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规程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赛项样题

工 作 任 务 书
工位号(
)
样题
一、 组装 ZKRT-300 机器人除底盘外的其余部分(各个参赛队的机器人底盘可以整体带 入场内,其余部分必须以散件形式带入场内)。
二、 装配完成后,向裁判展示功能 1. 机械手顺时针回转 180 度、停顿 3 秒、逆时针回转 180 度; 2. 机械手从最后端平移至最前端、停顿 3 秒、平移至最后端; 3. 机械手夹紧、停顿 3 秒、放松; 4. 机械手从最低位开始上升至位置 2 停顿 3 秒、上升至最高位停顿 3 秒;从最高位开 始下降至位置 2 停顿 3 秒、下降至最低位停顿 3 秒; 5. 机器人底盘的恒速后退 5 秒、停 2 秒、同速前进 4 秒、停 2 秒、左转 90 度、停 3 秒、 右转 45 度、停 3 秒。 三、 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在下图所示场地上按顺序完成比赛任务:
2. 机器人按图 2 要求在 4 号装配台处摆放工件;
图2 3. 两台机器人行走到 3 号装配台处,在 3 号装配台处摆放工件如图 3 所示; 4. 2 台机器人都回到各自的装载台,一起等待 15 秒;
图3 5. 完成以上各步后,机器人回到 3 号装配台,将 3 号圆柱形工件与 4 号装配台的 8
右边工件从下 往上编号为 5、6
2 号工件存放台
大连接板
中央工件从下 往上编号为 2、4
左边工件从下 往上编号为 3、1
小连接板
1 号装配工位台
4 号装配工位台
3 号装配工位台
2 号装配工位台
图 1 场地布局和工件编号 1. 机器人从起点出发,分别到装载台装载工件。
上排从下往上编号为 5、2、1、8, 下排从下往上编号 6、3、4、5
JSZ202114-赛项规程(机器人技术应用)V2.0

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Z202114赛项名称: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组别:中职组、教师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加工制造类二、竞赛目的体现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定位和特点,考核选手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的安装调试、操作编程和优化维护,比赛与教学一体化,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引导中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书证融通、育训合一和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促进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竞赛内容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依据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竞赛规程和教育部发布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教职成司函[2016]105号)中的推荐教学实训设备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等要求命题。
中职组的竞赛内容是由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0%,操作技能赛题占总成绩90%。
教师组的竞赛内容是由教学设计、操作技能两部分组成,教学设计占总成绩20%,操作技能赛题占总成绩80%。
(一)理论知识竞赛内容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2020版)和1+X证书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础,重点参考《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国赛资源转化成果、ISBN 978-7-04-051211-3)、《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ISBN 978-7-04-038842)所包括的知识为主。
不同组别难易程度有一定区分。
中职组所有选手需参加理论知识竞赛,赛题均为客观题,题目类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采用闭卷计算机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教学设计竞赛内容2019年教育部首次设置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体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高参赛教师教学能力,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书证融通、课证融通、赛证融通”,展现本赛项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成绩。
2012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规则4.05

