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

合集下载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胰岛素英文名称:insulin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

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目录简介显微镜下的胰岛 beta 细胞〖化学本质〗蛋白质〖分子式〗C257 H383 N65 O77 S6〖分子量〗5807.69〖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熔点〗233℃(分解)〖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英文缩写〗INS.发现过程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

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

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

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的功能是什么

胰岛素的功能是什么

胰岛素的功能是什么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对维持血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1.调节血糖水平:胰岛素在体内能够调节血糖水平,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还能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产生,防止过度的血糖输出。

2.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胰岛素能够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细胞内葡萄糖利用的能力。

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和活性增强,从而增加葡萄糖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为细胞供能。

3.促进脂肪的储存: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摄取和合成,促进脂肪酸的利用和储存。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中的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降低,导致脂肪酸的合成增加,同时,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增加脂肪酸的储存。

这有助于维持脂肪组织的稳态和能量平衡。

4.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胰岛素能够通过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促使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

胰岛素可以增加蛋白质合成的速率,抑制蛋白质分解,从而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平衡。

这对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外,胰岛素还具有其他次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DNA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

此外,胰岛素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对机体的整体健康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促进脂肪的储存和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胰岛素说明书

胰岛素说明书

胰岛素说明书1. 胰岛素简介胰岛素是一种生物活性激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

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以供能量消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胰岛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疾病,并且在医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2. 胰岛素的适应症胰岛素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时,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保护胎儿健康发育。

- 卒中、心肌梗死等患者: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胰岛素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3.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胰岛素可通过注射给药或胰岛素泵来进行使用。

- 注射给药:使用胰岛素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通常在腹部、大腿或上臂进行注射,具体部位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便携式装置,可通过皮下导管持续输送胰岛素,提供更为灵活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4. 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射部位的轮换:每次注射胰岛素时,应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注射,以避免注射部位反复引起局部脂肪萎缩或增生。

- 调整剂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结合医生建议,适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 孕妇患者的使用:孕妇在使用胰岛素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循医生的咨询和建议。

5. 胰岛素的副作用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低血糖:胰岛素过量或使用不当时,可能会导致血糖过低的情况,出现晕厥、出汗、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葡萄糖。

- 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胰岛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发痒、皮疹等,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 注射部位感染:不安全的注射操作或注射部位清洁不当可能导致注射部位感染,请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6. 胰岛素的存储和注意事项在存储胰岛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冷藏储存:请将胰岛素保持在2-8℃的冰箱中保存,避免明显的震荡和冷冻。

- 避光保护:胰岛素应放置在原包装中,并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药物降解和失效。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INS)自1921年由加拿大Toranto大学的Banting发现后,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成为可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1923年开始临床使用,该研究也因此于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5年我国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牛结晶胰岛素。

从牛、猪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取得了重大进步,到目前应用胰岛素类似物,给临床带来了更多的益处。

在其问世的最初50年里,临床普遍应用的胰岛素提取自猪和牛的胰腺。

20世纪70年代,人们出于对胰岛素纯度的关注,生产出了高纯度的,即单组分胰岛素;而80年代初,普通人胰岛素又成为医药商品;数年之后,即80年代末,人们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生物合成了普通人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生产工艺:1.胰岛素的分类1.1 按生产来源分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和DNA重组生物合成胰岛素。

1.2 在临床上,根据各种胰岛素作用时间特点,将品种繁多的胰岛素制剂分为六类。

1.2.1 速效(超短效)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IL),门冬胰岛素(IA)。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特点是:①起效快,皮下注射后15分钟起效,可以在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不需提前半小时,提高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②达峰快,注射后15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到药效高峰,恰好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相匹配,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③药效维持时间短,大约在3小时左右(2~4小时)。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与进餐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十分相似,能够很好地控制当餐后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

正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它非常适合于胰岛素泵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两种:①Insulin Lispro由Lilly公司1996年研制,它是将原来胰岛素B链上28位的脯氨酸与29位上的赖氨酸互换位置而得到的。

②Insulin Aspart(诺和锐)由Novo Nordisk公司研制,它是将胰岛素B链上28位脯氨酸替换成天冬氨酸而成。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胰岛素分类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R)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优泌乐)、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慢胰岛素锌混悬液(N)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特慢胰岛素锌悬液(P)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灵30R、诺和灵50R、诺和灵N胰岛素作用时间对比表36长362424各类胰岛素特点➢速效胰岛素:起效快,达峰早,作用时间短,适用于进餐时间和进餐量难以确定的患者,可用于包括2岁以上儿童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长效胰岛素: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注射时间灵活,夜间低血糖少。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更接近于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不良反应,且注射时间灵活,患者的依从性更佳。

胰岛素用法的计算公式➢胰岛素单位=体重*1000*0.6*(血糖量-0.1/100)/2胰岛素用法➢T1DM:➢新诊断:0.3-0.5∪/Kg /d➢蜜月期:0.3-0.4∪/Kg /d➢应激状态:0.6-1.0∪/Kg /d➢T2DM:➢轻中度病情:0.5-0.8∪/Kg /d➢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1.0∪/Kg /d胰岛素的具体分配➢短效+中效:按30%、20%、20%、30%分配到早中晚餐前和睡前。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按20%、20%、20%、40%分配到早中晚餐前和睡前。

