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2013-03-25
金属跟盐溶液置换反应

先反应:Fe+2AgNO3= Fe(NO3)2 +2Ag, 说明:铁粉 后反应: Fe+Cu(NO3)2 = Fe(NO3)2 +Cu。 有剩余 Fe>Cu>Ag 3: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 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 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 ①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有气体产生。 则滤渣中一定有 Ag、Cu 、Fe ;
先反应:Fe +2AgNO3 === Fe(NO3)2 +2 Ag
后反应:Cu+2AgNO3 === Cu(NO3)2 +2 Ag
Fe+Cu(NO3)2 === Fe(NO3)2 +Cu Fe不能和Cu(NO3)2溶液共存
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 金属先与盐反应; 前换后,最前先换
例题:某溶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 将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 别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和滤液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解释: 活动性:Zn > Cu >Ag。 先反应:Zn+2AgNO3= Zn(NO3)2 +2Ag, 后反应: Zn+Cu(NO3)2 = Zn(NO3)2 +Cu。
金属跟盐溶液置换反应 一、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的 位于_____ 化合物的 _____ 溶液 里置换出来。 (K、Ca、Na例外!) 填写下列表格(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铜粉(Fe) FeCl2溶液 (CuCl2)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或Fe+CuSO4=FeSO4+Cu Fe+ CuCl2 = FeCl2 +Cu 主要操作步骤
6.金属及其冶炼(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金属及其冶炼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知识点分析】一.金属与氧反应二.金属与酸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与酸反应3.金属与盐反应1. 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举例】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Fe+Cu(NO3)2=== Fe(NO3)2+Cu 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分析2. 金属混合物与盐溶液的反应【举例】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Cu+2AgNO3=== Cu(NO3)2+2Ag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分析三.金属的冶炼: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是以游离态(即单质)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2.金属的冶炼原理与方法(1)冶炼原理: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2)冶炼方法:用C、CO、H2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如 C+2CuO高温 CO2↑+2Cu CO+CuO高温 CO2↑+Cu H2+CuO = H2O+Cu 【例题分析】一、单选题1.关于合金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属于合成材料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该合金的纯金属C.钢是碳铁合金,生铁不是碳铁合金D.钨的合金比单质钨更适合做灯丝2.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B.气球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代替C.实验过程中要先通入CO,后加热,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发生爆炸D.要证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另外做对照实验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下图)。
盐酸除锈最佳浓度的选择

盐酸除锈最佳浓度的选择发布日期:2013-09-24 浏览次数:1804 核心提示:国内大多数去除钢铁表面的锈均采用盐酸除锈法,本文详细介绍了盐酸除锈的机理,最佳盐酸浓度控制与测定以及常温高效盐酸酸雾抑制缓蚀剂的应用。
1前言目前国内太多数热程镀锌、渗锌、电镀锌、电镀多元合金.去除钢铁表面的锈蚀均采用盐酸除锈的方法。
由于强调生产,追求产量.使酸洗液一直处于较高的浓度,而忽视了酸洗液的最佳浓度的控制与维护许多厂家不知道控制酸洗液的浓度,而简单地采取每周更新一次酸液,有些则一年更新两次,有的甚至从来更新。
通常是倒掉一些酸洗液,漆加一些新酸洗谴。
造成盐酸耗量过高,增加生产成本,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掌握与控制盐酸酸洗液的实用寿命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2盐酸除锈机理使用盐酸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时,一般认为有三种作用.即溶解、还原、少量氧化剥商作用。
而实际除锈机理远此上述复杂得多。
当钢铁与盐酸接触后.发生如下化学反应:(1)直接溶解作用(2)还原作用此还原反应,可加速溶解于盐酸溶液而成为可溶性FeCl2。
(3)少量剥离作用在上述反应中.第(1)、(2)化学反应进行得相当快。
对第(3)、(4)以及还原化学反应,通常要比(1)、(2)式幔得多。
(2)式析出的H2同时对难溶的黑色氧化皮起着冲裂和剥落的机械作用,提高了酸洗效率。
但往往由于钢铁制件基体在溶解时容易引起过腐蚀.而且析出台向基体内部渗透扩散产生氢脆而降低了机械性能。
尤其是高瑞钢、弹性钢制件由于氢脆而造成报废。
从化学方程式(1)中可知.在一定温度下,要使这一反应持续地向右进行.必颁控制盐酸淮度和FeCl2含量。
随着酸洗不断进行.FeCl2在酸槽中含量将会越来越高.当达到饱和状态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尽管延长酸洗时间技果也不太明显相反,在一定浓度下.FeC12不饱和,则酸渣仍具有裉强酸洗能力。
实践证明:酸洗建度快慢不仅考虑酸洗液的浓度,而重要的是决定于FeCl2,在该盐酸浓度下的饱和程度。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铁、铜及其化合物课件.

