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保护治疗现状

合集下载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张伟立;徐军伟;崔丽;许智娟【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年(卷),期】2014(0)12【摘要】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pharmaceutical economic analysis to reduce the cost of medical care, and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Indications, compliance, cost and security of Ecabet Sodium Granul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gastric ulcer drugs.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 to apply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evaluation to optimize the therapeutic schedule, therefore to guide rational drug use, to control drug cost, and to reducethe patient's economic burden.%目的:研究药物经济学的引入对降低医疗成本、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方法:分析比较依卡倍特钠颗粒与其他治疗胃溃疡药物的适应症、依从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结论:应用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总页数】3页(P58-60)【作者】张伟立;徐军伟;崔丽;许智娟【作者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06;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06;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06;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684;C913.7【相关文献】1.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迟桂春2.从长期生存角度看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何裕隆3.基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医院蒙药制剂 [J], 温都日娜4.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解析长效利培酮微球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J], 朱珠;杨会霞;蔡乐5.新型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J], 王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黏膜保护药的案例

胃黏膜保护药的案例

胃黏膜保护药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胃黏膜保护药的案例:
1. 抗酸药:常见的抗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例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2. 补充黏液和碳酸钙的药物:例如铋剂(如铋碳酸铋胶囊)通过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黏液和胃酸中和作用来保护胃黏膜。

3. 胃黏膜保护剂:例如载铝胶囊能够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减少黏膜受到刺激的可能。

4. 清除自由基的药物: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左旋门冬氨酸等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对胃黏膜的氧化损伤。

这些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减轻胃黏膜受到炎症和损伤的程度。

然而,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建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马志琳;崔梅花【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Stomach as a digestive organ , is stimulated inevitably by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harmful factors , so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how gastric mucosa resist harmful factors .At present , researches on the gastric mucosa protection have been from the system , organ and tissue levels to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In this artica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the gastric mucosa was reviewed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related gastric mucosal protection .%胃作为一个消化器官,不可避免受到外源性及内源性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因此,对胃黏膜如何抵御损伤因子的探索尤为重要。

目前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已经从整体、器官和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本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开展胃黏膜保护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373-377)【作者】马志琳;崔梅花【作者单位】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参灵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J], 赵存方;张竟;于荣屏2.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3.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哲;崔立红4.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罗双慧; 刘巍; 曾志琴; 胡楚鹏; 许宁银; 黄安; 奚涛; 邢莹莹5.铁皮石斛水溶性总蛋白对大鼠胃黏膜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保护机制研究 [J], 张婉迎; 白雪媛; 杨俊杰; 韩冰; 张巍; 王思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粘膜

胃粘膜

胃粘膜一、什么是胃粘膜胃粘膜是存在于胃部内壁的一层很薄、很脆弱的粘膜组织,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安全。

它具有一个损伤与自我修复的动态平衡机制,保护着胃部的正常运作。

一旦外界给予胃的负担过重或刺激过强,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胃酸便开始对胃壁的“自我消化”,继而形成凹入表面的破损。

胃粘膜一旦受损,就很难再恢复如初。

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

专家指出,保护胃粘膜免受伤害,除了要减少不良因素对胃的刺激外,还需同时修复和保护相对脆弱的胃粘膜,这样才能避免胃病发生和复发二、胃粘膜的作用胃黏膜对胃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但很脆弱,环境因素、饮食、药物、吸烟、酗酒、细菌感染、情绪变化等,都可对其造成伤害。

胃黏膜的损伤与自我修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如此,胃才能正常运作。

一旦外界给予胃的负担过重或刺激过强,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胃黏膜受损,很难再恢复如初,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三、胃粘膜减少的症状常由于化学因素(吸烟、喝酒、浓茶、咖啡及刺激胃粘膜的药品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物理因素(过冷、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或暴饮暴食等)、细菌或其毒素刺激等因素所致。

四、胃粘膜损伤的预防工作1.保护胃粘膜的食物胃贵于“养”而非“治”,适当的饮食内容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粘膜损伤的重要措施。

应限制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并利用饮食减少或增加胃酸的分泌,调节胃功能。

对①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的患者,可给予富氮浸出物的浓缩鱼汤、鸡汤、蘑菇汤等食物刺激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则应避免上述原汁浓汤、采用煮过后去除原汤的瘦肉、鱼、鸡肉,以及藕粉、淡茶、各种甜的煮水果、浓米汤、米粥等,使胃液分泌减少,并可食用鲜牛奶、豆浆、带碱的馒头干以中和胃酸。