➢预混胰岛素:每日两次:早餐前用量占总量的2/3,晚餐前占1/3。

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餐前或睡前血糖值胰岛素剂量➢﹤2.8 减4-6∪ 立即进餐➢ 2.8-3.9 减2-4∪➢ 3.9-7.2 原剂量➢7.2-8.3 加1 ∪➢8.3-11.1 加2 ∪➢11.1-13.9 加3 ∪➢13.9-16.6 加4-6∪➢16.6-19.4 加8-10 ∪➢餐前活动量增加减1-2 ∪ 或加餐➢餐前活动量减少加1-2 ∪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睡前血糖﹤10睡前血糖不低于6夜间3点血糖不低于5胰岛素用法:(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胰岛素pmol标准

胰岛素pmol标准

胰岛素pmol标准值是空腹全血胰岛素平均值约为5.6±3.6pmol/ml,峰值在餐后30~60分钟出现,餐后一小时全血胰岛素分泌量较空腹基础水平升高约5~6倍。

如果检测结果与标准值不符,可能说明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等问题,应及时就医检查。

胰岛素是由胰脏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可以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可以改善人体的糖代谢,当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自身功能出现障碍时,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易引发糖尿病。

正常人的胰岛素是随餐分泌,一般是进食后5~10分钟开始分泌,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

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需要合理控制饮食,并积极用药,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稳定。

在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不吃高糖食物如蛋糕、巧克力等,并避免空腹洗澡、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以免血糖波动。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等。

同时注意饮食调节,控制主食和限制甜食的摄入量。

总之,胰岛素pmol标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糖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当结果异常时可能提示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等问题。

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调理和饮食调节。

胰岛素-百度百科

胰岛素-百度百科

胰岛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胰岛素英文名称:insulin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

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目录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

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

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编辑本段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速度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刺激胰岛素分泌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

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

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

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自由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是与C肽以相等分子分泌进入血液的。

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存在胰岛素抗体,影响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胰岛素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测定血浆C肽水平,来了解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状态。

编辑本段胰岛素的结构不同种族动物(人、牛、羊、猪等)的胰岛素功能大体相同,成分稍有差异。

什么是胰岛素

什么是胰岛素

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胰岛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胰岛素以及其功能和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的定义和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它主要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葡萄糖的产生,将多余的葡萄糖储存为糖原,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

二、胰岛素的结构和合成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A链、B链和C链。

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二硫键桥。

胰岛素的合成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通过DNA转录和翻译后,前体胰岛素在内质网中经过多道酶切并加上一定的修饰后,才得到可分泌的成熟胰岛素。

三、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和作用机制胰岛素通过结合胰岛素受体(INSR)在细胞膜上,传递信号进入细胞内。

胰岛素受体激活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和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体(GLUT4)的转位和葡萄糖的摄取。

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葡萄糖的产生,通过抑制糖异生酶的活性,降低肝脏中葡萄糖的合成。

四、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胰岛素在正常人体内起着平衡血糖的重要调节作用。

然而,当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异常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