2012年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规则2012.5.9 -2012.5.112012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规则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规则 (1)通用附则 (3)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 (4)一代足球机器人竞赛规则 (12)二代足球机器人竞赛规则 (17)机器人篮球竞赛规则 (23)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竞赛规则 (28)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主题与规则 (33)FLL机器人挑战赛主题与规责 (42)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54)机器人创意比赛主题与规则 (70)绿色城市主题竞赛规则 (74)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总则一、参赛人凡现在就读于江苏省的中小学生,对机器人有兴趣均可参加基层举办的选拔赛。
二、本届机器人竞赛与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合并进行选拔。
时间:2012年5月9日---11日三、承办单位及地点: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参赛要求1、各市参赛队的名单须在2011年4月20日前报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机器人创意比赛详见P102页,逾期为自动放弃。
2、市级机器人竞赛应参照全省比赛的竞赛规则进行,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各市组织的比赛规模,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参赛名额。
各市根据限定的名额数,择优向竞赛组委会进行申报。
每名参赛选手只能申报参加一个竞赛项目。
参赛单位未经批准不能重复参加相同的竞赛项目。
3、江苏省机器人教育示范基地已达标的学校需参加比赛的项目(二队不能超过三个比赛项目)必须经省竞赛组委会批准方可直接参加省比赛。
4、为了支持申请承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单位,承办单位可赛后优先选择一项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的项目。
5、各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成员,参赛期间的费用一律自理。
6、比赛规则和申报表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网,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下载。
五、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仲裁工作委员会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仲裁工作委员会、专家由竞赛组委会聘请相关科学家、机器人技术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组成。
六、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工作委员会及裁判员江苏省机器人裁判工作委员会由竞赛组委会聘请机器人技术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裁判员组成。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我院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决赛中喜获佳绩
6月16日,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决赛在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
由我院信息工程系邓知辉、罗坚、雷道仲、何忠悦等四位老师指导,李洪波、黄开粤、李争光、朱世勇、郑荣庆、单柏平等六位学生组成的湖南一队、湖南二队双双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家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3个部委共同组织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机器人技术是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该竞赛项目任务难度大,竞技水平高。
今年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46所学校、51支队伍、153名选手同场竞技、切磋技艺。
图1 紧张调试参赛机器人
自申报“机器人技术应用”比赛项目以来,在我院系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竞赛组成员无私奉献、精心准备、熬夜备战,完成了参赛作品的设计、开发、制作与调试等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图2 整装待发
通过与全国各兄弟院校同场竞技,相互交流了经验,并展示了我系学生自身的高技能水平和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
高职组机器人竞赛项目规程完整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高职组机器人项目规程细则主办单位: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承办单位:中科远洋科技一、赛项名称机器人技术应用主题:智能工厂二、赛项指导思想机器人项目方案将紧紧围绕大赛指导思想——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展示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领相关高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展示和考察选手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吸引企业(用人部门)参与,提高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而展开。
