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育学生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对于我们的特殊学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善于捕捉任何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充分肯定,热情鼓励。

四、“信心”,这是教育成功的动力。

教师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恒,肯下功夫,对症下药,教育出现成功的那一天就会到来。我们的学生都缺乏自信,但作为教师必须充满信心,否则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或功亏一篑的结局。

无论是谁,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拥有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把教师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们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顾敏:

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们有的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有的情绪无法自控,有的行动不便,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在这片园地里,我们需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淡泊名利;需要用十倍的艰辛、百倍的耐心去培育这些“残苗”。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更需要注重创新师德观念,更需要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崇高的师德师风。

我们从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去爱学生,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疼爱与关心他们,从简单的吃饭、穿衣到系鞋带,上厕所等小事,处处时时对他们给予帮助、指导,促使他们萌发健康、正常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特殊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要以实现学生的生存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源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紧密围绕生活主题编排实用教材。因为这些残疾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得到的关爱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教师更需要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分别制定不同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

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

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职业苦中有乐。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顾敏捷:

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热爱学生,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老师要真正走到学生中,营造一种和学“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疏松的土质能使植物更加茁壮的成长,宽松的环境能使心灵更健康的发展。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学习,是我所追求的工作原则

归顺萍:

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审美感念,他们也都喜欢美的事物,在他们的小眼睛里最想看到的老师我想不一定有美丽的外表但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我时常和他们谈心时说道:老师允许你们犯错,老师象你们那么点大的时候也做过调皮捣蛋的事情,但是要知道悔过,同样的错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记得以前在一次师德报告中一位老师谈到:教师的礼仪分为“教师的素养”和“教师的语言”两个板块。我们知道学生每天在校与老师同学8个小时,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令而不从。”这就要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对自身要有高要求。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我们的学生,我想每个学生都愿意接受一个“阳光”而又富有爱心的好老师,多点表扬与鼓励,相信我们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好老师,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文明有礼的育人环境。

赖美君:

特教老师的爱是一种关心。特教老师对学生也有一种本能的母爱,关心是它的主线。当天气突变,老师发现学生穿少了,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找衣服给学生穿,或者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学生身上。特教老师的爱是一种耐心。老师的爱是理智的,她比母爱多了一份耐心。当孩子以哭闹“要挟”父母以达到某种要求时,老师会非常“狠心”不理他,耐心等待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特教老师的爱是一种能力。一种专业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听懂无语孩子的“语言”,并使他们开口说话。这种能力能把阳光注入孩子封闭的心田。这种能力能让奇迹不断在孩子身上出现。特教老师的爱是一种意志。为了让一个孩子学会某一种技能,老师可能会教几年,也许仍然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老师会坚持,永不放弃。特教老师的爱是一种智慧。老师的爱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某个吵闹的孩子忽然不吵闹了,刚进学校的小朋友,队伍排得那么整齐,课堂上,各种层次与性格的孩子能互相配合,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这一切成果无不凝聚着老师的智慧。老师只有艺术地处理各种出现在孩子们身上的状况,用智慧引导孩子们解决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孩子们才会不断地进步。

盛虹:

从事特教这个职业已经是我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我将在这个舞台上坚持不懈地努力。

对于老师的看法,我们的学生最简单:只要你是爱他(她)的,就会回报你他(她)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

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虽然我们面对的一群智力有残疾的孩子,但是我们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孩子的特殊性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研究他们的病因,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

我们要培养的是能自食其力的弱智儿童,这与普通学校的目标实在是相去甚远。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对于这些孩子来讲还是很难很难。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学科,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积极从事学生的个案研究或班级研究,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袁晟琥:

师德,这是一个作为教师延续了千年的问题。古人就对师就有着很多的思考,《说文》中就告诉了人们“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同样,在《师说》中又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教师,这个职业所要做的,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生一种人格。而学生如何获得这种人格的学习?这不是从课堂、不是从书本中获得的,这是直接从教师身上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由此可见,对于学生,一个崇高师德的老师是一个必要也必须的榜样。

张勤: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教师之责最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作为班主任,对于班上的每一位智障学生,不论其是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