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合集下载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1.引言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心脏疾病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本教程将介绍心电图分析的步骤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心电图。

2.心电图记录和准备2.1 揭示电极的位置:记录心电图之前,需要正确地放置电极在患者的身体上,常用的电极放置方法有标准的12导联和HLF导联。

2.2 确定记录速度和增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电图记录速度和增益。

2.3 录制心电图:使用心电图仪器进行心电图记录,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可读。

2.4 心电图纸打印:将记录到的心电图纸打印出来,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3.心电图分析步骤3.1 检查波形质量:首先检查心电图的质量,确保信号完整、清晰,没有干扰或伪波。

3.2 确定心律: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和T波,判断心律的规律性和节律性。

3.3 计算心率: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时间间隔,计算心率。

3.4 分析P波:观察P波的形态、幅度和持续时间,识别异常。

3.5 分析QRS波群:分析QRS波群的形态、宽度和幅度,识别异常。

3.6 分析ST段:观察ST段是否有压低或抬高,衡量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的程度。

3.7 分析T波:观察T波的形态、幅度和极性,判断心室复极过程是否正常。

3.8 分析QT间期:测量心电图上QT间期的长度,评估心室去极化和重极化的时间。

4.根据心电图结果进行诊断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心电图示例图像:包括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示例。

6.法律名词及注释●心电图:又称为电生理图或EKG,是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化工具。

●P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QRS波群:心电图上较大的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

●T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诊断心脏疾病。

以下是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1. 患者准备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放松身体,避免运动或剧烈活动。

其次,确保患者的胸部和四肢干燥,因为湿润的皮肤可能会影响导联的粘附性能。

最后,患者应脱掉任何可能干扰心电图的金属物品,如首饰、腰带等。

2. 导联准备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需要将电极连接到患者身上以记录心电信号。

通常,心电图仪器会有多个导联,每个导联记录特定的电活动信息。

常用的导联包括:- 标准肢导联:在右手腕、左手腕和左踝部分别粘贴电极。

- 标准胸导联:在胸部粘贴电极,用于记录心脏在胸部各个位置的电活动。

- 预-cordial 导联:在胸部特定位置粘贴电极,用于更详细地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导联的粘贴应遵循特定的规则,如电极应紧密贴合皮肤、导联线应从电极向仪器的插口方向拉直等。

导联粘贴完成后,检查是否有错误连接或脱落。

3. 心电图记录导联连接完成后,即可开始心电图记录。

患者应保持安静且放松,在记录期间避免说话或移动。

操作者应将心电图仪器的设置调整为合适的模式,如选择心电图记录速度(通常为25mm/s或50mm/s)、增益设置等。

在记录期间,心电图仪器会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波形图。

波形图的几个常见特征包括:- P 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 QRS 波群:代表心室收缩的电活动。

- T 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活动。

操作者应密切关注波形图的形态和时长,以便检测任何异常。

4. 心电图检查完成心电图记录后,操作者需要对心电图进行检查与诊断。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诊断心电图异常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导联上的电活动,波形图的形态、间隔与时长等因素。

5. 心电图报告最后,操作者需要将心电图结果整理成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时间、导联配置、记录速度、增益设置等。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课件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课件
冠心病时,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 变化。常见的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梗死心电图
总结词
心肌梗死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 要依据,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可以 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详细描述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 脏电活动失去正常节律,心电图表现 为异常的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等 。这些变化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可能导致心 悸、气促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脏提前收缩,可能出现心悸、 胸闷等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肌细胞快速、不规则的电信号传导导致的心室收缩功能 丧失,可能导致心悸、气促等症状。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通过运动负荷增加心脏负 担,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从而检测心 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应用
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预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等。
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
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都是重要的心 脏疾病检测手段,但各有优缺点。动态心电 图可以持续监测心脏电活动,捕捉偶发的心 律失常,但无法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 试验可以诱发心肌缺血,评估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但受试者耐受性和安全性需要考虑。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使用会影响心脏的电 活动,导致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了解这 些影响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有重要意 义。
VS
详细描述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会影 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电图的 异常变化。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也会 影响心脏电活动,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解读心电图具 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操作与诊断专业手册

心电图操作与诊断专业手册

心电图操作与诊断专业手册1. 简介本专业手册旨在提供有关心电图操作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指导。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本手册将涵盖心电图操作的基本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心电图诊断。

