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资料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资料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

26、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它处于性格的最高层次,并对个性心理特征中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气质、能力(含智力)具有统帅性的作用,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精神面貌。

27、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

28、社会技能:是用于描述个体在人际关系层次上同他人相互作用的能力的术语,即我们日常所说的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29、道德情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

30、新闻敏感: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

31、自觉:是一种无意识思维,不像逻辑思维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直觉也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

32、顿悟性:它在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时候有一定的突发性,这种思维活动常常以猛省的形式出现。

33、灵活性:能迅速地从一类对象转到另一类对象,能机动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向另一种认识方向,把一种认知方法改换成另一种认知方法,能随机应变地找出独特的新闻角度。

34、敏捷性:一般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地发现问题和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尝试性思考:对于一个新事物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它的实质和特点。一般要先做出种种猜测和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和现场得到的材料,把不正确的或不确切的猜测和假设排除,在排除过程中进行分析,事物的主要特点就暴露出来了。这种猜测与假设的过程就是尝试性思考。

36、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你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37、角色:可用以分析个人在不同情况中的行为方式。“某一角色,即是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38、人际关系: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

39、人际间的吸引规律: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

40、一致吸引律:记者在采访中,让对方知道自己与他的共同点或相似性,从而产生亲密感,增加吸引力。-

41、互补吸引律:采访时记者能在某方面满足采访对象的需要,特别是精神上的需要,会增加吸引力。

42、时空上的接近:时空上的接近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人们普遍有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时空上的接近,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43、认知:是指个体带有自己主观心理特点对于社会的和物质的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

44、首因效应:是指在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而对后来的信息则不够重视的现象。

43、近因效应:又称“最近效应”,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像对交往关系的影响。它是以最后的印象否定以前的看法。

46、晕轮效应:认知中的一好百好的思想。它是由机械地看问题的方法引起的,可以表述为:他是好的→他的各方面都应当是好的→他不会有什么坏的地方,即使有一点也不算什么。

47、扫帚星效应:与晕轮效应相反,用机械的不符合逻辑的推导,对于印象不好的人,认为他一切都不好。-

48、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49、新闻写作心理:是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到新闻作品这一形成过程中,新闻记者写作心理特点、写作心理状态及其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

50、内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

51、外化:是指人们将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

52、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定时间内的完整的特征。

53、新闻写作心理状态:新闻采访结束后,进入写作这一时段的完整状态的心理特征。

54、心境: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5、激情:激烈、短暂的情绪体验。

56、应激: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

57、写作意图:新闻记者通过某一作品写作达到其目的的打算。

58、受众意识:立足于受众、为受众服务的意识。

5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话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60、形象思维:是指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61、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62、综合思维:既运用形象思维,又运用抽象思维,对具体的话形象进行抽象概括。

63、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64、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话思维方式的思维方式。

65、发散思维:围绕某项任务,进行思维的发散,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观点以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

66、聚合思维:人们依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的方向是向着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以求对事物规律有透彻的认识或产生某种符合逻辑的结论。

67、理论驱动归纳:是指通过采访活动实现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和计划的思维策略。它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68、材料驱动归纳:根据我变化了的新情况或突然发生的事件,从事实材料直接引出新的考虑。

69、认知因素:是指记者对要报道的对象在理智上认识得是否完整、准确,写作目的是否正确,对所报道的后果是否明了。

70、情绪情感:是指记者对要报道的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态度的体验。

71、新闻编辑心理:一般是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新闻编辑心理学主要是从编辑心理角度探讨编辑心理特征、心理过程等心理现象。

72、胆识:是人格力量的表现,它是人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的结合。

73、向性: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

74、独立于场的人:一般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标志,确定对事物的态度和自己的行为。

75、场依存性者: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标志,不那么主动地对外来信息加工。

76、意识: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

77、全局意识:是自觉地从全局出发的心理活动,即人们在立足全局的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

78、受众意识:即为受众服务,尊重受众,自觉地从受众利益和谐要求出发的心理活动。

79、高级情感:是指只有人才能体验到的特殊情感,它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揭示他的个性。

80、心理互动: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心理影响,它即可表现在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又可凭借大众传媒互施影响。

81、中介性:在记者和受众之间,编辑是个“中转站”。它既接受信息,又将接受的信息有效地加以传播。

82、隐没性:新闻编辑工作是幕后工作,很少抛头露面。影响记者与受众的一般不是编辑个体,而是编辑这个社会角色。

83、距离感: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与记者、受众的心理互动会复杂起来。因此,三者之间既要相互信赖,又要有一种距离感。编辑是作为整体把关者,而非个人从事编辑活动,个人的亲情关系不能掺和

