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从栽培条件、培养、出菇、菌糠利用、能源消耗、发菌期、灭菌、商品率等方面分析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问题;对策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1]。
因此,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杏鲍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实现不受地域、季节限制的全天候工厂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
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
1 栽培条件准备不足由于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不够重视,存在以下失败的经验教训:①培养室、出菇室等清洁度低及忽视消毒。
②用水的清洁度低。
③栽培经验不足及解决方法不当。
④通气方法不正确,设备运行不当。
因此,要保持栽培室的清洁度,每次采收后应彻底地进行消毒;水源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消毒;通过栽培过程的细心记录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系统,促进室内空气的交换。
2 培养期间菌种污染杏鲍菇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菌种污染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
因此,在栽培中,应禁止使用长期保存和多次转管使用的菌种,注意菌种的更新换代、筛选,以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为实现成功栽培把好第一关;保持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达到相应的清洁度。
3 出菇期问题由于杏鲍菇采用工厂化生产,只采1茬菇,产量集中在第1茬菇,因此出菇期的管理尤为重要。
可能出现以下问题:①菇蕾发生数量多。
原因是搔菌后的菌丝恢复生长后,湿度未降至80%~85%而造成的。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虽然投资成本高,但产品品质好,菇体洁白,菌肉紧实,菇帽大、口感好。
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瓶栽杏鲍菇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瓶栽杏鲍菇产品可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价格是袋栽产品的1倍左右。
此外,瓶栽杏鲍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将来,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一、培养管理培养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
培养管理好的食用菌出菇一致、产量高并易于管理。
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
培养时间短,后熟期不足,直接导致现菇蕾晚,瓶间出菇整齐度低,产量和采收集中度都较低,而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其原基分化、现蕾时间都较早,实体整齐度较高,且生长速度快。
菌丝生长过程中,释放出大量CO2,因此要求室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CO2浓度保持在1000~3500μl/L为宜。
杏鲍菇菌丝最适温度为24℃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旺盛。
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会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室内相对湿度(RH)控制在60%~70%,培养35d左右。
接种后的菌种瓶通过传送带送至培养室,使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在垫仓板上,每个垫仓板每层放4筐或6筐,放9~10层,两个垫仓板摞一起,共18~20层,加上走廊等公摊面积,平均1m2放置600~700瓶。
根据菌丝发热量和所需新风的不同,杏鲍菇培养一般分为前培养、后培养和后熟区。
1.前培养:菌种接入栽培瓶后,菌丝逐渐恢复,并开始吃料。
前期菌丝较弱,发热量较小,需要的新风量少,但对新风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粗效、中效,甚至亚高效过滤网进新风。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许多新的食材开始走进人们的餐桌,其中就包括了杏鲍菇。
杏鲍菇由于其口感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健康食材。
而对于生产商来说,如何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工厂化的杏鲍菇栽培技术,本文将就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杏鲍菇的优势杏鲍菇,又叫珍珠菇、白菇、白玉菇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用菌。
与此同时,杏鲍菇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糖、抗氧化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杏鲍菇的口感和味道也十分优秀,不仅可作为烹饪的主料,而且还可做成各种菜品的鲜美佐料。
二、工厂化杏鲍菇栽培1. 培养基杏鲍菇的培养基是其生长的重要基础,其组成成分要确保能够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基本组成为:50%玉米秸秆、30%废纸、15%牛粪、5%石灰。
通过消毒、加水、搅拌等方式提高基质的透气性、保温性、湿度等特点。
2. 培养菌种种菌的选用非常重要,要选用高产、高效、病虫害抗性强、生长适应性好的菌株。
常用菌种为红孢菌、灰白孢菌、白环菌等菌种。
3. 培养环境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8℃~24℃之间,因此需要采用恒温恒湿的空调房进行栽培。
黄昏和光照不利于杏鲍菇的生长,需要使用人工光源,调节照明时间,确保菇房内光照稳定。
4. 栽培技术杏鲍菇的栽培过程较为短暂,只需35-50天,且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可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杏鲍菇丰产技术杏鲍菇种植的效益往往与其产量有直接关系。
如何高效地进行种植,提高产量就成了杏鲍菇种植的必要课题。
下面列举一些丰产技术:1. 合理施肥施肥量要适度,杏鲍菇要求氮肥丰富,而磷和钾肥则需适度,施肥前需确保基质中氮、磷、钾供应充足。
