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上的桥
天津著名桥梁

永乐桥(连通三条石大街—五马路)于三岔河口的永乐桥享有“天津之眼”的美名,上下两层,设有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集交通、观光、游览功能于一体。
永乐桥摩天轮直径达100多米,通透的48个座舱可容纳300多位游客同时观光,转一周大约需要三四十分钟。
摩天轮可将你带到120米左右的高空,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尽收眼底,堪称名副其实的“天津之眼” 金钢桥(连通大胡同—中山路) 金钢桥始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俗称老桥,是海河最著名、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改建于1996年,为双层拱桥,一座彩虹似的金刚桥,全长600米,宽15米。
新桥建成后造型新颖、美观、壮丽,具有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相匹配的时代建筑感,为海河又添一宏伟壮观的新景 狮子林桥(连通通北路—狮子林大街)狮子林桥位于南开区、红桥区与河北区的交界处的海河之上。
始建于1974年。
为确保海河通航要求,有关部门于2003年对狮子林桥进行顶升,当时尚属国内首例。
同时,桥头的4座石狮修葺一新,又在桥上新塑大小狮子1177只,共计1181只,狮子雕像神态各异,或仰天长啸,或闭目养神,或低头沉思,或欢腾雀跃,绝无重样,桥中“狮子林”可谓中国一绝。
金汤桥(连通水阁大街-建国道)金汤桥,“固若金汤”之桥。
它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是由天津海关道和相关租界当局、外国公司合资,将此地浮桥改建而成的三跨平转式可开启钢结构桥梁,也是国内目前仅存的同类桥梁。
在天津,金汤桥又是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
在平津战役中,多路攻城的解放军官兵于1949年1月15日凌晨在此会师,天津解放,所以该桥也被天津人民亲切地称之为“会师桥”。
北安桥(连通福安大街—胜利路)北安桥原为木结构,早在民国初年就是连接意租界与日租界的重要桥梁。
抗战胜利后,此桥改建为水泥灌桩桥,名为胜利桥。
1975年改建为3孔拱形钢混结构,更名为北安桥。
桥头雕像采用西方古典主义表现形式,内容上以中国“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题材,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
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大桥简介

主跨钢箱梁钢锚箱
三、总体布置
3.4 斜拉索锚固方式
索梁锚固区是斜拉索与主梁之间传递索力的重要结构,刚度变化大、 局部应力大、传力复杂。计算过程中,考虑了钢锚箱的锚垫板与承压板之 间为不焊接的紧压密帖关系。锚垫板与承压板一起参与抗弯,同时通过与 承压板之间的面面接触把作用在较小面积上的分布压力分散到较大面积上。
三、总体布置
3.2 主塔结构
考虑景观效果需要,新建斜拉桥主塔造型与原桥一致,采用钻石型塔柱。 主塔由塔靴、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下横梁及上横梁组成。
下塔柱顺桥向宽8.0m,壁厚1.2m;横桥向宽为4.7~6.8m,横桥向壁厚 1.2m。上塔柱和中塔柱顺桥向宽6.0~8.0m,从塔顶线性过度到下横梁顶 面位置。上塔柱顺桥向壁厚1.5m,中塔柱顺桥向壁厚0.8m。上塔柱和中 塔柱横桥向宽3.0~4.0m,从塔顶线性过度到下横梁顶面位置。上塔柱和 中塔柱横桥向璧厚均为0.6m。
3.3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高强度平行钢丝、冷铸锚具。 全桥共37对,74根。斜拉索型号为85φ7、109φ7、139φ7、151φ7、 187φ7、199φ7、211φ7、367φ7(0号索),共8类。 斜拉索最长311m,单根最大重量约18.9t。 斜拉索外表有螺旋线,以减小风雨激振。
边跨混凝土楔形锚块
拉索C1~C18斜拉索,索塔锚固区设在上塔柱塔壁内侧,C0#斜拉索索塔 锚固区设在上横梁箱室内。上塔柱为PC结构,设置5ΦS15.2型预应力钢绞 线井字型预应力钢束。由于井字型预应力钢束较短,为了有效控制预应力 损失,设计采用回缩量小于2mm低回缩预应力锚具,并采用一端张拉施 工工艺。
三、总体布置
