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苏州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差异性分析

苏州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差异性分析

典园林》中所言: “ 园林 建筑 的色 彩 , 多用 大 片 粉 墙 为 基 调 , 配 以黑 灰 色 的瓦顶 ,栗 壳色 … …组 成 比较 素 净 明快 的色 彩 。 ”
退 隐 的文人 ,身份 的不 同 ,心态 的 改变 ,使 得他 们 在造 园手法 上 表 现各 异 。扬 州 园林 的主 人 多为 徽 州籍 的儒 商 ,他 们 除富 有外 , 扬 州园 林 的整 体色 彩截 然 不 同于 苏 州园 林 ,它 汲取 了南 、北 园林 往 往还 有 一个 空头 官衔 , 以显耀 其 身份 。如 瘦西 湖 是众 多徽 商 所 之长 ,既 具有 皇家 园林 奢 华贵 气 的特 色 ,又 具 有江 南 园林 建筑 的 建 ,个 园主 人 为两 淮 盐总 黄应 泰 。 因此 ,造 园 时在 保 留江 南 园林 造 型 。王 士稹 所言 的扬 州 园林 是 “ 富家 巨室 ,亭馆 鳞 次 ,金碧 辉 淡 泊韵 味 的基 础上 ,还 凭 借其 雄 厚 的经 济条 件 ,借 鉴北 方 皇家 园 煌。”_ 3 如扬 州瘦 西 湖 的五 亭桥 ,造 型秀 丽 ,黄 瓦 朱柱 ,配 以 白 林雄 伟恢 弘 的风格 ,如在 园林 建筑 中多 用 阁楼 等 。
挖 水 塘 ,堆 山石 的园林 手 法 ,这就 被 称 为 “ 旱 园水 作 ” 。扬 州 得 理 画论 , 难 以言 中国 园林 。 ” 苏州 的 “ 吴 门画 派 ”追 求 宁 静 黑 、 白、 名就 因 周边 水 多 ,但扬 州 宅 园却偏 好 “ 早园 水作 ”,可 能是 商 人 致远 、 苍润 秀 雅 的艺术 风格 ,传 统大 于创 新 ,而 强 调 “
不满 足 于文 人雅 士 所追 求 的 “ 雅逸 ”的 艺术 格调 ,所 以模仿 北 方 灰 ”风 格 的苏 州 园林正 如 吴 门画风 一 样 ,讲 究传 统 、温 雅 ,意境 幽远 。而 “ 扬 州画 派 ”的绘 画讲 究创 新 ,突 出个 性 ,表 现 出非传 园林 修建 了大 量富 有趣 味性 的 旱园 。 扬 州 的 旱 园 水 作 有 两种 方 式 。 其 一 是 按 北 方 旱 园 理 水 的 方 统 的一 面 ,深 受新 兴 的工 商阶 层推 崇 。瘦 西湖 就 是 南北 风格 融合 式 , 以假 山水池 为构 架,营造 “ 一 勺则江湖 万里 ”之境 ,如著名 的 的最佳 范 例 。 寄啸 山庄 。另 一种方 式并非挖 池 引水,而是 以地为 水 ,用 石块叠 成 如 同画 风 ,当 时 的学风 对 两地 的造 园艺术 手 法有 着 间接 的却 开放 ” , 苏州 相对 “ 保 守 ” 。学 术 界 峡 谷 、岛屿等 形状 ,类 似于 日本 的枯 山水 园林 ,产 生无水似 有水 的 重要 的 影 响 。扬 州 相对 “ 感 受 ,更 抽象 的诠释 园林理水 ,也可称 其为 “ 旱园水 意 ”。 也 向有吴 学 最专 ,扬州 学最 通 的说 法 。反 映 到两 地造 园 艺术 手法 当然 , 有 些扬 州 园 林水 体较 大 , 水面 构 成 主要 园林 景观 , 上 ,就 是苏 州 的士 人执 着地 固守着 中国文 化 的纯 洁性 , 以一 种趋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苏州属于江南水乡,气候也较温润,它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风格总的感觉显得婉约精致,尤其是江南水乡园林设计中的水的处理和水景,给人以柔和清丽的印象。