2. 保持环境湿度湿度过低会使产量减少;湿度过高又会容易导致病虫害滋生。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

以上各项由指导教师填写(请用黑色中性笔填写,也可用计算机输入打印)。
摘要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条件日益突出,车间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强化车间管理作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杏鲍菇的安全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车间管理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好坏,直接关系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这是我在生产车间作为一名实习员工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杏鲍菇;生产管理目录摘要 (1)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竞争力影响 (1)1.2运作管理缺乏 (1)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 (2)2.1缺乏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 (2)2.2工厂化起步较慢 (2)3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3)3.1栽培方案 (3)3.2栽培技术要点 (3)4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5)4.1市场分析 (5)4.2厂房建造 (5)4.3管理团队 (5)参考文献 (8)致谢 (9)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竞争力影响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调查发现,在原料人工,水、电、成本及折旧等方面不同企业差异不大,关键在转化率,而解决转化率的关键是技术人员,快速发展杏鲍菇工厂化,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奇缺,与小规模季节性生产在技术层面完全不同,工厂化生产技术和管理难度大,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知识老化的现象,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工厂中真正专业的大学或专科实用菌科班人才很少,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很难找到满意的技术人才,难以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跟不上,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专业化人才的不足,影响了工厂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没组建好自己的技术团队,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对如何成功制作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特别对菌种的使用与新品种研发、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和方法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杏鲍菇的生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工厂化高效栽培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
而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成为了生产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菌丝培养技术菌丝培养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菌种,保证其品种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促使菌丝快速生长、繁殖,形成足够的接种量。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为后续的生产奠定基础。
二、菌包生产技术菌包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核心,其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的效益。
关键在于菌包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菌包的配方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并进行科学的比例配比,以满足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生产工艺上,要做好原料的消毒处理,保证菌包的无菌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菌包内菌丝的正常生长。
三、栽培环境控制技术杏鲍菇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栽培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其次是湿度的控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菌丝和菌包的干燥,同时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和病虫害的滋生。
最后是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确保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酸气的积聚,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四、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培质是杏鲍菇生长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配方直接关系到菌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则是针对传统培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技术。
首先是选择原料,要根据各种原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配比,并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培质的重量,提高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有机肥料、矿物质等,以提高培质的营养含量和抗病能力。
