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课件

合集下载

龋病PPT精品医学课件

龋病PPT精品医学课件
(一)局部影响
1.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2.对恒牙的影响 3.对口腔粘膜软组织的影响 (二)全身影响
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胃肠负担 ;根尖周炎 可成为病灶,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 感染 。
第2节 年青恒牙龋病
一、年青恒牙发病情况 1.好发牙位:好发牙位以第一恒磨牙为最
多见,其次是第二恒磨牙,前磨牙前牙 最少。 2.好发牙面:磨牙多见于牙合面、颊面、 舌面,前磨牙为牙合面及邻面。上颌切牙 为邻面、舌面。
(二)治疗方法
1.再矿化法 2.窝沟封闭术 3.复合树脂,窝沟封闭术联合应用 4.间接盖髓术 5.深龋再矿化治疗 6.银汞合金充填 7.嵌体修复 8.全冠修复
第五节 儿童龋病的预防
一、口腔卫生宣教 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饮食管理 四、定期检查 五、氟化物的应用 六、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4.浅龋
即牙本质龋。患儿无自觉症状,视诊点隙窝沟呈 墨浸状着色且不易去除,探之粗糙或探针尖能稍 插入,不易滑动,有钩挂感,平滑面可有白垩色 或黄褐色斑块即可诊断。对邻面龋,可结合牙线, X线等来诊断。
5.中龋
即牙本质浅龋。可有激发痛,但乳牙多不明显, 无自发痛;龋洞内有食物残渣,有探痛和温度刺 激痛,但不如年青恒牙明显,洞底有软化牙本质, 可呈黄褐色,棕褐色或棕黑色,多为黄褐色,未 穿髓。
二.诊断要点
1.奶瓶龋 临床表现:上颌乳切牙平滑面和上颌第一
乳磨牙牙合面的广泛性龋损。往往有长期 夜间就寝前喂牛奶或哺乳的不良习惯。 2.环状龋 可见围绕上颌乳前牙牙冠中1/3至颈部1/3处 的环形的特定龋损。呈卷脱状,广泛性环 状龋。
3.猖獗性龋
临床表现:短期内发生多牙位、多牙面的急性进 展型重度龋病,可累及下颌前牙。患儿往往有嗜 甜食,情绪紧张等病史。或患儿唾液少而稠、体 弱消瘦。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牙线能够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细 菌,保持口腔清洁。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家族中有龋病高发史的人更易患龋病,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
口腔环境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增加龋病风险。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龋病,可能与牙齿发育和口腔环境的变化有关。
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不良睡眠习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龋病风险。
漱口和使用牙膏
饭后漱口,并使用牙膏刷牙,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 2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 疗龋病。
定期洁牙
每年洁牙一到两次,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3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龋病,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龋病加 重。
谢谢
THANKS
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氟化水 也可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使用氟化物漱口水
氟化物漱口水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内氟 化物的浓度,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龋病和口腔问题,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
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
专业口腔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方案。
认识龋病的症状
了解龋病的症状,如牙齿疼痛、敏感等,以便及 时发现和治疗。
了解龋病的病因
了解龋病的病因,如细菌、食物、口腔环境等, 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龋病。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两次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
除了刷牙,还应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
详细描述:龋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 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口腔中的细菌是导致龋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侵蚀牙齿的硬组织,导致牙齿 的破坏。其次,食物中的糖分也是导致龋病发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糖分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的代谢 产物,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加剧牙齿硬组织的 破坏。此外,口腔的酸碱度、牙齿的硬度和抗龋能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龋病治疗》课件

