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病情轻,;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
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龙源期刊网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第13期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0.2 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0.2~0.4 U/(kg·d),按1︰1的比例分配于早、晚餐前。
根据早餐后及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后及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该方案原则上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3; “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该方案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11.1 mmol/L、HbA1c>9%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该方案,原则上不再服用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
如果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血糖達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及餐后2 h、睡前、凌晨3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3~5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根据餐后2 h 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将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值考虑在内。
(1)如果早晨空腹血糖>7.0 mmoI/L,在排除夜间低血糖所引起的“苏木杰反应”后,血糖每增高1.0 mmoI/L,需增加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1个单位;空腹血糖在5.0~7.0 mmol/L时不增不减;空腹血糖在3.0~5.0 mmol/L时,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应减少2~4单位。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

一、胰岛素初始剂量的估算①根据尿糖的多少选择:一般来说哪一次尿糖为几个加号,就应该按每个加号2-3个单位在上一顿饭前打适量的胰岛素;②按血糖数值用胰岛素:(血糖-100)×公斤体重×6÷2000的公式计算胰岛素的用量;③按每片磺脲类降糖药合5个单位胰岛素来计算:如早饭前吃两片优降糖,可以改为10个单位胰岛素;④根据经验决定胰岛素的量:大多数病人初始量18-24u/天,可根据血糖在三餐前打8、4、6或者10、6、8个单位的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各次胰岛素注射量的分配原则是:早餐前30%-45%,中餐前20%-25%,晚餐前25%-30%,睡前中效胰岛素20%; 睡前需不需要用胰岛素,应根据凌晨3-5点的血糖决定调整。
公式:胰岛素用量(u)为:(血糖mmol-5.6mmol)×公斤体重×0.6÷11.1一般而言,这只是一个简单预测性计算,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到临床诸多因素,所以临床用计算值的三分之一为起点,分2-3次应用,再根据血糖测定值进行调整。
二、胰岛素使用方法1.首先把胰岛素分为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和调整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量的确定:一般0.2-0.3U/Kg,胰岛素种类: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
餐时胰岛素量的确定:从0.05-0.1U/Kg开始。
胰岛素种类:普通胰岛素。
调整胰岛素的确定:当血糖≥8.3mmol/L时血糖每增加2.7mmol/L加用1-4U与上述同型的胰岛素(餐时加用)。
2.如果不能控制血糖水平,要考虑到影响血糖的其它因素,从基础胰岛素开始,每一到二天调整10%--20%,使血糖达标。
如果效果不好,还可校正调整胰岛素的量。
3.在调整胰岛素量时,还要考虑到体重和胰岛素的抵抗情况。
比如消瘦的,敏感的,可能调整时要少加量。
BMI 值比较大的,可能就要适当增加调整量。
对于每天胰岛素用量较大的,或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调整时的量可能要更大。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胰 岛 素 替 代 治 疗 (3)
•如 果 餐 后 血 糖 水 平 太 高 , 加 用 速 效 胰 岛 素
基础—餐前加強疗法,每日注射4次
诺和灵R(瓶装,笔芯) 诺和灵N(瓶装,笔芯)
诺和灵R 20-45%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R 20-30%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R 20-30% 早餐前30分钟 诺和灵N 20-30% 睡前注射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2)
预混型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每 日注射两次
诺和灵30R或50R (瓶装或笔芯)
诺和灵30R或50R=2/3日剂量 早餐前30分 诺和灵30R或50R=1/3日剂量 晚餐前30分
2型糖尿病出现口服药继发 失效时的胰岛素使用
• 胰岛素补充治疗 vs
• 常规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级干预组中:
• 视 网 膜 病 变 降 低 24.8% (p= 0.049) • 糖 尿 病 肾 病 降 低 20.% (p= 0.044)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 生率降低
Ohkubo Y,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
Kumamoto 研 究
因 此 , 当 细 胞 胰 岛 素 分 泌 功 能 衰 退 时 ,将
会导致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发现:
1. 典 型 及 非 典 型 糖 尿 病 症 状 的 再 次 出 现 2. HbA1c 水 平 的 变 化 3. 患 者 目 前 口 服 降 糖 药 物 的 剂 量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完整版)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
二、初始用量(1)初始用量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为血糖正常值;5.6mmol/L×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其他方法:●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2)分配胰岛素用量:1.注射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2.分配方式: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
(①一天三次: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保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餐前>午餐前用量。
(完整版)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3.3--6.1mmol/L(60-110mg/dl) ,空肚血糖:餐后半小时到 1 小时: 10.0mmol/L(180mg/dl) 以下,最多也不超出11.1mmol/L(200mg/dl)餐后 2 小时: 7.8mmol/L(140mg/dl) 。
二、初始用量( 1 )初始用量估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纳短效胰岛素(可快速奏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固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
并且,必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固的基础上,依以下方法估量初始用量,尔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肚血糖估量:每天胰岛素用量(μ)=[ 空肚血糖( mg/dl )- 100] ×10×体重 (公斤 ) ×0.6 ÷1000÷ 2注:- 100 为血糖正常值;×10 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 是浑身体液量为 60% ;÷1000 是将血糖mg 换算为克;÷2 是 2 克血糖使用 1 μ胰岛素。
(为防止低血糖,实质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 0.8 μ/kg;病情轻, 0.4-- 0.5 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该超出μ/kg。
其余方法:●按 24 小时尿糖估量: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 2 克尿糖给 1 μ胰岛素。
"+" 多少估量。
一●按 4 次尿糖估量: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般一个 "+" 需 4μ胰岛素。
综合估量: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要素许多,个体差别较大,上述计算未必切合实质,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状况,先给必定的安全量,而后依病情变化逐渐伐整。
( 2 )分派胰岛素用量:1.注射时间:三餐前 15--30 分钟注射2.分派方式:早饭前 > 晚饭前 > 午饭前。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2~3×体重Kg数例1FBS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空腹血糖mmol/L×=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病情轻,;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正确的用量计算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希望能够为您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确定胰岛素初始用量。
通常情况下,胰岛素初始用量的计算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
根据医生的建议,一般情况下,每千克体重需要0.5-1单位的胰岛素。
因此,一个70公斤的病人可能需要35-70单位的胰岛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估算,具体的用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其次,根据饮食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饮食对于胰岛素用量的影响非常大。
通常情况下,餐前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而餐前血糖水平较低的患者则需要减少用量。
此外,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会影响胰岛素的用量。
在进餐前,患者可以根据饮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再次,根据运动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运动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运动后的血糖水平会下降,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调整胰岛素用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最后,根据血糖监测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血糖监测是确定胰岛素用量的关键。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餐前、餐后和睡前的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监测结果来确定胰岛素的用量。
总之,胰岛素用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等因素。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正确地计算胰岛素的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
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 数
例1 FBS 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