赛项综合了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技术,与机器人应用与推广需要有相应的使用和维护维修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体现了高职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建设,进而为提高我国机器人应用水平作贡献。
通过机器人大赛,可以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个体现创新、展示能力、交流经验、竞技角逐的大平台;同时也为专业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展示高职风采提供一个良好的楔机。
三、竞赛目的设计本方案的目的,寄希望于通过技能大赛,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探索培养企业需要的机器人使用、维护维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途径、新方法。
本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运用物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实现的智慧工厂模式,提炼竞赛容;按照技术应用要求和策略选择(反映动手能力和体现创新意识)的实际过程编排竞赛过程;检阅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引导高职院校关注行业在“机器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物化竞赛结果,提高竞赛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增强观赏性和扩大宣传效应。
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尤其是自主识别、自主决策技术)及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
四、竞赛方式采取团体比赛形式,每个高职院校选派1~2支代表队,每个参赛队由3名选手(设场上队长一名)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
模拟智能工厂的工作过程,由2台机器人相互配合实现比赛任务。
五、比赛容与规则(一)、比赛场地图1 场地立体效果图关键点4 关键点3关键点1关键点2 装配台A 装配台D 1号货架 3号货架第1组交通灯图2 场地俯视图本场地模拟了一个智能工厂的布局。
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单片机(无锡中职-4)

考场工位号成绩装订线参赛选手赛前请了解评分标准,答题前请熟悉控制装置背景,并认真阅读工作任务书要求.......................................⏹职业与安全意识评分标准(此项满分为10分,最低为-40分)⏹工艺性评分标准(此项满分为30分,最低0分)考场 工位号 成绩装 订 线⏹ 功能评分标准 (此项满分:60分)———————————————————————————————————————————— ⏹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熟悉评分标准; 2.请在绘图纸(A4)上绘制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控制接线图,用圆珠笔注明工位号; 3.比赛结束前,应将控制信号线、电源线用尼龙扎带捆扎固定; 4. 比赛结束前,应清理工位上的相关工具、辅材,并关闭电源。
(以下成绩栏,评分前不得填写)选手成绩: 选手确认(签名): 年 月 日裁 判 (签名):年 月 日考场工位号成绩装订线⏹工作任务书(四小时内独立依次完成)1、【需求分析】根据数字标尺的描述及具体要求,利用实训考核台中相关模块及元件,构建一把数字标尺;2、【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模块、元件和执行机构设计该数字标尺,并在答题纸上准确规范地绘制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数字标尺接线图;3、【线路连接】按工艺规范用连线连接该数字标尺所需各模块及元件;4、【软件调试】按该数字标尺初始状态及工作过程要求编写单片机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以达到该数字标尺的设计要求。
⏹数字标尺说明1.本数字标尺用于机械加工车间检验成品工件长度和测量来料工件长度。
主执行机构是步进电机标尺部分。
有四个按键分别代表“上”、“下”、“检验”“测量”功能键,位置自拟。
有数码管和图形液晶显示部分。
2.数字标尺有两种工作模式:检验模式和测量模式,可以使用按键选择切换工作在检验模式或测量模式。
通过“上”、“下”按键切换。
切换时,上一模式停止。
3.检验模式下,可以通过电位器(可调电压源旋钮)设定被检工件的长度。
2012年江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赛项竞赛规程一、竞赛项目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主题: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组建与调测二、竞赛方式竞赛采取团队比赛方式,每个参赛队由3名参赛选手组成,男女不限,其中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设领队1名,指导教师2名。
各参赛队在6小时内完成规定任务,根据最终得分确定比赛名次。