《龋病治疗》课件

YOUR LOGO
材料:树脂、玻 璃离子、银汞合 金等
步骤:去除龋坏 组织、清洁消毒 、填充材料、固 化、抛光
注意事项:选择 合适的材料,保 证充填质量,避 免二次龋齿
根管治疗
目的:清除牙髓 腔内的感染物质, 防止感染扩散
步骤:开髓、根 管预备、根管消 毒、根管充填
适应症:牙髓炎、 根尖周炎等
注意事项:操作 精细,避免损伤 牙根和牙周组织
牙周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洁牙、刮治、根面平整等 牙周手术治疗:包括牙周翻瓣术、牙周再生术等 牙周维护治疗:包括定期洁牙、使用牙线等 牙周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等
龋病的预防和保健
口腔卫生保健
刷牙:每天至少两次,使用含氟牙膏 漱口: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牙线: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去除牙菌斑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龋病
牙齿表面出现黑点或白 点
牙齿对冷、热、甜等刺 激敏感
牙齿出现疼痛或肿胀
牙齿出现松动或脱落
口腔内出现异味或口臭
牙龈红肿或出血
龋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氟化物:预防龋齿,增强牙釉 质
抗生素:治疗牙周炎,控制炎 症
止痛药:缓解牙痛,减轻症状
根管治疗:清除牙髓,防止感 染
充填治疗
目的:修复龋齿, 恢复牙齿功能
牙周病:牙周组织受损,可能导致牙 齿松动和脱落
龋病的病因
细菌:口腔中的细菌是龋病的主要原因 食物:糖分和淀粉等食物残渣是细菌生长的营养来源 牙齿结构:牙齿的形态、结构和排列会影响龋病的发生 口腔环境:唾液的pH值、流速和成分会影响龋病的发生
龋病的症状和诊断
龋病的症状
牙齿表面出现黑 点或黑线
预防性治疗和疫苗接种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四联因素学说
Page ▪ 12
牙菌斑致龋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 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 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 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Page ▪ 13
3.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 色、形、质 均发生 变化。
Page ▪ 14
4.如何预防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生活从齿开始
让我们一起预防龋病
目录
● 1.龋病概述 ● 2.发病原因 ● 3.临床特征 ● 4.如何预防
Page ▪ 3
1.龋病概述
正常牙体结构
Page ▪ 5
Page ▪ 6
什么是龋病
• 龋病是在细菌为主
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下,

有机物分解、无机物
俗 称
脱矿,导致牙体硬组
危害食物: 含糖饮料 蛋糕 饼干
●●●
有益食物:
奶制品
水果
鱼肉类
Page ▪ 21
●●●
临床助防
● 1.窝沟封闭 ● 2.定期检查 ● 3.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2
一.窝沟封闭前后
Page ▪ 23
二.定期口腔检查
Page ▪ 24
三.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5
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虫 牙”
织慢性、进行、破坏

的一种疾病。
Page ▪ 7
龋病的危害
前期: 1.颜色改变 2.影响外观 3.食物嵌塞 4.感觉不适 5.口腔异味
Page ▪ 8
龋病的危害
后期: 1.导致牙髓炎 2.诱发根尖周炎 3.引起其他全身症状 4.其它
Page ▪ 9

龋病护理课件

龋病护理课件

常用药物包括氟化物 、硝酸银、氨硝酸银 等,可局部涂抹或口 服。
充填治疗
充填治疗是龋病治疗的常用方 法,适用于龋洞较小的患者。
治疗过程包括清洁龋洞、制备 洞型、填充材料等步骤,以恢 复牙齿外形和功能。
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等,具有较好的耐 磨性和美观性。
根管治疗与牙髓治疗
01
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适 用于龋洞较大或累及牙 髓的患者。
感谢观看
,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 好习惯,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
间隙,以维护口腔健康。
饮食调节
合理控制糖分摄入,多食用富 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有
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口腔问题,防止龋病恶
化。
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
填充治疗
对龋齿进行填充治疗,恢复牙 齿形态和功能,阻止龋病进一
01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儿童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接种等,提
高口腔健康水平。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02
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媒体等,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实施口腔健康监测
03
定期开展口腔健康调查监测,了解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和
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预防策略与实践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与口腔卫生不良、饮食结构不合 理、宿主遗传因素等有关。
发病机制
口腔内细菌通过粘附、聚集和产酸等 过程,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和有机物 分解,最终形成龋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龋病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牙齿敏感、疼痛等症状。

龋病精品医学课件

龋病精品医学课件

龋病的预防措施与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检查
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口腔清洁
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等口腔清 洁用品,保持口腔清洁。
饮食调整
减少糖分摄入,避免频繁食用高糖食品,多食用富含纤维 和钙质的食物。
口腔健康教育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普及,提高人群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 好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渠道进行口 腔健康教育,降低龋齿发病率。
细菌代谢产酸
菌斑中的某些细菌通过代谢食物 中的糖分产生有机酸。
酸的作用
这些有机酸能够降低口腔环境的 pH值,形成酸性环境。
牙釉质脱矿
在酸性环境中,牙釉质中的矿物质 龋病的进展
牙釉质脱矿后,龋病逐渐进展, 侵入牙本质,形成明显的龋洞。
影响因素
龋病的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食物中糖的含量和频率、口腔
根据病变速度:急性龋(病变进展迅速 )、慢性龋(病变进展缓慢)。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冠龋(发生在牙齿冠部 )、根龋(发生在牙齿根部)。
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年龄分布
儿童、青少年高发,但成 年人也可能患病。
地域分布
发展中国家龋病患病率较 高,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 区。
影响因素
饮食习惯(高糖、高酸饮 食)、口腔卫生习惯、遗 传因素等。
卫生习惯等。
个体差异性
不同人对龋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遗传、免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
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龋病的临床症状
牙体破坏
龋病会导致牙体硬组织的破坏,表现为牙齿 表面粗糙、色泽改变、局部缺损等。