每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一路遵循下来,也必然形成其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虽则造园之意相仿,功能要求也大同小异,运用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同,但由于因地制宜,心裁别出,因而会有所应变,使园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格局与景色,风貌各异而增添诸多趣味。

当然这种不同是大同中的存异,是私家园林的局部和细部的差异。

江南各处古典私家园林,当以苏州和扬州两地为代表。

这两个城市中古典私家园林最为兴盛,以一个城市来统计数量也最多。

至今,苏州城中尚有完好的有二十余处,扬州也有近二十处之多。

扬州在长江以北,但又不属北方,建筑风貌上既有北方之雄健又不缺南方的秀丽。

扬州园林中堆的假山比较高大,园林中建的房屋厅堂也较为高大敞宽。

苏州园林中主要厅堂一般也就面阔三间,而扬州的何园的蝴蝶厅和个园的抱山楼都有七间之多,由于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有的还捐得个官衔,为和官府来往,也有炫富之意,因此在建造时要追求豪华。

这些厅堂也是为了招待宾客大开筵席时交际方便。

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为退休官僚、闲散文人,通常只有小的宴游和居家聚餐。

扬州园林在用的材料上也偏于华贵,好些厅堂选用楠木,楼层地面加铺方砖。

花园里选用名贵树种,搜集古董陈列,窗扉、墙面选刻名家字画等,以显富华之意,但表现得还是有修养,很平和,绝不会弄得五颜六色、俗气横溢。

苏州园林的大门一般不作任何装饰,门框上的刻画都是后来才有的。

原先和普通人家大门一样是石库门框,或是平板门扇,只是在平面布局上有所反映。

扬州园林的大门往往做成砖雕门面,有的做得很大,整个门墙都用磨砖对缝的装饰,在檐口门楣还有精细的雕饰,在巷子中很突出,以彰显自家的权势和富丽。

在园林中的造景上,扬州园林做得比较显露,如四季景色用四种不同的假山形式、质地和色彩来直接表达。

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

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

2018.NO05 0摘 要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长河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城市的情况、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本文将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带领大家领略江南私家园林之美。

关键词 江南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 扬州园林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而《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盛赞扬州园林。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城市的情况、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本文将浅析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带领大家领略江南私家园林之美。

一、城市的情况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苏州文风特盛,登仕途,为官宦的人很多,这些人致仕还乡则购田宅,建园墅以自娱,外地的官僚,地主亦多来此定居颐养天年。

因此,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建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使其成为写意山水的代表。

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隋唐以来即是一座繁华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隋炀帝开运河,三下扬州,是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枢纽。

徽州,江西,两湖商人聚集此地,世代侨寓,尤以徽商的势力最大。

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文化繁荣,推动了私家园林的兴造。

这些大量兴造的“城市山林”,把扬州的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二、造园时间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

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点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同处于江苏省,属于鱼米之乡,其造园艺术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中,以苏州园林为最。

与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相比,无锡、扬州不在对等的平台上。

然而,无锡、扬州不仅与苏州近在咫尺,而且也有着深厚的吴文化背景,有寄畅园、个园这样的古典园林精品,其城市古典园林也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同点:中国的古典园林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然后配合人工的修饰,让自然以人的意志为依托,传达出造园主人的一种情感,或以物言志、或寄情山水,总之,巧借自然的形来表达出心中的意。

苏州、扬州、无锡这三地的古典园林都以掇山理水为胜,结合亭台楼榭,或亲水,或赏月,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则是当时造园主人在闲暇之余给予情感的一种熏陶。

三地的古典园林都表现了古典园林的四大特色: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不仅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诗画的情趣:诗情: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画意: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假石山的堆叠和构图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

植物的配置也表现了绘画的意境。

建筑的外观也表现出生动的线条美,色彩美和质感美。

意境的含蕴:意指主观的理念、感情,境指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的含蕴既深也广,表述的方式也丰富多样。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意境也常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探讨园林的若干比较

探讨园林的若干比较

探讨园林的若干比较引言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美。

晋室南迁后,渡江中原人士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园林的营建创造了条件。

本文中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1、江南园林的特点1.1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

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今存者,揚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

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

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1.2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