天津滨海L新OG建O 海河大桥
一、工程概况 二、方案设计 三、总体布置 四、技术特点
海河上的桥

欧风汉韵 高贵典雅——北安桥
改建后的北安桥
北安桥建成于1973年,位于和平区与河北区的交 界处。主桥分三跨,跨径为24+45+24(m),桥宽24.6 米,其中机动车道18米,人行道每侧各3米,左右各 0.3米栏杆。上部结构为简支单悬臂梁中间带挂梁的 变截面预应力箱梁,挂梁长8m;下部结构采用钻孔 灌注桩基础,园端式桥墩;桥梁设计荷载为汽- 20, 挂-150。 2003-2004年,有关单位对北安桥进行了顶升和 拓宽。北安桥加宽部分为在既有桥位的上下游各重 新建造两幅宽9m的钢桥,新建加宽桥的跨径布臵与 既有桥梁一致;原北安桥整体抬升高度为1.555m。
百年钢桥见证天津会师——金汤桥
金汤桥——平转式
金汤桥位于海河上游市区中心,于清光 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建,是天津市最早、 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 构桥梁。1948年在平津战役解放天津时,解 放军就在金汤桥上会师,从此金汤桥成为象 征天津市解放胜利的标志性建筑。 金汤桥跨径布臵为20.3m+20.4m+35.3m, 全长76.5m,其中西侧跨径35.3m为固定孔, 东侧两孔为平转式开启孔,用电力开启。全 桥主桁桥为双腹杆类型,桥面总宽度10.5m。
海河新桥景
日月双辉 独一无二——大沽桥
2004年建成的大沽桥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 交界处的海河上,连接河北区的博爱道、五经路、 海河东路和和平区的大沽北路。 大沽桥全长154米,跨径为24m+106m+24m,主跨 106米,桥型为不对称的下承式系杆拱桥。车行道宽 24m,人行道宽度由桥头3.0m渐变到桥中观景平台 8.5m和11.5m(小拱侧8.5m,大拱侧11.5m),车行 道与人行道间5.5m镂空段。吊杆23对,间距为8m。 拱肋截面为梯形钢箱,大拱肋顶宽和高为1.3~2.2m, 底宽0.9m,小拱顶宽和高1.3m,底宽0.9m。桥面系 为正交异性板钢箱梁结构,梁高为1.06~1.3m。
天津海河桥梁列表介绍天津市内跨越海河干流和市区内主要支流的各式桥梁

天津海河桥梁列表介绍天津市内跨越海河干流和市区内主要支流的各式桥梁。
天津市由于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的九河下梢,自古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
自从2002年起,天津市开始对海河进行综合开发以后,除对原有桥梁进行修缮、提升和改造之外,还邀请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桥梁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对天津海河的桥梁进行设计并新建了一批具有景观作用的桥梁,使得天津市区内的海河上游平均不到0.8公里就有一座桥梁,在改善交通的同时也提升了海河的景观。
[1]现在,天津海河上“一桥一景”的景致已经成为天津著名的旅游景观。
[2]天津桥梁老龙头桥和万国桥并存旧影历史上,天津早期的桥梁大都是木桥或石桥。
当时一些较大河流如海河、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等都是依靠渡船来连接两岸交通。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现今的红桥区西沽,天津修建了最早的浮桥。
天津的浮桥大多是用木船连缀而成,有船经过则开桥,船过以后则闭桥使人车通行;浮桥的引桥及搭板也是木结构,能适应海河每日潮差的变化。
[3]此后,东浮桥、盐关浮桥、院门口浮桥、北大关浮桥、大红桥浮桥、大伙巷浮桥等相继建立。
而“浮梁驰渡”也成为清朝时“天津八景”之一。
[4]光绪十三年(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钢结构大桥大红桥建成,在今后的百余年间成为周边的地标,天津市的红桥区也因此得名。
1888年,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在直隶总督行馆前的南运河上建成,取名金华桥。
这座桥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启式钢桥。
1906年,由天津与奥地利、意大利租界领事署及电车公司合资修建的金汤桥在海河上建成。
它中孔作水平旋转,成为启闭式桥梁中的一个新品种。
1926年,在老龙头火车站旁新建了一座悬臂式开启桥。