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
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
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
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空腹血糖>7mmol/L后,血糖每增加1mmol/L,追加胰岛素1.4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血糖每增加2mmol/L,追加胰岛素1单位。
尿糖1个“+”增加胰岛素2~4单位。
从短效胰岛素变为30R时剂量计算日总剂量不变,将总量的2/3放在早餐前,1/3量放在晚餐前。
胰岛素用量餐前分配及调整
1胰岛素用量餐前分配原则:
(1)胰岛素初始剂量确定后,一般选择正规胰岛素,将总量按下述原则分配到三餐前皮下注射:
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一般按比例1/2、1/3、1/6分配。
早餐前需要量最大,这是因为早晨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常导致血糖明显升高,故早餐前胰岛素需要量最大。
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与用量成正相关,即胰岛素用量越大,其作用时间越长,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可持续作用到午后1~2点钟,故午餐前胰岛素用量应减少。
因早餐前的胰岛素到晚餐前已无作用,且午餐前胰岛素用量小,作用时间短,同时需要维持机体夜间一定水平的胰岛素,以保持夜间血糖的相对稳定,故晚餐前亦需要较多量的胰岛素。
(2)国外有些学者主张,对某些病情不重的病人,初始用量又不大,可直接选用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若血糖控制差,则可改用早晚二次皮下注射。
(3)经过胰岛素初始治疗阶段,胰岛素总量每日少于30 U者,可直接改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皮下注射。
2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胰岛素治疗初治阶段,需定时监测血糖、尿糖水平,目前已有方便的血糖、尿糖试纸和快速血糖测定仪,病人应掌握自我监测方法,随时测定血糖及尿糖。
初始阶段的Ⅰ型糖尿病,应住院治疗,以便于观察病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一般每2~3天调整一次剂量。
(1)根据7点血糖曲线监测和调整剂量:7点血糖曲线,即测3餐前半小时
及餐后2小时与睡前血糖共7次,对于新开始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通过监测7个时点的血糖值,绘制出曲线,可较精确的调整胰岛素用量。
如不能测7个时点,至少应测4次血糖,即3餐前加睡前的血糖。
需要强调的是,不可单纯依据早餐前空腹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如前面所提到的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可以表现为空腹高血糖,但不一定反应当日的血糖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早餐就诊检查血糖的时间多在上午8时以后,昨晚注射的胰岛素此时已不能或极少发挥作用,而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且早餐前的胰岛素还未注射,因而此时检查的血糖结果即使很高,也不能反映当日的血糖水平。
根据7点血糖曲线,早餐前血糖高低反映了前日晚间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血糖过高说明夜间胰岛素水平太低,应增加晚间胰岛素用量,血糖过低则说明应减少晚间胰岛素用量;早餐后2小时血糖高低反映了早餐前短效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血糖过高应增加短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过低则应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样午餐前后血糖的高低分别反映了早餐前胰岛素用量及午餐前胰岛素用量的多少;晚餐前后血糖的高低反映了午餐前胰岛素及晚餐前胰岛素用量的多少;而睡前血糖的高低则反映晚餐前胰岛素用量的多少。
据此可调整相应餐次前的胰岛素注射量。
根据作者经验,一般地说血糖每升高2 mmol /L左右(40 mg/dl左右),即增加1U胰岛素用量,相反则减少1 U胰岛素用量。
例如,午餐前血糖较以往增加了20 mmol/L,需增加早餐前胰岛素用量1 U。
(2)根据尿糖定性进行监测和调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纯依据三餐前尿糖定性调整三餐前胰岛素用量;另一种方法是测四段尿糖定性,调整剂量,该方法较可靠。
①根据三餐前尿糖定性:一般餐前尿糖定性每增加1个(+),胰岛素用量增加4 U。
例如,午餐前尿糖定性(),应增加胰岛素用量8 U,而尿糖定性为(-)时则应减量4 U。
该法可靠性差,受肾糖阈影响大。
餐前尿糖定性的测定方法是,餐前1小时将尿排光,餐前半小时排尿进行定性测定。
②根据四段尿糖定性:四段尿的分段方法是:每日早餐后至午餐前为第1段,午餐后至晚餐前为第2段,晚餐前至临睡前为第3段,入睡后至次日晨早餐前为第4段。
然后,分别测每段尿糖定性及定量,并取4段混合尿测定24小时尿糖定量。
根据4段尿糖定性定量测定结果,结合胰岛素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
什么是糖尿病的“蜜月期”?
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者中,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1~2个月后,某些患者进入了典型的临床缓解期(或称为“蜜月期” )。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使用很少量的胰岛素甚至是不使用胰岛素,其血糖水平也能保持在较为满意的范围内。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残留的胰岛β细胞能够暂时地恢复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一般来讲,这段时间不会持续很长,最多不会超过两年。
如果缺乏对蜜月期的正确认识,可能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可导致出现“糖尿病已治愈”的错误想法,并且降低了对疾病的防范,从而会引起高血糖症的再次出现。
关于出现糖尿病蜜月期的道理现在尚未定论,可能在起初接受胰岛素治疗后,一些残存的β细胞功能自发性修复有关。
但为了尽可能保护这些残存的功能,延缓其衰竭速度,也就是说让蜜月期尽量延长。
在进入蜜月期后,仍要坚持非药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