大米或小米熬成的粥具有调理肠胃功能。

2.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保健食品1)以大麦及麦芽为原料或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

消化性溃疡与胃黏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与胃黏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与胃黏膜保护剂邵忠福【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6(28)11【摘要】近一个世纪,在对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无酸无溃疡”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v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hcobecter Pylori,H.pylori)之后,揭示出H.pylori与PU的密切关系,使人们对PU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飞跃。

1990年,第七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有学者提出了“无H.pylofi 无溃疡”的论点。

自此,H.pylofi的发现和研究给PU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带来了一场革命,根除H.pylofi使PU的治疗亦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未搞清楚,如: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是感染了H.pylofi的人都发生PU,发生PU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做根除H.pylori治疗,仅用抗酸或抑酸剂以及其他药物治疗,溃疡亦能治愈等等。

随着研究深入,根据病因不同,现将PU分为:H.pylori相关性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溃疡(NSAID溃疡)和非H.pylori非NSAID溃疡。

人们认识到,H.pylori在Pu发生过程中,特别是H.pylofi相关性溃疡,具有非常重要的致病作用。

这一发病机制与NASID溃疡及非H.pylofi非NSAID溃疡不同,临床治疗亦有很大区别。

总之,PU的发生依然是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相互作用、失衡造成的结果。

本文就PU发病机制及近年胃黏膜保护剂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084-1087)【作者】邵忠福【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胃黏膜保护剂联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疗效观察 [J], 秦建强;任倩;苏鹏飞2.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J], 王丽媛3.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与胃肠动力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J], 计敏;蓝显明;杨琪凌;李仁祥4.胃黏膜保护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黄洋5.熊去氧胆酸软胶囊联合伊托必利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J], 李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胃溃疡的治疗 将更加精准、有效、安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内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 膜的自身消化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胃溃疡的药物 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总的来说,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促 进胃黏膜修复药物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发展。这些药物不仅提高了胃溃疡的 治疗效果,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 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型的、更有效的药物 出现,为胃溃疡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预后。也希望医学界能更深入 地理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胃溃疡药物研究现状 及进展
01 研究现状
03 结论
目录
02 进展与趋势 04 参考内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 多、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临床上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 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治疗胃溃疡。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些常用胃溃疡药物 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熔融沉积建模是一种以熔融态塑料为原料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 成本低、无毒环保、操作简单。然而,FDM技术的打印速度较慢,且对丝材的 要求较高,不适合大型FRCs的制造。
1、性能评价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产品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耐腐蚀 性能等方面。其中,力学性能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包括拉伸强度、压缩强 度、弯曲强度等。常用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试样拉伸测试、三点弯曲测试、四 点弯曲测试等。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应用于各种胃黏膜损伤,有些场合充当主药,有些场合作为辅助用药,主要应用于急性应激、抗幽门螺杆菌(Hp)、抗胃溃疡和胃炎、抗胆汁反流,以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当必须长期应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可用于防治其造成的胃黏膜损伤,还可用于外科手术后吻合口溃疡以及用于急性中毒洗胃后、误食异物后、插鼻胃管吸引后等机械性胃损伤。

Hp的发现以及对其深入研究,已证明它是胃炎、胃溃疡发病机制之一,甚至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其有鞭毛,可在胃内穿过黏液层,并依靠黏附素的作用,紧贴上皮细胞而定植于胃窦黏膜小凹处,其有尿素酶可损伤上皮细胞,又有毒素VagA和CagA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因此,杀灭Hp对保护胃黏膜至关重要。

临床上应用铋剂和相关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等组成杀灭Hp方案。

经典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可达80%以上;而单独应用铋剂,Hp根除率也在30%~40%,疗效可观。

近半数的杀菌方案含有铋剂,可见应用之广泛。

即使三联治疗失败,铋剂仍可作为主要药物应用于二线根治Hp方案中。

最近有报道用铋剂加上兰索拉唑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成四联一周二线治疗方案,Hp根除率达83%,效果好,副作用也小。