因为当时该桥处在各国租界地之内,所以被称为万国桥。
此后,这座桥又先后被改称为中正桥和解放桥,是现今全中国旧钢桥中唯一还能开启的桥。
1985年,海门大桥成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钢结构跨河大桥[5]。
天津近代开埠之后由于租界的建设,使得天津拥有了一些西方开启式钢桥如吊旋的解放桥、金钢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
天津海河上的桥梁

天津海河上的桥梁永乐桥(桥上是摩天轮——天津之眼)解放桥(三大开启钢桥之一)金汤桥(天津最早的开启钢桥)在天津建卫6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海河上的桥也不过具有100多年的桥梁史,但在天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承载了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
康熙年间,海禁取消,天津的“运河经济”重新回到了“河海并重”的局面,江南产粮区的漕粮、沿海的芦盐、江南的丝织品沿河海两线源源不断地运到天津周转集散。
1860年以后,天津开港,由于工商业日渐发达,私营渡口应运而生,而交通量较大的渡口则被官方架设成为了浮桥。
二十世纪初,天津先后建成了三座开启式钢桥——金汤桥、解放桥和金刚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他的著作中点评天津城的钢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
一开一合,水陆两便。
这是一种经济型的桥梁结构,当时在中国这种桥绝无仅有,在天津开了先河”。
金汤桥——在桥梁建筑史上,是以开先河的开启式钢桥而闻名的,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构桥梁。
金汤桥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初叫东浮桥,如今上了年纪的人仍称其为“东浮桥”。
在著名的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22个师约34万人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
西突击集团由38军、39军、43军128师组成,自西营门突破;东突击集团由44军、45军组成,自民族门、民权门突破;两集团同时向金汤桥挺进,于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
今天的金汤桥畔有一座纪念碑,记载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因此,金汤桥又成为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标志性建筑,也有人称其为“会师桥”。
解放桥——原名万国桥、法国桥,前身叫老龙头桥。
当年,法国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龙头车站,也就是今天的天津站附近,修建一座桥梁。
1902年开始动工,1926年建成,桥梁分四孔,采用变高度的连续钢桁架。
史料记载,当年的万国桥是海河上最贵的一座桥。
当时渴求参建的投标方共有17家,设计方案多达31种,几经审查后,交由达德与施奈尔公司承包,这座桥前前后后建了三年多,原定工程费100万两白银封顶,想不到开工后造价日升,完工后的费用超过了190万两白银。
天津海河上的桥(最新最全)

天津海河桥梁(最新最全)
永乐桥:拥有世界唯一一座建在桥上的摩天轮。
金汤桥:天津现存最早的大型铁桥之一。
北安桥:西洋古典风格加中国古典韵味。
大沽桥:获得全球桥梁设计建造最高奖。
解放桥:耗资125万两白银,是一座可以开合的桥。
直沽桥:造型优美简洁,宛如从空中撒落的花瓣。
狮子林桥:共有1181个狮子,每只造型都不一样。
大光明桥:一座精致华美的欧式风格桥梁。
据了解,为了展示天津的桥梁,天津还特意建了一座占地22公顷的桥园,内设桥梁展览馆向人们讲诉“万国桥梁博览会”的历史。
公园于今年10月开放,迄今已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1,三岔河口~与永乐桥
2金刚桥(过去说金刚桥像彩虹~~~可惜和现在海河上无数新桥相比,金刚桥显得有些落伍了)
3狮子林桥与望海楼~~
被义和团烧过的望海楼~
4金汤桥,看过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么?著名的金汤桥会师就是这里啦!