龋病PPT课件

龋病PPT课件

2023/12/17
21
三、龋 病 的 分 类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龋病治疗
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
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
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可产生龋病,称
继发龋。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除净病变组
织发展而成。
2023/12/17
22
三、龋 病 的 分 类
2023/12/17
6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分类 四、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五、龋病的治疗 六、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2023/12/17
7
二. 龋 病 病 因
化学细菌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三联因素
四联因素
2023/12/17
8
二. 龋 病 病 因
2023/12/17
55
五、龋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2.保守治疗 3.充填治疗
4.常用垫底、充填材料理化性质及其选择
5.深龋的治疗 6.牙体粘结修复术 7.龋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
1.定义: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
2023/12/17
4
一、 龋 病 概 念
2.龋病的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 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 化。初期龋坏的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 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 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分解的不 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 洞。牙齿一旦形成龋坏,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龋病 ppt课件

龋病 ppt课件

现病史 既往史 检查 诊断
患者,女,24岁,22先天发育过小,影响 美观。由于患者不想“磨牙”,来诊要求 22复合树脂修复。
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
22牙冠呈锥形,近中有约2mm间隙,冠部 颜色正常,未见明显龋坏,叩痛(—),无 松动。牙髓活力电测验反应正常。牙龈外形 色泽正常,探诊未见明显出血。前牙中度覆 牙合浅覆盖。
?隐匿性龋22ppt课件窝沟龋23ppt课件邻面龋24ppt课件颈部龋25ppt课件根面龋26ppt课件按病变深度分类27ppt课件浅龋中龋和深龋的诊断浅龋中龋深龋病损深度釉质或骨质牙本质浅中层牙本质深层色改变白垩或黑褐色黄褐或黑褐色黑褐色形改变浅洞钩探针明显龋洞深洞质改变粗糙变软变软食物残渣探诊无敏感疼痛冷刺激无疼痛疼痛较剧烈食物嵌入洞中无可有疼痛明显自发痛无无无28ppt课件龋病的治疗?化学疗法?再矿化疗法?窝沟封闭?修复性治疗29ppt课件窝沟封闭?预防性治疗?封闭剂?点隙窝沟30ppt课件修复性治疗窝洞预备窝洞垫底窝洞充填术区隔离31ppt课件窝洞预备?定义
21
慢性龋(干性龋)
n 临床上较常见 n 龋损黑褐色,质地干硬 n 病变进行缓慢 n 静止龋—病变环境发生改变
22
继发龋
secondary caries 概念:龋病治疗后, 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 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 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 可能产生龋病,称继发龋。继发龋还可因治疗 时未除净病变组织发展而成。
36
窝洞的结构
髓壁 龈壁 轴壁 轴髓线角
37
窝洞预备的原则
v 去净龋坏组织 v 保护牙髓组织 v 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v 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38
抗力形
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 在承受正常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9/26
9
危 害
影响咬合及咀嚼功能。 影响美观和发音。 影响消化功能,影响生长发育使身 体素质下降。 形成病灶,致其他疾病。 Eg:颌骨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 风心病等
2017/9/26
10
2017/9/26
11
流行病学

龋病发生情况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整个世界龋病发病呈波浪式 经济落后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2017/9/26
14
第二节
龋病的病因
龋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 明确。目前推崇的为四联因素学说 (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 在病因学研究发展过程中,有过 几种假说,下面作以介绍:
2017/9/26
15
一、公元前7世纪的虫原学说 二、公元前4世纪,龋病发病 的体液学说
2017/9/26
16
三、化学细菌学说: 1889年,Miller提出化学细菌学说(也 称化学寄生学说),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原理:产酸细菌作用于糖(精制碳水化 合物)产生酸,酸使牙齿脱钙,蛋白溶解 酶将残留的有机质溶解,牙齿崩溃形成龋 洞。
第二章 龋病
第二章 龋病
本章主要内容:
龋病的定义 临床特征 危害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
2017/9/26 2
第一节