新闻心理学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2、新闻传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传播者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 (2)传播者的个性结构:个性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 (3)传播者的“工作组”:同一群体的上司或同事的行为对传播者个体心理的影响。 (4)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对媒介内容的把关方式和制作方式取决于他的社会环境。 (5)组织中的传播者:媒介组织中的规范、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等所构成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传播者的行为。(6)由媒介内容的公开性而形成的压力和约束:新闻传播者的工作效果受到公众的监督、审查,这样就从心理和法律上给传播者以约束。 3、新闻接受者的主要社会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者的自我形象:接受者个体对自己的角色、态度、价值观和感知,构成了他在接受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态势,决定了他接受或拒绝某种新闻信息。 (2)接受者的个性结构:接收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等对接收者接收新闻的影响。 (3)作为受众成员的接收者:作为受众成员的接收者在接受新闻信息与接受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信息时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 (4)接收者的社会环境:指接收者生活的社会、社区、家庭及其所归属的群体对他的影响。 4、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使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即所承担的某种社会角色分不开。社会上的其他人对某种角色都会有一种公认的期望,即“角色期望”,并以这种角色期望来要求承担这种角色的人。 下面用角色理论来解释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1)对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角色规定:角色是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地位的动力方面。新闻活动中的传者,是因为采访、制作并以传播新闻而在新闻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他们的义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的观念。新闻受众既是新闻事实的制造者,又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对象,他们有接受新闻信息的权利和以主人翁的态度信任、支持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义务。 (2)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体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3)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的冲突和角色之间的冲突。消除角色冲突的最重要原则是:排除私心杂念,自觉的服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4)新闻活动中的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用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者公开的或隐蔽的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角色互换的形式 (1)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记者自己充当采访对象、记者或编辑充当电台播音员、采编播合一的节目主持人、新闻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等 (2)移情在角色互换中的作用 5、素质是有机体(人)特有的;素质是人基本的、稳定的、内隐的特性(品质);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既包括先天生理基础又离不开后天环境。 6、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 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能力则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新闻记者的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 智力与能力之间相互包容、交织在一起很难划分。人们在论及智力时常常用能力去表达,反之讲能力时又离不开对智力的分析,所以不少心理学界对智力和能力进行统一的研究和论述,把它们统称为智能。 7、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8、动机及其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向导作用 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曰内驱力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咨询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第七部分心理咨询学部分(上册)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 2.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 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模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 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它条件的作用。() 4.求助者希望听到咨询者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咨询过程中应多替对方出主意以解决具体问 题。() 5.在儿童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主要是通过成人对孩子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 6.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求助者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与之达成一 致,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7.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8.咨询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职业,在咨询过程中只有求助者成长和获益,对咨询者本人的人 格完善方面并没有什么帮助。() 9.当咨询师在工作当中遇到与自己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同病相怜”的求助者时,应勇 敢地坦露自己的问题,与他共同商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10.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 1.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为( ): (A)韦特默(B)威尔森(C)比尔斯(D)帕森斯 2. 通常认为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韦特默(B)比尔斯(C)帕森斯(D)卡特尔 3. 下列哪项不是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目标( ) (A)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调和 (C)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更快康复(D)促进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4.《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时间是:() (A) 2000年8月(B)2000年10月 (C) 2001年10月(D)2001年8月 5. 中国人的多相人格量表的研制成功,从方法学的角度说明了下列哪一种趋势:() (A)心理咨询工作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 (B)未来几年内心理咨询工作还得以普及化为其重要特征 (C)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 (D)独立性是中国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6.()将心理咨询定义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 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 (A)罗杰斯(B)陈仲庚(C)李心天(D)威廉森 7.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 (A) 帮助改造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B) 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 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D) 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构成为:() (A)自我一本我一超我(B)意识一潜意识一无意识 (C)性格一脾气一能力(D)兴趣一需要一动机 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遵循的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平衡原则