东岸的袁世凯旧居
5进步桥,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比较现代,像列火车
6北安桥
7大沽桥
8海河上最有名的桥——解放桥,以前叫万国桥,法国铁桥,中国第一个金属架构的开启桥
路过天津站送一张
9赤峰桥
10保定桥,可惜没开灯,凑合看吧,为了凑数,一个桥也别落下,嘿嘿
11奉化桥。
天津解放桥的历史和故事

天津解放桥的历史和故事
解放桥位于中国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
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
它不仅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俗称法国桥、法俄桥,是海河跨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连接着河北区的世纪钟广场与和平区的解放北路,位于天津火车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
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
解放桥附近原有一座老龙头桥,是法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于1902年修建的。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于1923年筹建新桥,1927年正式建成后,于1928年将老桥拆除。
解放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
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等9国租界,故得此名。
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当时天津民众称它为法国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叫做中正桥。
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
海河桥的介绍

海河桥的介绍
海河桥是一座古老的桥,是用石头砌成的。
它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劳动的结晶。
海河桥以前叫做“天桥桥”,因为这座桥架在海中,所以才
被叫做海河桥。
从远处望去,海河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海中。
这座桥非常古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座桥非常坚固。
据说,从秦朝开始就已经有了。
在北宋年间,因为当时海河泛滥,人们在海边搭起了一座“海河桥”。
人们把原来的桥拆了,又用石头
重新砌成了一座桥。
这座桥非常坚固。
即使是在大地震中也没有倒塌。
海河桥非常坚固,而且它的材质也非常特别。
海河桥的石头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石头。
经过几个月的风吹雨打,石头就会变成黄色、棕色和黑色。
因为这些石头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所以把它们称为“山石子”。
海河桥不但坚固而且还非常漂亮。
人们在上面走的时候可以把两边的栏杆都打开,这样就可以让人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了。
如果有船经过这里时,还可以从河里看到许多人在河里划船呢!
虽然海河桥不能像其它桥一样行走和跑跳,但它也非常美丽!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汤 桥
进步桥
进步桥西起通南路,东接进步道,为一座全长0.508公里的 钢结构桥,宽30.7米,桥下净空4.5米,具有桁架桥、吊 桥和拱桥的特点,其横断面设有一片倒三角结构的竖形 主桁架。进步桥为机动车专用桥,为双向4车道,并在车 行道两侧设有人行桥,以满足行人过河及观光。
进 步 桥
北安桥
金埠桥主桥宽23.5米;辅桥净宽各3米。该桥采用轻型非 对称结构,造型如飘带的两侧人行桥与主桥一同构成一 个三维结构,整个桥形轻盈通透,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 的空间感。为满足海河通航要求,在每侧人行桥仅设置 一个支撑,从视觉上形成向空中敞开的钢网构架。
直沽桥
直沽桥原名奉化桥,是天津市首座中承式全钢结构拱桥 ,由法国马克·曼朗设计所和天津城建设计院联合设计 。位于海河刘庄桥上游,是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南横的 一部分,连接河东区大直沽西路和河西区奉化道。
海河上的桥
依据海河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排列(不包括已拆除 或规划中的桥梁):河北大街立交桥(北营门桥)、永 乐桥、金钢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通南桥) 、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赤峰桥、金汇桥(初名保 定桥)、大光明桥、金阜桥(蚌埠桥)、直沽桥、刘庄 斜拉桥、光华桥、国泰桥、富民桥、海津大桥、外环海 河桥、滨海大桥、海门大桥、海河开启桥、海河大桥、 南疆公路大桥等。
