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六讲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六讲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十六讲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 矛盾就是,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的两种基本属性。

出现相反意思的词语,一般都是矛盾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2.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任何矛盾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异。

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1)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效率等反义词→(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机遇与挑战并存;取得……成就,存在……问题→3.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1) 善恶相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师生共存→(2) 居安思危、福兮祸之所伏、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4. 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以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

(2)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孤掌难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包容性发展→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关系最密切的人,往往矛盾最多;同行是冤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因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

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3. 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例1】(2018届扬州三模)“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

”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 )A. 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B.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转化C. 质变较之量变更为重要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冲A (2018届南通模拟)下列成语与漫画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笔记:【例2】 (原创)下列选项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B.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冲A 右面漫画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可分割③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笔记:1. (2016·真题·28)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B.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C. 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D. 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2. (2017·真题·27)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第2题) (第3题) (第4题)3. (2008·真题·37)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 矛盾着的双方是没有差别的B. 矛盾的产生与存在是人为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 (2013·真题·27)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斗争C. 矛盾双方相反相成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5. (2015·真题·2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4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
含义 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方法论 要求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侧面各有其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
[答案]A
10
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解析]这首诗的含义是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 抓主要矛盾。 [答案]B
11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去 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②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9
3.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 )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政治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矛盾观是政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现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探讨高三政治矛盾观的相关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是:A.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C. 社会主义社会内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句话表明: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其他矛盾B. 人民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C. 实现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D. 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发展生产力3. 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 矛盾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B. 矛盾的解决必须抛弃斗争方法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 矛盾的对立面不存在排斥关系4. 下列矛盾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 单纯的矛盾B. 对立的矛盾C. 主要的矛盾D. 辅助的矛盾二、判断题1.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A. 对B. 错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排斥。

A. 对B. 错3. 解决矛盾只能通过和平渠道。

A. 对B. 错4. 矛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举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怎样的?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逐渐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逐步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规律。

举例来说,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矛盾,劳动人民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其专业技能,但又有时可能存在理解不够、协作不顺畅等问题。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合作,矛盾可以得到解决,形成更好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对我国某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该企业认为“危中有机”,通过改变营销策略、调整海外布局等方式使企业效益不降反升,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并寓于斗争性之中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必须加强前瞻预防。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④主次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下列名句与下图漫画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5.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

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

这说明(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④真理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水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3. 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 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异则事异,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物或损之而益, 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解析: 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符合题干要求。 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解析:B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答案:B
高考总复习.哲学
专题四
唯物辩证法
三 、 矛盾的观点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一)矛盾的概念
同一性与斗争性 是矛盾的最基本的属 1.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 。 __________________是矛盾的最基本的属 矛盾就是________。 矛盾就是 性。 2.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 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的属性和趋势 。 它包括两方面含义: 它包括两方面含义: 为前提,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______________为前提, 为前提 双方_________________中。 双方 中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 2 ) 矛 盾 双 方相互贯通 , 是 指 矛 盾 双 方 ________ , 双 方 ________ 相互渗透 ______________可以 相互转化 可以________。 。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7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7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3.漫画《扁担》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生活充满信心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4.“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为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必须正确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下列关于“破”与“立”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破”与“立”存在共同的基础和元素,因此要做到“立”中有“破”②“破”与“立”互为前提和条件,因此要做到“破”和“立”的均衡发展③“破”与“立”存在互相反对、互相限制的关系,因此要“破”和“立”并举④“破”与“立”存在着由此达彼的贯通性,因此要顺应“破”和“立”的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乡针对部队个别同志没有认真执行群众纪律的问题,给军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

高中政治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选择题1.共享汽车在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因其具有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车辆较少,取车、停车不太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或其他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这也让人们对这一新业态产生疑惑。

面对这一疑惑,我们应( )①抓住重点的同时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②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既分清主流和支流,又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④看到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面对共享汽车这一新业态产生的疑惑,我们应既分清主流和支流,又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时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共享单车有着光明的前景,要支持新事物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不涉及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④均与题意不符。

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2.葛洪在《抱朴子·博喻》中说,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他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看事物要抓主流,不能吹毛求疵③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要服从整体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防微杜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葛洪这句话是说,小的毛病损坏不了一个大的器物,一时的问题不会拖累优异的才能,这告诉我们看事物要抓主流,不能吹毛求疵,同时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防微杜渐,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干肢不符。

答案D3.目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央行减准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政策( )①稳中有调——坚持了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②稳中有调——坚持了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③定向调控——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④定向调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以我国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命题,有助于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复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对我国某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该企业认为“危中有机”,通过改变营销策略、调整海外布局等方式使企业效益不降反升,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并寓于斗争性之中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
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必须加强前瞻预防。

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主次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名句与下图漫画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5.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

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

这说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
④真理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水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
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

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方言,顾名思义是通行于一方之言,它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双重烙印,从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人际地域区分最有效的识别方式,也正因此,乡音最亲切,乡音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成为人们的精神纽带。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各地独具特色的方言,渐渐黯然失色,成了年轻人及在校学生眼中的“土话”,而非“近乡情更怯”的乡音。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简要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促进方言的发展提两条建议。

答案精析
1.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B说法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D与题意不符。

]
2.A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排除③④。

]
3.D [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的,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主次矛盾的转化,④与题意不符。

]
4.C [漫画中的语言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A是正确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符合题意;C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符合题意;D是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
5.D [①表述错误,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在强调矛盾促进事物发展。

] 6.A [材料主要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缺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与题意无关。

]
7.D [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无关。

]
8.(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普通话与方言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普通话与方言具有斗争性。

普通话与方言是不同的语言,二者存在差别。

③普通话与方言具有同一性。

普通话和方言可以相辅相成,二者可以相互区别而存在,相互比较而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我们应在普通话与方言的对立统一中促进它们的共同发展。

(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要在方言的交流中促进其发展。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要在对方言的继承中发展。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