《新闻心理学》核心内容及重要考点

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 新闻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是否将“内向传播”纳入研究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 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增强对新闻传受者本质的认识,提升对新闻实践理性的认识 实践意义 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 运用新闻心理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帮助新闻传播者调控自我 学习新闻新闻心理学,自觉调控自我的心态 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态 新闻心理学,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从心理学理论的高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包括采访对象、受众、新闻领导者、同事等),并把他人视为有独特人格特质的个体 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传者、新闻制作者、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 新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心理学学习任务:理论任务: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实践任务: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调查法: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进而探访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面 内容分析 定性研究、质性研究 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观察法 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加以量化的困难 主观感受难以量化 质性变量难以量化 衡量标准难以量化 传播效果与脑的中介作用:所谓的“信息即力量”、“传播即力量”,这“力量并不单指“媒介信息”本身,而是指信息与人的结合。只有当信息经过受者的头脑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时,“信息”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化(或称人格的形成)分为基本社会化和二次社会化。在我国18岁即进入成年,标志着基本社会化的完成;二次社会化是儿童进入成人以后继续继续的社会化的过程,也称继续社会化,通常在社区和大社会中进行。 学校教育和人的基本社会化 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人的继续社会化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新闻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1、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1)善于移情,对象感强(2)语言功底深,口才流利,善于言辞(3)声音条件好,音质音色俱佳(4)应变能力强,思维敏捷,临场反映迅速、准确(5)有驾驭、控制、引导、组织整台节目的能力(6)有魅力、有个性、能吸引受众。 2、什么叫移情?它在播音员主持人活动中的作用的什么?两种含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感情绪;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作用:(1)移情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加深对新闻素材的理解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2)移情有助于激发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丰富想象,达到自我与他人共享情感的目的,满足听观众情感交流的需要。(3)移情有助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移情有助于情景再现和真实情感表达。 3、什么叫应变?应变的生理、心理机制是什么?怎样从创造思维的三个特性方面来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1)应变又叫随机应变,意思是能随着(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其实质是活动主体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思维的外化。(2)衡量人应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反应时”。即反应时间,指人的反应潜伏期,即从刺激出现,到人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3)创造性思维三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应变,是一个先天素质(神经系统自身)和后天的训练(学习和实践)的合金。二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勤能补拙就是明证。重视知识的积累,要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知识,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用心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强弱既与先天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训练,其重点是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应该这样进行训练:经常参加辩论会、作文比赛、即兴发言、演讲活动,努力提高临场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本途径:平时刻苦努力,在思想、业务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涉及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形成较优化的思维定势和语言定势。 4、什么叫魅力?播音员主持人怎样才能使自己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很吸引人的力量,是美的客体对认识主体的吸引力:相貌身材、举止谈吐、音质音色、语言功力、才华学识、驾驭节目的能力等。沟通和引导的能力是很有魅力的素质。需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辩证关系:(1)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的关系应以主持人节目为主,主持人不应喧宾夺主(2) “我”的个性与媒介角色的共性的关系既代表媒介出场又有鲜明的个性(3)话筒(镜头)前的“我”和生活中的“我”的关系在屏幕上是受众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为人师表。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心理学母体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教育心理学B. 管理心理学 C. 社会心理学 D. 文优心理学 2.在1941年,在《综合心理学》一书中专门讨论新闻专业与心理学关系的中国新闻学家是 A.邵飘萍B.王韬C.任白涛D.徐铸成 3.播音员在播出新闻时进行再创作的客观刺激物是 A.记者采写的稿件B. 通讯员采写的稿件 C.主持人撰写的稿件D.编辑撰写的稿件 4.新闻传播者选择事实进行报道,受众选择报道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二者所依据的同一标准是 A.新闻素质B.新闻理论 C.新闻事实D.新闻价值 5.情绪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 A.稳定剂B.调节剂C.强化剂D. 催化剂 6.记者与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发生心理碰撞的基础是 A.记者的心理B. 采访对象的反应 C.记者的认知D.采访对象的认知 7.人仍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被称为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心理基础D.心理素质 8.新闻敏感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一定的 A.逻辑色彩B.直觉色彩C.抽象色彩D.形象色彩 9.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正式开播,主持人徐曼甜美、温柔的声音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这里打动台湾同胞的主要因素是 A.动机B.情感C.意志D. 性格 10.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交往的主要手段是 A.言语B.表情C.体态D. 装束 11.使记者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思维方式是 A.形象思维B.理性思维 C.常规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 12.制服情绪情感这匹“野马”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是 A.增强认知水平B.加强认知协调 C.培养冷静心境D.培养高级情感 13.编辑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来自于他们的 A.敬业精神B.高尚人格 C.社会责任感D.独到眼力 14.新闻编辑要有在报纸上画龙点睛的功夫,“报纸的眼睛”通常指 A.新闻版面B.新闻标题 C.新闻内容D.新闻导向 15.“更多地依靠自我为主要参照来确定对事物的态度和自已的行为”,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大学心理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 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 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 和行为; D.人际关系