2. 心电图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舒适并松弛,让其保持静止。

- 将患者的衣物解开,暴露胸部。

- 清洁患者胸部的皮肤,以确保良好的电极接触。

2.2 安置电极- 在患者胸部上安置电极。

通常,需要在患者胸部的特定位置安置电极,如V1至V6导联。

- 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良好接触,并没有松动或脱落。

2.3 开始记录心电图- 将心电图记录仪连接到电极上,并确保记录仪正常工作。

- 开始记录心电图前,让患者保持静止和放松。

- 在记录过程中,避免患者移动或说话,以免干扰记录结果。

2.4 结束记录- 在记录完成后,关闭心电图记录仪。

- 将电极从患者身上取下,并帮助患者重新穿好衣物。

3. 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诊断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及其可能的含义:- 窦性心律:代表正常的心脏节律。

- 心房颤动:代表心脏存在心房颤动的异常节律。

- 心室早搏:代表心脏存在心室早搏的异常节律。

- 心室颤动:代表心脏存在心室颤动的异常节律。

- 左心室肥厚:可能与左心室肥大相关。

注意:心电图诊断结果需要综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并由专业医生进行确认。

4. 注意事项- 心电图操作和诊断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只能由经过相关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 在进行心电图操作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患者不适或意外发生。

- 注意心电图记录仪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

本专业手册提供了心电图操作和诊断的基本指导,并强调了操作的独立性和简单策略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请始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您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PPT医学课件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PPT医学课件

发 作 后
编辑版ppt
33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RS电压
测量肢导和胸导联QRS电压,注意有无高电压或低电 压
高电压常见于左、右室肥大以及胸壁薄的年轻人 QRS低电压可见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粘液性水肿、
肺气肿、严重弥漫性心肌病变等 6个肢体导联每个导联的R+S均<0.5mv,称为肢导
QRS低电压;6个胸导联每个导联的R+S均<1.0mv, 称为胸导联QRS低电压 有时QRS波形及(或)电压发生交替性变化,称为电 交替,可见于心包积液、某些阵发性心动过速

编辑版ppt
24
L-G-L综合征(P-R < 0.12s)
编辑版ppt
25
房室分离(P-R间期长短不一)
编辑版ppt
26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测量P-R段
P-R段是指P波终末与R波开始之间的一段距离 P-R段实际反映P-Ta段的变化 Ta波为心房的复极波,明显小于P波且与P波方
向相反 正常P-R段位于等电位线或轻度压低 P-R段明显压低或抬高均为病理现象,可见于
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应分别测定心 房率及心室率
正常HR=60~100/min 心动过速:HR>100/min
心动过缓:HR<60/min
编辑版ppt
13
窦性节律(注意Ⅰ、Ⅱ、aVR导联的P波
120
aVR 150
-90
-60
aVL
-30
180

0
150
120

30
60
90

aVF
编辑版ppt
临床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编辑版ppt

心电图分析五步法及应用

心电图分析五步法及应用

心电图分析五步法及应用展开全文来源:临床心电学杂志在多年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我们总结和推出了心电图简明快捷的五步分析法(以下简称“五步法”)。

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包括:1 个点:J 点;2 个间期:PR 间期、QT 间期;3 个段:PR 段、ST 段、TP 段;4 个波:P 波、QRS 波、T 波、U 波。

分析心电图的五步法包括:第一步:观察 P 波,判断心律;第二步:分析心电图观察 PP 间期,P 波与 QRS 波关系;第三步:分析观察 QRS 波;第四步:分析观察 ST 段、T 波、U 波、QT 间期;第五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上述五步法便于初学者提高自己的心电图的分析能力。

一. 观察 P 波而判断心律1.P 波极向P 波代表心房除极波,通过观察P 波极向,可确认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心律。

心房的除极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P 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若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则 P 波在aVR 导联直立,Ⅰ、Ⅱ、aVF 导联倒置,称逆行 P 波。

2. P 波时限将 P 波分为 3 部分,前 1/3 代表右房除极,中 1/3 代表右房与左房共同除极,后 1/3 代表左房除极。

正常 P 波时限 <0.12s。

左房肥大时,左房除极时限延长,对应于 P 波后 1/3 时限延长(图 1)。

P 波时限延长也见于房内传导阻滞。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 波时限≥0.12s,常出现在Ⅰ、Ⅱ、aVL 导联,呈双峰 P 波,且第 2 峰 > 第1 峰,峰间距≥0.04s,PtfV1≤- 0.04mm·s。