三、竞赛内容根据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作过程,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智能家居(包括环境监测、家庭安防、家居三表、电子支付等)监控系统组建和调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确定竞赛内容如下:1、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硬件设备的安装、编程与调试根据竞赛任务书要求,在竞赛工作环境中,进行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硬件设备的选型、安装、接线、编程与调试。
硬件设备主要包含家居环境监测传感器和执行器、家居安防监测设备、家居三表设备、家居电子支付系统设备等。
其中部分硬件设备只需安装、配置和接线,部分设备需要编写少量驱动程序;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家居设备的无线组网任务。
1)电源线、控制线材和通信线材的选择与制作;2)在竞赛工作环境中,根据竞赛要求进行智能家居监控设备的选型、安装、接线;3)根据竞赛任务要求对部分智能家居监控设备进行驱动参数配置和调试;4)部分传感节点需要下载Z-Stack协议栈,配置协调器、路由、终端节点参数,并按照ZigBee协议规范,进行无线组网调试。
5)编写部分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完善传感节点程序,实现部分受控设备的控制功能。
2、嵌入式网关设备的配置、编程与调试1)配置嵌入式网关设备,通过串口连接协调器,通过网口连接上位机;2)嵌入式网关设备系统软件平台的完善和搭建;3)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应用界面设计;4) 实现传感节点信息获取和设备控制功能;5)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数据上传、主机响应等)功能。
3、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服务器应用软件的安装、编程与调试1)实现直接对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RFID读写器、家居三表、POS刷卡机、IP摄像机等)的操作使用;2)通过与网关通信,实现对传感节点信息的监听、解析功能;3)通过与网关通信,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功能;4)编写传感节点和受控设备相关感知和控制信息的显示、存储等客户端程序;5)编写信息显示和设备控制界面;6)编写远程访问Web界面程序。
JSG202014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赛项规程

(四)竞赛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专家组按照竞赛流程组织各领队参加公 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 地参赛。
(五)赛场的赛位统一编制赛位号,参赛队比赛前 30 分钟到赛项指定地点 接受检录,进场前 15 分钟抽签决定赛位号,抽签结束后,随即按照抽取的赛位 号进场,然后在对应的赛位上完成竞赛规定的赛项任务。赛位号由参赛选手抽取, 抽取赛位号的步骤:
2020 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JSG202014 赛项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大类
二、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检验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改革成果以及学生岗位通用技术与职业 能力,引领和促进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学改革,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 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提升高职院校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赛项以“中国制造 2025”规划为背景,针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岗位技 能提升的要求,面向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 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通过技能竞赛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相关专 业的发展、课程的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积累和开发适合院校的生产性教学载 体(项目),引入企业评价标准,解决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增长与专业人才严重 短缺的矛盾,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应用人才水平和数量,实现人才的到岗即 用。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连续不断的 4 小时)内,以现场操作的方式,根据赛 场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赛项任务书,完成基本赛项任务及综合赛项任务,具体的竞 赛内容和成绩占比如下:
(一)按任务要求完成对比赛系统的机器人相关设备进行机械和电气改造, 使其能够组成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系统。(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规程(2012年3月27日公布)一、赛项名称机器人技术应用主题:智能工厂二、赛项指导思想机器人项目方案将紧紧围绕大赛指导思想——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展示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领相关高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展示和考察选手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吸引企业(用人部门)参与,提高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而展开。
