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全版.ppt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记叙文专题复习 (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做题技巧: 1 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末尾句,抒情议论句) 含义,写出作者借助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观点, 所赞扬或所抨击的内容。 2 从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中,再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寻找文章的中心观点 3 写主旨一定要结合文章,语句要通顺、连贯、 完整。
(九)理解关键语句策略:
1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对它们解释 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 还原其本体。 3 如果句子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人物有 两种行为,要逐一解释分析 4 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是否得当) 行文结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前后呼应、 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修辞的作用
染力。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结构统一,互相映 衬,互为补充。 夸张 突出特征,极力表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 强调语气、强调内容,强烈抒情,富有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表达方式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 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 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我 要求休学一年。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 的泪泉,那是滋养生命的泉源,也是滋养民族 精神的泉源哦。
记叙文阅读
明确考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记叙顺序: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 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 着主线继续叙述。
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 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 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 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贰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特征? 区别?
线索分类: 地线
以地点的 转换为线索。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 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线索分类: 时线
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 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 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 科特和他的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 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线索分类:
感情线
以人物思想 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
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憎恶、讨厌——敬重、 爱戴)为线索。
线索分类:
双线并行
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 明线是藤野先生(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 生),暗线是鲁迅的爱国情感。统编教材中这样的 文章还有很多,如《一棵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 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专题复习》课件(共38张PPT)++

皇帝特别喜欢好看的衣服,每 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皇帝的新装》
5.反复
6.设问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 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 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 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回忆我的母亲》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 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最后一次讲演》
位置在结尾 结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使全文结构完整;照应标题; 照应前文 内容:叙述了……的内容; 揭示(深化)主旨;言有尽而 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 画面描绘);增加诗情画 意( 引用诗句);引起读者 注意与思考。
二、句子角度
3.句子含义
①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变成理解关键词); 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 ③关注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④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抓住其特殊表达的意图。 ⑤联系背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明是写物,实则通过物来表明作者自己的 志向、情感,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如《紫藤萝瀑布》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的形态美、颜 色美、香气美、精神美,赞美了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 由花的遭遇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不幸终究是有限的、短暂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 ,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乐观、勇敢地面对生命长河中无止 境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人物形象角度
考察角度
①文中交代人物身份、地位、经历等的句子; ②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③文中其他人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议论)句。 ④具体事件 ⑤抒情议论句、环境暗示人物句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 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 血管学、神经学。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记叙文复习专题PPT课件

无果,舅爷趁此机会告诉我们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故事。
情感发展变化线 (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这种感情 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 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 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也是贯穿 文章始末的线索,但需从文章中更进一步分析得来。
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描写,表现了“我”在面对
悬崖时的恐惧心理。
类别
特点及作用
举例及分析
特点: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
肖像描写 姿态等的描写。
人物描 写
(外貌描写)
作用:以“形”传“神”,刻画人
[2020.6(1)] 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
界。
《老王》:他面色死灰,两只 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 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分析:运用肖像描写,刻画出 老王病入膏肓的样子。
(四)记叙人称 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 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
第一人称 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我们) 举例:《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真实亲切。但“我” 并不是作者本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 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
分类 修辞手法
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
举例与分析
表达 类
反问
《白杨礼赞》:难道你就不 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 意思,不需要回答。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描写
A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 预示人物命运、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C 铺垫下文内容、为中心服务
“五词”答题法:
(交代、烘托、渲染、铺垫、预示(暗示)……,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精选…文…档品质。)
①“兽类”指还没能摆脱野蛮庸俗步入文明崇高的人类。
②“梯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
于人类摆脱野蛮庸俗、走向文明崇高的重要作用。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10
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2、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作用
3、重要词、句的理解
4、文章结构作用
5、记叙顺序及写作人称的好处
15
人物描写方法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⑤神态描写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 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
精选文档
16
返回上一层
3、重要词、句理解
品位词语可分为三类: ①准确理解并表达出在语境中的独特含义; ②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③理解词语所蕴含的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
6、记叙线索的形式
7、常用写作手法
8、句段赏析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11
作用、好处题答题要求要素:
⑴ 识清语文专用术语及其本身 的常规作用 ⑵ 结合句子语境
精选文档
12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通
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 性,……
理解、分析句子: 要注意从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
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 求做到具体、准确。
精选文档
17
3、重要词语理解
•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 •其它词语:比较区分语境作用、弄清情感蕴含
浙江宁波卷《莫扎特的力量》 :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 __________。 文章第⑤段中加点 的“此种疗法”在文中指 __________。(2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分别表明了什么。(4分) (1)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形象
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答题格式: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对象+特点, 使语言内容丰富,……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给人鲜明的印象。
精选文档
13
④排比——使语言内容丰富,有气势,抒情酣畅
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⑤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
均给2分)
精选文档
18
3、重要语句理解、赏析
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 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 力求做到具体、准确。
如重庆卷第5题: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了他 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
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
能力。
精选文档
3
研讨内容:
★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
★ 二、阅读能力
★ 三、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四、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法
★ 五、题型类举
★ 六、18中考备考启示与对策
精选文档
4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人称
中考语文记叙文 专题复习
精选文档
退出1
引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2-25分),所
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集中。
(2)中考,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
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
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贴切。
(3)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具体
把多变少
概括
抽象 含蓄
把少变多
精选文档
阐发 解说
9
例: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 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 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 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 来了。”
①“兽类”的含义是什么?