大沽桥
在2006年国际桥梁大会上 ,大沽桥一举获得世界 著名桥梁大奖——尤金 •菲戈奖
解放桥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 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 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 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 的枢纽桥梁。
富民桥结构体系独特,桥塔为高58米独柱,主跨主缆锚于主梁的两 侧,边跨主缆锚于重力式锚碇,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主跨主 缆采用三维空间线形,在立面及平面皆为抛物线,边跨主缆采用一 组(两根并排)缆索不加竖向吊索形式。该结构形式为国内首创,施 工中的空间索定位、计算机全程模拟计算、体系转换与吊杆力调整 等技术也将是国内首次应用。
主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单悬臂中间带挂 孔的变截面箱梁,挂梁为简支T梁结构,下部结构为钻孔 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承台和实体墩。
大光明桥桥头的4座 欧式“射手座”雕塑 气势宏伟,金碧辉煌, 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由、 光明的文化内涵。
金埠桥
金埠桥,又名蚌埠桥,坐落于天津市台儿庄路与蚌埠道 交口,横跨海河。
狮子林桥
是天津市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的一座桥梁建筑。始建于1954 年,长96.6米,宽39.8米,是中国公路桥梁建设上最早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技术的一座桥梁,主桥共分为由 单悬臂梁和八米长挂梁构成的三跨,桥梁上部结构为挂 孔悬臂结构。
狮 子 林 桥
金汤桥
金汤桥是天津市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的一座桥梁建筑,横架 于河北区建国路海河西端与南开区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 上,长76.4米,宽10.5米,面积为8022平方米,目前为 中国唯一的钢制平转式开启桥。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 物保护单位。
北安桥是一座建于天津市海河上的桥梁,曾名日本桥、 胜利桥等。北安桥东连河北区胜利路和平安街,西接和 平区福安大街。桥宽24.6米,其中机动车道18米,人行 道每侧各3米,左右栏杆各0.3米。
北安桥上部的建筑结构为简支单悬臂梁中间带挂梁的变 截面预应力箱梁,挂梁长8米;下部的建筑结构采用钻孔 灌注桩基础,圆端式桥墩,边帽梁式桥台;桥梁设计荷 载为汽车20级、挂车150级。
北安桥桥头
桥头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现形式,吸取中国传统,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桥墩雕像为 青铜正面装饰盘龙,桥栏柱基上为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 、金光闪闪,造型高贵典雅。手中分别抱着不同的乐器 ,琵琶、笙、萧。改造后的北安桥是古典与时尚的完美 结合体,以其特有的风格,成为海河上的又一亮点
金汇桥最大的亮点是西岸桥头 的帆形主塔,寓意着时代大潮 拉动城市金融发展,天津正乘 风破浪,日益繁荣。
大光明桥
大光明桥始建于1983年,桥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24米 ,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在海河西岸主桥南北侧各有一条 自行车专用匝道。全桥长110米,共3孔,中孔跨径53米 ,设有9.5米的挂梁。两边跨各28.5米;
金汇桥(保定桥)
保定桥,于海河西岸横跨台儿庄路下沉地道,在解放北 路落地,连接和平区保定道;东岸穿过河东区南站商务 区,止于河东区六纬路。
该桥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跨采用钢箱梁结构,边 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风帆造型的桥梁主塔高 50米,为钢混结构。桥梁总长231米,主跨长120米,连 同桥两侧道路,全长570米。
改造后的光华桥在两侧各加两跨18米的引桥 ,主桥长度将由改造前 的120米增至192米,桥面也将重新划分车行道,由原来的双向5车道 改为双向6车道,人行道由3米缩减为1.5米,将过河的人流和车流分 离,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使得光华桥桥上与桥下道路形成全 新的立体交通。