1.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

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

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像是用亿万银两记录下的梦境

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像是用亿万银两记录下的梦境

扬州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像是用亿万银两记录下的梦境作者:云行笔记扬州的园林,是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

扬州园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贾,有着腰缠万贯的财力,和石王斗富的攀比,使得他们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园,不惜一掷千金。

晚清第一园——何园便是这么一处,游走于何园的西园,仿佛是游走于何园旧有的主人,用万千银两所记录下来的一个梦境之中。

西园是围绕着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排两层的楼阁,其中主楼三间略是突出,因檐角飞翘,状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厅。

楼阁间有廊道,随势高下,起伏相联。

园子四周没有楼阁的地方,也并不只留下突兀的高墙,而由双层的复道廊来补就。

如此,沿着二层的廊庑逶迤而行,便可绕着小园凌空飞渡一般,将满园的风华阅尽,这也确是苏园所不曾有的体验。

二层游廊消失在庭院西侧一隅,那里有湖石堆就的石阶,将你从“不胜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细雨霏霏的人间。

小跑到游廊下,便也就找到了与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对等的高度。

于是,沿着曲岸楼廊徜徉,一处处高低错落着的奇峰怪岩,便有意无意间邂逅到了你的面前。

凭着你一时来的兴致,由心欢喜地叫着,看,快看,那个像不像......你问我像什么?像峰、像壑、像崖、像涧,也像鹰、像虎、像兔、像猴,山石有万千姿态,人便也有了万千想象,只要你肯细细把玩,就不愁缺少能使你意外的惊喜。

就这样玩味着一路走过,似乎也多了些“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悟。

沿游廊走到池东,有石板曲桥相驳,曲桥的另一边,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

水亭四面卧波,飞檐雕栋,最是轻灵。

亭下倚柱而坐,尽可纵览满园风情。

只这个时间里,细雨蒙蒙,碧波涟漪,那涟漪让池中的花鱼欢喜得竞相追逐。

不经意间,会有一条贪玩的鱼儿,“扑咚”一声跃出水面,给寂寞的庭院一个清晰响亮的惊诧,而当你急转头来去寻找它时,所余下的,只有澹澹的烟波了。

烟波上,小锣敲起,旧时的伶人踩着锣鼓点,轻灵地走过这飞梁曲桥,当他们飘逸的身影融入到细雨卷裹着的这方天地里时,便已是另外的一个自己了。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引言苏州古典园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园林类型,它成熟于宋代,全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

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园林历史回顾苏州古典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以山清水秀、园林遍布而闻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从古至今,它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文人辈出,文化璀璨[1]。

苏州城水网密布,盛产太湖石,为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上记载的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辟疆园。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名园众多。

明末清初,苏州已成为私家园林最繁盛的地区,园林分布于苏州城内外。

进入21世纪,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共有十余处,其中包括经典的抽政园、留园、网师园以及环秀山庄等,这些园林大多起源于明代,后属经改建,保存至今。

其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韵味。

扬州古典园林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临黄海,西靠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南北,从古至今都是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地带。

虽位于长江以北,但它一直都属于江南地带其园林风格是南北兼而有之的,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造园特色后又有了创新。

因此可以称之为“北雄南秀”。

“北雄”的风格体现在园林构筑物的大尺度,以及丰富的色彩。

这是由于原主人大多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出于对皇家园林的仰慕而进行了一点程度的模仿。

而“南秀”的风格则为园林中诗情画意,烟雨楼台,山水朦胧的呈现,园林主人的附唐风雅,进而体现了园林的书卷气。

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个园、何园等。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性分析园林特色的差异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大部分是在园林主人渴望退隐,回归自然,修养身心的状态下所设计建造的。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比较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比较

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差异内容摘要: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皆属于江南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关键词:苏州园林;扬州园林;风格;历史;建筑;西洋格调;遮隔艺术;桥;旱园;西洋格调;差异1 引言虽然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为江南园林,且同地处江苏,地理气候条件差别不大,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两处园林的风格存在较大的迥异。

这点在两者的建筑风格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既然存在差异,就必然存在造成此差异的原因,这就要追溯它们各自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经济环境。

从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

2 历史回顾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

文人骚客在此驻足,陶醉于苏州世外桃源般优美的地理环境,又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的影响,于是纷纷筑屋造园。

