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会合与函数观点§、会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构成的整体叫做会合。
会合三因素: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需构成两个会合的元素是同样的,就称这两个会合相等。
3、常有会合:正整数会合:N *或 N ,整数会合: Z ,有理数会合:Q ,实数会合: R .4、会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绘法.§、会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会合 A 、B ,假如会合 A 中随意一个元素都是会合 B 中的元素,则称会合A是会合 B的子集。
记作 A B .2、假如会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 x A ,则称会合A是会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会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会合是任何会合的子集.4、假如会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会合 A有 2 n个子集.§、会合间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会合 A 或会合 B 的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会合 A 与 B 的并集 .记作:2、一般地,由属于会合 A 且属于会合 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 A 与 B 的交集 .记作: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函数的观点A B .A B .1、设 A 、 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依据某种确立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会合 A 中的随意一个数x ,在会合 B 中都有唯一确立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会合A到会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2 、一个函数的构成因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假如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同样,并且对应关系完整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一性与最大(小)值1、注意函数单一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奇偶性1、一般地,假如对于函数f x的定义域内随意一个x ,都有f x f x,那么就称函数f x.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对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假如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随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对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般地,假如x n 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一、数与式1、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常数是除变量外的有限定义的数量,变量是可以任意取值的量,而运算符号则是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
2、十进制及其他进制:十进制是分别使用0~9十个数字、以及逢十进一的一种进制制度,而其他进制则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3、有理数的表示及其运算:有理数可以使用两个整数的商和余数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余数可以是负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则有加减乘除求倒数等。
4、无理数及其后结果:无理数是不能用有理数恒等式表达的数,通常用∞或“无穷不等式”来表示。
结果表明,无理数不是有理数的整数倍。
5、算术表达式的因式分解:分解因式是把一个多项式拆分成几个不同的因式的过程,在因式分解得到的两个因子可以进行乘、除、幂数运算,从而继续分解多项式,直到把多项式分解成几个不可继续分解的因式。
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一系列数按照一定规律等间隔排列而成的数列,在其中数字之间的差值成等差数列,可以表示为a1,a2,…, an,an+1,…,其中,a2-a1=a3-a2=…an+1-an=d,可以看出所有数之间都是等差的。
2、等差数列的求和:求和是求等差数列所有数字的和,其求和的公式为Sn=(n)(2a1+d(n-1))/2,在给定等差数列第一项和项数的情况下,即可直接求出等差数列的求和。
三、函数与方程1、定义域和值域:所谓“定义域”是指函数中可以取什么值,而“值域”则是指函数的值能够到达的最小和最大结果。
2、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函数是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基本性质有单调性、统一性、性质等,其中单调性指函数上升或是下降,统一性指当定义域多于值域时,将多余的值合并为一个值。
3、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表达定义域与值域变化关系的图表,用折线就能清楚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而其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特性。
4、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其求解的方法有解析解法和求根解法,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值之后,可以利用求根解法把它带回原方程,验算正确性。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 函数:从一个数集A(定义域)到另一个数集B(值域)的映射。
- 函数的表示:f(x) = y,其中x∈A,y∈B。
2.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函数值随自变量增加而增加或减少。
- 奇偶性:f(-x) = f(x)(偶函数),f(-x) = -f(x)(奇函数)。
- 周期性:存在最小正数T,使得f(x+T) = f(x)。
- 有界性:函数的值在某个范围内。
3. 函数的图像- 坐标轴:x轴和y轴。
- 函数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图形。
二、基本初等函数1. 幂函数- 定义:f(x) = x^n,n为实数。
- 性质:正整数幂、负整数幂、分数幂。
2. 指数函数- 定义:f(x) = a^x,a>0且a≠1。
- 性质:增长速度、指数律。
3. 对数函数- 定义:f(x) = log_a(x),a>0且a≠1。
- 性质:对数律、换底公式。
4. 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sin(x), cos(x), tan(x)。
- 性质:周期性、奇偶性、最值。
三、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复合函数- 定义:f(g(x))。
- 性质:复合函数的值域。
3. 反函数- 定义:f(x)的反函数为g(x),满足f(g(x)) = x。
- 求法:通过解方程。
四、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 一元二次方程- 解法: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
3. 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数列的概念与表示1. 数列的定义-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等差数列- 定义: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的数列。
- 通项公式:an = a1 + (n-1)d。
3. 等比数列- 定义:相邻两项之比为常数的数列。
- 通项公式:an = a1 * q^(n-1)。
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数学必修一通常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概念、运算(交集、并集、补集、差集)。
- 函数的定义、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函数的图像与变换(平移、伸缩、对称)。
2.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
-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 数列:- 数列的概念、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数列的极限和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
4.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 三角恒等变换(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 反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5. 解析几何:-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一般式)。
- 圆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6. 立体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
7.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频率分布表、直方图)。
8. 复数:- 复数的概念、代数形式和几何意义。
- 复数的四则运算。
- 复数的共轭、模和辐角。
9.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 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的导数。
10. 积分:-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 积分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 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课程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一步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在复习时,建议结合课本、习题和历年真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以加深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一共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1. 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和性质。
- 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四则运算。
- 整式的概念和性质,如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等。
- 算式的计算,如解决数的混合运算等。
2.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 角和角度的概念,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 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如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 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如切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