赛项综合了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技术,与机器人应用与推广需要有相应的使用和维护维修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体现了高职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建设,进而为提高我国机器人应用水平作贡献。
通过机器人大赛,可以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个体现创新、展示能力、交流经验、竞技角逐的大平台;同时也为专业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展示高职风采提供一个良好的楔机。
三、竞赛目的设计本方案的目的,寄希望于通过技能大赛,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探索培养企业需要的机器人使用、维护维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途径、新方法。
本方案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运用物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实现的智慧工厂模式,提炼竞赛内容;按照技术应用要求和策略选择(反映动手能力和体现创新意识)的实际过程编排竞赛过程;检阅参赛队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引导高职院校关注行业在“机器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物化竞赛结果,提高竞赛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增强观赏性和扩大宣传效应。
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尤其是自主识别、自主决策技术)及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
四、竞赛方式采取团体比赛形式,每个高职院校选派1支代表队,每个参赛队由3名选手(设场上队长一名)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
模拟智能工厂的工作过程,由2台机器人相互配合实现比赛任务。
五、比赛内容与规则(一)、比赛场地图1 场地立体效果图图2 场地俯视图本场地模拟了一个智能工厂的布局。
1、尺寸:大小为8米*6米。
其中外围档板高10cm,材质为木工板,上面贴有30mm宽的白色引导条。
2、货架:分为单面货架1个(3号货架,上下2层,可以存放6个工件);双面货架2个(1号和2号货架,上下2层,分别可以存放12个工件);1号货架存放位置编号A1-A6、B1-B6,2号货架存放位置编号C1-C6、D1-D6,3号货架存放位置编号E1-E6。
3、出发区:机器人正式启动前所停泊的区域,大小为1000mm*1000mm。
4、交通灯:3组交通灯,每一组交通灯有红绿2盏交通灯。
比赛时,2组亮红灯,1组亮绿灯,机器人必须从绿灯下的道路通过。
比赛开始后,安装在框架上的交通灯控制器将3组交通灯亮灯情况以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给机器人。
5、装配台:共有4个装配台,编号从0A-0D,在场地上按照顺时针摆放,机器人在此处将携带的工件根据任务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堆放。
每个装配台周围有一个500mm*500mm 的装配区。
6、工件:使用尼龙,30个工件,每个工件均贴有RFID 标签,RFID 标签符合ISO18000-6C 标准,内储存该工件的编号及工件名称、重量、基本尺寸等信息。
工件分为4种,形状均如图3所示,直径有80mm 和60mm 两种,每一种分为红蓝两色,具体为红色大直径工件9个(编号1-9)、红色小直径工件9个(编号10-18)、蓝色大直径工件6个(编号19-24)、蓝色小直径工件6个(编号25-30)。
每个工件底部均开有圆孔,小直径工件可以叠加在大直径工件上。
图3 工件7、仓库门:场地上有2扇仓库门,机器人必须通过仓库门进入或者离开仓库。
8、关键点:在场地上共有4个关键位置,前3个关键点代号分别是55、81、189,关键点4选取绿灯亮者所在点(即1组绿灯亮,关键点代号96;2组绿灯亮,关键点代号95;3组绿灯亮,关键点代号94),如图1中标注红色圆点处(注意:实际场地上并没有红点),当机器人运行经过这些关键点时,需要将位置信息上传给场边电脑。
所有比赛道具的图纸另外发布,各参赛学校可以根据图纸自行制作,也可以向大赛合作企业购买。
(二)、比赛机器人大赛的机器人设备由机器人平台、扩展主板、机器人上部机构、RFID 读写器、ZIGBEE 无线模块、监控软件组成,其中机器人上部机构需要参赛队自行开发。
每个参赛队使用2台机器人,每队机器人总重不超过50公斤。
1、机器人平台:使用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的A200型机器人平台,组成如图4所示,参加过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的学校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A200平台。
机器人平台在使用中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平台使用规范:(1)指定的机器人平台除了铝板可以拆卸外,其余所有部件需要更换时必须使用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