3. P 波振幅正常 P 波振幅 <0.25mV(肢体导联)。

P 波振幅 >0.25mV,表示右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 波高尖,振幅≥0.25mV。

常出现在Ⅱ、Ⅲ、aVF 导联,又称肺型 P 波,多见于肺心病。

4. PR 间期PR 间期表示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使的时间间期,正常成人为0.12~0.20s。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范本模板】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范本模板】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一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一) 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二) 按以下步骤分析心电图1。

首先找出P波,根据P波的有无、形状及与QRS波群的时间关系来确定。

P 波在Ⅱ导联和V1导联上最清楚;判断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

2。

测量PP间期或RR间期、分别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

3。

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振幅和时间是否正常。

4.测量心电轴。

5.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6。

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找出心房率与心室率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或不整齐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7.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诊断结论。

二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一) 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1。

正常P波时间〈0。

12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

25mV,胸导联<0。

2mV。

2.心率在正常范围(60次/分~100次/分)时,PR间期为0。

12~0.20s。

3. 正常QRS波群时间<0。

12s。

正常V1导联的R/S<1,V5导联的R/S>1,在V3导联,R 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V5、V6导联QRS波群的R波<2。

5mV,aVR导联的R 波<0。

5mV,Ⅰ导联的R波<1。

5mV,aVL导联的R 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0.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4.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5。

正常T波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T波振幅大于同导联中R波的1/10。

6.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

32~0。

44s。

(二) 窦性心律1.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简称“窦性P波”。

2。

心率为60~100次/分。

(三) 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P波.2.心率〉100次/分.(四)窦性心动过缓1。

窦性P波。

2。

心率<60次/分。

心内科心电图分析步骤(全)

心内科心电图分析步骤(全)

心内科心电图分析步骤(全)一、标准电压:注意定准电压,确认1mV是否等于10mm。

以免将正常心电图误诊为低电压。

(1mV=5mm)或高电压(1mV=20mm)。

并应注意定准电压的方形波四角是否锐利。

以评估阻尼是否适当。

二、心率应根据P-P间期或R-R间区测定心率。

正常情况下,两者一致,不需分别测定,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心房率与心室率有差别则应分别测定心房率及心室率。

心率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正常心率:60-100次/分。

(2)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3)心动过缓:心率<60次>三、心律根据P波电轴、方向,可以确定其为窦性P波。

(包括起源于心房上部),起源于心房下部及交界区的逆行P波。

如P波不明显,可根据QRS波群时间、电轴及形态特点推测其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律。

有时P波隐藏于ST-T波段内,应注意注意辨认。

应注意心率是否规则如不规则。

应注意其为有规律,如不规则,或无规律的不规则。

四、P-R间期正常P-R间期0.12~0.20s。

P-R间期持续性>0.21s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五、P-R段P-R段是指P波终了与R波开始之间的一段间距,通常反映P-Ta 段变化,正常情况下,P-R段位于等电位线,或轻度低压,如P-R段明显压低(>0.8mm)或抬高反映心房肌损伤,可见于心房梗死、急性心包炎。

六、P波的电压和时间P波电压增高(>2.5mm)多见于右房肥大,P波时间增宽(>0.11s),多见于左房肥大。

七、QRS时间及形态正常QRS时间≤ 0.10s,QRS时间增宽(≧0.12s可见于室内传导阻滞,也可能由于激动起源于心室,应加以鉴别。

室上性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室性QRS波群及室内传导阻滞QRS波群宽大畸形,且具有一定的特点。

八、QRS电压测定肢体导联和胸导联QRS电压,注意有无高电压(符合左室肥大或右室肥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 L.A.
P波增宽,时间≥0.11sec;常伴有显著的切迹,两峰间
距>0.04sec:P波在I、Ⅱ、aVL导联表现最突出,V1P 波多呈双向,(2)>(1)。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
“二尖瓣型P波”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R.A.
L.A.
V1
R.A.
L.A.
-30
180

0
150
120

30
60
90

aVF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心 率 100 次/min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Complete Heart Block
正常窦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0.12s 交接区心律
L-G-L综合征 P-R间期长短不一,高度提示房室分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0.21s)
交接性心律(P-R<0.12s)