杏鲍菇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杏鲍菇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杏鲍菇是我国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食用菌种类之一,由于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相对较高,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非常受欢迎,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杏鲍菇其栽培技术尚未普及,在生产中遇见的一些问题,常常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给予注意。
下面仅就生产中遇见的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大家交流一下。
1、菌袋在发菌过程中大部分发生污染,严重时全军覆没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
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是星星点点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损失已不可避免。
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有:(1)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其是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易发生这种情况。
(2)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罐)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隅,导致没有良好的热循环。
(3)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断气,或灭菌锅(罐)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也会发生灭菌不彻底的问题。
2、发菌阶段菌丝生长特别缓慢,导致发菌期延长(1)菌种活力弱。
购买菌种一定到有生产资质的单位购买。
菌种菌龄适宜(一般30~40天),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表明生命力强。
(2)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大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3)发菌环境的温度过低(小于20℃),且通风不良,或者培养料的酸碱度(pH值7左右)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3、发菌阶段,菌丝尚未发满便出菇抑制或不利于营养生长的逆境条件,会使生物过早地转向生技生长,以延续种族,是所有生物的共性。
杏鲍菇也是如此。
由于发菌温度过低(远小于20℃),栽培袋内湿度过大(远大于65%),加上光线刺激等不利于菌丝生长的条件,使菌袋在菌丝没有发满便开始出菇。
这种现象一般在冬季生产时容易发生。
4、菌袋侧面出菇,且多畸形在灭菌过程中,菌袋相互挤压,圆形的菌袋变形,致使栽培料和菌袋之间产生空隙,为菌丝拧结提供了空气和空间。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病害发生与预防

1 ) 搔 菌 后 料 面 过 干 。症 状 : 搔 菌 后 料 面 过 分 化过 多 , 每一 个都 很小 。 干, 菌丝 不 萌发 , 或者 萌 发很 少 。 原 因: 催 芽 时湿 度过 高 , 长 时间处 于 9 0 %以
原 因 :催 芽 时 出菇 房湿 度 过低 ,通 风 量 过 上 , 搔 菌过浅 ( 瓶栽) 也容 易 出现这 种 情况 。 大 。杏 鲍菇 催 芽时 , 为 了达 到控 制 芽数 的 目的 , 预 防措 施 : 催芽 期 间控 制好 合 适 的湿 度 , 另
预 防措施 :杏 鲍 菇分 化后 期 适 , 促 进 菇盖 的形 成 。光 照
病 因 :分化 期 间二 氧化 碳 浓 度 过 高 ( 1 5 0 0 也有 利于 菇 盖 的形成 , 但 二氧 化碳 的影 响 更大 。
mL / m 以上 ) 和光线 弱 。 当菌柄 和菌 盖形 态 充分 形成 后 ,增 a n - 氧化碳
预 防措 施 : 在 l 2 ~ 2 6℃ 的范 围 内 , 杏鲍 菇 都 还 会 出现 菌柄 空 心 的症 状 。 原因: 杏鲍 菇 生 长环境 温度 过低 , 子实 体形
朱亮 , 辽 宁省 朝 阳 市种 子 管 理 站 , 邮编 1 2 2 0 0 0 。
收 稿 日期 : 2 o l 7 - 0 6 — 2 0
原因: 杏鲍 菇 子实 体形 成 后 , 生 长受 干燥 环
地, 生物 学效 率 可达 8 O %, 前景 非 常广 阔 。但在 境 、 二 氧 化 碳 等影 响 而受 到 抑 制 , 生长停滞 , 菌
杏鲍 菇工 厂化 生 产 中常发 生 生理 性 病 害和侵 染 丝体 达 到二 次分 化 的条件 。 性 病 害 ,对产 品的质 量 和产量 产 生 了重 大 的影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 ,面 对 国际 市场 的激 烈 竞争 ,特 别是 发达 国家对 食 品的质 量要 求 非常 严 格 ,使 我们 必 须搞 绿 色农 业 ,严
格按 照食 用 菌 的有 关标 准 去 生产 ,严 禁 盲 目大 量使 用
法。
1 . 1 生 产杏 鲍 菇 的 培养 基 质 适合 各 种 微 生物 的 生长 。
杏鲍 菇 生 长所 需 的 营养 物质 , 同样 有 利 于杂 菌 的 生长 繁殖 ,只要 培 养 料 中有 其它 微 生物 的存 在 ,他 们就 很
快 生长 繁殖 ,造 成危 害 。特 别 是 已熟 化 的基 质 ,更利
于 竞争 杂菌 的快 速繁 殖 ,如 木 霉 、根 霉 、链 孢 霉等 孢 子 落入 富 含麸 皮 、米 糠 、玉 米 面 等 熟化 后 的基 质 内 , 能快 速 繁殖 ,与 杏鲍 菇 争夺 养 分 、空 间 甚至 分 泌 一些
毒素 抑 制杏 鲍 菇 的生 长 ,给 生 产造 成 严 重危 害 , 导致 菇 工厂 化 栽 培 病 害 综 合 防治 技 术
马瑞 霞
( 安 阳工 学院 生物 与食 品工程 学院 河 南 安阳
摘 要 :本 文详 细介 绍 了杏 鲍菇 在 工 厂化 栽培 过 程
中病 害 发 生 的 原 因 、 防 治 措 施 ,及 病 害 发 生后 采 取 的 不 同善后 处理 方 法 .以防 止其扩 散 ,杜 绝其 危 害。 关 键 词 :杏 鲍 菇 ; 病 害 : 防 治 技 术
划及 措施 ,这 样才 能达 到可 持续发 展 的 目的 。 2 I 3 坚持 “ 绿 色 生 产 、标 准 化 生 产 ”的 原 则 。近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唐天珍禹登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天弘食用菌合作社成功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05-01
随着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总产量迅猛增长、产品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但市场供大于求产生了疲软。
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导致了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恶性竞争又造成生产利润大幅度下滑。
