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习题讲课稿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
0.3m,几年后树高为5m?
设x年后树高为5m,可列出方程 0.3x+2=5
.
2、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 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解:设这块铁片的宽为x cm,那么它的长为(x+5) cm. 根据 题意,得 x(x+5)=150.
数不;同点: 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次
①0.3x+2=5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共同点:(1)两边都是整 式;
不(同2)点只:含有一个未知 数; 未知数最高次数为1次
你能尝试归纳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吗?
方程 ② x2+5x=150和.③x2+3x=4的两边都是整式, 并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次 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方程 x2-4x-3=0 (x+2)(x -1)=6
一般形式
x2-4x-3=0
二次项 系数
1
一次项 系数
-4
x2+x-8=0 1
1
常数项
-3 -8
4-7x2=0
7x2-4=0
7
0
-4
3.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体验数学的严密性和深刻 性.
教学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 方程的一般式的理解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根的概 念的运用。
浙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习题教案资料

浙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习题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习题(一)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可以化为ax2 bx c 0 (a,b,c为常数,a 0)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条件:①、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的方程)。
女口:x2 2 3 0是分式方程,所以x2 - 3 0不是一元二次方x x程。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ax2 bx c 0 ( a 0),系数a,b,c中,a一定不能为0,b、c则可以为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
例题:将方程(x 3)(3x 1) 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x 3)(3x 1) x去括号,得:3x2 8x 3 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 8x 3 0 (一般形式的等号右边一定等于0)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形式:(x a)2 b(2)、配方法:(理论依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2 2ab b2(a b)2,将原方程配成(x a)2 b的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⑶、公式法:(求根公式:x —- 4aC)2a⑷、分解因式法:(理论依据:a?b 0,则a 0或b 0;利用提公因式、运用公式、十字相乘等分解因式方法将原方程化成两个因式相乘等于0的形: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元二次方程的是()A 3 x122x 1 1 1B2 2x xC ax2bx c0D x22x x212若方程(m2)x|m|3mx 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 m 2B.m=2 C . m 2 D.m 2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2+ x+a2—1=0的一个根是0。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实例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3
≠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 x 的方程(k2-1)x2 + 2 (k-1) x + 2k + 2=0,
且
当k ≠±1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当k =-1
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满足
联立:联合建立
.
k2-1 = 0
2 (k-1) ≠ 0
.
3.
将一元二次方程(x- 5)(x+ 5)+(2x-1)2=0化为一般形式,
距离为 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A
1m
D
设梯子底端滑动 x m,可列出方程
7m
( x + 6 )2 + 72 = 102.
B
6m
C xE
分析: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
距墙
6
m. 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 x m,
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x+6 m.
整理得 x2 +12x-15 =0.
4=0
x2 +12x-15 =0.
5x2
+10x-2.2=0.
x2-x-56=0
像这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方程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学以致用: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① 10x2=9
(√ )
③2x2-3x-1=0
(√ )
②2(x-1)=3x ( × )
④
1
2
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 x (m) 满足方程 ( x + 6 )2 + 72 = 102,
也就是 x2 + 12x - 15 = 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讲义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标准:①整式方程.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20ax bx c ++=()0a ≠.其中,2ax 为二次项,其系数为a ;bx 为一次项,其系数为b ;c 为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如果0x 满足2000(0)ax bx c a ++=≠,则0x 就是方程20(0)ax bx c a ++=≠的一个根.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⑴ 2210x kx --=(k 为常数) ⑵ 2413x =+ ⑶ 210x -=;⑷ 250x = ⑸ 20x y += ⑹ ()()2233x x +=-;⑺ 2320mx x -+=(m 为常数)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⑴2216x x -=;⑵ ()()3213x x x -+=- ⑶()()()3253115x x x x ++--=;类型:方程根的应用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根1和1-,那么a b c ++= ________,a b c -+=___________.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10m x x m -++-=有一个根是0,则m 的值为_______.3.已知m 是方程210x x --=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552006m m -+的值.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一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形如2x m =或()()200ax b m a m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而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关于x 的方程:八下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复习(1)()211x += (2) 3x 2-12=0 (3)(2x -1)2-7=0方法二 配方法配方法:通过配方的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形如()2ax b m +=的方程,再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即用配方法解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1.220x x += 2. 