新闻心理学重点整理

1.题型: 2.第一题单项选择 1x10=10分; 3.第二题多项选择 2x5=10分; 4.第三题名词解释 4x5=20分; 5.第四题简答 4x8=32分; 6.第五题论述题 2x14=28分; 7.作答要求: 8.名词解释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用自己的话语理解作答; 9.简答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层次分明答到要点即可; 10.论述尽量详尽层次分明尽量用小标符号表明层次; 重要概念: 1、图式:指的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移情:这个学说最早是由西典德·李普斯提出的。即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个部 分(例如一座建筑物的支柱),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从而引起视觉变形。这同理智的判断被情感所歪曲是同一个道理。作为心理学的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一般包含两种含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人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3、斯诺法:记者对人际关系改善的方法,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德拘束,缩短心理上德距离,使双方交流具有共振德可能性 4、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5、晕轮效应: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又称月晕效应、光环效应、光圈效应。 6、受众心理:指新闻信息和由之而引发的其它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外在条件即媒介的刺激和内在条件——受众自身的动机、需要和兴趣。 7、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 8、编排心理: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编辑的人格(胆识)、编辑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以及编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9、写作心理: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10、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包括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抱的消极或者积极的态度,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12、人格健康: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人格健康是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自我气质以及内心和谐的统一。 13、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或者变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人而使得患病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如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戏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 14、人格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

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

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考试分值计划 1 、重点章节:一、二、四、五、七、八分值65分左右 一般章节:三、六、九、十分值35分左右 2 、识记题:25分(选择、判断、填空);应用题:50分(论述、分析);理解应用:25分 3 、单项选择:8题,8分; 填空:6题,12分; 判断:5题,15分; 名词解释:4题,12分; 简答:6题,36分; 论述:1题,10分; 分析:1题,7分 二、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1、简述新闻心理学得任务。 答:①新闻心理学得理论任务:A揭示新闻心理活动得特点与规律;B建构新闻心理学得学科体系; ②新闻心理学得实践任务:A优化新闻工作者得心理素质;B准确把握受众得心理规律,提高新闻传播得社会效果; ③推动新闻学与心理学得发展。 2、简述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得现状。 答:“初级阶段、粗具规模”这八个字就是对我国现状得总结。 ①“初级阶段、粗具规模”就是从学科“界定”得角度而言得,就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得就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释新闻现象。 ②“解释水平”就是“特有水平”得基础,而后者就是前者更高层次得体现。我国对新闻心理学得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离“特有水平”还有相当大得差距。从前者水平讲可以说已“粗具规模”。 ③粗具规模表现在:A在研究广度上粗具规模(a对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现象得研究;b对在新闻活动不同阶段中产生得心理活动得研究)B在研究深度上粗具规模(a新闻心理学得理论框架;b新闻心理学得研究方向;c新闻敏感) 第二章新闻心理学得理论基础 1、简述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得选择性? 答:①新闻传播者得选择性(新闻评论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得主观认识;针对性本身就体现了认识主体得选择性) ②采访对象得选择性 ③新闻受众得选择性(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得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 第三章新闻工作者得心理素质

2012年10月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测验法、个案法和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经济分析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其阐述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6.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和过程是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7.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9.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 A.特殊能力 B.个人能力 C.认知能力 D.创造能力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一、填空题 1、新闻心理学的产生是与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新闻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新兴学科。 3、只有不断解决办报人的主观意志与读报人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新闻事业的改进和 发展。 4、1986年7月由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新闻心理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地介绍新闻心理 的专著。 5、新闻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是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 6、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7、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就成人 8、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9、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0、新闻记者要有入虎穴得虎子的魄力和勇气。 11、内部感觉是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 12、观察人物时,以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3、采访时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14、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15、新闻记者的思想和行动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 16、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 17、观察人物时,以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8、记忆力就是感知事物和回忆过去的映象的能力。 19、肖像观察是人物观察的起点。 20、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这两个特点。 二、名词解释 1、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的、直观的表现,给人留下的 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 2、采访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接近人,如何了解人,让别人打开心扉,使之与采访者相互配合的一门 学问。 3、采访难度的表现:数量的广大性,范围的广阔性,类型的多选择性,捕捉新闻的或然性,人际交

【免费下载】00657新闻心理学 全国13年10月自考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新闻心理学中,参与新闻活动的人被统称为 A、新闻传播者 B、新闻信息提供者 C、新闻受众 D、新闻活动认识主体 2、研究新闻心理学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工作者,使他们具有 A、良好的道德修养 B、较高的业务水平 C、健全的人格 D、强健的体魄 3、新闻心理学既可以归入新闻理论范畴,又可以归入 A、新闻业务范畴 B、传播学范畴 C、理论心理学范畴 D、应用心理学范畴 4、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定义的是 A、陆定一 B、范长江 C、戈公振 D、邵飘萍 5、在人的心理现象中,兴趣属于 浙00657# 新闻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5页)