同时,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企业管理不善、生产中的不定因素等成为了抑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2015年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基本都是赔钱运转,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过于求,市场整体疲软。
2015年也是对杏鲍菇生产单位考验、洗牌的一年,少数企业生产停工,半数企业开开停停成半生产状态,兴化市11家杏鲍菇生产企业只剩下4家企业在艰难支撑,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供大于求产生的疲软。
1 存在的问题
多数企业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管理上不够重视,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灭菌不彻底
杏鲍菇栽培的灭菌效果,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败。
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拌料时培养料特别是玉米芯、木屑没有吸透水,料内夹生,尤以玉米芯最为重要。
二是在灭菌过程中冷空气没有排尽,热循环不好,出现了灭菌死角。
1.2 培养室、发菌室、出菇室等调温、消毒措施达不到理想状态
杏鲍菇菌袋在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出现的是菌种污染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
1.3 出菇期管理不当
一是通气方法不正确。
特别是夏天子实体生长期通风在时间上难以掌控,通风过多,气温偏高,生长加快,菇体表面起皱影响菇的口感脆性及菇型和质量;通风过少,子实体缺氧生长
又不良。
夏天制冷设备又易超负荷运行,不注意及时巡查造成的智能温度调控器失灵时有发生。
二是菇蕾发生数量偏多。
原因是开袋搔菌时的用力不均、袋口拉动面大进氧造成,导致过多分化幼蕾,子实体大多商品性差。
三是子实体褐变。
子实体褐变严重影响菇的品质,其原因主要是生育时通气不协调和湿度过大,致使生育室内的污染源增加。
1.4 能源消耗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根据所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特性,创造温、湿、光、气等生活条件。
这些条件的取得依赖于工业设备的不停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是中温、低温结合型模式,需要在中温下发菌、低温环境出菇。
因此,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其电费消耗量相当惊人,夏季生产杏鲍菇就需要电费1元/kg左右。
1.5 管理不到位
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去做,生产中经常发生制包污染杂菌率高,导致成本高、产量低。
还有就是子实体畸形、品质差,卖相差、价格低。
2 对策
近日通过对2015年正常运转生产的天弘食用菌合作社走访,该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成功之路:坚持科技创新,强化细节管理,打破原有的制约瓶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天弘食用菌合作社针对以上存在的普遍难题,及时排出症结所在,制订破解方案:降耗节能促创新,强抓管理、求效益。
2.1 更换制冷设备及控制泡料池
2014年底首先淘汰原先耗能大的老制冷设备,更换环保节能的制冷机组,单这一项,每年可减少耗电逾20万元。
接着不失时机挖建泡料池,改用水浇玉米芯为池中直接浸泡,使其吸水充分饱和,配料时让培养料充分吸水,拌料均匀,杜绝了料夹生现象。
2.2 严格灭菌及更新菌种
灭菌过程中,严格按程序操作,以使灭菌彻底。
进一步完善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的空气过滤清洁无缝衔接,接种人员进出严格消毒,从杂菌感染的源头抓起[1-2]。
并注重菌种的更新换代、筛选,以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为实现成功栽培把好第一关。
2.3 强化管理
在栽培过程技术人员不断细心地记录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因为杏鲍菇生产是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
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随着室外气候环境的不断改变而进行调节,大大提高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产量和品质。
2.4 创新温度调控技术
能源消耗决定生产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企业的节能生产尤其重要,天弘食用菌合作社又在养菌房的温度调控费用上动起了脑筋,过去冬天养菌房里的温度提升一直是靠电来解决,从常温提高到发菌需要的23 ℃所需费用较高,且还需要超过10 d的时间才能从常温10 ℃缓慢升至23 ℃左右。
2015年底开发出低能耗的方案,更改了加热途径,利用高压灭菌锅里的加热水,再加回一次省煤器后,水温由原来的60 ℃升高至90 ℃。
利用原来的旧冷水组管道送到养菌房,3 h就可将温度从10 ℃提高至23 ℃,养菌时间也从原来的47 d减至35 d,这项技术的创新,冬天发菌养菌时间就缩短了12 d,缩短了杏鲍菇生产的周期,提高了全年产量。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产生的菌丝均匀活力高,以后长出的的子实体壮,商品率高[3-4]。
3 结语
天弘食用菌合作社正是通过这种就地挖掘利用、更新课题,节能整改、低耗控支,围绕着新材料、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的天弘企业建立了一整套的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了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产品标准化。
整合的先进技术,加上规范的企业管理,使天弘食用菌合作社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4 参考文献
[1] 张翠娥,赵书光,贾金川,等.苏杏1号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133-134.
[2] 祁登荣,马远远.有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8):114-115.
[3] 赵书光,贾金川,张亚丽,等.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47-48.
[4] 谢玉荣,何桥兰.苏北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5(1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