FeCl2
FeCl2 Mg2+
FeCl3
CuCl2 Fe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加Mg、MgO、MgCO3、Mg(OH)2中之一后过滤 先加氧化剂,然后再加Mg、MgO、MgCO3等物 质后过滤 加CuO、CuCO3、Cu(OH)2、Cu2(OH)2CO3中之 一后过滤 先加氧化剂,然后再加CuO、CuCO3、Cu(OH)2 等物质后过滤
答案
C
考点二 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1.铜 紫红 色金属,具有良好的 _______ 导电 、 (1) 物理性 质:铜是 _______
导热 性和延展性。 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的反应
△ 2Cu+O2=====2CuO
2Cu+O2+CO2+H2O===Cu2(OH)2CO2
△ Cu+Cl2=====CuCl2
(1)Cu2(OH) 2CO3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成
(
)
)
(2)铜可作乙醇催化氧化的催化剂(
(3) 将铁片置于 CuSO 4 溶液中,铁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 比铜活泼( ) (4)Cu2+ 与碱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u(OH)2],这是鉴定Cu2+的原
理之一(
答案 (1)√
Fe+2H+===Fe2++H2↑ Fe+Cu2+===Fe2++Cu
2.铁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
化学式 俗名 FeO Fe2O3 铁红 红棕色 _________粉末 难溶于水 +3 _____ Fe3O4 磁性氧化铁 黑色 ______晶体(有磁性) 难溶于水 +2,+3 _________
溶液中含有Fe2+
专题2.2-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卷版+解析)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2-2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目录 (1) (2) (4) (4)【基础巩固练】 (4)【发散思维练】 (8)【核心素养练】 (10)【中考提分练】 (11)1.金属活动性顺序【注意】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原子在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金属活动顺序的主要应用(1)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应用广泛,例如帮助我们对以下问题做出判断:①不能用锡壶装酸性物质。
因为锡排在氢的前面,会腐蚀锡壶。
②不能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铜的前面,能把铜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使药效降低。
(2)湿法炼铜的原理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此过程中金属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强,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了金属铜。
1.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验证方法首先应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清晰的记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与不同物质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同时也帮助我们确定了金属的活动性。
(1)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如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方法1:取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盐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将Cu丝分别伸入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属被置换出来而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将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单质,如Zn 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
(2)比较四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如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一般情况下四种金属可分成两类:一类氢前金属,一类氢后金属,所以通常先取四种金属的单质和盐酸或稀硫酸,然后分别将四种金属放于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Mg、Zn比Cu、Ag 活泼,同时又可根据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来确定Mg比Zn活泼。
初中化学盐和金属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盐和金属反应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化学盐和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1. 化学盐和金属的特性及反应规律
2. 化学实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实验
教学重点:
1. 掌握化学盐和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
2.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 化学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溶液、铜片、铁片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安全措施:学生必须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盐和金属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30分钟)
1. 讲解化学盐和金属的特性及反应规律。
2. 演示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操作(4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实验。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化学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
