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生物刺激素与植物激素(调节剂)介绍
植物激素(Plant_hormones)

2.物理和化学方法 植物激素的测定分析采用薄层层析、气相
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层析(high liquid performance chromatography,HPLC)、质谱分析(mass spectrography,MS)等,其原理大都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介质中 的分配系数。测定生长素含量可以达到10-12g的水平。如GC测定乙 烯含量;气质联谱(GC-MS)分析赤霉素。
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 植物体内存在油菜甾体类(BR)、多胺(PA)、茉莉酸 (MJ)、水杨酸(SA)、寡糖素等也具有近似激素的特性。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赤烯酮等 起初人们认为某一种植物生理作用具有专一性。例如生长素 促进细胞体积扩大;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 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休眠以及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等。后 来发现上述每一种生理现象的控制因素极为复杂,不是一种 激素起一种作用,是各种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2.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有 相反的效应,生长素与乙烯对叶片脱落也有相反的作用,脱落酸对生 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也有分别的拮抗作用。
3. 某种激素通过影响其它激素的合成、运输及代谢而改 变后者浓度。
生长素提高乙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体内乙烯合成有显著的 促进作用,生长素提高乙烯合成效率,乙烯抑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 输并影响生长素的代谢。 GA与生长素:GA抑制生长素结合态的形成及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 高生长素的浓度;赤霉素则能促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作用。
激素特点: ①产生于植物体内特定部位,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特殊环境下 的代谢产物;
植物生物刺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20160301

植物生物刺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016年3月31日南方农村报召开中国大陆地区第四次以植物生物刺激素为主题的大会。
到会的有300余人。
虽然这次会议议程短暂,但是也足以证明了很多肥料生产企业已经十分重视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和产品了。
3月份,欧盟工作委员会也发布了对欧盟肥料法修订提案,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将植物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包括在了肥料范畴之内。
虽然中国没有植物生物刺激素的概念,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和科研教育专家确早已把植物生物刺激素的产品和概念划给国家土壤肥料管理中心的管理范畴。
并且也有相对应的分门别类的管理类别,前些年或许由于某些厂商的误导,致使有些产品的管理上出现了不明确的部分。
最近几年国外产品的进入,也使这些产品的真相慢慢地浮出了水面。
随着植物生物刺激素逐步得到广大经销商和农民的重视,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待植物生物刺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
下面的几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植物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大家也已经见过多次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不过我们还是要知晓真正的植物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的特点:植物生物刺激素Plant bio-stimulants 的特点靶标生物:植物,成份和来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和矿物质机理:提供植物生理活动的一些必须养分物质,调控作物的生理效应,作用: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植物抗逆水平(包括对非生物胁迫),最终效果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产品类型:常常与经典的营养元素混配成新型的肥料产品。
2.下面的农药和肥料的定义应该是纯理论上的,均摘引自百度百科。
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管理,科研,生产和销售中的农药和肥料的定义时,常常会有一些非完全科学意义上的考虑。
这个话题不是我们本次讨论的重点。
农药pesticides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的一类物质。
肥料fertilizers 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3.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在一起。
植物生理学植物激素

存在形式
游离态 —自由生长素
结合态-与IAA形成的羧基衍生物,吲哚乙酸衍生物。
(吲哚已酰葡萄糖、吲哚已酰天氡氨酸、吲哚已酰肌醇)
储藏形式 运输形式
束缚态-与细胞颗粒,受体蛋白,其它高分子化合物以 共价健复合。
4.合成部位、运输和氧化
主要合成部位与分布: 分生组织、正在生 长的幼嫩部分(茎 尖、芽、正在发育 的种子、幼叶) •运输 •被动运输:成熟叶子中 合成的IAA经由韧皮部 向上或向下被运输到其 他部位。无极性,为被 动运输形式。
苄基腺嘌呤 (BA)
2.代谢
合成-通过腺嘌呤合成的途径合成腺嘌呤, 侧链来自类萜途径中所产生的甲瓦龙酸。 乙酰辅酶 A 甲瓦龙酸 异戊烯基
3.合成部位和运输
主要合成部位:根部的根尖(随木质部蒸腾流上升)、嫩 梢。果实和种子里含量虽多,但并没有证明能合成。 运输为非极性的: 外施的CTK向周围运输不显著。
AUX 、CTKS、GAS 促进生长; ABA 抑制生长;乙烯 促进成熟和衰老。
