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
诗词赏析 I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词赏析|〔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老树上,黄昏时乌鸦归巢。
小桥下流水潺潺,村庄里炊烟袅袅。
秋风中骑着瘦马,行走在荒凉古道。
夕阳从西边落下,游子漂泊在异乡。
【赏析】其一,作者郁郁不得志,流落他乡,悲秋而作。
曲牌名“天净沙”又名“塞上秋”,属越调。
这首曲只有28个字,虽无一个“秋”字,但题目《秋思》直接表明了游子浪迹天涯的困顿心境。
蒙古人入关后,盛行“九儒十丐”之说。
如宋代郑恩肖《心史》中记载:“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按职业细分,把人划分为十等臣民。
于是,元代的大批儒生(读书人)被称为“臭老九”。
马致远,没有太多生平记录。
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记载:“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
”元朝奉行民族高压政策,尽管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却一直不得志,未能施展才华;他一生穷困潦倒,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离生活,晚年无奈隐退。
其二,这首曲情景交融,言简意丰,意象愁苦。
开篇布景,满目萧瑟。
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9组画面叠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9个物象看似彼此孤立,却又愁意绵绵贯穿期间,极富画面感,赖人寻味。
秋气肃杀,草木凋零。
容易令人触景生情,感叹年华似水、生命衰老。
如小令中,“枯”“老”“昏”“古”等字样,尽显凄凉;再加上“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情反衬之下,自己却四处漂泊,不知何以为家?于此,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实乃点睛之笔;简洁有力,把作者的悲苦与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马致远(生卒不详),字致远,号东篱,传闻元代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存有散曲辑本《东篱乐府》,小令百余首;文词豪放,义愤填膺,含有遁世和归隐情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2、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5、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
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 28 字,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 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第一幅画, 形象的描绘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 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 萧瑟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 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 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 家小院。
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 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 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 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 夕阳正西沉, 撒下凄冷的斜晖, 本是鸟禽回巢、 羊牛回圈、 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 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 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 诗言志,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 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 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 感到具体生动。
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与“水” 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 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赏析 ]相关文章:。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落日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赏析】这是马致远闻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发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形成一种萧条暗淡的气氛,又显现出一种新鲜幽静的境地,这儿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清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条凄凉凄苦的意境,为清静的村野图又添加一层荒芜感。
落日西下使这幅暗淡的画面有了几丝惨白的光线,更加深了悲惨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铺直叙的客观现象,奇妙地连缀起来,经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天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终一句,断肠人在天边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呈现了一位漂泊天边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芜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大材小用的悲惨情怀,恰当地体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纳寓情于景的方法来烘托气氛,显现主题,完美地体现了漂泊天边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爱情比较类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崎岖,抑扬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文人。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世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天然,向来被推重为描绘天然的佳作,可谓秋思之祖(《华夏音韵》)。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边的游子在深秋傍晚时间孤寂无依的悲惨境况和怀念故土的愁闷心境。
你看: 落日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民回家; 而荒芜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咱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资料说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括原文一那么、注释四条、翻译两那么、在线朗读一那么、赏析四那么。
【原文】:【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②秋思:散曲的题目。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④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翻译】: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翻译二: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在线朗读】:【赏析】:赏析一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表达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气氛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
零汀的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水,愁绪任横流。
驿站飘失了,残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萧萧悲凉的“西风〞。
瘦弱羸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
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鉴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鉴赏《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天净沙·秋思全诗意思

天净沙·秋思全诗意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作品原文
【越调】天净沙⑴·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曲调之一。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越调。
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白话译文
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小桥下溪水潺潺,溪边人家炊烟缭绕。
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缓慢地走在荒凉的古道。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
凄凉 惆怅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
思 乡
《天净沙 秋思》主旨:
《天净沙 秋思》通过托物言志的 写作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 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一个长 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1、背诵默写《天净沙 秋思》。 2、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 用现代文描绘这首曲。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 “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 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 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 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 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走进文本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3、前四句写景与最后一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4.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 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有什么作用? 抒情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荒凉
恬静
对比
写景
烘 托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点睛之 笔,点明全文的 感情基调。
浪迹天涯图
细细品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么? 抒情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 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 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 漂泊在荒远的他乡。
注意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
பைடு நூலகம்
荒郊野外图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 绕着枯萎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 己的窝巢。 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 样的氛围?)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 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 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 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 元代的新诗体。
剧曲:用于演出的戏剧作品 “曲”分 类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一种曲 调模式)的若干小令相联而 成的组曲 小令:体制短小,大多数为 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 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解
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此 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 篇。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温馨田园图
细细品味
小桥流水人家
1.“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炊烟袅袅飘出屋外。 2.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 恬淡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
风尘进行图
细细品味
古道西风瘦马
(“我”的境况) 对比
小桥流水人家
(别人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 寞的心情。 侧面描写 1.概括第三句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 理的想象) 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 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 在羊肠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