五、胰岛素的研究进展胰岛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大量的胰岛素,从而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胰岛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六、结论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葡萄糖的产生,维持血糖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
A
1
(三)胰岛素(Insulin)
胰岛素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胰脏中,正常人的
胰脏约含有200万个胰岛,胰岛由α-、β-和δ-三种细胞 组成,其中β-细胞制造胰岛素,α-细胞制造胰高血糖 素和胰抗脂肝素,δ-细胞制造生长激素抑制因子。胰 岛素在β-细胞中开始时是以活性很弱的前体胰岛素原 存在的,进而分解为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
A
6
2、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A
7
(2)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
A
8
A
9
3、质量检验 (1)原料质量控制 ① 不同种类和年龄的动物,胰脏中胰岛素的含量有差别。 ② 采摘胰岛素要保持腺体组织的完整;离体后要立即深冻,先在-30度
以下急冻后转入-20度保存备用。 (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浓缩工序的条件对胰岛素收率影响很大,尽量缩短浓缩液受热时间 (3)产品性状
(2)cDNA克隆的制备
① 从ConA激活的人白细胞 T细胞株提取高活性IL2mRNA作为模板。逆转 录单链cDNA。
含有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被切除,产生成熟的IL-2分子。 ② IL-2分子质量为15420,不同来源的IL-2分子不均一。 ③ 在人IL-2的第58、105、125位是Cys,其中第58、105形
成分子内二硫键,这对保持其生物活性是必不可少的。
④ IL-2在pH=2-9范围内稳定,对各种蛋白酶均敏感,对 DNA、RNA酶不敏感。
③ 胰岛素在pH4.5~6.5范围内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稀酸 或稀碱溶液;在80%以下乙醇或丙酮中溶解;在90%以上 乙醇或80%以上丙酮中难溶;在乙醚中不溶。
④ 在弱酸性水溶液或混悬在中性缓冲液中较为稳定。
⑤ 水溶液中胰岛素分子受pH、温度、离子强度的影响产生聚
合和解聚现象。在低胰岛素浓度的酸性溶液时呈单体状态。
(4)产品纯度要求 ① 常规的结晶胰岛素纯度不够高,需进一
步层析纯化。采用超细Sephadex G-50 凝胶过滤。
② 美、英药典主要控制两个指标,即相对 分子质量大于胰岛素的蛋白质和胰岛素 原。国外一般要求胰岛素原核脱酰胺胰 岛素含量在10*10-6,1000*10-6以下。
A
10
4、胰岛素制剂 新剂型:眼用膜剂、鼻腔给药的气雾剂、直肠用 栓剂以及口服的脂质体、微囊、乳剂等。
2、生产工艺
A
15
(2)工艺过程
A
16
(五)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
① 白细胞介素是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是 淋巴因子家族的一员。
② 目前已有IL-1—18,目前对IL-1—6研究较多。
③ 目前上市的白细胞介素只有IL-2。
④ IL-2是由辅助T细胞经抗原或丝裂原等刺激,在巨噬细胞 或单核细胞分泌的IL-1参与下,产生并分泌的糖蛋白。
(1) 结构和性质 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
不同种属动物的胰岛素分子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差
别在A链二硫桥中间的第8、9和10位上的三个氨基酸 及B链C末端人的是苏氨酸,猪的是丙氨酸,抗原性比 其他来源的胰岛素要低。
A
2
A
3
A
4
(2) 胰岛素的性质
①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晶形为扁斜形六面体。
② 牛胰岛素的分子量为5733,猪为5764,人为5784。胰岛素 的等电点为5.3~5.4。
锌胰岛素在pH=2的水溶液中呈二聚体,聚合作用随pH升
高而增加,在pH=4-7时聚合成不溶性无定形沉淀。在高浓
度锌的溶液中,pH6~8时胰岛素溶解度急剧下降 ,pH大
于9时解聚并由于单体结构改A 变而失活。
5
⑥ 在pH=2的酸性水溶液中加热至80-100度,可发生聚合而 转变为无活性的纤维状胰岛素,如及时用冷0.05mol/L氢 氧化钠处理,仍可恢复为有活性的胰岛素结晶。
⑤ 重组IL-2因细菌缺少翻译后的修饰功能都不是糖蛋白,相 对分子质量为14000,PI大部分为7.7。
⑥ 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在IL-2中125位的Cys分别由Ser或 Ala取代,可制成生物活性、热稳定性和复性效果都比原 IL-2强的新型白介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19
2、传统生产工艺 (1)工艺路线:
A
20
4、基因工程IL-2的制备 (1)IL-2基因结构
A
14
1、结构和性质 ① 人的生长素是由一条191个氨基酸的多肽链所构成的蛋
白质,分子中有两个二硫键,相对分子量21700.等电点 4.9. ② 胰岛素N端的1-134氨基酸肽链段位活性所必需,C端的 一段可能起保护作用,使生长素在血液循环中不致被酶 所破坏。
③ 人生长激素分子相对稳定,冰冻下活性可保持数年。
A
13
(四)生长素 ① 人生长素对人肝细胞有增加核分裂作用,对人红
细胞有抑制葡萄糖利用的作用,对人白细胞或淋 巴细胞有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作用,有促进 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增长的作用。 ② 动物生长素能促进家禽生长,增加产量,在畜牧 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③ 不同种属的哺乳动物的生长激素之间有明显的种 属特异性,只有灵长类的生长素对人有活性。 ④ 目前,人和动物生长素基因都已在大肠杆菌中表 达成功,产品已投向市场。
⑤ IL-2能诱导T细胞增殖与分化,刺激T细胞分泌γ-干扰素, 增强杀伤细胞的活性,在调节免疫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用于治疗一些免疫功能不全以及癌症的综合治疗, 另IL-2对创伤修复也有一定的作用。
A
17
A
18
1、IL-2结构与性质 ① 人IL-2前体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分泌出细胞时,
⑦ 具有蛋白质的各种特殊反应;胰岛素能被胰岛素酶、胃 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蛋白水解酶水解而失活。
⑧ 多种还原剂如硫化氢、甲酸、醛、醋酐、硫代硫酸钠、 维生素C及多种重金属等都能使胰岛素分子中二硫键被 还原、游离氨基被酰化游离羧基被酯化和肽键水解而导 致胰岛素失活。
⑨ 胰岛素对高能辐射非常敏感;能被活性炭、白陶土、氢 氧化铝、磷酸钙、CMC等吸附。
5、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
A
11
6、重组DNA技术
A
12
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泌型载体表达胰岛素原,再用 酶法转化为人胰岛素。
• 蛋白质工程
① 胰岛素分子中取代一个氨基酸残基,防止单体二 聚化,由此合成的新型胰岛素在药物浓度下基本 上保持单体,注射后吸收速度比正常胰岛素快23倍。
② 胰岛素B链第10位His变为Asp,受体结合能力和 离体生物活力分别为猪胰岛素的262%和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