除用于杀菌外,铋剂还可用于抗炎、抗溃疡治疗,疗效类似于H2受体阻断剂。

其中代表药物胶体次枸橼酸铋(又名德诺),有很高的水溶性和良好的胶体性。

在胃内,铋与枸橼酸之间的键断裂,铋与糖蛋白形成不溶性沉淀物,覆盖于损伤表面。

铋离子还可直接进入细菌菌体,使之死亡。

口服德诺后,99%药物在肠道发挥作用,不吸收,因此副作用小。

用法:120μg/次,4次/d,三餐前半小时和晚餐后2 h服用,一般连续用药2~4周。

为防止在低酸条件下铋吸收增加,造成体内积蓄,一般不与抑酸药同用,连续应用也应少于2个月。

其主要副作用为舌苔发黑、大便发黑,要注意与消化道出血进行鉴别。

2023年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由甘草酸苷、黄芩苷、人参总皂苷等多种成分组成。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保护胃黏膜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肝炎、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对中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的使用越来越受青睐,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市场潜力巨大。

2. 品牌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个品牌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产品,品牌竞争激烈。

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品牌则通过价格、渠道等方面进行竞争。

3. 医疗机构推广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推广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这对行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患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和使用率。

4. 行业监管力度加强:随着对中药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也面临更多的监管要求。

例如,对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广告宣传等方面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不合格产品将被淘汰出市场。

5. 消费者认知度提升:随着中医药的传播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认知度提升。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安全性、疗效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行业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监管压力。

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疗效的提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并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推广产品的应用。

此外,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维护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御修复第五层次:修复重建因子…2
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几乎机体所有细胞都有表达。溃疡局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能生成并释放bFGF ,显著促进肉芽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
1Tarnawski A,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5,30 ( Suppl 208 ):9-13 2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防御修复第五层次:修复重建因子…1
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单链多肽,生理 状态主要由颌下腺和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粘膜损伤时溃疡区 附近多能干细胞(ulceration-associated cell lineage)能合成并分泌大 量EGF,在局部与EGF受体结合,促进上皮修复:
HSP70在大鼠应激状态下 胃粘膜组织的表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8):969-71

胃粘膜保护:认识史

胃粘膜保护:细胞与分子机制
胃粘膜保护:药物作用机制
达喜:抗酸抗胆汁的胃粘膜保护剂 小结
能显著增强胃粘膜防御修复系统的药物 —胃粘膜保护剂
胃粘膜防御修复系统是立体、多层次、相互联系 的网络体系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1
“胃象瓷器一样耐腐蚀!”
1855年
法国实验生理学家Bernard提出:
“胃壁包绕胃酸,就象瓷器一样
耐腐蚀!”
1. Werther LJ. The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2000;67(1):41-53 2.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1
常用胃粘膜保护剂-前列腺素类衍生物
代表药物:米索前列醇(喜克溃)
药动力学: 口服1.5小时后完全吸收,肝肾肠胃组织浓度高,75% 随尿排出 药效学: 增加胃粘液合成与分泌 促进HCO3-分泌 增加胃粘膜血流 抑制胃酸分泌 不良反应: 腹泻,妊娠子宫收缩,孕妇禁用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自由基清除系统
氧自由基
生成
白细胞 浸润
胃粘膜损伤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6
其他防御修复因子:热体克蛋白(HSP)
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高度保守性蛋白。正常状态下低水 平表达,与蛋白转位、折叠和装配有关,称“分子伴侣” 应激状态下(热休克、葡萄糖饥饿、病原菌感染等)高表达, 抑制应激诱导的胃粘膜细胞凋亡。
运输氧、养分、胃肠激素,维持胃粘膜的 结构功能与更新 促进粘液生成和分泌 胃粘膜毛细血管含有“窗孔”结构,摄 取壁细胞产生的HCO3-,运输至上皮细胞 分泌入粘液层 如酸或其他损伤因子反流入粘膜,将引 起神经介导的GMBF升高,对限制损伤促 进修复意义重要 前列腺素(PGs),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CGRP)能显著增加GMBF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MIMS,中国药品手册年刊,2003
常用胃粘膜保护剂-瑞巴派特
有效成分:瑞巴派特(膜固斯达) 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0.5~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半衰期2小时, 大部分以原药从尿排出。 药效学: 增加胃粘液量 增加前列腺素合成 增加胃粘膜血流量 清除氧自由基 促进EGF及其受体表达 不良反应: 可有白细胞减少,肝脏GPT升高,血尿素氮升高,眩晕等。
胃粘膜损伤 (损伤指数)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胃粘膜保护剂药代动力学
二种作用方式:
吸收入血,全身性作用: 前列腺素类衍生物 替普瑞酮 瑞巴派特 吉法酯 麦滋林
不吸收入血,消化道局部作用 铋剂 铝剂:硫糖铝,铝碳酸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防御修复第四层次:免疫细胞-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定居在固 有层,作为警戒细胞感受异体 成份,释放炎性介质,增加粒 细胞浸润,形成适当炎症反应
炎症是“双刃剑”,既有防 御作用,其产生的 “氧自由 基”也有损伤作用
Normal
Mild
常用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
有效成分:萜的衍生物
药动学: 口服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以消化道、肝胰、肾组织 浓度高,大多以原形经呼吸道、肾脏和粪便排出。 药效学: 促进胃粘液分泌,粘液糖蛋白及磷脂的合成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改善胃粘膜血流量
不良反应: 有时有便秘,腹泻,肝脏GPT升高,胆固醇升高,头痛等。
1麦滋林药品说明书 2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常用胃粘膜保护剂-吉法酯
有效成分: 金合欢乙酸香叶醇酯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胃肠组织浓度较高, 经肝脏代谢。 药效学: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促进胃粘膜上皮的再生与修复 不良反应: 偶见心悸,口干,便秘等
其它防御修复因子:三叶肽
小分子多肽 , 带有三对二硫键 , 呈三叶状结构;非常稳定 , 能抗酸、抗蛋 白酶分解、抗热;有三种类型 , 以部位特异性方式在胃肠上皮表面表达: TFF1 TFF2 TFF3 遍布胃上皮 远端胃上皮和十二指肠腺 全小肠和大肠上皮
保护作用: 与粘液凝胶层中糖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强粘液凝胶层 是粘膜损伤的快速反应肽,在早期修复阶段上调表达:愈合带上皮 基侧面受体结合腔内三叶肽,与EGF协同,促进上皮细胞的迁移修复
攻击-防御因子的平衡是 维护胃健康的基础
1963年
Shay和Sun提出: 胃粘膜攻击 - 防御因子 平衡理论
Protective Factor Aggressive Factor
1.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序1 2.Hotta.Trends in Glycoscience and Glycotechnology. 2000;12(63):59-68.
1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28(5):257-63 2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53
其他防御修复因子: 巯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
胃粘膜富含非蛋白巯基(NPSH): 95%以上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
胃粘膜易受腔内刺激 激发免疫细胞炎症反应
1胃粘膜病变的病理学探讨,医学论坛(日本):1992 2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3
防御修复第二层次:上皮屏障
胃上皮细胞顶膜能抵御高浓度酸 胃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 胃上皮抗原递呈,免疫探及并限制潜在有害物质 持续快速更新:人胃上皮细胞每分钟脱落50万个, 2-4日完全更新一次
能显著增强胃粘膜防御修复系统的药物,即胃粘 膜保护剂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胃粘膜保护的药效机制
药物保护胃粘膜作用机理 含以下环节
覆盖形成保护层,隔离损伤因子 ↑粘液糖蛋白/磷脂 ↑HCO3↑上皮细胞更新速度