2x 2-x -1=0 3. x 2=4√3x −11例1. 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x 2+4x +9进行配方得x 2+4x +9=(x +m )2+n(1)则m= ,n= ;(2)求x 为何值时,此二次三项式的值为7?方法三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为0,即:若0ab =,则0a =或0b =;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把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右边等于0;令每一个因式都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出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得到原方程的两个解.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⑴x 2-4x=0 ⑵ 2y 2=7y ⑶ 4x 2-12x +9=0方法四 公式法公式法的一般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确定a b c ,,的值;③代入24b ac -中计算其值,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根;④若240b ac -≥代入求根公式求值;否则,原方程无实数根.用公式法解方程:1.2220x x --=; 2.231x =; 3.2312x x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设一元二次方程为20(0)ax bx c a ++=≠,其根的判别式为:24b ac ∆=-则①0∆>⇔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2x =. ②0∆=⇔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x a==-. ③0∆<⇔方程20(0)ax bx c a ++=≠没有实数根.1.不解方程,直接判断下列方程的解的情况: ⑴ 2710x x --= ⑵ ()29431x x =-2.关于x 的方程()25860a x x --+=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 )A .6B .7C .8D .93.若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24334ky y y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74k -≥且0k ≠B .74k >-且0k ≠C .74k -≥D .74k >- 4.设a b ,是方程220100x x +-=的两个实数根(a b ≠),求22a a b ++的值.5.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 +3)x +3k=0.(1)求证:不论k 取何实数,该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等腰△ABC 的一边长为2,另两边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求△ABC 的周长.四.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的模式为:原来数量为A ,后来数量为B ,经过某两个时间单位,设增长率(降低率)为x . 则有关系式: 或. 。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浙教版)

知识的升华
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势,并写出它的二次项 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方程
一般情势
二次项 一次项 常数 系 数系 数 项
3x2=5x-1 3x2-5x+1=0
3
(x+2)(x -
1)=6 1x2 +1x-8=0
1
4-7x2=0
-7x2 +4=0 或-7x2 +0 x+4=0 -7
2.1一元二次方程
交流合作
活动一
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
(1)、把面积为4平方米的一张纸分割成如图的正 方形和长方形两部分,求正方形的边长。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可列出方程 X2+3x=4
x
x
x着竹竿
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
×2xx 3 2x2 1这个是吗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
为 ax2 bx c 0 的情势 我们把 ax2 bx c 0(a,b,c为常数,a≠0) 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情势。
想一想
为什么要限制a≠0? b,c可以为零吗?
a x 2 + b x + cc = 0 (a ≠ 0)
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
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
一问题列出方程.
2尺
解:设竹竿的长
为x尺,则门的宽
度为(x-4)尺,长 为 (x-2) 尺,依题
x
意得方程:
x-4
(x-4)2+ (x-2)2= x2
数学化 x-2
4尺
X2 + 3x =4 (x-4)2+(x-2)2=x2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

因式分解法的一 般步骤:
一移-----方程的右边=0; 二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 三化-----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四解-----写出方程两个解;
2(2x 1)2 9 0
直接开平方法:
1.用开平方法的条件是:缺少一次项的 一元二次方程,用开平方法比较方便; 2.形如:ax2+c=o (即没有一次项).
化成一般形式ax2 bx c 0 a 0
当b2 4ac 0时,x b b2 4ac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a
已知方程x2+kx = - 3 的一个根是-1,则
k= 4 , 另一根为_x_=_-__3_
若a为方程 x2 x 5 0 的解,则 a2 a 1 的值
为6
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求: (1)常数项为零(2)有一根为2。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ax²+bx+c=0
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a0) 一
直接开平方法 化成x2 mm 0 x m
元
因 式 分解法 化成A• B 0 A 0或B 0
二 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
方
法 二次项系数为1,而一次项系数为偶数
方 程
求 根 公式法
化成一般形式ax2 bx c 0 a 0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ax2 bx c 0 (a≠0)
一元二次方程
3x²=1
2y(y-3)= -4
一般情势 二次项 一次项 常数 系数 系数 项
3x²-1=0 3
0 -1
2y2-6y+4=0 2 -6 4
1、若 m 2x2 m 2x 2 0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由∣a ∣+1 =2,且Βιβλιοθήκη -1 ≠0,于某个字母的方程,
∴当a=-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再排除使二次项系数 等于0的字母的值.
课堂小结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项的 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 ax2 + bx + c = 0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如果一个方程通过整理可以使右边为0, 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 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同样,我们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 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当堂练习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有
①4x2 9 0
①② . ③
② 4t 2 9t 0
③ 3x(1 x) 10 2(x 2)
3x2 x 6 0
④5x(x 1) 7 5x2 4
⑤ ax2 bx c 0
5x 11 0
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 数项.
能力提升
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1)ax2-x=2x2 (2)(a-1)x ∣a∣ +1 -2x-7=0.