2.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并写下实验报告。
2. 复习化学盐和金属的相关知识,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具:PPT、实验用具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化学盐和金属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注: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做到安全第一。
浅析循环腐蚀试验标准GMW14872—2013的应用

Zonghe 丫anjiu "综合研究 |浅析循环腐蚀试验标准GMW 14872—2013的应用黄艳(上海浩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1906)摘要:循环腐蚀试验标准GMW 14872—2013描述了评估零部件和总成件的加速实验室耐腐蚀性测试的方法,试验程序提供了循环条件(盐溶液、各种温度、湿度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以加速金属腐蚀。
该程序可有效评估各种腐蚀机制,如一般腐蚀、电镀腐蚀、缝隙腐蚀等,可单独调整试验曝露/环境条件,以达到任何所的腐蚀曝露 。
GMW 14872—2013实施过程,试验条件 实 到的 合盐雾在试验过程中应用到的问题以及腐蚀片在试验的应用这3个方, 实测试 的。
关键词:腐蚀 性 性0引言GMW 14872—2013循环腐蚀测试方法包括1% (近似 值)的复合盐雾在高温 湿和温 的 应用。
一试验循环等于24 h ,—测试周1成,测试曝露是标试描述的, 标准提供的产以及 ,测试 试失所循环。
ASTM B117的雾耐腐蚀的考察, 测试样品在 条件耐腐蚀 的 , 整、零部件、总成件的通用标准应用很广泛,因此这个标准的试验应用更值得 研究。
本文以底盘件控制臂的测试为例,对试验过程中遇到 的3方的问题 单 ,一测试周在环境段喷4次盐雾,外观性检查进行6个循环周期,功能性检查63个循环周,腐蚀片的腐蚀如 6测试周期 时,腐蚀 0.84 土 0.14)g ;63测试周时,腐蚀 1 (9.47 土 0.38)g 。
1试验条件设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1.1 喷盐雾后30 min 内从100%RH 降湿至45%RH一测试循环由3测试 组成:(1) 第一 环境 温度 25 + 3)9;相对湿度为(45 土 10)%RH ;持续时间约8 h 。
(2) 第二湿温度为(49 + 2) = ;相对湿度约100%RH ;持续时间约8 ho(3)第三 温阶段。
温度为(60 土 2)>;相对湿度!30%RH ;持续时间约8 ho在第一 ,最实现的就是喷盐雾完成后迅速降湿多数箱体实情况如图1所示,达到标准要求,淋后产品曝露恒温恒湿至少1.5 h ,不被客户认可。
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ppt课件.ppt

金属与盐的反应
注意
(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元素的前面。 (K、Ca、Na除外)
(2)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3)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考点1: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现象
考点2:判断活动性顺序 考点4: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层次二: 制氢能力
不同金属与同种盐溶液 同种金属与不同盐溶液
考点5:判断速率快慢及产生氢气质量多少
考点6:根据反应图象比较
考点8:判断比较复杂的溶液或固体的组成
考点7:判断反应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
金属与酸的反应
注意
(1)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K、Ca、Na除外)
例5: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 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BC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C.CuSO4溶液、Fe、Al D.AlCl3溶液、Fe、Cu
制氢能力 (1)将五种等质量的铝、镁、铁、锌、铜金属投入 到相同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
例3:现有M、N、X、Y四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 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M的硝酸盐溶液 中,在X 表面有M析出;将M浸入N的硝酸盐溶液, 在M 表面有N析出。则M、N、X、Y的金属活动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A )
A.Y>X>M>N C.N>M>X>Y
B.Y>X>N>M D.X>Y>M>N
Mg Al Zn Fe Cu
①制H2的速度由快到慢: Mg>Al >Zn>Fe Cu不反应 ②制H2的能力由强到弱: Al>Mg >Fe>Zn Cu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残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残渣中一定含有Ag、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Cu(NO3)2、AgNO3
B.残渣中一定含有Ag、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Cu(NO3)2
C.残渣中一定含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D.残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的或活泼性顺序为:铁>铜>银,所以铁粉和硝酸银、硝酸铜混合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和硝酸铜进行反应.
解答:解:根据题意残渣中加入盐酸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铁粉完全反应.
根据活动顺序可知,铁粉完全反应有四种情况:
一是:铁粉反应了一部分AgNO3,此时残渣为银,滤液有Fe(NO3)2、Cu(NO3)2、AgNO3
二是:铁粉恰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此时残渣为银,滤液有Fe(NO3)2、Cu(NO3)2
三是:铁粉和一部分硝酸铜溶液反应,此时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残渣为银和铜,滤液有Fe(NO3)2、Cu(NO3)
2
四是:铁粉恰好和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此时硝酸银溶液也反应完全,残渣为银和铜,滤液有Fe(NO3)2
四种情况中滤渣中都有银,滤液中都有硝酸亚铁溶液.