A、情绪过程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意识倾向性 D、意志过程 6、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是 A、动机 B、情感情绪 C、性格 D、意志 7、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起制约作用,而在表现性格的各个心理特征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 A、世界观 B、气质 C、能力 D、意志 8、在新闻敏感产生的关键时刻,打开心灵“钥匙”的是 A、顿悟 B、形成初步构想 C、典型诱因的出现 D、进行尝试性思考 9、首因效应属于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定势效应 D、晕轮效应 10、理性思维又可称作 A、创造性思维 B、抽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发散思维 11、有利于产生新闻精品及名记者的思维形式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倾向于利用内在参照标志、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性 B、社会依赖性 C、场独立性 D、社会独立性 1 3、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反映了编辑的 A、导向意识 B、娱乐意识 C、职业意识 D、受众意识 14、报刊媒体传播的最后把关人是 A、记者 B、编辑 C、受众 D、校对 浙00657# 新闻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答案1汇总

第三章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一.单选题(10) 1.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 A卡特尔B弗洛伊德C奥尔波特D艾森克2.被誉为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指() A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D存在主义3.具有感染性的、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 情绪 C 情感 D 感情 4.总是忙忙碌碌、竞争意识强烈,又易发怒,这种人格特征是()所具有的。 A 、A型人格 B 、B型人格C、C型人格 D 、D型人格 5.用本能的发展解释人格的发展,并忽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下列哪个学派() A 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学派 6.卡特尔最早应用()的方法研究人格。 A 实验法 B 问卷法 C 因素分析D路径分析 7.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制 8.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行动 A 快乐原则 B 道德原则 C 现实原则 D 本能原则 9.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的是()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弗洛姆 D 罗杰斯 10.()对于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推进了对行为的研究 A 华生 B 班杜拉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二.多选题(6) 1.下列属于人格基本特点的是()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整体性D功能性 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下列组成部分()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本能 3.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建构者,他认为特质可以分为() A 个人特质 B 表面特质 C 根源特质 D 共同特质 4.艾森克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下列基本维度() A 外倾性 B 神经质 C 精神质 D 情绪稳定性 5.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下列()方面 A 正确的自我意识 B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C 和谐的人际关系 D 乐观的生活态度 6.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是() A 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学派 第四章大学生的情绪健康 一.单选题(10) 1.《皇帝内经》告诉我们:喜伤(),怒伤肝,忧伤肝。 A 肾 B 心 C 脾 D 胆 2.被认为是支配愤怒和恐惧的大脑中部位是() A 下丘脑 B 丘脑 C 海马回 D 胼胝体 3.最早提出情绪维度观点的是() A 普拉切克 B 华生 C 斯洛伯格 D 冯特 4.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绪状态是() A 心境 B 激情 C 情调 D 应激 5.()是由心理学家挨艾利斯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导致了事物的

新闻心理学作业

中文12广电班学号:1201045131 姓名:李霞 一、逆向思维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寓意: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1、牛本身没有错,自己技艺不精,没有能与之沟通的本领却说人家不懂。 2、琴声是倘若是人与牛之间的沟通媒介,但是自己不知道怎样的琴声是对牛有作用的, 是激情豪迈?行云流水?还是温柔轻和?自己根本不知道“牛”的需求,却依照自己 的意愿把想法强加到本不适合的对象中来,取不到成效,不问自己有没有过失,就 把原因都归结到“牛”的身上,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牛“。 二、纵深思维:由抵制日货想到的 “抵制日货”是由“钓鱼岛事件升温”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抵制日货”是人们以爱国热情来面对钓鱼岛事件的方式,虽说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提倡, 但国人在面对这一事件应当理性爱国 2、国是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许多国家的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人们抵制日货,会造成我 国失业率的增加,政府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和财政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到现在还不健 全,若下岗职工无生活保障,社会闲置人员过多,对社会治安问题也会造成威胁。 3、日本的CCD是全球领先的,其技术也是掌握在其手中,我国的数码产品的大部分也依赖 着日本,若持续抵制日货,科技将面临无法突破的局面,而我们一直奉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无法贯彻。 4、我国与日本的关系本就敏感复杂,且因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日本也复杂交错着, 这样会损害我国长期建立起来的多边贸易。 5、时代在改变,也在发展,对于现在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讲,领土问题不可能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且违背了我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许多国家看到我国的发展害怕会危害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