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

高考政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 C(1)(6) 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 B(2)(3)(4) C(1)(2) 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 B(2)(4) 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 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 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成语哲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成语哲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成语哲理专项训练第一部分名言警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则说: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2题。

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A.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2.克拉底的观点( )A.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相充满魅力。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这句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B.乐观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唯物主义命题4.上述这句话同时启示我们( )A.一个人要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要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从自己的思想出发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据此回答5—6题。

5.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6.上述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某同学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老师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黑者未必黑.”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中该同学()A.看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内因的决定作用C.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确认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8.根据上述材料,该老师( )A.否认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B.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惟一因素C.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D.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奕富,此为真富”据此回答9—11题。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7b589dfe-6eb2-11ec-9ab0-7cb59b590d7d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b)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d)。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重要。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日落是无限美好的,但《接近黄昏》这首诗告诉我们(c)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物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B.外部原因通过内部原因发挥作用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6.马可以冒险,但耕地不如牛;一辆结实的汽车可以承载重物,但是船胜于渡河,它的哲学含义是(d)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的事物,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特点C.两点论和关键论的统一d.矛盾的双方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明(c)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自由比生命和爱更宝贵。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8、朱《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2)法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在客观法律面前做任何事情。

《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n加油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n加油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n加油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n加油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n加油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据n加油此,下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的是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 情n加油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4.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n加油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
①诗人根据“n加油雪花”与“梨花”的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
②诗人认识到了“雪n加油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
③诗人善于捕捉灵感
24.唐代n加油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n加油。”这诗句表明了
A.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B.事物的变化n加油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n加油特殊性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n加油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事物n加油是普遍联系着的B.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n加油
C.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D.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
17.德国n加油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其所包含的n加油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n加油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n加油和重点论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二、成语谚语生活与哲学1、守株待兔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解析: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

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

《生活与哲学》试题

《生活与哲学》试题

《生活与哲学》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己任,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上述材料表明(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4、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5、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埃及金字塔上的这段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6、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推荐)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推荐)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诗词/成语/典故类试题专项训练1.《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个点,其主要原因是( )A.发挥了主观能动性B.借鉴了前人的经验C.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D.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现的原则2.“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个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D.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6.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③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④事物存有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的制约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④7.“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8.“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拉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水准必然会引起质变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9.“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成语哲学选择题

成语哲学选择题

成语哲学选择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选择题集中训练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4.“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下列诗句与题中诗句蕴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有()A.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B.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5.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联系是随意的7.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8.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俗语与诗句。

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诗句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诗句蕴涵的哲理是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诗句启示我们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

据此,下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 的是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16.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这段描写说明A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B .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C .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D .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17.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 .认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D .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18.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A.历尽夭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诗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B .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20.下列诗句中与漫画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 满招损,谦受益22.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C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D .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23.下列诗句中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哲理相似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2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诗句表明了A.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2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28.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诗句A.不符合社会实际,永远无法实现;B.完全是作者的主观意愿;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29.下列诗句与“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C.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0.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纸卜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32.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3.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4.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①诗人根据“雪花”与“梨花” 的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②诗人认识到了“雪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③诗人善于捕捉灵感④诗人的认识实现了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35.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3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与这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37.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8.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