁空气的成分不包括()。

A:氮气B:固体杂质C:氧气D:水汽答案:BD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包括;()A:饱和差。

B:绝对湿度。

C:露点。

D:相对湿度。

答案:ACD4.关于空气温度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湿随气温上升而减小;B:水汽压的大小与空气体积变化无关;C: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D:露点温度愈高,露点差愈小,空气愈干燥。

答案:B5.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

A: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B:比较干燥C:比较湿润D: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答案:A6.在大气组成成分中,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的气体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答案:D7.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A:错B:对答案:B8.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A:错B:对答案:B9.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A:错B:对答案:A10.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关于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之和为1。

B: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20%,在同温度同波长下其放射率为30%。

C:投射至物体上的辐射能够被物体全部吸收。

D: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答案:AD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B:散射C:透射D:吸收答案:ABD3.关于气层的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大,说明气层稳定。

B: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小,说明气层稳定。

大气中水分

大气中水分

三、空气湿度的垂直分布
通过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进入大气,随空气的垂
直运动向上输送,高度高愈度高愈,水高汽:愈少,因此,在对流层 中水汽压和绝对湿度水随高汽度含的量升减高小而减小。
从地面上升到1实.5~际2水.0汽Km高压度减处小,e就减小到近地面 的1/2左右,5Km处约绝为近对地湿面度的减1/小10。相对湿度随高度的 分 随布高比度较 增复加杂而,减相难小对以,湿用气简温度单随?的高?规度?律增?说加明而?。降?这低是,因使为饱水和汽水压汽
土壤的坡度、坡向等有关。
4、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措施: 根据土壤水分蒸发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一阶段: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第二阶段:镇压结合中耕松土 第三阶段:考虑灌溉措施
三、植物蒸腾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transpiration)。
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来实现的。
蒸腾速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小气候条 件、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理类型。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一)水汽压(e)---- hPa(百帕)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叫水汽压 (vapour pressure)。
水汽压的大小和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时,水汽压就相应地增大, 反之,水汽压减小。所以,用水汽压的大小可表示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饱和水汽密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由于绝对湿度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而水汽压 值简单易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水汽压代 替绝对湿度。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四)相对湿度(r)--天气预报湿度的指标
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百分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1、什么是干洁空气?〔P82〕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

2、什么是一个大气压?〔P86〕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3.25 hPa。

3、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的关系。

(P87)气压随高度的实际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从下表3-3可以看出:①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即暖区气压垂直梯度比冷区小;②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因此,地面高气压区,气压随海拔上升而很快降低,上空往往出现高空低压。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邻区高;地面冷区气压常比周围高,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

4、什么是“标准大气”?〔P90〕人们根据高空探测数据和理论,规定了一种特性随高度平均分布的大气模式,称为“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标准大气模式假定空气是干燥的,在86km以下是均匀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为28.9644kg/kmol,且处于静力学平衡和水平成层分布。

5、太阳辐射能由哪些组成?〔P91〕太阳辐射能主要是波长在0.4一0. 76 um的可见光,约占总能量的50%;其次是波长大于0.76 um的红外辐射,约占总辐射能的43%;波长小于0.4 um的紫外辐射约占7%。

6、什么是太阳辐射强度?〔P91〕表示太阳辐射能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7、什么是太阳常数?〔P91〕×108 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用S0表示〕。

8、为什么天空有时候是蔚蓝色的,有时候又是灰白色的?〔必考〕〔P91-92〕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是由__植物蒸腾_和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和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和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和波状云(波动云)。

16.水分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有机质的原料。

17.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较短的作物和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的能力_强(较强)_。

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

三、判断题: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错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4.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对5. 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对6..只要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凝结现象发生。

错7.水溶液浓度越大,水分蒸发速率越小。

错8.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结构越疏松土壤蒸发越强。

对9.四、选择题:1. 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2.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②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③气温=露点,饱和差=0;④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3. 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②E比e更快增大③E减小,e更快减小;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4.地区裸地上空相对湿度日变化()。

A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同是单峰型B为双峰型曲线C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是倒单峰型D为不规则曲线5.()指的是植物蒸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得的干物质重量。

A蒸腾系数B蒸腾效率C水分利用率D水分有效利用率6.比较A、B两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年变化情况时,应采用()。

A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D平均相对变率7.“麦收隔年墒”指的是()。

A在生长季里降水时期比较适宜B降水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大C降水后效应D在生长季里降水强度比较适宜8.露点温度表示(C)。

A、潮湿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饱和湿空气温度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9.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A)。

A、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B、相对湿度较大C、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D、实际水汽压较大1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是(C )。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1.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参量是(D)。

A、温度露点差B、饱和差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2.当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时,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关系为(C)。

A、T<T dB、T=T dC、T>T dD、两者无关13.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4.饱和水汽压表示(C)。

A、空气的潮湿程度B、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C、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D、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B、E、F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E、饱和差F、温度露点差16.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B、D)。

A、一类为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力,如饱和水汽压、最大水汽压B、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C、一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D、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程度,如相对湿度、饱和差E、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率、绝对变率17.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A、B、C)。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露点温度D、相对湿度E、饱和差18.饱和水汽压(A、C)。

A、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9.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D)。

A、土壤湿度B、空气湿度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20.干燥度是以某-地区同期的(B)与(D)的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B、水面可能蒸发量C、蒸散量D、降水量21.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B),促进水汽凝结。

A、使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增大B、使水滴曲率增大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露点差增大22.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C)。

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2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C)。

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24.冰雹在气流(D)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稳定不动D、反复升降2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D)。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C、平面的E比凹面小D、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26.山坡雾是由于(D)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混合冷却D、绝热冷却27.地面凝结物雾凇和雨凇是由于(B)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8.地面凝结物露和霜是由于(A)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9.“深山云雾产好茶”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C)。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红橙光30.露是因夜间地面和地面上物体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降到(C)以下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凝结物。

A、零度B、一定温度C、露点温度D、地面温度31.高积云属于(B)云系。

A、层状云B、波状云C、积状云D、滑升云32.积雨云属于(B)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层状云33.雨层云属于(A)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对流云34.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A、B、D)。

A、雾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云大B、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雾的水汽含量比云多D、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E、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的日变化,而云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均可形成35.降水形成的主要宏观条件是(C、D)。

A、云底高度高B、云下的湿度低C、较强的上升气流D、充足的水汽输送36.农作物在其各个生育阶段中对水分的要不同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由于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对作物(D)影响最大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A.、光合作用B、对茎、叶的生长C、产量D、发育速度37.五、简答题:1. 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 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4.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f =(e/E)×100% 。

(1分)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2分)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2分)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滨海地区例外。

(2分)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f小,寒冷季节f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因此最大值出现在夏半年的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3分)6.简述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在土表进行。

下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蒸发。

速率与水面近似相等,强度决定于土温、饱和差、风等气象因子。

(1分)第二阶段:土表变干(含水量<70%),形成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蒸发后,沿孔隙、毛细管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减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的含水量。

(2分)第三阶段:土壤表层变得非常干燥时,土壤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在深层进行,水汽沿孔隙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蒸发小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