生长调节物:
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如矮壮素、2.4-D、-萘乙酸等。
第一节 生长素类
1.发现 2.种类 3.代谢和存在形式 4.合成部位和运输 5.生理作用 6.作用机理
(4)针叶树开花:用于种子园。GA3/7+萘乙酸(100:1)
开花、结实。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1.概况 40 年代, Skoog 等,用烟草茎成熟的髓组织组培时发现细 胞不能进行分裂,加入 IAA 之后,细胞只伸长、增大,不分 裂。认为另有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50年代,发现椰子乳等植物组织液能促使髓细胞发生分裂 。Miller首次从动物体液中分离出一种能促使细胞分裂的物质 -激动素,并且证实了其结构,是一种腺嘌呤衍生物。 60年代,先后从植物体中分离出许多类似的腺嘌呤的衍生 物,都能引起植物细胞的分裂,称为细胞分裂素类。目前已 发现20多种。 有玉米素( 1963年新西兰Letham,玉米)、玉米素核 苷(椰子乳)、二氢玉米素(羽扇豆)、异戊烯基腺苷(菠 菜、豌豆)、苄基腺嘌呤(人工合成的)
生物刺激素

• 人类的健康取决于植物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
• 一个地区土壤会影响这个地区的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进而影响当地 的社会文明; • 土壤健康-植物健康-人类健康-社会文明
水环境 土壤环境
微生物
动物 植物
人类和农业生产
生物刺激素对中国市场的意义
植物和微生物间互作是靠化学物质完成的
• 植物提供碳和其他物质给微生物,微生物提供氮、激素和其他物质 给植物
生物刺激素对中国市场的意义
1. 2. 3. 4. 生物刺激素的定义:植物营养学概念 生物刺激素的作用机理:生理活性物质 生物刺激素的抗逆性:仅对非生物胁迫 生物刺激素的社会效应:人类健康-植物健 康-土壤健康
5. 生物刺激素与微生物:利用互作的化学性 质典范-阿尔比特 6. 生物刺激素的推广模式:特朗普路线图
微生物促进植物从 定义仍在改进中 土壤中吸收养分 产品特点 属于肥料管理
植物提取物类产 13亿美元的市 或称生物防 品最多 场 治产品 运输也是个 严重的问题
海藻提取物类的产 植物激素是主要 品数量最多 类型之一
固氮菌是最大一类, 其他也包括菌根
生物刺激素对中国市场的意义
中国大陆地区的现况: • 一统天下的管理体系:肥料管理
• 阿尔比特就是利用细菌所产生的营养和其他物质给植物的原理而生 产出的一款植物生物刺激素 • 植物和微生物间的互作化学物质,特别是那些信号物质的质量都是 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阿尔比特利用这个特点来生产产品,从而避免 了多余的化学提纯环节。
水环境与土壤环境
微生物
动物 植物
人类和农业生产
生物刺激素对中国市场的意义
• 同类产品也在中国存在多年了:含腐植酸 肥料,含氨基酸肥料和海藻肥,以及含微 生物的菌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差。吲哚乙酸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酸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已被强光破坏,在植 物体内也易被吲哚乙酸氧化酶分解。而后来合成的吲哚丁酸(IBA)在光照下会慢慢分解,对酸稳定,也不易
被植物中的氧化酶分解,而是代谢为吲哚乙酸。萘乙酸难溶于水,结构稳定,耐贮存性高。
(三)生长素类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性的物质。
NHCH2
O
N1 6 5
234
N
7N
98
N H
激动素(Kinetin)
H
C H 2O H
C=C
NHCH2
CH3
N
N
NN H
玉米素(Zeatin)
(二)细胞分裂素类的结构与活性
玉米素发现后,科学家陆续分离出了其它天然的细胞分裂素。这些天然的CTK具有相似的结构,都是N-6-取代 氨基腺嘌呤,不同CTK之间的差异在于腺嘌呤6位、9位上和2位上取代基的不同。其中游离态是主要的活性形 式,常见的有玉米素、二氢玉米素(dihydrozeatin,DHZ)和异戊烯基腺嘌呤(isopentenyl adenine)。玉米 素侧链有一个不对称的不饱和键,因此有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天然玉米素都是反式的,但是顺式玉米素也表 现细胞分裂素活性。多数植物中以反式玉米素为主,兼有少量的二氢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嘌呤。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简写为PGR)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物质, 它们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
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P. W. Went)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生长活性物质,1934年柯格尔(F.Kogl)和哈根一 史密特(A.T.Haagen-Smit)、1939年西曼(K.V.Thimann)分别从人尿和根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吲哚乙酸(IAA),后不 久又人工合成了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5:植物的激素调节

深化突破
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处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生长受抑制。 结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2)根的向地性
深化突破
根的向地性原理如图所示: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生长素浓度 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近地侧生长慢,远地侧生长 快)→根向地生长。 知能拓展 (1)重力、光照等因素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但与生长 素的极性运输无关。 (2)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含生长 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位置,以及用云母片等材料阻断 胚芽鞘一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等情况。
2.茎的负向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分析
深化突破
原因: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
