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课件37张)

×。
× 物块的长度为 3.8 cm 。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m 。
思考讨论
宽度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长是_26.0_0_c_m__,宽是_1_8.35 c_m___。
26.01 cm
18.36 cmcm
长 度
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铅笔的长度为 5.52 cm ; 其中准确值: 5.5 cm ; 估计值: 0.02 cm 。 读数时,估计值可能会因人而异。
④记正确:
读数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数据。记录时,应注明单位。(没有单位的
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录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cm 。
物块的长度为 3.79
3.测量之前要确定测量的标准。 如,测量长度的标准一般为“米”,测量温度的标准一般为“摄氏 度”,测量体积一般为“立方米”等。
4.测量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如,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体 积的测量工具是量筒等。
交流讨论
如果你的书桌在现有高度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一个茶杯的高度,你会 有什么感觉? 我们使用太高或太矮的书桌时,会感觉不舒坦、 久了还会感觉累,不利于身体健康……。
4.滚轮法 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如, 测量操场的周长。
5.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软尺或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 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 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6.组合测量法 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 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等。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第4节 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

3.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C )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4.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 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6厘米,1.78米, 1. 74厘米,1. 78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 少?---------------------------------------------( C ) A . 1. 78厘米 B. 1. 765厘米 C. 1. 77厘米 D. 1. 76厘米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目标】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 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实验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橡皮
【实验过程】
1. 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填入下表。
刻度尺
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
米尺 学生用直尺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科学计数法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 米=______ 500 厘米 0.005 千米=____ ① 50分米=________ =________ 5000 毫米 20 分米=____ 2 米=______ 200 厘米 ② 2×103毫米=_____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4. 如何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呢? ④、组合法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第四节 科学测量1

6.某同学在测量《科学》书本厚度后记录为 0.85,那么他漏写单位 厘米 。
本课件要二节课才能完成。 感觉较好的地方: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 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 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感觉不满意的地方:进度还是太慢。
问:如何测金属丝的直径? 一、累积法
1.将细铜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 的长度L. 2.数出线圈的圈数n. d l 则细铜丝的直径是 n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1、选正确:
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先估后选)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0.1mm) 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卷尺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 卡尺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
刻度尺 三、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千分尺 三角尺
直尺
游标卡尺
钢卷尺 皮尺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零刻度线(注意有否磨损)
单位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8cm
2、放正确:
二要素:
1、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 2、刻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
练习
3、看正确: 视线与刻度尺 垂直 .
4、读正确: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78cm
读一读:
A B
最小刻度值: 0.1cm=1mm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意义,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测量工具,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温度计、天对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蜡烛、火柴、木块等,用于长度测量。
3.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用于质量、温度的测量。
4. 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测量实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测量,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1. 认识测量工具(1)通过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的基本步骤(1)明确测量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计算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探究:应用直尺测量长度(1)介绍直尺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最小刻度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
(3)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4. 拓展延伸:其他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介绍一些常见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2)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3)讲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液体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等。
(三)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如房间的面积、水的温度等,并记录数据和感受。
(四)课外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科学测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测绘、环保监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认识。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创新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主题】长度的测量【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学会用累积法测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测量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会用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刻度尺等。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聪明的阿凡提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预设)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2、新课教学(1)测量的意义师:什么叫测量?生:(预设)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思考】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预设)米、分米、厘米、微米...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用“m”表示测量较大距离:千米(km) 测量较小距离:厘米(cm)、毫米(mm)研究天体:光年研究微观世界:微米(μm)、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m] = 10 分米[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1 毫米[mm] = 1000 微米[µm] = 1000000 纳米[nm]1 千米[km] = 1000 米[m]【练习】3.6千米=_______米=_______ 毫米2.4厘米=_______米=_________千米科学计数法: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1000000=1×1060.00001=1×10-50.0025=2.5×10-3 480000=4.8×105 【思考与讨论】在测量图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得出结论:长度单位的选择要适合实际情况!【练习】感性认识长度1.一幢6层住宅的高度大约为( )A.1800cmB.60mC.360dmD.200m2.下列物体接近1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B.乒乓球的直径C.钢笔的长度D.彩电的高度(3)长度测量工具【思考】你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生:(预设)米尺、卷尺、皮尺、钢尺......师: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4)刻度尺的观察【思考】测量某一物体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生:(预设)看量程、看最小刻度......师:总结归纳,看测量范围(即量程)和准确程度(即最小刻度)。
1.4科学测量长度测量1课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01】

