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科学测量
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思考:一个人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一 个物体测量几次,所得的结果也会不 同。我们怎样来减小测量的误差呢?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 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牛刀小试
1.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1.30cm
毫米
课桌面的长度
厘米
高速公路的长度
千米
图1-41 长度单位的选择
考考你: 填入单位: a、某同学身高17.0 分米 。 b、教室的长度约为8 米 。 c、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毫米 。 d、一枝铅笔的长度0.175 米 。
(二)长度测量的工具
_刻__度___尺__
分度值即最小刻度
(1)使用前,应仔细观察零刻度线、 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选正确”
刻度尺。
2放: 注意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测量起点、刻
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3看: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5记: 测量完了,就要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活动: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1、用指间距来估测一下课桌的长度。
2、用跨步距来估测一下教室的宽度。
考考你:
(1)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 的是 ( B )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2)估测下列物体的长度:
a、你自己的鞋长
。
b、教室门的宽度
。
c、小轿车的长度
。
d、乒乓球的直径
。
声呐,雷达,激光测距
课堂练习:
1、某同学测量一块木块的长度,将一把木质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让有刻度的一面紧帖被测物体
《科学测量》PPT课件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 石块,则可利用量简和量杯间接测量。
排水法 1.先量出适量的水V1 2.再把待测物放入水中然后测出总
体积V2 3. 后把两者相减即为待测物体积V V石 = V2 - V1
体 积 的 测 量
6升=
32毫升=
4立方米= 11升= 36毫升= 65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
俯视读数大于实际体积 仰视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4)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体积的测量
量筒刻度的特点: 1.刻度均匀 2.刻度上密下疏 3.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 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体积的测量
如果遇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何 简便、准确地测量它的体积呢?如图, 把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小石块浸没在 水中,水位上升了。你知道量简读数 的变化与该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吗?
20XX有的空间大小。
体积的测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 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 1000 升 1升= 1000 毫升 1毫升= 1 立方厘米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c
在使用量简和量杯时应注意:
3)倒:将液体倒入量筒时,应左手拿 量筒,右手拿烧杯,面对量筒上的刻度 线,使烧杯稍微倾斜,让液体缓慢流入 量筒。
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课件37张)

×。
× 物块的长度为 3.8 cm 。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m 。
思考讨论
宽度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长是_26.0_0_c_m__,宽是_1_8.35 c_m___。
26.01 cm
18.36 cmcm
长 度
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铅笔的长度为 5.52 cm ; 其中准确值: 5.5 cm ; 估计值: 0.02 cm 。 读数时,估计值可能会因人而异。
④记正确:
读数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数据。记录时,应注明单位。(没有单位的
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录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cm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3.测量之前要确定测量的标准。 如,测量长度的标准一般为“米”,测量温度的标准一般为“摄氏 度”,测量体积一般为“立方米”等。
4.测量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如,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体 积的测量工具是量筒等。
交流讨论
如果你的书桌在现有高度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一个茶杯的高度,你会 有什么感觉? 我们使用太高或太矮的书桌时,会感觉不舒坦、 久了还会感觉累,不利于身体健康……。
4.滚轮法 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如, 测量操场的周长。
5.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软尺或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 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 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6.组合测量法 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 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等。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1.4《科学测量》

练习
科学教科书一张纸的厚 度应该如何测量?若某学生 在书内共测量100页书的厚度 得0.44cm,则每张纸的厚度 是多少?
