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一、杏鲍菇概述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
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
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
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
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
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
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
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
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
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
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
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
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北方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

北方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合杏鲍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环境条件,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和生产环境调控的智能化,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使传统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于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
近几年,杏鲍菇在山西襄汾县的栽培已初具规模,通过农技人员的指导,成功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杏鲍菇工厂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并已投入应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特色产业。
一、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要做到:⑴远离食品酿造工业区、禽畜区、医院和居民区,周边无工业“三废”污染源;⑵菇房周围环境清洁,空气对流;⑶选用无公害的次氯酸钙进行药剂消毒,其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分解为对环境、人体及杏鲍菇生产无害的物质;⑷用紫外线灯或臭氧灭菌器等物理消毒方式取代化学药剂消毒;⑸场地四周必须空旷,确保空气流通;⑹菇房地面必须撒石灰,用以代替化学农药进行杀菌;⑺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二、栽培时间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最适的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0~15℃,低于8℃不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5~21℃。
夏季出菇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3℃以下,但工厂化栽培可以打破温度的限制,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调控装置实现周年生产。
三、菌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菌种必须确保无杂菌、无病虫、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
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功与否,菌种的生产和使用应严格遵循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NY862-2004《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的要求。
科技成果——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模式

科技成果——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模式(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生产鲜菇销售为目的,采用工业化技术手段,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实现杏鲍菇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二)配套技术要点1、栽培季节2月初-3月中旬制作菌袋,出菇选择在6月份-10月份,出菇成本低。
工厂化生产大多周年生产。
2、菌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子实体生长快、优质高产的菌种。
如:杏鲍菇5号(上海)、杏鲍菇3号(江苏高邮)。
3、栽培袋制作(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48%、木屑20%、麦麸25%、玉米粉5%、石膏1%、白灰1%。
配方二:杂木屑20%、玉米芯30%、豆秸20%、麦麸25%、玉米粉3%、石膏1%、白灰1%。
(2)备料。
木屑:将杂木粉碎,长时间(3个月-5个月)堆放,以便去除树脂和单宁等有害物质;细木屑和粗木屑宜混用。
玉米芯:选择当年新鲜、无杂物的玉米芯,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雨淋受潮,使用前粉碎成麦粒大小颗粒,阳光下暴晒2-3天。
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等辅料准备齐全,妥善保管,防止霉变和损失。
(3)拌料。
按照配方比例要求称取合格材料,主料搅拌同时加水预湿,装袋前半小时加入麦麸和石膏,要求混拌均匀,含水量为63%-65%,用石灰调整酸碱度至pH7.5。
(4)装料。
一般采用17厘米×33厘米、厚度不低于0.04厘米高压聚丙烯塑料袋,料高为18厘米,应密实适中,上紧下松,整平料面,压实,料中间打直径2厘米的孔,深度为料高的三分之二。
套上套环,塞上棉花或盖上无棉盖。
(5)灭菌接种。
将装好的菌袋放入周转筐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在125℃(0.12兆帕压力)持续2小时,待温度降至60℃以下时出锅。
将灭菌后的菌袋直接搬进预先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8℃以下待接种。
接种室在生产前1天采用紫外灯或气雾消毒剂全封闭灭菌,接种工具、器具、工作服、拖鞋和帽子等事先放入室内一起消毒。