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 茎背地生长(负向重力性) 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 根向地生长(向重力性)
深化突破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1)顶端优势 ①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②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
深化突破
易混辨析 (1)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生长、顶端 优势现象,而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茎的背地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 生长作用。 (2)对生长素两重性在理解上的偏差主要集中在对“高浓度”“低浓 度”的理解上。就坐标曲线而言,横坐标以上的部分所对应浓度的生长 素,都起促进作用,而横坐标以下的部分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都起抑制 作用。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分水岭”。
答案 D
深化突破
解析 色氨酸是否转变为生长素与光照无关,A错误;结合题意分析
图1和图2,b侧为背光侧,a侧为向光侧,b侧生长素分布比a侧多,细胞伸长
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芽> 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的应用: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8、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20本词条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20个积分。
目录展开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1简介标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别: 农药出处: 中国种植业大观·农药卷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郑州中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和多胺等,而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前9大类。
2定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3成分机理植物生长调节剂[1]是有机合成、微量分析、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以及现代农林园艺栽培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
20世纪20~30年代,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3-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2,4-D、胺鲜酯(DA-6)[2],氯吡脲,复硝酚钠[3],&-萘乙酸钠、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形成农药的一个类别(见表)。
30多年来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越来越多,但由于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其发展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迅速,应用规模也较小。
但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80年代已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目标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生理效应
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 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Fra bibliotek促进生长
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
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 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不定根生长
无籽果实
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
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
顶端优势
花芽分化
二、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生理效应
二、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芹菜、莴苣、韭菜)、牧草、茶叶和苎麻等作物上使用可获得高产。
第二、 诱导开花。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长度和温度影响的。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赤霉素,则不经 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此外,赤霉素也能代替长日照诱导某些长日照植物开花,但赤霉素对短日植物的 花芽分化无促进作用。对花芽已经分化的植物,赤霉素对其花的开放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如赤霉素能促进甜叶菊、铁树 及柏科、衫科植物的开花。 第三、打破休眠。对于需光和需低温才能萌发的种子,如莴苣、烟草、紫苏、李和苹果等的种子,赤霉素可代替光照和 低温打破休眠。 第四、 促进雄花分化。对于雌雄异花的植物,用赤霉素处理后,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如用赤霉 素处理,也会开出雄花。赤霉素在这方面的效应与生长素和乙烯相反。 第五、其他生理效应。赤霉素还可以加强生长素对养分的动员效应,促进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延缓叶片衰老等。
第二、
促进芽的分化。促进芽的分化是细胞分裂素重要的生理效应之一,有些离体叶细胞分裂素处理后主脉基部和叶
缘都能产生芽。 第三、 促进细胞扩大。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一些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萝卜的子叶或叶圆片扩大,这种扩大主要是因为
