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 1课题课型新授空气编写集体商讨时间月日使用改正时间月日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认识知识与氧气、氮气和罕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技术2.认识混淆物与纯净物的看法,会划分常有的混淆物与纯净物3.认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由、危害及防治方法,认识绿色化学的含义。

教课目的过程与1.经过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研究,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

2.经过对空气污染的检查研究,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方法简单的防治方法感情态度1.经过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简介,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与价值观2.经过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养成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教课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正确划分混淆物与纯净物教课难点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广口瓶;水槽;药匙;焚烧匙;玻璃管;烧杯;止水夹;酒精灯教课用品药品红磷;水;其余火柴、课件、教案等环节教课识题问题 1:请大家猜个谜语:“巧妙奇情妙真巧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命离不了。

”打一种我景们身旁的物质。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导问题2:请大家做个深呼吸。

你对空气已经知道多少?你还想认识哪些入问题?知识点 1: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1空气是空的吗?你怎样证明?问题 2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空气成分的?⑴拉瓦锡利用定量的方法,经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的1/5 的结论;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师提出问题 1 让学生竞猜,衬托氛围,创造优秀的教课氛围。

重申空气占有必定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 2,播放一段身旁漂亮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清溪、绿树、阳光,引出人类活动离不开空气的看法。

板书籍节课题指引学生能举出一些实例,设计出一些实验,证明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谨小慎微、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教学案编写人:谷学梅编写时间:9.10【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重点)。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

3、通过空气组成的探究,进一步学习如何观察及描述实验现象,能对实验现象及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得出合理的结论(难点)。

4、通过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

【课前预习导学】阅读课本第26页及27页最后4自然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思考并回答:(1)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2)从拉瓦锡身上,你能学到什么?2、空气的成分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与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仔细观察课本中【实验2一1】的实验过程,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课本中相应的位置上。

思考与讨论:(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发生?为什么(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4)要保证该实验成功,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活动与探究二】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倒数第二,三自然段。

用你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为什么?空气、氧气、水、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淡蓝色的液态氧【课内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与应用】中的第1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D.空气属于纯净物,它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 食醋、氧气B. 清新的空气、白酒C. 红磷、二氧化碳D. 冰水混合物、酸奶4、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出现了下列几种情况:①红磷的量不足;②燃烧匙插入太慢,塞紧瓶塞前空气受热逸出;③装置漏气,④燃烧前未将弹簧夹关闭,导致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⑤未等完全冷却就观察记录;则可能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的原因有(填序号)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1空气学做思一【导学】学生通过自学,结合生活常识,补充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归纳出物理性质。

空气是色、气味、态。

学做思二:空气成分的探究【导学】1.阅读教材P26,并观察图2-2,归纳总结拉瓦锡实验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导做】2.完成实验2-1(1)阅读实验:了解实验的步骤、认识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红磷与氧气的燃烧实验)(2)观察实验: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描述现象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

【导思】现象分析: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①在空气中能够燃烧;②所选的反应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反应后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3)归纳总结实验2-1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复习提问】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阅读教材总结空气的成分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1、空气不是。

它是由。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1.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如空气污染的源头、防治措施等;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部门人员进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在家中简单分离空气性质的理解。
-要求学生描述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步骤,注意安全事项,鼓励家长参与。
2.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浓度等,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和作用,如氧气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等;
3.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学会评价空气质量的优劣;
4.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特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改善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能划分一些常有的混淆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剖析空气的构成2、经过对常有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各成分的用途难点:怎样指导学生察看实验现象,指引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三、教课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相关器械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复习(师问、生答 4 分钟)二、导入新课(问题式导课 3 分钟)[ 引入 ]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学生活动 : 依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三、新课教课(研究实验25 分钟)叙述:空气的构成[ 指引 ] 阅读课本认识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演示]实验 2-11、如图 2-3 连结好装置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许水,并作上记号,为何?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认识仪器议论操作原由,察看实验现象,议论口答1、瓶内放水是为了汲取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焚烧匙中加入许多量的红磷,为何?(焚烧匙中放许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足耗费掉)4、点燃红磷,立刻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察看红磷焚烧现象,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察看水面状况红磷焚烧,黄色火焰,大批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大概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 1/5[ 发问 ] 假如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小于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1/5 ,为何?[概括]1、装置不严实2、红磷量少,不可以充足耗尽瓶内的氧气3、空气没有冷却[ 解说 ] 空气的成分板书氮气 78%氧气 21%罕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余气体和杂质0.03%教师依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混淆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四、知识稳固(课本 P331、 35 分钟)五、讲堂小结(2分钟)1、空气的构成2、物质的分类六、部署作业(1分钟)板书设计课题 1 空气一、空气的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罕有气其余气体和杂碳体质78%21%0.03%0.94%0.03%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混淆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理性质的观点,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察看图示,剖析议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6.课堂延伸: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推荐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如空气污染科普文章、环保政策解读等。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高对空气知识及环保的认识。
2.撰写调查报告:学生需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关于空气质量调查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地点、时间、空气质量状况、可能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等。要求报告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3.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会使用空气成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
3.掌握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日报,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1)组织学生进行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2)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空气(课时)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能划分—些常有的纯净物和混淆物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察看、剖析,认识空气的构成;(2)经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有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3)经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检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门路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4)在自主设计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环节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引入】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亲密有关,今日我们就来研究我们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物质——空气。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1空气【发问】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觉察的空气的确存在吗?【小实验】将烧杯倒扣入水中问题:烧杯里有什么物质?水为何不可以充满整个的烧杯?相同的道理,假如将胶头滴管插入水中。

【提出问题并组织议论】1、如何才能吸入更多的水?2、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3、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发问】请大家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对空气的认识【板书】一、空气的构成【发问】在这些气体中哪一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密切?如何证明它的存在?【追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是多少,可否设计实验来研究?【板书】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原理:( 2 )装置:( 3 )现象( 4)反响:( 5 )结论:( 6 )议论:学生活动思虑回答:烧杯是空的回答:因为烧杯里有空气。

议论,集体沟通。

归纳小结,形成共鸣,获取启迪。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生存离不开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二)学生设疑
[引导]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大胆提出你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看谁提得最快最好。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 (三)自探提示(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
1、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2、如何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4、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6——27页,可在课本上圈点批画,做好笔记,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
1、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2、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

[归纳]
1、[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2、[演示]实验2-1。

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熄灭后,水进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4、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可乐、泥浆
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

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三、设疑自探(二)
出示图片:医疗急救;食品充氮,蓝天白云,浓雾遮天的工业园区。

看到这些图片,你最想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发散提问,师板书后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补充形成自探提示二:
(1)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有什么作用?
(2)空气污染原因?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怎样保护空气?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8——30页,可在课本上圈点批画,做好笔记,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时间5分钟。


四、解疑合探(二)
1、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展示要求:排版整齐,书写快速工整,条理清晰,内容准确详实。

评价要求:面向同学,神态自然,声音洪亮;指出优点,不足,及时补充;打分并说明扣分原因。

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时及时提出来,以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2、全班合探
(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

五、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节知识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或又产生哪些疑惑,请大胆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六、运用拓展
1.结合本节教材,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自编1道习题并且拟定答案,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每个优秀题目小组记五分)
2.学完本节课后,你能完成以下习题吗?
(1)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5)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

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

因为空气中含有()。

3.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对本节课做整体点评。

(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表现优秀小组等)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等。

2、氮气:制化肥,做保护气等。

3、稀有气体:做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等。

四、保护空气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