光华桥的主跨梁像一艘航母 横卧在海河上。
富民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结构稳定,设计新颖 ,堪称国内首创。
海津大桥
海津大桥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和河西区的交界处上,是天 津快速路的跨海河的一座三层局部互通式立交桥,沟通 了河东区的富民路和河西区的黑牛城道、大沽南路。
南北向长1813米,东西向长1032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 米,是市区东南立体交通大动脉。
由于在枯水季节,海河水位过低,该桥须暂停使用。因 此,1990年该桥被改建为斜拉桥。
1992年在老19开92启年式在钢老丝开网启水式泥钢丝网水泥船浮桥的旧址 船浮桥的旧上址建上成建的成天的津天市津区市第一座独塔斜拉桥。 区第一座独塔斜拉桥。
光华桥
光华桥是河西、河东两区间一条重要的跨河通道,于2006年5月2日 ,光华桥开始展开改造工程,于2007年6月光华桥基本完工,同年10 月12日通车。
桥上层采用三孔中承式无推力拱桥结构,桥下层利用原有桥墩 改建为三孔钢和混凝土组合的箱梁桥。
金 钢 桥
金刚桥
金钢桥的前身为“窑洼木浮桥”,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 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之后,于1902年将原驻保定的直隶总 督衙门搬移至天津并兴建河北新区。1903年,为了加强 河北新区与海河对岸天津老城的沟通和联系,原木浮桥 被改建为双叶承梁式钢架桥,并称其为“金钢桥”,桥 长76.20米,宽为6.45米,中跨长为11.60米,桥身下部 分为三孔。桥台用条石砌筑,桥面铺设有木板,可开启 。后来,该桥因不能负重并于1922年在桥下游18米处建 另建成一座大型钢梁双叶立转开启式新桥,1924年,新 金刚桥竣工。
永乐桥
永乐桥分为两层,上层为机动车专用道路,双向六车道,中 央跨度为30米,向两端逐渐变窄,最后与25米宽的道路 平滑相接;下层为人行道桥,利用3条直线通道将桥面整 体分为6个明快的区域。这种设计,既为机动车创造了良 好的通行条件,也为行人开辟了舒适的过往环境。
永 乐 桥
金刚桥
金钢桥是天津市连接红桥区与河北区的一座桥梁建筑。始建 于1996年,新的金刚桥全长634米,宽为15米,车行道宽14米 ,两侧人行道各2米。前身为始建于1903年的开启式铁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制作者:王蕾
天津市由于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的九河下梢,自古建有大量各 式各样的桥梁。自从2002年起,天津市开始对海河进行 综合开发以后,除对原有桥梁进行修缮、提升和改造之 外,还邀请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桥梁建筑设 计公司共同对天津海河的桥梁进行设计并新建了一批具 有景观作用的桥梁,使得天津市区内的海河上游平均不 到0.8公里就有一座桥梁,在改善交通的同时也提升了海 河的景观。现在,天津海河上“一桥一景”的景致已经 成为天津著名的旅游景观。
赤峰桥
赤峰桥主桥横跨130多 米,引桥为互通式立 交桥。主桥塔倾斜达 63度,高64.923米, 好像风帆。
塔底为船形建筑结构 ,是一处视线上佳的 游览平台。远远望去 ,赤峰桥犹如海河上 扬帆而来的一艘巨轮 ,蔚为壮观。
2008年建成通车,成为中国唯一的斜塔双索面弯斜拉桥,并 设有观光塔,赤峰桥桥面长226米、宽30.95米,重7000 吨,双向6车道。
外环海河桥
天津外环海河桥,是天津市外环线东侧半环跨越海河的通道 ,是1987年在李瑞环主持下修建的。这座桥是区分海河 中心城区段和郊区段的标志。
滨海大桥
➢ 滨海大桥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引桥三部分组成,全长2838米 ,主桥跨度364米,南、北边跨各为152米,主塔采用宝 瓶型结构,高140米,从两座主塔中横梁和上横梁之间的 H形塔柱上各放射出25对共104根斜拉钢索,组成4个优美 的扇形,犹如4把展开的折扇悬挂在天穹间。桥面宽27.5 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主桥桥下净高33米,能双向通 行5000吨级客轮。滨海大桥为海河上最大的桥。
河北大街立交桥
天津河北大街立交桥连通天津市河北大街,是天津中心 城区快速路西纵方向和北横方向交汇节点。
该桥为钢塔斜拉桥,钢塔高78米,桥身由2条主线、1条 连接线及多条匝道组成,全长1050米,其中主桥长230米 ,宽36.8米,为双向8车道。
该桥为斜拉桥,主桥为钢结构主梁和钢塔, 主桥上有一座拱形主塔,主塔高85米,倾角 75度,是目前华北地区最高的独塔斜拉桥, 也是天津市目前唯一一座拱形跨河斜拉桥。
国泰桥
国泰桥是采用了与世界名桥澳大利亚悉尼国家大剧院桥 建筑形式建造的一座桥梁。该桥跨越海河东西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