②哪个词说明书籍的作用?这样应用有什么好处?
精选文档
2
复习记叙文阅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 分析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把握 人物性格特点; •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 文中的作用; • 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 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可以辨析拓展。
耳。
⑥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出下文,承
上启下
⑧反问——发人深省,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否定)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区分: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而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精选肯文档定或否定的意思。) 14
返回上一层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接相关,是使用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的关键,在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等。
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内部语境(文章中心精选、文档上下文)
7
理解重要句子
⑴点明主旨,或与文章主旨有直接关系 ⑵具有提示引导性或总括性作用(文眼) ⑶运用了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⑷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精选文档
8
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2、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或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
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
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音乐疗法
3、(1)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他作曲家的乐曲对治疗癫痫症效果不佳。
(2)准确地说明了音乐疗法见效快,效果好。(答出“见效快”或“效果好”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此部分是根基,需要“砸实
”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5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精选文档
6
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句子
语境义
与文段的中心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直
A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 预示人物命运、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C 铺垫下文内容、为中心服务
“五词”答题法:
(交代、烘托、渲染、铺垫、预示(暗示)……,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精选…文…档品质。)
①“兽类”指还没能摆脱野蛮庸俗步入文明崇高的人类。
②“梯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
于人类摆脱野蛮庸俗、走向文明崇高的重要作用。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10
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2、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作用
3、重要词、句的理解
4、文章结构作用
5、记叙顺序及写作人称的好处
15
人物描写方法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⑤神态描写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 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
精选文档
16
返回上一层
3、重要词、句理解
品位词语可分为三类: ①准确理解并表达出在语境中的独特含义; ②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③理解词语所蕴含的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
6、记叙线索的形式
7、常用写作手法
8、句段赏析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11
作用、好处题答题要求要素:
⑴ 识清语文专用术语及其本身 的常规作用 ⑵ 结合句子语境
精选文档
12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通
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 性,……
理解、分析句子: 要注意从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
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 求做到具体、准确。
精选文档
17
3、重要词语理解
•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 •其它词语:比较区分语境作用、弄清情感蕴含
浙江宁波卷《莫扎特的力量》 :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 __________。 文章第⑤段中加点 的“此种疗法”在文中指 __________。(2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分别表明了什么。(4分) (1)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形象
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答题格式: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对象+特点, 使语言内容丰富,……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给人鲜明的印象。
精选文档
13
④排比——使语言内容丰富,有气势,抒情酣畅
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⑤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
均给2分)
精选文档
18
3、重要语句理解、赏析
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 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 力求做到具体、准确。
如重庆卷第5题: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了他 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
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
能力。
精选文档
3
研讨内容:
★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
★ 二、阅读能力
★ 三、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四、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法
★ 五、题型类举
★ 六、18中考备考启示与对策
精选文档
4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人称
中考语文记叙文 专题复习
精选文档
退出1
引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2-25分),所
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集中。
(2)中考,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
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
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贴切。
(3)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具体
把多变少
概括
抽象 含蓄
把少变多
精选文档
阐发 解说
9
例: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 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 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 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 来了。”
①“兽类”的含义是什么?
②哪个词说明书籍的作用?这样应用有什么好处?
精选文档
2
复习记叙文阅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 分析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把握 人物性格特点; •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 文中的作用; • 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 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可以辨析拓展。
耳。
⑥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出下文,承
上启下
⑧反问——发人深省,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否定)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区分: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而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精选肯文档定或否定的意思。) 14
返回上一层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接相关,是使用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的关键,在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等。
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内部语境(文章中心精选、文档上下文)
7
理解重要句子
⑴点明主旨,或与文章主旨有直接关系 ⑵具有提示引导性或总括性作用(文眼) ⑶运用了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⑷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精选文档
8
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2、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或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
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
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音乐疗法
3、(1)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他作曲家的乐曲对治疗癫痫症效果不佳。
(2)准确地说明了音乐疗法见效快,效果好。(答出“见效快”或“效果好”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此部分是根基,需要“砸实
”
精选文档
返回目录 5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精选文档
6
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句子
语境义
与文段的中心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