造成了现在苏州园林的规模,使其成为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扬州地处南北要冲。

“烟花三月下扬州”隋炀帝开通运河,三下扬州,使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枢纽,发展至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当时扬州,城廓巍峨,亭台星布,河渠四达,帆墙如云,堤柳如烟,树木葱笼,街灯辉列,市井相连。

地利和天时使扬州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华,促使园林的兴盛。

除官衙园外,又出现了私家竞造园林的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院系:文化创意学院班级:文管1101 姓名:丁晓指导老师:陈栋_______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2.1特色差异2.2分布形式差异2.3建筑空间差异三、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差异性原因3.1园主身份的不同3.2文化的不同3.3自然条件四、结语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都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特色、分布形式以及建筑空间等几个方面。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以其精雕细琢,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二、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2.1特色的差异扬州园林因盐商巨贾结而为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那个阶层的喜好。

呈现出园林色彩艳、多富贵气的特点。

而这与苏州园林所显出的雅朴、不尚高大的风格大相径庭。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荣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

正是由于富饶的物质基础,从而为扬州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造园主大都是富商,他们为了炫耀富有,一味追求高敞华丽。

从一些记载看,扬州园林的整体色彩与苏州园林的色彩有所不同,苏州园林往往追求的是黑、白、灰,而扬州园林更多的是追求金碧辉煌。

它融南、北园林之特色,兼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苏州园林有近千处,主要集中在苏州城内,以城西北的观前与阊门之间为最多。

苏州园林自然、含蓄、淡雅、清秀,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与传统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民族风格,集中表现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正如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所言:“园林建筑的色彩。

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成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

”苏州的留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部景区建筑色彩朴素淡雅.能与以山石、花木、水池所构成的环境统一协调,并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苏州园林的美还表现在含蓄和曲折上,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含蓄。

苏州园林在造景上有一种处理手法叫抑景,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头。

通过“欲扬先抑。

欲露先藏”的手法,体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

拙政园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

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使园景一览无余。

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曲折含蓄完整地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主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含蓄而不张扬,园林的正门建造得朴素且普通。

具有幽静淡雅的风格,散发浓厚但又朴素的江南乡土气息。

2.2分布形式的差异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在分布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扬州园林有着明显的结集成群的特点。

这与苏州私园或藏深巷,或偏一隅,以散落的方式分布在市井、郊野有很大的不同。

扬州园林主要集中在新城的东关街、花园巷和西北郊的保障河一带,如九峰园、乔式东园、秦氏意园、小玲珑山馆园林群均建在东关街、花园巷等一些繁华地段一带,而象东园、卞园、冶春园、悠园等都围绕保障河而建。

这种园林群的出现,从一方面反映出扬州经济的繁荣。

另一个方面是反映出扬州盐商一味追求炫耀富有、附庸风雅。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在分布形式上有所不同。

苏州园林本是官宦文人之园,他们大都仕途还乡而购田宅、建园墅以自娱,这些园林大都散布于市井、郊野城市中,更多的是追求“静”、“小”,主要体现内敛”的性格,例如众所周知的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散布于城东和城西外。

在近郊还散布着不少别墅园,如太平山的高义园、虎丘的拥翠山庄,还有同里镇中的退思园。

这些园林与扬州园林的高敞华丽截然相反,其以小的实景,追求大的意境,强调“含蕴中见深意”,同时也体现出江南文人骨子里,这种“内向”型的分布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反映了官宦文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2.3建筑空间的差异扬州的诸多住宅、园林多由高墙围合,构成了扬州地区街道空间的主要特征。

何园全园楼阁亭台连成一气,是一个割不断的整体。

全园景色,因而分成上下两个层次,转换成前后左右四面,把每一个景点由不同的角度,转换成近景、远景、实景、借景和仰视、鸟瞰诸般景观,实在是建筑何园的匠师们的高超之处。

就园林本身而言,扬州园林建筑空间的体量有过大之嫌,最为典型的就是个园,其北面的抱山楼体量之大.似乎已盖过园林的山水环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大商人的园主人需要在园林中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要利用大体量的建筑物显示排场,满足其争奇斗富的心理。