↑前列腺素,↑血流量
↑巯基,↓氧自由基 ↑EGF及其受体,↑bFGF及其受体
防御修复第一层次:粘液-HCO3 屏障
•胃腔内可溶性粘液与食物相混
- -
胃粘液 •上皮表面粘液凝胶层 •粘液细胞囊泡内粘液
•厚度:平均180µ m,呈连续性分布 •主要成分: H+ 表层:糖蛋白 减慢H+扩散, + 形成PH阶差 次层:磷脂 HCO3 •保护作用: 润滑与机械保护,阻止细菌,抗H+反弥散
“阻H+屏障”和“前列腺素”的发现
1964年 Davenport发现: “胃粘膜具有阻止H+自胃腔向粘膜内扩散的屏障 作用”1 1975年 美国密歇根州Upjohn药厂Robert发现: “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提出细 胞保护(Cytoprotection)的概念”2
1. Davenport HW. Digestion. 1972;5:162 2.Robert A. Gastroenterology. 1977;77:764
全面阐述胃粘膜保护机制
1996年 Wallace全面阐述胃粘膜屏障: 根据解剖和功能将 胃粘膜的防御修复分为五个层次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序2
胃粘膜防御修复五个层次
1.粘液- HCO3-屏障
2.上皮层屏障
3.胃粘膜血流
4.免疫细胞炎症反应
5.修复重建因子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2
Moderate
Marked
1.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Gastritis, the updated Sydney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1996,20(10):1161-81 2.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早期修复:损伤后数分钟,EGF促进损 伤周边(愈合带)上皮细胞移行覆盖创面。
晚期修复:EGF促进上皮细胞分裂,分化, 增殖,完成再上皮化;促进某些低分化细 胞进入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形成小管,转 化为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