概述
龋病的定义 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基本的病理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 物分解。
(1)变形链球菌: 是致龋率最大的一种细菌,在 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时形态可发生 变异。这种细菌是1924年Clark分 离出来得,属G+球菌。主要导致 窝沟龋。
2017/9/26
24
该菌特征: (A)能在缺氧情况下生长,产生葡萄糖基转移酶,通过 这种酶把葡萄糖转换为高分子的细 胞外多糖(葡聚糖 )。这种糖可以诱发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的邻居反应, 使链球菌易于粘附于牙面,产生乳酸,使局部环境的 PH 值降低至4~5因而可以造成牙齿脱矿。 (B)该菌在口腔内只有定居在硬物表面(假牙也可以) ,新生婴儿牙萌出前,口腔内没有变形连球菌。 (C)该菌耐酸,在PH值为3~4时也能生长繁殖,并且能 在菌斑下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2017/9/26
28
(2)基本结构:分三层(在电镜下) 基底层:紧贴牙面,为一层无细胞的均质性结构。 中间层:牙菌斑的主体,球菌成致密的柱状排列, 丝状菌与牙面垂直并相互平行排列呈栅栏 状,丝状菌间球菌和少量杆菌。 表层: 细菌排列不规则,较稀疏,以球菌和短杆 菌为主。另有食物残渣。
2017/9/26 25
(2)放线菌 可使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和少量甲、 乙酸及复合酸。这种菌和菌斑的形成关 系密切,可诱发根部龋和沟裂龋。
2017/9/26
26
(3)乳酸杆菌:
不是主要致病菌。最有利于乳 酸杆菌生长的地方是深的龋洞, 菌斑中极少。
2017/9/26
27
牙菌斑
(1)定义:牙菌斑是一种致密的、不定形、 未钙化的膜状细菌团,是由细菌丝和细菌 间的胶状基质所构成,容易在点、隙、沟 、裂、邻接面及颈部等地方形成。附着后 不易被水冲掉,人工去除后,1~6小时后 又可形成,能够染色(品红、碘甘油等)
2017/9/26
3
特征
1.龋病的发病率高、分布面广,是继心脏病、 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病、多发病。 2. 龋齿又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代医学已有 治疗龋病的记载。《内经》中提到用针灸 治龋。《口齿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 我国最早的口腔医学专著。 3.细菌感染性 4.慢性破坏性
2017/9/26 4
2017/9/26 22
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其次为乳酸 杆菌和放线菌。 致龋菌的特性: ① 能够利用可酵解的碳水化合物迅速产酸并 耐酸,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 ② 能够利用饮食中蔗糖合成葡聚糖、果聚糖, 为高粘性多糖,是牙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有 利于细菌间相互粘附及细菌对牙面的附着。
2017/9/26 23
2017/9/26
17
四、蛋白溶解学说: 早期病变是细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将牙 釉质和牙本质小管壁的蛋白破环,然后出 现无机盐脱矿,最后硬组织缺损形成龋洞。 五、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无机盐脱矿,有机质分解同时进行,形 成螯合物,不一定只在酸性条件下才出现 破环,碱性时也可以。
2017/9/26 18
2017/9/26
12
流行病学指数
患病率:表示病变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内,某病的 新发病的频率。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龋失补牙数(DMFT) 龋失补牙面数(DMFS)

2017/9/26
13
流行特点
性别差:女性高于男性。 地区差: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与 生活条和饮食习惯、水源有关) 民族差: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年龄差:年龄因素在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 7 岁为发病的一个高峰,25岁平稳, 中年以后增高(邻面龋、颈部龋)
六、糖原学说: 进食糖太多,使牙体组织中糖原增加, 且不易被移走,造成牙齿抵抗力降低,为 龋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七、生物学说(苏联): 生物的外在环境因素通过中枢神经系 统,影响到牙釉质或牙本质的营养代谢, 使牙齿发生局部代谢障碍,给外界的损害 作用创造了条件,龋齿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2017/9/26 19
临床特征
牙体组织在色、形、质三方面一系列 改变: 颜色:一般有色素沉着,由白垩色发 展到黄褐色或棕褐色。 形态:牙体组织缺损致龋洞形成。 质地:由于硬组织脱矿使质地变软。
2017/9/26
5
颜 色
白垩色
2017/9/26
棕褐色
6
龋洞形成
2017/9/26ຫໍສະໝຸດ 72017/9/26
8
临床特征
龋病只发生于牙齿暴露于口腔中 的部分(埋伏牙、无萌出的牙不会 发生)。 龋齿向深部发展,可以引起牙髓 病、根尖周病、颌骨骨髓炎,也可 以成为口腔病灶。
八、四联因素论
细菌 食物 宿主 时间
蔗糖等糖类食物
牙和唾液
龋病的形成需要 较长的时间
主要致病菌 是变形链球 菌,其次是 某些乳杆菌 和放线菌属
2017/9/26
20
四联因素论
2017/9/26
21
㈠细菌或菌斑
19世纪中叶就有人进行观察,20世纪50年代 ORLAND进一步肯定。 证据: (1)无菌动物不发生龋 (2)抗菌素喂养降低动物患龋率及减轻其程度 (3)未萌出牙或埋伏牙不产生龋齿 (4)实验室内,口腔细菌能使牙釉质和牙本质 脱矿,形成龋样损害。 (5)从患龋的牙釉质和牙本质中可找到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