- 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
3. 数据与图表-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巧,如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用表格、图像等形式展示数据。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如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
-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4. 直线与平面- 平行线、垂直线的概念和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等。
- 平行线与平面的交点和夹角的性质,如平行截线定理、相交截线定理等。
-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证明。
5. 一次函数与方程-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如斜率、截距等。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加减消去法、代入法等。
- 利用一次函数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距离、时间等。
6. 二次函数与方程-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如顶点、对称轴、零点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 二次函数和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抛物线的应用等。
- 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7.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如正弦、余弦、正切等。
-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如正弦函数的图像、周期等。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等。
-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8.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概念。
- 事件的概率计算,如频率法、古典概型法等。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引言高中数学必修一通常涵盖了代数、函数、几何等多个基础数学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代数基础1.1 集合论概念:集合的表示、子集、并集、交集、补集。
1.2 逻辑用语逻辑连接词:与、或、非、蕴含、当且仅当。
1.3 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函数2.1 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
2.2 函数的性质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2.3 反函数概念:反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求法。
2.4 复合函数运算:复合函数的定义、运算法则。
2.5 函数图像绘制: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和变换规律。
三、解析几何3.1 坐标系统介绍: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3.2 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一般式。
3.3 圆的方程形式: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
3.4 圆锥曲线类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
四、算法初步4.1 算法的概念定义:算法的定义、特征。
4.2 程序框图绘制:程序框图的绘制方法,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4.3 算法案例分析:常见算法问题的解决步骤,如排序、查找。
五、统计5.1 随机事件与概率概念: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
5.2 概率的性质总结:概率的基本性质,如非负性、规范性、加法法则。
5.3 统计初步指标: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意义。
5.4 统计图类型:条形图、直方图、饼图的绘制与解读。
六、数列6.1 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6.2 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6.3 数列的极限概念:数列极限的定义、无穷等比数列的极限。
6.4 数列的应用案例: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期付款、人口增长模型。
七、推理与证明7.1 推理的概念定义:推理的定义、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应用。
7.2 证明的方法步骤: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7.3 证明的策略技巧:构造法、归纳法、演绎法在证明中的应用。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册知识点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2 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二、数字与代数1. 实数与数轴2.1 实数的概念及表示2.2 数轴的绘制与实数的表示2.3 实数的比较与加减法运算2.4 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其性质2. 同底数幂与科学计数法2.1 指数与幂的概念2.2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运算2.3 科学计数法的表示与运算3. 整式的基本概念3.1 代数式与整式的定义3.2 项、次数及系数的概念3.3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4 整式的加减法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4.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4.3 应用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5. 分式及其运算5.1 分式的定义及分式运算的基本性质5.2 分式的化简5.3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6.1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方法6.2 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与定义域、值域的关系2. 幂函数与分段函数6.2.1 幂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6.2.2 分段函数的定义及分段函数的画法3. 一次函数与斜率6.3.1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性质6.3.2 斜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6.4.1 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6.4.2 二次函数的变换与最值四、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7.1.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7.1.2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换7.2.1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与奇偶性7.2.2 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与伸缩7.2.3 三角函数图像的组合与分解3.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7.3.1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3.2 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五、平面几何1. 直线与圆的性质8.1.1 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8.1.2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8.2.1 三角形分类及其特性8.2.2 三角形的成立条件3. 三角形的相似8.3.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条件 8.3.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 圆的切线与割线8.4.1 切线的定义及性质8.4.2 相交弦的性质及切割定理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与数据的分析9.1.1 统计图的绘制及其分析9.1.2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规律2. 事件的概率9.2.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9.2.2 事件的计算与概率的性质3. 排列与组合9.3.1 排列的定义及排列的计算 9.3.2 组合的定义及组合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
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 、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Ⅰ)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Ⅱ)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x ∈R| x-3>2}或{x| x-3>2} 3)图示法(文氏图):
4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
、“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a ∈A ,相反,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a
A 6
1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就说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
B 注意:有两种可能(1)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记作 A B 或 B A
n 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 A 子集个数为
2 . 2 .“相等”关系(5≥5,且 5≤5,则 5=5)
2 实例:设A={x|x -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同时,集合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等于集合 B ,即:A=B
A B 且B A ①②③④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真子集:如果 A B,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 B(或 B A) 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