方法二、夹长法
测量硬币的直径
使用工具: 测量示意图: 表格及数据: 问题讨论:
方法三、替代法
用“替代法”(或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
方法四、轮转法 测量曲线长度
曲线长=硬币周长X硬币转 过的圈数
①累积法 ②夹长法 ③替代法 ④轮转法
2、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3、会放:
错的
3、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
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 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 不能倾斜。
4、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6、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8cm
会选:根据需要选择 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会放: …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
…边贴 紧待测物体,平行测量。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孤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3.误差不是错误
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
的是( B )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方法一、累积法
1、测单张纸的厚度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注意:测出的一张纸(或细铜丝)的精确度要 尽量和刻度尺本身的精确度保持一致。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3.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C )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4.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 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6厘米,1.78米, 1. 74厘米,1. 78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 少?---------------------------------------------( C ) A . 1. 78厘米 B. 1. 765厘米 C. 1. 77厘米 D. 1. 76厘米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目标】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 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实验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橡皮
【实验过程】
1. 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填入下表。
刻度尺
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
米尺 学生用直尺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科学计数法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 米=______ 500 厘米 0.005 千米=____ ① 50分米=________ =________ 5000 毫米 20 分米=____ 2 米=______ 200 厘米 ② 2×103毫米=_____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4. 如何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呢? ④、组合法
科学测量ppt课件

新知讲解
一、测量
1、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注:这里的公认的标准是指单位。) 2、科学测量基本类型:
常见的科学测量有: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质量的 测量、温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等。 3、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统一的测量标准。
科学阅读
国际单位制
思考讨论:
新知讲解
(3)特殊仪器的长度测量法: 一些特殊的测量场合,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人们还会用到一些其
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如,利用波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 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
①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②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之间的距离; ③测距望远镜将激光测距仪和望远镜系统相结合, 集观察和测量于一体。
;
宽是
。
评价标准:
①选择的刻度尺量程合适;
②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③记录是否带单位。
讨论交流
在实际的测量中,是不是选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 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如,测量窗玻璃的长和宽,一般要准确到1毫米;测量跳 远的成绩,一般要准确到1厘米;若要测量高速公路的长度, 一般准确到1米就可以了。
是多少?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量程:10cm
零刻度线
分度值:0.1cm或1mm
注意: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度。
活动:
2)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刻度尺,并填空:
100cm 20cm 12cm 10cm 5m
1mm 1mm 1mm 1mm 1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学们,再见!
热水 冷水
温
水
人能够判断出物体大致的冷热程度,但光凭感觉 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
*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 胀冷缩性质制成; 例如,水银温度计是用水 银的长度来表示温度的变 化的: 温度变高——水银柱上升 温度变低——水银柱下降
*
*
°c
°c
*
3、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
(2)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 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
(3)优点:① 可准确到0.1℃;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4)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时应用力甩几下。 (5)测量范围:35℃~42℃。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异同: A、相同点: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不同点:a、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内经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引起玻璃泡 里水银作微笑膨胀或缩小时,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b、体温计的刻度范 围在35℃—42℃之间,能准确测量到0.1℃(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大于体温计,最小刻度值一 般是1℃);c、管子中间有一段特别细,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体 温计能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d、体温计上有一面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水银柱 放在三棱形玻璃上,只有转动到观察的最佳角度时才能准确读数。
