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合集下载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及工业应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 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1学时)1.1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1.2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NaHCO3 + CH3COOH -> CH3COONa + H2O + CO2↑2. 实验:制取二氧化碳(1学时)2.1 实验材料•碳酸氢钠•醋酸•实验瓶•过滤器•火柴2.2 实验步骤1.将碳酸氢钠和醋酸放入实验瓶中。

2.等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入实验瓶中。

3.用火柴点燃火焰,将火焰放入实验瓶中的CO2气体,观察火焰变化。

3. 工业应用(1学时)3.1 饮料行业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中的气泡,让饮料更加清新可口。

3.2 玻璃工业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玻璃的质量,使玻璃更加透明。

3.3 医药行业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药品的注射器和气体焊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知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其实验操作。

2.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堂实施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实验和讨论的形式进行。

1. 讲授首先,通过讲授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工业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实验接着,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并观察火焰变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各种工业应用场景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并提出新的创新应用方案或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二氧化碳基础知识。

2.站在科技创新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并描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可创新之处。

六、教学评估1.实验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记录,以及对实验中碳酸氢钠和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解释。

二氧化碳制取探究实验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探究实验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作人:庞雅丽一、教学目标:1、理解: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2、掌握: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3、能利用: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使学生具备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 设计思路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1、复习旧知,类比学习填表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 是否与水反应 收集方法 氧气【思考】:(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于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 下制取氧气吗?为什么?能改吗?怎样改?(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在实验室如何制取CO2呢?(引向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新知讲授(1)学生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讨论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方法 选择理想药品;确定合适的实验装置;验证气体。

(2)通过比较,选出实验室制取CO2的理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 =CaCl2+H2O +CO2↑(3)分析、讨论、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汇报实验结果: 现象:验证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时长颈漏斗必须在液面的下面,目的是防止 生成的气体通过长颈漏 斗逸出3、知识总结:实验室制取CO2的制取和收集装置。

4、引申:制取CO2还可以用其他装置三、经典题型【例1】已知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A. 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B. 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 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解析】根据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决定】【答案】B【例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用仪器的序号回答)(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基础题,考查了学生组合装置的能力。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四)课堂练习
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操作。
2.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2.复习课本知识:复习课本中关于二氧化碳性质、制取方法及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涉及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实验装置选择与操作等方面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Nhomakorabea)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验装置的选择与使用;
4.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操作技巧;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与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实验操作、基础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拓展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比较,初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的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也发展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教学难点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经验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质疑点拨、讲授启发等。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观察回顾、对比归纳、实验操作、练习应用等。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扣橡胶塞、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玻璃瓶、试管、单孔橡胶塞、大理石、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粉末(各小组的仪器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从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O2 过渡到与植物息息相关的气体——CO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联系实际创设情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O2 与CO2的相互联系,引入新课。

探究学习一探究学习二探究学习三探究学习四活动一、实验室制取CO2 的反应原理的`选择【引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能得到CO2 的方法。

【引导学习】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四大因素。

【交流判断】联系四大因素小组内交流判断给出的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CO2。

【得出结论】得出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和原理。

学生各抒己见,得到能得到CO2的多种方法。

齐读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四大因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4)实验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指导学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如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以及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碳酸饮料、灭火器等,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思考。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
2.突破重难点:针对反应原理、实验操作等难点,采用直观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3.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性质与用途: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制取原理: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讲解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
4.反思与拓展: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
a.根据课堂学习,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取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形成书面笔记。
b.完成课后习题,巩固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本文提供一份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计划,以二氧化碳制取为主题。

这个教案将包括1200字以上的详细说明,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2.掌握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3.理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大三角瓶、石灰石、烧瓶、漏斗、蜡纸和火柴等;2.准备课堂展示内容,如二氧化碳的应用案例、图片和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教师先展示一些二氧化碳的应用案例,并提问学生有关二氧化碳制备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并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包括:a.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和物理性质;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二氧化碳的制备步骤和操作技巧。

3.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步骤的演示,包括:a.将石灰石粉末放入烧瓶中;b.用盐酸慢慢滴入烧瓶中并覆盖好漏斗;c.观察漏斗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导管收集。

4.学生实验操作练习(3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练习,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第二课时1.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结果,并与教师一起分析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重要应用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应用,包括:a.碳酸饮料的制作;b.消防灭火器中的灭火剂;c.工业制冷剂的应用。

3.思考和讨论(20分钟):学生和教师一起思考和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案例和环保意义,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进行更多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如倒吸法、碳酸和酸的反应等。

2.学生可以收集更多关于二氧化碳的应用案例和环保措施,并进行展示或撰写相关报告。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7.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7.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7.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7.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与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检验。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与方法;2.学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掌握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3.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与方法;2.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检验。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等;2.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制取氧气和氢气,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讲解制取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等器材,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 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制取的方式。

2.掌握酸碱中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进行实验,制取并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式。

2.掌握酸碱中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酸碱中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能够观察并推测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三角木架、温度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

3.实验材料: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导入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第二步:呈现(10分钟)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相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法、碳酸盐分解法等。

2.解释每种方法的原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步骤:–步骤一: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解在烧杯中的适量水中,搅拌均匀。

–步骤二:将适量的盐酸倒入试管中。

–步骤三:将试管倾斜放入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注意不要让盐酸直接接触到烧杯底部。

–步骤四: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时的温度变化。

–步骤五: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并记录。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温度变化,并进行记录。

第四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变化,推测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

2.引导学生思考:在本实验中,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3.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特点和性质,并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研究探索精神。

六、课堂作业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观察结果和实验原理的总结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⑵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⑶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⒉能力目标
使学生懂得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溶液。

教具:多媒体电脑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 在课题1中我们学过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应呢?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是什么?
[共同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所制得的气体等。

【知识探究】
一、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
提供学生实验探究的参考信息:
1.碳酸钠粉末(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跟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⑴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1.977g/L,比空气的密度(空气是)。

⑵把燃着的木条插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⑶打开汽水瓶盖可以看到汽水喷出来,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或“不能”)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⑷人向石灰水中吹气,看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重点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可供选的药品:⑴碳酸钠粉末(Na2CO3)⑵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⑶碳酸钙粉末(CaCO3)⑷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⑸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可供选的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中的仪器操作、药品取用并观察现象;
2.共同分析总结:根据提供药品可做如下实验:
⑴碳酸钠粉末(Na2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⑵碳酸钠粉末(Na2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⑶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⑷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⑸碳酸钙粉末(Ca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⑹碳酸钙粉末(Ca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