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稳定性、流动性等。
3. 空气的作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维持生态平衡等。
4. 空气质量: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等。
5. 实践操作:如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的监测与改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讲解。
3. 分析空气质量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4. 探讨空气质量的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分享监测结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体会,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组成、性质、作用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等图片和视频。
2.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PM2.5传感器、空气净化器等。
3.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空气污染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向阳初中龚金辉一、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本单元中的七个概念,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脉络。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本单元的相关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交流归纳本单元相关的知识。
逐步培养知识建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单元概念及知识体系的复习,养成科学规范的化学素养。
2、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难重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三、复习过程(一)七个基本概念1、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混合物(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混合物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性质。
如:空气具有助燃性是因为它的组成成分中氧气具有助燃性的缘故。
2、化学反应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 (1)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剧烈氧化如: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 (2)非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如: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___3、催化剂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变二不变)(二)知识脉络(一)空气组成原理(二)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物性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氧气的性质与碳化性与硫结论与铁空气氧气成分和用途氮气氧气的用途稀有气体工业制法二氧化碳氧气的制法其它气体原理污染和防治污染实验室装置检验防治(三)探究性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小结1.药品选择思考讨论题:已知硝酸铵加热到300ºC以上产生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加热硝酸铵氮气+氧气+水,硝酸铵是否适合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生装置的选择两种典型的气体发生装置A B归纳小结:(1)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加热或高温时,选用____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时,选用____装置(2)选择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药品要__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_____,防止_______;试管内导管要______________;铁夹要固定在试管的_____;加热时要先_____,如果该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联合使用,实验结束时,要先把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罗山二中许成群一、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开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的: 1、知识与才能:①稳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处。
②复习稳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稳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响、纯洁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根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和综合分析^p 才能. 2、过程与方法: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形式,采用预习、展示、反响三种课堂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响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根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课堂上老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老师的角色是组织、筹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陈旧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的、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稳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课前老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响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生:空气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的记忆;(2)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的性质和用途等;3. 教学资源:相关空气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回顾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课堂探究(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槽集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的组成成分;(3)讨论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氮气的用途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一些与空气相关的案例,如空气污染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3)教育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
5. 课堂小结(2)强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思考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堂活动1. 空气成分猜猜看:教师准备几个密封的瓶子,每个瓶子里装有不同比例的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猜测每个瓶子中的气体成分。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_复习课_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能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2.能区分混合物、纯净物3.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6.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方法8.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基础呈现1. 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结论。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占78%,占21%,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由于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所以空气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气体污染物主要有、、。
4.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5.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在反应中,具有性。
6. 由,叫化合反应;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8.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作用;能其它物质,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9. 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料有或或。
10. 由,叫分解反应。
1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鉴别氧气;如何验满氧气。
12.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和。
1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三、方法点津例1(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学会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验证空气的成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理解。
(2)空气中各成分性质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空气成分图示。
(2)实验器材:烧杯、水、澄清石灰水、木条等。
2. 学具:(1)学生实验手册。
(2)空气成分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复习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复习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实验手册的相关练习。
2. 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空气中的现象,如树叶变色、烟雾弥漫等,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成分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认真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空气成分的科普活动,如参观气象站、环境监测站等,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利用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容器内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根据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就能燃烧:选择红磷,不能选择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c、实验现象:d、实验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可支持燃烧;剩余的气体约占,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物质的分类和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f、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原因: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和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5)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医疗麻醉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反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打,不易溶于水,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空气质量状况,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气现象,如雾霾、臭氧层破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3.创设实验情境,如空气成分分析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养成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将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空气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的短文。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自制空气质量监测器,观察家庭周围的空气质量。
3.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实验演示与动手操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实验演示与动手操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型:复习课周村区北郊中学:杨玉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2、知道化学式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求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3、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氧气的性质。
4、了解催化剂、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测定气体中某组分体积分数的方法;2、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学会制取气体和研究气体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复习,掌握有关计算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养成关注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关。
学情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突出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法分析首先,从思维的认知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其次,从知识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
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把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来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进一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
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
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重的事项等内容。
综合上述因素,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单元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的重点放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
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突出重点。
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
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
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防治2.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和研究气体性质的方法;根据化学式计算的计算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内容回顾(投影)(一)、空气的成分(拓展应用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2)上述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的氧气的含量低于21%,则造成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燃烧后,容器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二)气体的制备(动一动)动手分别组装一套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和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投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⑴需要研究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⑵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用的实验装置。
练习:已知实验室用石灰石(块状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1)选用上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_____________ (填编号)。
(2)收集二氧化碳用______________法。
(拓展应用三)催化剂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2)[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4)[结论]Al 2O 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O 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 2O 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 2O 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 2O 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复习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防治空气的污染?3、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项?(三)物质组成的表示1、化学式(1)化学式表示的意义:(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2、化合价:(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练习: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 2)2]计算:(1、)尿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 2O 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4、)50K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5、)一种尿素化肥经测定含尿素90%,求这种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6、)经测定某种尿素化肥中含氮45%,求这种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2、一种高效食品保鲜剂、环保型消毒剂由–2价氧元素和+4价氯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A、Cl2O7B、ClO2C、O2ClD、Cl2O(拓展应用四)化学用语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①2个银离子________②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③m个氯原子________④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________ ⑤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 ⑥磷元素______⑦氢分子_________ ⑧2个磷酸根离子_________ ⑨3个氢分子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涵义:⑴2H________________ ⑵Cl2____________________⑶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2SO3___________________⑸Mg2+____________+2⑹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Cl-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归纳总结:组成实验室制法空气制法污染工业制法供给呼吸氧气物理性质用途性质化学用语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能力拓展: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组成:结构:性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