对比四个选项只有选项D正确.
选D
点评: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
金属与酸、盐混合溶液反应的优先置换原理
从广义上(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看,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当金属跟酸或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其反应顺序如何判断呢?
在相同条件下,还原剂总是优先与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发生反应。
同样,氧化剂总是优先与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发生反应。
而物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的判断,则是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较强,则其离子的氧化性较弱;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较弱,则其离子的氧化性较强。
例题:向粉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不溶物中含有铁,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必定含有,可能含有
B. 滤渣中必定含有,可能含有
C. 滤液中必定含有,可能含有
D. 滤液中必定含有,可能含有
解析:几种金属(除外)与排在它们后面的一种金属盐溶液相互反应时,根据优先置换原理,首先是最活泼金属跟盐反应,当它反应完全后,才依次轮到后面的金属跟盐反应。
在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首先反应的是Mg,其次是Fe。
当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Fe时,说明Mg已部分或全部与盐酸、反
应,生成了对应的;Fe可能部分参加了反应,过滤后滤渣应为被Mg(或Fe)置换出的部分铜(或全部铜),即滤渣中一定含有Cu。
由于滤渣中含有Fe,所以滤液中一定不含(Fe跟盐酸、均反应,不能共存);因盐酸、的量未知,故Mg可能有剩余;Fe可能参加了反应,也可能未参加反应,于是滤液中可能含有(不是一定含有)。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以Mg的质量为标准,对参加反应的盐酸、的量作3种假设:(1)Mg只部分反应,(2)Mg恰好反应完,(3)Mg已反应完,Fe部分参加反应。
其共同点:一是滤液中一定含有,滤渣中不一定有Mg。
二是滤液中不一定含。
答案:A、C。
题型一:考查核心:(1)活泼金属置换多种不活泼金属的顺序(2)反应物过量情况的分析。
四种经典题型,即金属加入混合盐溶液之后,滤渣、滤液的组成分析:
(滤渣就是金属单质)因为有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滤渣是什么?渣就是固体。
①滤液中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银离子)
②滤液中加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有铜离子)
③滤渣中加酸,不产生气体(说明没有氢前金属单质)
④滤渣中加酸,产生气体(说明滤渣中有氢前金属单质)
例1:在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全后过滤,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2+、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分步分析:
1.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顺序:Zn Fe Cu Ag(四种金属活泼性从强到弱)(先置换最弱的金属)
铁的量再多也置换不出来锌,因为锌比铁活泼。
① Fe+2 AgNO3= Fe(NO3)2+2Ag ,AgNO3反应完全之后
② Fe+Cu(NO3)2= Fe(NO3)2+ Cu
2.假设Fe的量不同时,滤渣中和滤液中分别有什么
(1)Fe的量很少,只反应掉部分AgNO3,反应①进行不完全,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Cu2+、Ag+(2)Fe的量恰好反应掉AgNO3,反应①进行完全,滤渣中有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Cu2+
(3)Fe的量反应掉全部AgNO3还有剩余,反应①进行完全、反应②进行不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Cu2+
(4)Fe的量恰好反应掉AgNO3和 Cu(NO3)2,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5)Fe过量,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后Fe仍有剩余,滤渣中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3.据上述五种可能情况,由题中产生气体一项进行分析,只有第(5)种情况符合题意,选出A。
题目解完。
练习:某溶液中含AgNO3、Cu(NO3)2、Zn(NO3)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成A.B.C.D四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1)向A所得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组成是,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__ ;
(2)向B所得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有蓝色沉淀产生,则滤渣组成是,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__ ;(3)将C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组成是,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__ ;
(4)将D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组成是,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 __ 。
确定滤渣组成的捷径: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我们力求又快又好的解题方法。
读题之后,确定是滤渣中加酸,产生气体这种模型,解题步骤如下:
1.将H和题目中出现的金属元素(不论单质还是离子)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好:
Zn Fe H Cu Ag
2.按“在H前面,只找一个,往后扫描,一网打尽”读出答案。
在H前面的第一个金属Fe停下,从Fe起(含Fe),往后扫描题中出现的金属,就是滤渣中一定存在的金属。
即为Fe、 Cu、 Ag
在讲这些题时,应该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先置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