【方法总结】 用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1)将方程式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2)x2-x=0, 定 义 求 字母 的 值 的方 法:根据未知数的最
∴当a-2≠0,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高次数等于2,列出关
bx+c = 0 ax2+c = 0 ax2+bx = 0 ax2 = 0
结论:只要满足a ≠ 0 ,b , c 可以为任意实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习题(一)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可以化为20ax bx c ++= (,,a b c 为常数,0a ≠)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条件:
①、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的方程)。
如:2230x x --=是分式方程,所以2230x x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20ax bx c ++= (0a ≠),系数,,a b c 中,a 一定不能为0,b 、c 则可以为0,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
例题:将方程2(3)(31)x 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 2(3)(31)x x x -+=
去括号,得: 22383x x x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2830x x --= (一般形式的等号右边一定等于0)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形式:2()x a b +=
(2)、配方法:(理论依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将原
方程配成2()x a b +=的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
(3)、公式法:(求根公式:x =) (4)、分解因式法:(理论依据:0a b •=,则0a =或0b =;利用提公因式、
运用
公式、十字相乘等分解因式方法将原方程化成两个因式相乘等于0的形式。
)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132+=+x x
B 02112=-+x x
C 02=++c bx ax
D 1222+=+x x x
2、若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2±=m
B .m=2
C .2-≠m
D .2±≠m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a 2-l=0的一个根是0。
则a 的值为
( )
A 、 1
B 、-l
C 、 1 或-1
D 、 12
4、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
A 、≠1
B 、≠-2
C 、≠1且≠-2
D 、≠1或≠-2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22=-++-a x x a 的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
2、已知方程0102=-+kx x 的一根是2,则k 为 ,另一根是 。
3、已知a 是0132=+-x x 的根,则=-a a 622 。
4、若方程ax 2+bx+c=0(a ≠0)中,a,b,c 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根是_______。
5、方程()()02=-+-+-a c x c b x b a 的一个根为( )
A 1-
B 1
C c b -
D a - 课堂练习: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2、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bx+5=0的一个解,求b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3、已知322-+y y 的值为2,则1242++y y 的值为 。
x 0)2(2
2=++-+b ax x a a a a a a a a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一、直接开平方法 ();0912
=--x 二、配方法
.
练习
1、如果二次三项式16)122++-x m x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2、试用配方法说明322+-x x 的值恒大于0。
3、已知,x、y y x y x 0136422=+-++为实数,求y x 的值。
4、已知x 、y 为实数,求代数式74222+-++y x y x 的最小值。
三、公式法
1、0822=--x x
2、01522=+-x x
四、因式分解法
1、x x 22=
2、0)32()1(22=--+x x
3、0862=+-x x
五、整体法
例:()()
=+=-+-+2222222,06b 则a b a b a 。
变式1:若()()032=+--+y x y x ,则x+y 的值为 。
变式2:若142=++y xy x ,282=++x xy y ,则x+y 的值为 。
变式3:已知5)3)(1(2222=-+++y x y x ,则22y x +的值等于 。
四: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代换思想(降次)
典例分析:
1、已知0232=+-x x
,求代数式()1
1123-+--x x x 的值。
2、如果012=-+x x ,那么代数式7223-+x x 的值。
3、已知βα,是方程012=--x x 的两个根,那么=+βα34 .
4、已知a 是一元二次方程0132=+-x x 的一根,求1152223++--a a a a 的值。
五:根的判别式
1、若关于x 的方程0122=-+x k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2、关于X 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9
B 、<9且≠0
C 、<9
D 、≤9且≠0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12=++-m mx x m 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10≠≥且m m
B.0≥m
C.1≠m
D.1>m
4、对于任意实数m ,关于x 的方程一定( )
A. 有两个正的实数根
B. 有两个负的实数根
C. 有一个正实数根、一个负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0162=+-x kx k k k k k k k
课堂练习: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12(22=++++m x m x 有两个不等实根,试判断直线
x m y )32(-=74+-m 能否通过A (-2,4)
,并说明理由。
2、若关于x 的方程0342=+-x kx 有实数根,则k 的非负整数值是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06)2(2=-++-k x k x 有两个相等的正实数根,则k 的值是( )
A. B. C. 2或 D.
4、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
322=---++c a x c a x b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5、如果关于x 的方程()05222=+++-m x m mx 没有实数根,那么关于x 的方程()()02252=++--m x m x m 的实根个数是 。
6、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2=++-k x k x
(1)求证:无论k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等腰∆ABC 的一边长为1,另两边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求∆ABC 的周长。
7.用简便方法计算.
(1)-645×(-448);
(2)(-64)×(-81);
(3)1452-242;
(4)3c
2ab 5c 2÷325b 2a
8.已知25x =115,求x 的值.
9.
已知A B ==求11
11A B +--的值。
10.
已知1
1a a +=-+221
a a +的值。
11.已知2310x x -+=
12.已知()11039
322++=+-+-y x x x y x ,求的值。
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740x a x a a +-+--=的两根为1x 、2x ,且满足12123320x x x x ---=.求242
(1)4a
a a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