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恐龙》教案_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
3.能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整理文章内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恐龙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汇。
2.培养学生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恐龙的特征和习性。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整理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教材《恐龙》、录音机、幻灯片、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先播放一段关于恐龙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并引出恐龙这个话题。
2.询问学生对恐龙的了解程度,记录学生的回答。
Step 2 学习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特征,讨论恐龙的体型、鳞片等特点。
2.出示幻灯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恐龙的生活环境和食性。
3.学习相关词汇,如恐龙、翅膀、尾巴等。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Step 3 讲解和讨论1.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恐龙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2.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恐龙的特征和习性,并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Step 4 练习和巩固1.设计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恐龙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关于恐龙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总结和延伸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恐龙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恐龙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具,以及小组活动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能力较差,下节课需要多加培训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恐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恐龙的一些种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图书等资源,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课文导入与阅读理解1. 导入:(1)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恐龙的了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第2课时:生字词学习与书写1.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 书写生字词:(1)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词。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第3课时:写作训练1. 口头表达:(1)学生分享他们对恐龙的看法。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2.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恐龙的写作练习。
(2)教师批改,给予反馈。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生字词掌握: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情况。
4. 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内容是否丰富、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恐龙》。
2. 恐龙图片、图书等资源。
3. 练习本、笔等书写工具。
五、教学步骤1. 第1课时:(1)导入:展示恐龙图片,邀请学生分享对恐龙的了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小组合作讨论。
2. 第2课时:(1)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
(2)书写生字词: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语文三年级《恐龙》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恐、龙、挖、掘、博、物、馆、介、绍、科、普、知、识”等字词。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了解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学生回答:“恐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在课文中发现的有趣内容。
3.精讲课文(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读音。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活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列举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
5.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恐龙化石的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课下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恐龙》,让学生了解了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了解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词有点特别,它们都和恐龙有关。
比如‘恐’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偏旁,和什么字有关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没错,‘恐’是心字底,和心情有关。
三年级《恐龙》教案

三年级《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本,获取相关信息。
(3)能够用词语描述恐龙的外形、生活环境和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恐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图片和阅读文本,获取相关信息。
3. 用词语描述恐龙的外形、生活环境和行为。
三、教学难点1. 恐龙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恐龙的相关图片、文本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点。
(2)学生分享对恐龙的已知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恐龙的图片,说出恐龙的外形特征。
(2)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环境。
(3)教师讲解恐龙的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恐龙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2)每组选取一种恐龙,用词语描述其外形、生活环境和行为。
(3)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恐龙的兴趣。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探究。
5. 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一幅恐龙的图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2)阅读一本关于恐龙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恐龙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展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自身和他人的学习进步。
三年级语文恐龙教案

三年级语文《恐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包括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 通过对恐龙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自然等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恐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恐龙的灭绝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恐龙与现代生物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恐龙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
2. 学生分享对恐龙的认知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恐龙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二、课堂阅读(10分钟)1. 教师发放《恐龙》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如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等。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恐龙的灭绝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讲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四、延伸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恐龙与现代生物的联系。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分享探究成果。
3. 教师总结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演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讨论和延伸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六、课堂写作(15分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对恐龙的认知,引导学生创作有趣的恐龙故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2. 学生准备记录恐龙知识的笔记本。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教案范文(精选16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教案范文(精选16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恐龙》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3、借助网络等多种媒体完成“恐龙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称作,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
二、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恐龙的网站,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两亿年以前,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1、过渡:课文接下去介绍了哪些恐龙呢?请同学们读下面的课文,在恐龙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
2、反馈,师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屏显: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鱼龙翼龙)(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谁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听?2、读后屏显: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
3、(自问自答)为什么样说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呢?因为它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生活习性相同,但恐龙只是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分别是水中和空中的霸主,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4、(屏显“鱼龙”图片)这就是“鱼龙”。
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指名说。
齐读这句话5、(屏显“翼龙”图片)这就是“翼龙”,“翼”就是翅膀。
为什么叫它翼龙?谁来读?这句话把翼龙比作什么?6、齐读第三自然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及飞翔在空中的翼龙,它们属于恐龙的亲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导说: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教学雷龙。
三年级语文下册《恐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如“恐龙、生存、灭绝”等。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生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学习:恐龙、生存、灭绝、年代、化石等。
2.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恐龙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停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恐龙的灭绝原因,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恐龙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恐龙的特点和存在的时间。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恐龙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3. 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如“恐龙、生存、灭绝”等。
4. 课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停顿。
5. 课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恐龙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恐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恐龙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喜欢的恐龙特点和原因。
3. 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恐龙的资料,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者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能力。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朗读表现: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表情和停顿等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恐龙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年级语文恐龙教案

三年级语文《恐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恐龙、巨大、神秘、推测”等词语。
(2)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恐龙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恐龙相关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的了解。
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恐龙特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恐龙灭绝的原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如何在描述恐龙时运用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恐龙图片、恐龙化石图片等。
2. 多媒体课件:介绍恐龙的相关资料。
3. 作业纸:用于学生分组讨论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恐龙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恐龙为什么灭绝?与人类有什么关系?4. 想象与创作(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一只恐龙的生活场景。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鼓励。
5.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恐龙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拓展1. 恐龙知识问答:组织一场恐龙知识问答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参观博物馆:安排一次博物馆之行,让学生实地观察恐龙化石,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绘制一幅恐龙生活场景的画。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恐龙的书籍,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
教学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
〖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
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
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
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
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