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方程一、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必然是等式;等式不必然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五、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进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查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解方程时常常利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查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查验)G、作答。
第二单元肯定位置一、肯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肯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肯定第几行一般之前去后数。
二、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转变,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4、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转变,向上加,向下减,列(x)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一、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60-4X=20,解4X=60-204X=40X=10检验: 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小数的认识:了解小数的概念和三位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准确理解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比较:学会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小数的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4.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小数的运算。
5.小数的乘法:学习小数的乘法运算,能够进行小数之间和小数与整数的乘法计算。
6.小数的除法:掌握小数的除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与整数之间和小数之间的除法计算。
第二单元:图形的认识和运用1.图形的分类: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学会将图形进行分类。
2.图形的性质:掌握图形的各种性质,如边的个数、角的个数、图形的对称性等。
3.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学习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会描述和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两个图形是否相交、是否相邻等。
5.图形的变换: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基本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第三单元:时间、长度和质量单位换算1.时间的认识和表示:学习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并掌握时间的读写和换算方法。
2.长度的认识和表示: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能够准确表示和读取长度的数值。
3.长度单位的换算: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准确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计算。
4.质量的认识和表示: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如千克、克,并能够准确读取和表示质量的数值。
5.质量单位的换算:学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准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计算。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和运算1.分数的认识: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描述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准确理解分数的整数部分、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分数的比较: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根据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数和数的运算- 理解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
- 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正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负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以及正负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二、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认识- 理解小数的概念,包括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
- 学会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小数之间的加减运算和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第三单元:长度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分米和米,并能够互相转换。
- 了解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长度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长度加减运算。
四、第四单元:容积的认识- 认识容积单位,包括毫升和升,并能够互相转换。
- 掌握不同的容积,并能够用适当的容积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容积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容积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容积加减运算。
五、第五单元:质量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和千克,并能够互相转换。
- 了解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能够用适当的质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质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质量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质量加减运算。
六、第六单元:时间的认识- 认识时间的单位,包括秒、分、时和天,并能够互相转换。
- 掌握不同活动所需时间的概念。
- 研究时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时间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时间加减运算。
七、第七单元:角度的认识- 认识角度的概念,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
- 了解不同角度的特征和分类。
- 研究角度的度量和比较,包括用直尺度量角度的大小。
八、第八单元:平方与平方根的认识- 了解平方的概念,包括正整数的平方和负整数的平方。
- 认识平方根的概念,包括正整数的平方根和非正整数的平方根。
- 研究求平方与开平方的计算方法。
九、第九单元:数据图的认识- 认识常见的数据图形式,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图形中的数据。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复习知识点吧。
加油!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知识模具体内容重点难点块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方程方程的含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式的性质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定位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数对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 以内两个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与公因数的最小公倍数和 100 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数的方法数认识分单位“ 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分数的意义;分数基本性质以及数,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能的基本分数的大小比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化;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异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性质及顺序,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其基本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法顺序性质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找规律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体会有序列单实际问题。
规律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统计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的过程。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有两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有: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对于方程60-4X=20,解4X=60-20,得到X=10,检验后得知X=10是原方程的解。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包括:写标题和统计时间,注明图例,分别描点标数,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找因数的方法是成对的找。
1、一个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
2、分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3、分数的化简是指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得分数变为最简形式。
4、分数的加减法需要先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将分子进行加减,再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形式。
5、分数的乘法是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形式。
6、分数的除法是将除数的分子和被除数的分母相乘,除数的分母和被除数的分子相乘,然后将结果化简为最简形式。
7、分数的倒数是指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后得到的新分数。
8、分数的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等于分母的分数,带分数是指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