例3 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
米。从数据分析,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
A. 1分米 B. 1厘米 C.
1毫米 D. 1微米
1、某同学测量一块木块的长度,将一把木质刻
度尺如图放置,其错误的是:
(1)_刻__度__尺__的__刻__线__没__;(2)__“_0_”_刻__度__线__没__有__对___
测量物体长度
1.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科 书的长是______,宽是______。
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①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②仪器本身不准确 。
③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不是 错误。
减小误差的办法:①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 的标准——长度单位,以利于科学地测量 与信息交流。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千米 =___3_.4_×_1_0_0_00_分=米___3_4分00米0
3毫米 =_3_×_1_/1_00_分__米__ =______分米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换算过程:数据x进率 1.练习: 千米= (2) 34分米= (3) 120毫米=
=米 =
=
米 分米
试一试: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C
有贴近被测物体
准被测物体一端
2、如图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 长度的四种情况,哪种情况测得的方法 符合要求(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8米= 80 毫米
27000微米= 0.027 米 5200000纳米= 0.0052 米
① 50分米=_0_.__0_0_5__千米=__5__米=_5_0_0___厘米 =___5_0_0_0__毫米
② 2×103毫米=__2_0__分米=__2__米=__2_0_0__厘米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的距离,即最小的一格所表示的值)
数字单位
量程:8
零刻度线
cm(测量的最大长度)
最小刻度值 单位
3、长度测量工具
常见工具: 刻度尺(直尺、卷尺)
米尺
皮
卷
尺
钢卷尺
皮尺
你们文具盒里有哪些长度测量工具?
测你量知长道还度有的哪些工长具度测是量—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仪
有三把刻度尺,一把最小刻度为1分 米,第二把最小刻度为1厘米,第三把最 小刻度为1毫米。用它们测量某物体的 长度,则( D ) A.使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最好 B.使用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最好 C.使用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最好 D.无法判断使用哪把刻度尺最好
(2)m→dm→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科学记数法
1米= 1000 000微米= 1000 000 000纳米
1米= 106 微米= 109 纳米
练一练
✓1000000= 106或1× 106
大于1的数,从左往 右,看到1—9就点开, 从点往后数到个位, 是几就是几次方。
✓ 0.00001= 10-5或1× 10-5小于1的数,从左往
界第三。
感性认识长度:
8.一幢6层住宅的高度大约为( A ) A.1800cm B.60m C.300dm D.200m
9.下列物体接近16厘米的是( C )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钢笔的长度
D.彩电的高度
10.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B )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 4000厘米 = 4000×(1/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请将长度单位符号填入下列数字后面:
1.小明今年才十六岁,可身高已达173__c_m_ 2.小明的爸爸,信今年四十岁,身高也只有1.69__m__ 3.我的科学课本宽168_m_m__ 4.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为200__m__ 5.我们的床单长2__m__,宽1.5__m__ 6.我的拇指尖与小指尖的距离约为20_m_m__ 7.上海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__m__,为亚洲第一,世
m =0.325m
(4)32.5cm=32.5×
1
100
=0.325m
练一练
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1000 毫米
1毫米= 0.1 厘米= 0.01 分米= 0.001 米
1毫米= 10 3微米 1微米=10 3 纳米 1米= 10 9 纳米
32分米= 3.2 米 170厘米= 1.7 米
第4节 科学测量
第一课时 长度的测量(1、2)
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必须对其进行测量。
一、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 与公认的标准进行 比较的过程。
科学测量有:长度测量 体积测量
温度测量 时间测量
尺子 待测的人
质量测量
二、长度的测量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1、长度单位
你知道哪些长
国际主单位: 米(m) 度单位吗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研究天体距离常用:光年 研究微观世界常用:微米(μm)、纳米(nm)
国际单位制பைடு நூலகம்
长期以来,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例如, 我国曾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美等国用英尺 作为长度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往 日趋频繁,人们都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计 量单位。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一套单 位制,称为国际单位制(SI),推荐给世界各国 使用。
我国现行计量单位的国家标准就是以国际单位制 为基础的。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 的法定计量单位。
2、单位换算 1千米 = 1000米
1米 =100 厘米 = 1000 毫米 1毫米 =1000 微米 1微米 =1000 纳米
(1)km→m→mm→μm →nm 每一级都是千进位;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0.0025= 2.5×10-3 ✓487654= 4.87654× 105
右,看到1—9才点开, 看点与点之间有几个 数,就是负几次方。
判断
(1)32.5cm=32.5cm×
1
100
=0.325m
(2)32.5cm=32.5cm×
1
100
m =0.325m
√(3)32.5cm=32.5×
1
100
练习
①单位换算
2×103毫米=__2_0__分米=_2___米=__2_0_0__厘米
②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
27微米=
米
5200000纳米=
米
③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 120米 = 120米×(1/1000)=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
(1)“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将刻度尺与待测物体并齐 (3)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零刻度已磨损的,可灵活地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 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特例:厚度较大的刻度尺测量摆放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测量这些物体,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
毫米 (mm)
厘米 (cm)
自来水水管的内径
课桌面的长度
毫米 (mm)
教科书的长宽
千米 (km)
高速公路的长度
刻度尺——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
观察刻度尺,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0刻度线 测量范围或量程(量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 范围,即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范围) 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或精度,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