*
二、看图填空(1):
1、测量范围: 0~50mL
;
2、最小刻度值: 2mL
;
3、此液体体积: 36mL
。
*
三、看图填空(2): 1、测量范围: 0~30mL 2、最小刻度值: 1mL 3、物体体积: 8mL
; ; 。
*
四、看图填空(3): 1、如图甲,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是: D ; 2、如图乙,读出两温度计的温度: - 22℃ ; 38℃ 。
*
(5)微小物体(不溶于水) 的体积的体积(如大头针): 用累积法测量(用排水法测 量一定数量大头针的体积, 再除以数量) V大头针=V100÷100
*
(6)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如大石块, 体积过大,不能放入量筒):用等效法测量(如下图)。
*
5、面积的测量
(1)形状规则的物体面积:用刻度尺 测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等,通 过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S长=ab、S 正=a2、S圆= πR2)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面积:割补法、 方格法等
(3)量筒的使用方法: a、选择量程适合的量筒; b、观察单位、分度值和量程; c、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 d、加注液体时,待注入的量比所 需要的量稍少时,改用胶头滴管; e、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 低处相平。
俯视:测量值偏大 仰视:测量值偏小
*
4、固体体积的测量
(1)形状规则的物体体积:用刻度尺 测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等,通 过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V长=abc、 V正=a3、V圆柱=S底h、V球= 4/3 πR3)
*
3、液体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量杯(和滴管); (2)量筒与量杯的比较:量筒呈圆柱 形,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量 杯呈倒圆台形,刻度不均匀,下部较疏, 上部较密。量筒与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
注意:量筒和量杯不能加热或量取过热的 液体。也不能在量筒和量杯中进行化学反 应或配制溶液。
*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如石块):用排水法测量(量 筒)V石=V2-V1 (物体应不吸水、不溶于水)
*
(3)形状不规则而密度比水 小的物体的体积的物体的体 积(如木块):用祝沉法测 量(量筒)V木=V3-V2 (物体应不吸水、不溶于水) 注意:图中V1可省略
(4)形状不规则而溶于水 的物体的体积的体积(如 方糖):用排沙法测量 (从量筒上读出细沙面指 示的两次体积之差) V方糖=V2-V1
*
C、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 数。
*
D、读数时,玻璃 泡要继续留在液体 中,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底上表面 平行。
偏大 偏小
*
小结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⑴ 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前: 量程和最小刻度 ⑵ 测量时要:充分接触 ⑶ 读数时要:液柱稳定、 不能离开被测物、视线相平 ⑷ 记录时要:数字、单位、 负号
(2)构造: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两端封闭,下端有一个玻璃泡, 内有液体;外壳上有刻度。
玻璃泡
毛细管
玻璃外壳
刻度
*
(3)常见液体温度计的种类: 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 银温度计、体温计、家用气温计等。 (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注意:“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20 度”,而应读作“20摄氏度”;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 不是国际单位。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摄氏度 (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 =T-273.15。
*
(5)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冰水混合物
0℃
沸腾的水
100℃ 0℃
*
把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 10等分,每一等分就表示10摄氏度。 记作:10℃ 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值(此温度计 分度值为10℃)。
908070605040302010
*
五、选择题:实验课中老师要求同学们测量出40毫升水,明 明同学站着俯视量筒测出的40毫升水 (A ) A、少于40毫升 B、多于40毫升 C、刚好40毫升
*
六、如图所示是一个圆底直径为D、高度为L的玻璃瓶,如果 你只有刻度尺这一测量工具,你能粗略测量出它的容积吗?
V2
V1 V1
玻璃瓶容积 = V1+V2
割补法
*
方格法:
测出每个小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 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小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
四、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 程度称为温度。
我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 体的冷热,这样的感觉 可靠吗?
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 使用:温度计
*
(6) 测量体温的方法:口测法、腋测法、肛测法。 (7)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辐 射温度计等。
双金属温度计
*
练习
一、请你在下列物体的体积记录中填上 合适的单位:
1、明明的铅笔盒体积为200 厘米3 ; 2、芳芳书包体积为5 分米3 ; 3、学校的水箱4000 分米3 ; 4、大个子体积0.07 米3 ; 5、光明纯牛奶0.25 升或分米3 。
100℃ 0℃
*
把30摄氏度和 40摄氏度之间分成 10等分,每一等分 就表示1摄氏度。 记作:1℃ (此温度计分度值为1℃)
*
最高气温:7℃,读作“7摄氏度” 最低气温:-1℃,读作“负1摄氏度”或者“零下1摄氏 度”
*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使用前观察量程和 分度值。
*
B、温度计玻璃泡要全 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 器壁。
*
第4节 科学测量(第2课时)
三、体积的测量 1、体积和容积 (1)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2)容积: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
2、体积的单位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用 “m3 ” 表示。 其他单位: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 毫升(mL)。 单位换算: 1米3 = 103 分米3 = 106 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 = 1厘米3 1升 = 103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