苏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摘要:为解决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品种较少、产量品质不够稳定等技术难题,进一步促进苏北地区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自2018年承担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以来,我们联合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杏鲍菇生产企业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在主推品种筛选、菌种制作、配方优化、培养料高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及菌渣再利用等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苏北地区的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生产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0 引言杏鲍菇,又称剌芹侧耳,菌盖浅灰色,菌柄组织致密,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适合炒、煎等多种烹饪方式,倍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
但由于我国最早是利用大棚季节性种植杏鲍菇,工厂化周年设施栽培历史相对较短,生产上主要存在优良品种较少、关键技术集成程度偏低、鲜菇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性瓶颈难题,在往年研究基础上,2018年以来,我们以承担实施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联合香如、永强等杏鲍菇生产企业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围绕新品种引进、配方优化、培养料预处理与高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及菌渣再利用等生产环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不断优化栽培工艺,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生产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在苏北地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现将相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引进筛选主推品种项目研究团队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引进了“苏杏1号”、“日引1号”、“杏大1号”等杏鲍菇新品种5个,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苏杏1号”和“日引1号”为优势品种推广应用。
2 菌种扩繁在母种扩繁方面,采用PDA培养基,容器采用规格为直径18 mm、长20 mm的玻璃试管;在原种扩繁方面,以往采用麦粒菌种或木屑菌种,存在制种成本高、菌丝易老化等问题,经试验研究,重点推广枝条菌种,其优点是菌丝长势旺、生产成本较低、制种和接种操作方法简单等。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虽然投资成本高,但产品品质好,菇体洁白,菌肉紧实,菇帽大、口感好。
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瓶栽杏鲍菇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瓶栽杏鲍菇产品可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价格是袋栽产品的1倍左右。
此外,瓶栽杏鲍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将来,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一、培养管理培养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
培养管理好的食用菌出菇一致、产量高并易于管理。
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
培养时间短,后熟期不足,直接导致现菇蕾晚,瓶间出菇整齐度低,产量和采收集中度都较低,而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其原基分化、现蕾时间都较早,实体整齐度较高,且生长速度快。
菌丝生长过程中,释放出大量CO2,因此要求室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CO2浓度保持在1000~3500μl/L为宜。
杏鲍菇菌丝最适温度为24℃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旺盛。
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会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室内相对湿度(RH)控制在60%~70%,培养35d左右。
接种后的菌种瓶通过传送带送至培养室,使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在垫仓板上,每个垫仓板每层放4筐或6筐,放9~10层,两个垫仓板摞一起,共18~20层,加上走廊等公摊面积,平均1m2放置600~700瓶。
根据菌丝发热量和所需新风的不同,杏鲍菇培养一般分为前培养、后培养和后熟区。
1.前培养:菌种接入栽培瓶后,菌丝逐渐恢复,并开始吃料。
前期菌丝较弱,发热量较小,需要的新风量少,但对新风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粗效、中效,甚至亚高效过滤网进新风。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原产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
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
目前国内杏鲍菇以自然栽培为主。
杏鲍菇形成原基温度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2℃~15℃。
子实体生长一般适温为10℃~21℃,但也有不耐高温菌株,以10℃~18℃为宜。
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也取得良好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技术。
1.菇房设计1.1设施菇房:按工艺要求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
菇房平面宽3.5m、长9m、房高3.5m。
各室的门统一开向缓冲室,缓冲室宽度2m,它是进出各菇房的公共通道,墙体铺贴阻燃、防潮聚乙烯发泡隔热层,有利于降低能量消耗。
菇架双列纵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
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
催蕾室和育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离地面均为0.25m。