L-G-L综合征(P-R < 0.12s)
房室分离(P-R间期长短不一)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测量P-R段
P-R段是指P波终末与R波开始之间的一段距离 P-R段实际反映P-Ta段的变化 Ta波为心房的复极波,明显小于P波且与P波方
向相反 正常P-R段位于等电位线或轻度压低 P-R段明显压低或抬高均为病理现象,可见于
心房梗死、急性心包炎等
正常情况下与心房梗死的Ta波及P-Ta段变化
1、2为正常情况P-Ta段轻度压低 3为心房梗死:P-Ta段呈明显水平压低 4为心房梗死:P-Ta段抬高
急性下壁心梗、心房梗死伴3:2房室传导阻滞
其电压≥0.25mV,其时间≥0.11sec,V1P波可呈 双向,P波宽度也增宽,其电压≥0.15mV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观察P与QRS是否有关
有关则表示房室(或室房)有传导关系 无关则为房室分离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测量P-R间期
正常P-R间期为0.12~0.20s P-R间期>0.21s为一度AVB
不符合上述标准者为异位心律
计算心率
根据P-P间期或R-R间期判定 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应分别测定心
房率及心室率 正常HR=60~100/min
心动过速:HR>100/min 心动过缓:HR<60/min
窦性节律(注意Ⅰ、Ⅱ、aVR导联的P波
120
aVR 150
-90
-60
aVL
发 作 前
发 作 中
发 作 后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RS电压
测量肢导和胸导联QRS电压,注意有无高电压或低电 压
高电压常见于左、右室肥大以及胸壁薄的年轻人 QRS低电压可见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粘液性水肿、
肺气肿、严重弥漫性心肌病变等 6个肢体导联每个导联的R+S均<0.5mv,称为肢导
QRS低电压;6个胸导联每个导联的R+S均<1.0mv, 称为胸导联QRS低电压 有时QRS波形及(或)电压发生交替性变化,称为电 交替,可见于心包积液、某些阵发性心动过速
确定纸速
标准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
确定导联正确连接
常见左右上肢导联反接:Ⅰ导联P、QRS、T波均倒置
基线是否稳定
基线不稳影响对ST段的判断
注意交流电及肌肉震颤干扰
胸导联错接
胸导联错接
干扰
肌电干扰
交流电干扰酷似心房扑动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确定心律
根据P波电轴判定是否为窦性心律:P波在Ⅰ、Ⅱ导联 直立,aVR导联倒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aVF
V1
V4

aVL
V2
V5

aVR
V3
V6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V4
V1

V3
V5
V2

V6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VT
P波为窦性,房室传导比例3:2,Q波明显,ST段抬高与T 波升支融合,T波增高。此外,可见P-R段抬高,提示心 房梗死的存在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RS的时间及形态
正常QRS时间≤0.10s QRS增宽≥0.12s可见于室内传导阻滞(如完全
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 见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 室上性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观察P波形态
P波增宽>0.11s,P波双峰且峰间距>0.04s, PTF-V1绝对值>0.04mm·s,为左房肥大
P波高尖>0.25mV(Ⅱ、Ⅲ、aVF),为右房肥大 P波既高又宽超过上述标准,为双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Ⅱ L.A. R.A.
V1 1 2
心包积液QRS波群电交替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RS电轴
目测法: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 估测心电轴大致方位
Ⅰ导联
Ⅲ导联
心电轴正常 心电轴右偏 心电轴左偏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RS电轴
作图法:
0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胸导联R波递增情况
正常情况下,V1~V6导联R波逐渐增高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胸导联R波逆向递增 递增不良和逆向递增多属病理情况,常见于前
临床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心内科 李跃荣
R
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P,QRS,T
T P
Q S
+20 0
-60 -90 (mV)
12
R波
0
3
T
4
ST QT间期
心电图组成及测量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速览
核准电压
心电图标准电压为1mv 注意1mv是否等于10mm 注意评估阻尼是否适当
壁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R波递增不良也可见于7%的正常人
前壁心梗 左室肥大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异常Q波
正常室间隔除极初始向量指向右前,可在V5、 V6导联出现间隔性Q波,相应的在V1、V2出现r 波,称为间隔性Q波。在肢体导联,横位心时 易在Ⅰ、aVL导联出现间隔性Q波;垂位心时 易在Ⅱ、Ⅲ、aVF导联出现间隔性Q波。间隔 性Q波时间<0.04s,深度<1/4R波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其电
压≥0.25mV,V1 P波可呈双向,P波宽度并不增加,但电 压≥0.15mV,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
某些先心病
双侧心房肥大 biatrial hypertrophy
Ⅱ R.A. L.A.
V1
R.A.
L.A.
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