(2)机器人平台的电池、巡线传感器信号处理板、主控制板、电机驱动板、巡线传感器可根据上部机械机构及整体设计需求改变安装位置,平台的车轮、万向轮安装位置可以前后移动。
(3)机器人的供电全部来自于指定的三块电池,不能使用另外的供电方式。
(4)机器人的行走必须使用所提供的主控制器控制。
(5)机器人的运行必须依靠平台所提供的巡线传感器。
图4 A200机器人平台组成每个参赛队必须使用大赛组委会指定的机器人平台,否则不得参加比赛,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机器人参加比赛,对指定的机器人平台所做的改动必须符合“机器人平台使用规范”的要求,否则不得参加比赛,成绩以0分计。
2.扩展主板:由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用于扩展A200机器人平台的外部接口。
3.机器人上部机构: 由参赛队根据比赛任务自行设计制作。
4.RFID读写器:读写器通过RS232与机器人平台主控制板通讯,必须符合ISO 18000-6C标准。
大赛使用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的ZKR6806M型嵌入式超高频读写模块。
5.ZIGBEE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机器人与场边电脑以及机器人之间的相互通讯。
大赛使用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的ZKM101型,如图5所示。
图5 ZIGBEE模块6.监控软件:监控软件采用北京中科远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ZK3D-RObotCAD1.0版机器人状态实时监控软件,软件安装在场边电脑上,由裁判操作,采集并显示机器人发来的信息,软件使用 开发平台,参赛队需要将机器人运行的信息上传给场边电脑,机器人与场边电脑监控软件之间的通讯程序由参赛队根据公布的通讯协议编写,机器人与场边电脑监控软件之间的通讯协议见附件1。
监控软件拥有功能:①比赛开始时,由裁判下发抓取工件任务(需要抓取的工件编号,每一台机器人指定4个工件)、下发工件装配任务(工件在装配台上安放位置)、下发交通灯控制命令、下发机器人启动命令。
②接受机器人上传的信息,显示当前车载工件数量、实时更新货架情况、实时更新装配区工件情况。
③接受机器人上传的信息,在场地图上实时显示机器人关键点位置信息。
④显示路灯状态。
六、比赛任务1.任务要求:(1)裁判使用场边电脑向机器人发出启动指令,并下发任务。
(2)机器人出发后,通过入库门进入仓库;(3)仓库中的货架上共有30个工件,每个工件上贴有RFID标签型号:ZKRI1066D,具有唯一的信息,工件在货架上随机摆放,每个队从30个工件中,抓取8个指定编号的工件,由2台机器人共同完成,工件放在机器人上;同时,机器人将采集到的工件信息以及在货架上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场边电脑。
每个队2台机器人,1号机器人指定抓取2个红色大直径工件和2个蓝色小直径工件,2号机器人指定抓取2个蓝色大直径工件和2个红色小直径工件。
(4)机器人通过出库门离开仓库。
(5)在仓库与装配区之间有3条道路,机器人接受红绿灯信息,从亮着绿灯的道路上通过,前往装配区。
(6)在装配区,机器人按照指定的工件装配要求,将工件放置在装配台上,并将放置信息发送给场边电脑。
装配时,每个装配台放置2个工件,要求:同一种颜色的工件装配在一起,大直径工件在下,小直径工件在上。
每个装配台所需要放置的工件颜色在比赛开始时,通过场边电脑下发给机器人。
(7)机器人在场上运行时,经过场上关键点时,将机器人位置信息发送给场边电脑。
2、竞赛时长:任务完成10分钟。
3、机器人要求:(1)每台机器人由队员启动后必须是自主运动的。
(2)比赛开始后,由裁判给机器人下达启动指令,所有自动机器人可以依次启动,但是必须在50秒以内全部启动完毕,超过50秒后,没有启动的机器人再次启动必须申请重试。
(3)所有机器人在出发区放置完毕后,操作机器人的队员必须立即退出赛地,站在木质围栏外。
(4)一旦机器人启动,参赛队员不得接触机器人。
(5)启动前,所有自动机器人在启动区内必须纳入1000mm长、1000mm宽、1500mm高的空间范围,机器人所有部件在水平投影的任何方向上都不能超出启动区。
(6)启动后,自动机器人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改变,但高度限制在2000mm以内,任一时刻瞬时宽度不能超过1500mm。
(在水平投影的任何方向上测量都应符合此要求)(7)比赛一旦开始,自动机器人不允许分离。
机器人在场上发生故障时,为保护机器人,参赛队员可以向裁判申请关闭机器人电源,但是关闭电源后,机器人在场上的位置不允许改变。
4、机器人的重试(1)每场比赛每队允许一次“重试”(但可以利用该机会重启多个机器人)。
(2)“重试”的申请被裁判允许后,参赛队员必须把机器人搬回到机器人启动区,并尽快启动(允许人工启动),允许重试的机器人必须符合上述机器人的规定。
(3)“重试”时,机器人的任何部件均不能更换,机器人的能源也不能补充或增加,机器人已经抓取的工件可以继续放在机器人上。
(4)当“重试”违反规则时,由裁判作出裁决,包括“重试”是否有效。
(5)重试的时间是30秒钟,从队员入场接触到任何一台要重试的机器人开始计时。
30秒内没有启动的机器人将被留在启动区。
5、能源(1)比赛期间各队应为自己的所有机器人准备能源。
(2)允许使用的电源电压不得超过24VDC。
(3)压缩空气的压强应小于0.8MPa,每台机器人所用气瓶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5L。
(4)不允许使用组委会认为危险和不适当的能源。
6、重量所有机器人包括能源和机器人其他部件都必须在赛前称重,每个队用于整个比赛的所用的机器人总重不得超过50.00kg,否则,不得参加比赛,成绩以0分计。
七、评分方法参赛队的成绩由上部机构设计分(占总分15%)、职业素养分(占总分5%)、和任务得分(占总分80%)组成。
(一)上部机构设计分评分方法1.上部机构设计分满分为15分。
2.上部机构设计分由该场比赛裁判按照机构设计的自创性、先进性、合理性、稳定性和经济环保、可拓展性等因素进行评定。
(二)职业素养分评分方法1.职业素养分满分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