生物刺激素与植物激素(调节剂)介绍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委员会
沈 兵 shenbing@
2017冬储政策解读
主要内容
冬储政策
产品及品种品牌发展建议
主要内容
1、名称与定义 2、共性与差异 3、作用机理与效果 4、应用现状与趋势 5、注意事项
促进或抑制作用。刺激或抑制植物内源激素转化的数量和速度,调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效果上起到了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 包括:1、植物生长促进剂,2、植物生长抑制剂,3、植物生长延缓剂, 4、抗旱剂,5、保鲜剂,6、杀雄剂
一、植物内源激素的定义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数量微少而效应很大的有机物质,调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其特点有:
二、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二、植物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第一、 促进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有促进细胞 分裂的效应,但他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而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 质的分裂起作用。
一、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图
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变化
二、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生理效应
第一、 促进生长,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使植 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另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不同。
第二、 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 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 第三、 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
此外,赤霉素也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赤霉素对不定根的形成起抑制作用,这与生长素相反。
二、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茎的伸 长生长
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则不 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
打破休 眠 促进雄 花分化
赤霉素可代替光照和低温打 破休眠。 效应与生长素和乙烯相反
诱导促 进开花
• 国内外市场上属于生物刺激素的产品分类
1、海藻类产品:海藻肥
2、腐植酸类产品:腐植酸肥 3、氨基酸类产品:氨基酸肥、多肽肥 4、微生物类产品:发酵代谢产物、菌肥 5、矿物质类产品:亚磷酸盐/酯,其他盐 6、植物源类产品:提取物、其他工业副产品 7、无机矿物质:有益元素,硒、硅、钠 8、其他原材料:甲壳素,壳寡糖
(1)内生性,即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部接受特定的环境信息的诱导
形成的代谢产物; (2)移动性,即具有远距离运输作用,它的移动速度和方式随激素的种类和
植物器官的特性而异;
(3)微量性,即在极低的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 目前内源激素公认的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另 外有人也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一、生物刺激素名称与种类
类营养物、植物强壮剂、肥料增效
剂、诱抗剂、植物刺激物、生物激 活剂、植物保护素、生物肥料、生
物活性物质,功能性肥料、特种肥
料、增值肥料、化感物质、次生代 谢物……..
一、植物调节剂的定义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内源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作用
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
第一、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这主要是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用赤霉素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特别是对矮生突 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还能促进节间的伸长。不存在超最适浓度的抑制作用,即使赤霉素浓度很高,仍可表现出最大的 促进效应,这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最适浓度的情况显著不同。不同植物品种对赤霉素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在蔬菜
一、生物刺激素的定义
美国生物激活剂联盟:一种来源于生物的物质,当应用到植物、种子、 土壤或培养基上时,提高了植物使用养分的能力,减少养分流失到环 境内,或提供其他植物生长发育或应激反应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但 没有规定是肥料还是农药。
欧洲植物刺激素联盟:一种物质,既不是植物营养,也不是农药,但
对植物的健康有正面的影响。一个生物激活剂是一种有机材料,很小 的施用量就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用生长素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第四、 生长素的其他效应。例如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即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 制)、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光合 产物的运输、叶片的扩大和气孔的开放等。此外,生长素还可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老
化和块根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