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小儿推拿是将推拿手法与小儿特点相结合,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手法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和技巧:
1. 抚摸:用手掌或指腹轻轻触碰、抚摸婴儿的皮肤,通过触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揉擦推:用手掌或指腹的揉、擦、推动作,按摩婴儿的背部、腹部和四肢,有助于舒缓婴儿的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拿:采用手指的指力和指压的方式,按摩婴儿的穴位和经络,促进体内气血的平衡和运行。
4. 轻拍:用手掌或手指的轻拍动作,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和四肢,有助于刺激婴儿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5. 拉伸: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拉伸婴儿的四肢和关节,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和伸展。
6. 捏捏:用手指的捏捏力度,轻轻捏捏婴儿的肌肉或穴位,有助于缓解婴儿的肌肉疲劳和舒缓紧张。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手法温和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给婴儿造成不适或伤害。
另外,推拿前需要确认婴儿的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不适和疾病。
如遇到特殊情况或不确定的情况,最好由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进行操作。
小儿推拿拿法的操作方式

小儿推拿拿法的操作方式(一)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有自己的体系,其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手法虽然相同,但在运用时因小儿的生理特点,要求操作时轻快柔和。
有的手法名称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特有,成人无此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复试操作法两大类,其种类不像成人手法那么复杂,清代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首次总结了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随着小儿推拿的不断发展,不少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应用到小儿推拿中来,从而丰富了小儿推拿手法。
本章主要介绍在小儿腹泻病、厌食中推拿常用的推法、揉法、按法、摩法和捏脊法。
一、推法推法为小儿推拿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所谓“推”就是指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单方向推动。
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四种。
主要介绍直推法、旋推法:【操作方法】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中指指端的螺纹面,从腧穴的一端向另一端作直线单方向的推动。
用拇指操作时,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食、中两指操作时,依靠肘关节的屈曲运动。
频率约120次。
【注意事项】1. 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轻快连续,一佛而过,以推后皮肤潮红为佳。
2. 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不可歪斜扭曲。
用力要均匀,始终如一。
3. 推法操作时可配合适量介质,以温润皮肤,并增强疗效。
4. 旋推法操作时腕、肘关节要放松,在体表操作,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用力大小介于指柔和指摩之间。
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
【临床应用】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作,如清大肠、推小肠、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上七节骨、推脊等。
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
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
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法用于,如补肾经等。
二、揉法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治疗部位或腧穴上,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屈伸旋转为主动,或以腕关节回旋活动为主动,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的手法,称为揉法。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疗的常见手法小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术,对儿童进行按摩、推拿、拨叩、滚动等操作,以改善儿童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促进健康成长。
在小儿推拿治疗中,医生会根据不同病症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儿推拿治疗手法。
1.揉捏手法揉捏是小儿推拿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它包括捏、揉、按和推等动作。
通过适当的揉捏手法,可以改善儿童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在治疗中,医师会在儿童体表运用温和有力的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揉捏,以达到调整体内气血的目的。
2.推拿手法推拿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特定的推拿动作,对儿童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消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手法可以有推、拨、拉、挤等动作,可以用于调理儿童的脏腑功能,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等。
3.摩擦手法摩擦是小儿推拿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双手或工具对儿童体表进行摩擦,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
在治疗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摩擦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摩擦刺激,以达到调理气血、消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4.拔罐手法拔罐是小儿推拿中一种重要的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在儿童体表贴附罐具,形成负压,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功能,消除病邪。
拔罐手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对改善儿童的健康状态有一定的作用。
5.按摩手法按摩是小儿推拿中一种常见的手法,它主要是通过适当的按压、揉捏、推拿等动作,对儿童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治疗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按摩刺激,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6.捏踢手法捏踢是小儿推拿中一种常见的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双手对儿童的特定部位进行捏、踢、按揉等动作,以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在治疗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捏踢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捏踢刺激,以促进康复。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时间: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是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但是,小儿推拿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下为小儿推拿的八大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
1. 捻揉手法捻揉是按摩的一种手法,主要是用手掌或手指捏揉患者体表的肌肉或经络,以改善气血循环,解除疼痛。
在使用捻揉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手法适度,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的皮肤。
此外,需要注意手掌和手指的温度,手指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婴儿。
2.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应用双手沿肌肉或经络平行或交叉推动,并结合逐渐增强或减弱的力度以达到调理机体的目的。
在使用推拿手法时,要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沿着脊椎推拿时不可过猛,以免对婴儿造成刺激。
3. 点穴手法点穴手法是利用手指压和按搓针灸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
在使用点穴手法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应用适当的手指压和按搓,注意力度、时间和频率的适当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摇晃手法摇晃手法主要是通过摇晃来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以改善各系统的功能。
在使用摇晃手法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不宜过急过慢,可先从小范围摇晃逐渐扩大幅度,以适应患者的感受。
5. 拍打手法拍打手法是敲打患者体表以刺激表浅的皮肤、肌肉和背部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增强免疫力。
在使用拍打手法时,应选用适当力度的手法,不可过强过猛,快速而有节奏的拍打可使患者产生愉悦感。
6. 滚圆手法滚圆手法是利用手指或掌面沿周围组织推动,以达到抚慰放松、舒适感的目的。
在使用滚圆手法时,应遵循力量适中、技巧熟练、方法正确的原则,重点处理胸前及背侧肌肉等部位。
7. 揉推手法揉推手法是将手掌或手指沿着肌肉或经络推动,并结合适当的压迫,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在使用揉推手法时,应适当地施加力量,并注意手法的频率、幅度和停留时间的掌握。
8.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利用手掌或手指沿经络或穴位施加持续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调和气血。
儿推常用手法

儿推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
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
“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
“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2. 摩法:包括单指摩法、多指摩法、掌摩法等,主要是采用较轻的环形运动的方法。
3. 运法:主要是采用有此往彼的环形或弧形运动的方法。
4. 揉法:是指手掌固定做回旋运动的方法。
5. 按法:是指通过手掌大面积垂直下压的方法。
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6. 掐法、捏法、捣法、搓法、捻法、摇法、振法等。
此外,还有拿法等在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特别:一般操作时候需要介质,推动时要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用力柔和均匀,始终如一,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特点:压力柔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皮下组织随手指揉动而滑动,不能再皮肤上摩擦,频率200-300次。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特点:多用于胸腹部,频率120-160次。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特点:捏起皮肤多少级提拿用力大小适当,不可扭转,需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宜清不易重,宜缓不易急,在体表旋转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80-1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