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___)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a吸保持不变99【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像,根据图像可知()①容器的质量是20g②液体的密度是3×103kg/m3③5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kg④这种液体可能是水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③④都正确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D.甲的密度为0.5g/cm33.如图所示,小军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甲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石块的质量是54.2gC.石块的体积是20cm3D.石块的密度是2.71g/cm34.李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李老师是近视眼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李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太厚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处,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能得到下列哪种实验结果()A.将蜡烛移动位置,发现蜡烛越靠近35cm处时,像就越大B.将蜡烛移到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30cm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移到4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6.如图甲、乙所示是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图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图丁是一款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改变的镜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C.该人的视力缺陷是近视眼,矫正时应选择镜片ⅠD.该人的视力缺陷是远视眼,矫正时应选择镜片Ⅱ7.如图所示,平镜面位于水平位置,入射光和镜面成1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15°B.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15°C.反射角为75°D.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75°8.如图所示,为我们教材上几幅插图,下面对这些插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影子游戏和水中桥的倒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镜面玻璃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而毛玻璃不能发生光的反射现象C.虽然我们通过凸面镜和凹面镜看到的图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粼粼波光和公路上的“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9.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反射角30°B.只将平面镜顺时针转25°时,反射光线顺时针转25°C.只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25°时,反射光线靠近法线偏转25°D.只将入射光线靠近平面镜方向转25°时,反射光线靠近平面镜方向转25°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升高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

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是否有关.(2)选择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___(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_____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 AC 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 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3.某一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_℃.(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_______(选填“多”或“少”).(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8多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8℃;(2)在相同的酒精灯下,向相同的烧杯加热,要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就得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而实验中加热食盐水所用时间多,则其吸收的热量也多;(3)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必须得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保证质量不变,还有一个因素,得使两者的温度差相同,才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3.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5.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6.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A.B. C.D.7.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8.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9.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10.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1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12.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二、填空题13.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______生成的。

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含答案解析)

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B.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熔化时降温来保鲜C.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D.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2.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大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3.下列现象涉及到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昆虫上的露珠B.窗玻璃上的冰花C.东湖冰雪消融 D.壶嘴周围形成的“白气”4.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

该护士对体温计做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给一个正常体温为36.5℃的人测量了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A.39℃B.36.5℃C.37℃D.无法确定5.下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汞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水温度计B.汞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6.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水凝固成冰B.酒精蒸发C.水蒸气液化成水D.钢水浇铸成钢锭7.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在酒精灯上烧D.用酒精棉花擦洗8.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的温度计,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同B.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10.下列实例中不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玉米推开晾哂B.用干手器吹湿手C.通风向阳处晾衣服D.黄瓜装进塑料袋11.家庭中在使用电冰箱时,细心的小虹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能看见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发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华现象C.夏天从保鲜室里拿出来的易拉罐,不久罐体上有水珠出现,这是液化现象D.放进保鲜室的蔬菜,过一段时间会蔫了,这是升华现象12.铁的熔点为1525°C,将高温的铁水浇铸成铁块,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二、填空题13.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电压 电阻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电压 电阻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电压电阻章末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A.电流表断路B.电压表断路C.R1断路D.R2断路(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_不变(选填“R1”或“R2”).(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R1的阻值是2Ω,电流表示数是1.0A,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A,R1的阻值是________Ω;多次测量后,作出的I-R1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答案】CR14D【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可能电路出现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2)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不变;(3)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得到R1的阻值;根据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得到I-R1图像。

【详解】(1)闭合开关,电流表没有示数,可能出现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R1断路,故选C。

(2)该实验是探究R1的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R1不变;(3)R1两端的电压U=IR=1.0A×2Ω=2V,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A,R1的阻值;因为电压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所以作出的I-R1图像是图乙中的D。

【点睛】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小华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____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 与B 、B 与C 、A 与C 两点间的电压为U AB 、U BC 、U AC 。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

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如图所示:[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欧姆定律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欧姆定律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物理欧姆定律章末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探究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找来一支铅笔芯,测量其长度并用两枚金属回形针夹住其两端进行实验。

(1)图甲是测铅笔芯电阻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

_____①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均无示数,为排查故障他将电压表改接在变阻器两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②排除故障,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为0.14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____V,测出的电阻为____Ω。(2)移动回形针,改变并测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实验时发现电流表损坏,他又设计了图丙电路测量电阻。

①正确连好电路,闭合开关S,将开关S1先拨至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

②再将S1拨至a,调节电阻箱旋钮至图丁位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略大于U,他把“×1”挡的旋钮又旋了一格,发现电压表示数略小于U,此时他_____(选填“应”或“不应”)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

③推断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填写范围)。

(3)小明由上述两次实验,得出铅笔芯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请评价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______。【答案】滑动变阻器断路 2.8V 20 不应14Ω~15Ω 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1)[1]电源为2节干电池,电压小于3V ,所以电压表量程应选0~3V 的量程,电压表与铅笔芯并联,铅笔芯串联接入电路。

连接电路如图所示:①[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接在铅笔芯两端无示数,而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有示数,说明滑动变阻器断路。

②[3]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分度值为0.1V ,所以图乙中电压表的示数为2.8V 。

[4]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为2.8V ==20Ω0.14AU R I (2) ②[5]应用等效法测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该保持不变,使S 1接b 时铅笔芯两端电压与S 1接a 时电阻箱两端电压相等,即分压效果相等,电阻箱的电阻等于铅笔芯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_____℃;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_____。

【答案】甲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98 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因为冷水加热,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想要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3)[3]从图丙可以看到,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98℃。

[4]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如图1所示,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所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请回答:(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图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装置.(3)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5)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答案】自下而上B质量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b小水滴【解析】【详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B装置有盖,水面上气压大,沸点高,所以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B装置;=知,水的比热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不同,水吸收热量不(3)由Q cm t同,需要的时间不同;(4)由于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一段时间;(5)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 位置(体积为V A )上升至B 位置(体积为V B ),则V A _____V B ,(选填“>”“<”或“=”下同)。

气泡在A 、B 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则p A _____p B 。

(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89 吸热 A 乙 < > 98 变小【解析】【详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 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A B V V ,>A B p p ;(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

答案:89;吸热;A ;乙;<;>;98;变小。

4.小阳和小娟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两位同学利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规范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都是_____°C,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

实验表明: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温度_____。

(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答案】98 小于 a 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C,所以水的沸点都是98°C。

[2]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说明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前,低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气泡越来越小;沸腾时,杯中水温一致,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生成水蒸气对气泡进行补充,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大。

所以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a,b为沸腾前的气泡变化。

[4]实验现象表明,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持续吸热。

5.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____(选填“先慢后快”“先快后慢”或“不变”).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爱米和米多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在同一实验室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乙自下而上先快后慢停止加热(移开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不同【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3)当水温逐渐升高时,对外热量散失加快,温度升高变慢;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质量相同,水升温快慢,与吸收热量的快慢有关.【详解】(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先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3)随着加热的进行,水温越来越高,水对外的热量散失加快,在吸收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水温升高变慢,即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先快后慢;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加热时间长短不同,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快慢不同,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____。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当地气压__________(大于或者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烧杯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48℃ d 见解析 97℃小于不变【解析】(1)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液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测量结果不准确。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0+8=48℃。

(2)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景;(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5分钟后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7℃,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说明当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7.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带孔硬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

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字母);(2)在烧杯上加带孔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m甲___m乙(选填“<”“=”或“>”),两同学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答案】B、D、A、C 减少热量散失< 98【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器材的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