1.2设备菇房:有制冷、光照、通风三种主要设备。
各室配备1台5HP的压缩冷凝制冷机组,对应配套1台40㎡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制冷机对应配套2台40㎡的吊顶冷风机。
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
各室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菇房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2.菌种制作应选朵形圆正、菇柄粗细均匀、组织致密、色白、口感好的菌种。
母种:培养基用普通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菌龄10天。
1支母种可接7~8瓶原种。
原种:配方为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
料水比1∶1.2。
每支750mL的广口瓶装料干重270g左右,装瓶后用尖形木棒插入形成孔穴,利于菌丝快速生长。
原种经高压灭菌,接种后25℃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每瓶原种可接25包栽培袋。
3.栽培袋制作3.1塑料袋选用:选择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袋宽17cm、长度36cm、厚度0.05cm。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许多新的食材开始走进人们的餐桌,其中就包括了杏鲍菇。
杏鲍菇由于其口感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健康食材。
而对于生产商来说,如何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工厂化的杏鲍菇栽培技术,本文将就杏鲍菇丰产高效工厂化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杏鲍菇的优势杏鲍菇,又叫珍珠菇、白菇、白玉菇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用菌。
与此同时,杏鲍菇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糖、抗氧化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杏鲍菇的口感和味道也十分优秀,不仅可作为烹饪的主料,而且还可做成各种菜品的鲜美佐料。
二、工厂化杏鲍菇栽培1. 培养基杏鲍菇的培养基是其生长的重要基础,其组成成分要确保能够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基本组成为:50%玉米秸秆、30%废纸、15%牛粪、5%石灰。
通过消毒、加水、搅拌等方式提高基质的透气性、保温性、湿度等特点。
2. 培养菌种种菌的选用非常重要,要选用高产、高效、病虫害抗性强、生长适应性好的菌株。
常用菌种为红孢菌、灰白孢菌、白环菌等菌种。
3. 培养环境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8℃~24℃之间,因此需要采用恒温恒湿的空调房进行栽培。
黄昏和光照不利于杏鲍菇的生长,需要使用人工光源,调节照明时间,确保菇房内光照稳定。
4. 栽培技术杏鲍菇的栽培过程较为短暂,只需35-50天,且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可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杏鲍菇丰产技术杏鲍菇种植的效益往往与其产量有直接关系。
如何高效地进行种植,提高产量就成了杏鲍菇种植的必要课题。
下面列举一些丰产技术:1. 合理施肥施肥量要适度,杏鲍菇要求氮肥丰富,而磷和钾肥则需适度,施肥前需确保基质中氮、磷、钾供应充足。
2. 保持环境湿度湿度过低会使产量减少;湿度过高又会容易导致病虫害滋生。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杏鲍菇的生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工厂化高效栽培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
而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成为了生产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菌丝培养技术菌丝培养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菌种,保证其品种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促使菌丝快速生长、繁殖,形成足够的接种量。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为后续的生产奠定基础。
二、菌包生产技术菌包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核心,其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的效益。
关键在于菌包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菌包的配方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并进行科学的比例配比,以满足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生产工艺上,要做好原料的消毒处理,保证菌包的无菌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菌包内菌丝的正常生长。
三、栽培环境控制技术杏鲍菇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栽培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其次是湿度的控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菌丝和菌包的干燥,同时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和病虫害的滋生。
最后是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确保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酸气的积聚,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四、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培质是杏鲍菇生长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配方直接关系到菌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则是针对传统培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技术。