苏州园林多采用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如留园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留园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

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问、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苏州园林中经常采用定观与静观相结合的组景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如网师园中每一个画面上有一处点景的建筑物的同时也是驻足观景的佳境,比如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同时沿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又是绝好的游动观赏线。

把全部风景画面串缀为连续展开的长卷。

这种动静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是苏州园林空间形式的独到之处。

三、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差异性原因3.1园主身份的不同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

他们除拥有巨额的商业利润所得的物质财富外。

还往往利用银子捐得一个空头的官衔。

以显耀其身份。

因而表现在园林的设计和构建上与官僚地主的文人园林有些不同。

最明显之处。

便是一味追求豪华.借以炫耀富有,附庸风雅。

在园林的总体面貌上。

在构筑物的尺度和材料的品类上。

往往追求高敞华丽。

建筑用的木材,佳者选用名贵的楠木:楼层铺以方砖,地面除用鹅石花街外,院中还有铺用大理石的。

室内装修华丽。

除炫耀园主的豪华生活方式外。

还含有招待众多宾客作为活动场所之意。

与扬州不同的苏州园林的主人则主要是三类人。

贬谪、隐逸的官吏、吴中名士,崇尚风雅、修养有素的文人官僚。

如拙政园的主人是明正德四年监察御史王献臣,沧浪园的主人是北宋诗人苏舜钦。

这些园主人几乎都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都是文人出身,并且多是失意、退隐的文人。

“城市山林”的高墙深囿,小院庭深,仿佛正是他们远离喧嚣,内向、幽闭的表现。

园林正是他们避世远祸、洗涤心志的特殊载体。

画风和学风的不同使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首先谈画风对两地园林特色形成的影响。

对扬州园林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扬州画派”。

而“扬州画派”的绘画深受扬州新兴的工商阶层的追捧。

反映在园林中,必然会出现非传统、推陈出新的一面。

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个园的叠石采取分峰用石的手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的例子。

此外,何园的复道楼梯,连接了东园、西园和住宅区,构思巧妙大胆;瘦西湖上的四座园林“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舍、倚虹园”互相呼应,彼此联络。

有机结合。

苏州古称“吴门”。

画史上有名的“吴门画派”即源出于此。

“吴门画派”上承文人画的衣钵,追求的是那种宁静致远、苍润秀雅的艺术风格,基本上是师古人,依法度。

传统大于创新。

而色彩淡雅,白墙青瓦,意趣幽远的苏州园林正如吴门画风,讲究传统,温雅平和,文气十足。

思想相对开放的盐商与艺术上追求创新的画家一经结合,扬州园林必然走向另一种风格。

与画风相近的学风也同样影响着两地园林的特色。

它是孕育园林特色及审美趋向.的隐性土壤。

苏州和扬州在地域上分属于吴学和扬州学,而学术界向有吴学最专扬州学最通的说法。

那么反映到两地的园林上,那就是苏州园林恰如吴派的专深,苏州的士子文人、匠工相师在近乎单一的黑白色调里,在一种趋于静态的历史传延中陈陈相袭;扬州园林则恰如扬派的通古博今,兼收并蓄,以南方园林为本。

同时还吸取了皇家园林的风格和制式,甚至还把西方的一些建筑样式一并拿来,洋为中用。

何园中西式做法的运用更是突出,除住宅区多用之。

有欧式壁炉、柏木百叶窗和纹样飞罩等,就是在后花园,其通往水心亭的护栏,也不是用汉白玉或木做,而是用了铸铁护栏,其中匿合壁的手法,让人侧目。

3.3自然条件对园林形态的影响扬州因为地形平坦,土壤干湿得宜.气候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两地的长处。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花木易于生长,夏季多燥热,所以园林中用落叶乔木遮荫很重要。

扬州人喜种花,而且是以大片花田的形式种植,这也与江淮平原肥沃的土质为花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关。

苏州地处富饶的江南农业区,湖荡密布,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合花木的生长,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

苏州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

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

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

四、结语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咋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却是上千年文化的沉淀,远不止以上几点,它们各有各的特色,需要我们细细观察,细细品味。

学习园林这门艺术我们首先要学会欣赏,再欣赏中分析各处的特色,各处不同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