首先是选择原料,要根据各种原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配比,并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培质的重量,提高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有机肥料、矿物质等,以提高培质的营养含量和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工厂化规模生产采用连续性机械打 包装袋,还必须保持栽培包质量的一致性,装 袋高度为18cm,单包重量为1100g~1200g, 为了保证预留的孔洞不被堵塞,插上专用塑料 棒(接种时再拔出来),塑料棒很容易插在正 中间。填料后采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塞 上棉花塞,置入周转筐内,罩上防湿盖。
(二)灭菌、冷却
目前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多采取液体菌种, 因使用液体菌种菌龄短,(一般从母种接入小 摇瓶---大摇瓶---发酵罐总体时间为13~15天。 所以生命力旺盛,纯度高,抗杂能力强,产量 高,品质好。使用液体菌种是工厂化种植杏鲍 菇的最好选择。
(二)接种方法
灭菌后,自然冷却至26℃以下就可以接种。 采用传统接种箱内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按常 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接种量适当加大,可提 高发菌速度和成品率。 采用净化车间接种的,将装有菌包的周转筐 放置在机械流水线上进行接种,接种后的周转 筐陆续输送到培养室进行培养。无论采用哪种 方法,都需每周测定接种环境的无菌程度,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栽培容器选择
用冲压式装袋机、选择 17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做栽培容 器,也可采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 烯袋。
(二)配制方法
先将不同质量的培养料,换算成相应的体 积,采用不同体积容器来来量取培养料各成分。 倒入大型搅拌机,先搅拌5分钟,然后用微电 脑时间控制器和电磁阀及加压水泵连动,根据 需要控制加水量,为了使每次培养基的湿度都 能够达到基本一致,达到所要求的湿度,搅拌 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含水量控制在62%±1, pH7.5~8。
四、栽培袋的制备
无论生产规模大小,搅拌一结束马上就要 装袋。在干燥状态下,附着在原料颗粒表面的 微生物呈休眠状态,一旦吸水,细菌马上大幅 度呈几何级数增值;代谢过程不断释放出能量, 又促使料温升高,导致细菌更大量增值,造成 培养料的酸败。所以搅拌后装袋尽可能在2小 时之内全部结束,进锅灭菌。
四、栽培袋的制备
六、管理
(一)营养生产阶段的管理 接种后将菌包置24℃、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培养室 培养。杏鲍菇和平菇一样,都属于侧耳属。和其他属菌类 不同的是:该属的菌类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培养条件下, 反而能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仅需要少量换气即可。 此外,栽培包在培养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培养室内温度的 稳定,必须注意的是培养10天左右,栽培包内上、中、下 所接的菌种已全面定植,开始对培养基降解,同时产生生 物热,此时,包温会比室温高出2~3℃,特别是层架中间 的栽培包,由于散热不好,有可能会更高些。只有等到菌 丝长满栽培包后,包温才会和室温相接近。
五、接种
(一)菌种质量控制 不同品种质量和产量、商品菇的外形差异 比较大,不同地方市场对杏鲍菇的商品外观, 如紧实度、色泽、长度、菇盖的大小等,认可 度也存在差异,必须选择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 进行栽培。目前国内较好的品种如漳杏1号, 漳杏2号,漳杏3号,菇型为棍棒形,是目前国 内市场很受欢迎的品种。
工厂化种植杏鲍菇技术
花山食用菌研究所 2012年8月
概述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就是利用制冷或加热设 备对栽培环境进行人为的控制,使杏鲍菇不同 的发育阶段都能够控制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 才能获得高效益。由于工厂化生产是一连续性 的生产,每日生产均在数千包,乃至上万包, 故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
一、杏鲍菇栽培工艺流程
一般一级种常使用PDA培养基,按常规进 行生产。二级种、三级栽培种制作选择木屑、 棉子壳、麸皮、轻质碳酸钙等做培养基。按常 规配制,可用15cm×30cm×0.005cm折角聚 丙烯袋或标准菌种瓶分装,塞棉塞。含水量 55%~58%,自然pH,常规高压灭菌。在24℃ 适温条件下,一般一级种培养基需10~12天, 二、三级种25~35天。工厂化生产是连续性生 产过程,菌种也需按生产计划提前准备。
杏鲍菇生产工艺和大多数木腐生菌类相似, 如图:
二、工厂化栽培设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工厂化周年设施栽培建有专用的出菇房, 通过制冷、加热、通风设备,将环境温度、湿 度、通风、光照等控制在杏鲍菇最适宜发育的 条件下。
1、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
温控菇房可以直接用10厘米厚、每立方18 公斤的彩钢保温库板建造,也可用砖砌墙,墙 内四周及房顶贴2.5cm厚泡沫板两层。每间温 控菇房面积以50 m2~70m2左右为宜,过大 生长条件难以控制,过小利用率降低,单位成 本过高。每间配置1台5PH~8PH制冷机,菇 房内每个走道安装节能灯2~3 盏。
1、灭菌 装袋后要立即进入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 高压灭菌要求0.15兆帕的压力下保持3小时;常压灭菌 要求4小时内温度升至100℃保持16小时,需要注意的 是,灭菌过程中,要留一定的缝隙,以便冷气排出。 判断是否灭菌彻底,看栽培包原基形成之前“吐”水 是否是白色的,是白色,表示灭菌已彻底。如果吐 “黄水”,说明灭菌不彻底,随后会出现绿色木霉感 染。 2、冷却 灭菌后,取下防湿盖,移到预先消毒的 冷却室或接种室中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50~60度时 移入强制冷却室,温度减降到25度时立马进行接种。
4、通气设施配置
每间温控菇房正面安装进气风扇4台,菇 房背面安装排气风扇4台。风扇规格 250mm×250mm。
三、培养料的配制
(一)配方 配方一:棉子壳30%,杂木屑15%,蔗渣10%,玉 米芯18%,麸皮20%,玉米粉5%,碳酸钙2%。 配方二:杂木屑20%,蔗渣20%,玉米芯28%,麸 皮20%,豆粕5%,玉米粉5%,碳酸钙2%。 配方三:杂木屑32%,玉米芯30%,麸皮20%,玉 米粉8%,豆粕8%,碳酸钙2%。 配方四 :棉籽壳60%,杂木屑15%,麸皮20%,玉 米粉5%,碳酸钙、石灰各1%,磷肥0.5%。
2、温控菇房内栽培架的设计
栽培架采用双面网格,栽培包直接插入网 格中,架的高度为280cm,可摆放20袋高,第 一层离地20cm,行距110cm,每间菇房可摆 放出菇包5000袋~8000袋。花山食用菌研究 所宽六米、长10米的菇房使用双面网格;可摆 放10000袋。
3、养菌室内栽培架的设计
养菌室和出菇房要一比一配套,即一间出 菇房就要配套一间养菌室,养菌架采用双面网 格,栽培包直接插入网格中,每行二排,架高 度280cm,可摆放20袋高,第一层离地20cm, 行距1米。每间养菌室可摆放培养10000袋~ 14000袋,是出菇房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