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合集下载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病毒RNA聚合酶研究中的应用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病毒RNA聚合酶研究中的应用
一 —
毒 的完全恢复过程 。这堪称在此 问题研究 中的一个 重要 的里程碑 。他们建立 起来 的这个 系统可 以对 布尼亚病 毒复 制过程 中的每一个 方面 都进行 详尽 的分子遗 传学分 析 ,而 且对 于发展疫苗 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有趣 的是 , 在成功地恢复病毒 的过程 中 ,B d e i f gn和 El t并 未使 用在 lo it 分节段 的流感病毒 的研 究 中发展起 来的应 用辅助 病毒 的方 法 ,而是使用 了不分节段的负链 R A病 毒的研究 中发 展起 N 来 的方法 。 Bign和 El t所建立 的由质粒 D A恢复布尼奥 罗病 r e d lot i N 毒 的复杂体系 中 ,细胞 先经 编码细 菌 噬菌体 T N 7 R A多 聚 酶 的痘苗病 毒感 染 后 ,再将 6个 不 同 的质 粒 转染 入 细胞 。 其 中首批感染的是 三个质 粒编码 布尼奥 罗病 毒多聚 酶、膜 糖 蛋 白和 核 衣 壳 以 及 两 个 功 能 未 知 的 非 结 构 蛋 白 的 m — R N s A 。质粒 中带有 1 启 动子 ,可推 动上述 m N s的表达 。 _ 7 RA 接 下 来 ,另 外 三 个 质 粒 再 转 染 入 细 胞 ,这 三 个 质 粒 分 别 编 码 布 尼 亚 病 毒 的 三 个 正 链 的 反 基 因 组 的 R A。在 此 应 用 的 N 正链反基因组 R A就 是为 了避免 上面所 提到 的反义 问题 , N 这些反基因组 R A的末端 序列 比上述 m N s的末端 序列 N R A 要长 ,不能进行 有效 的翻译 ,所 以 m N s必须单 独提 供。 RA 布尼奥罗病 毒 的反 基 因组 片段 包 装 入核 衣 壳蛋 白以 形成 R P ,然后经病毒的多聚酶复制 成含有 基因组片段 的全长 Ns 的 R P 。由 于在 这个 系统 中 ,糖 蛋 白也 可 以制 造 出来 ,所 Ns 以这些 R P 可能通过经高尔基复合 体的出芽 而直接包装成 Ns 病毒颗粒。最后 ,这些有感染性 的病 毒颗粒释放到介 质中 , 完成了病毒 的整个拯救过程 。 B de i f gn和 E1 t指出他们 的成 功 ( 1ot i 以及其他 的实 验室 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发 展 了一 个好 的小基 因组报 告 系统 ( 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或者绿色荧光蛋白) 。只有在 此基础之上 ,他们才 能够得 到实施 一些 可行 的想 法 以及 最 终完成恢复病毒所 需要 的尺度 。这个 系统 也可 以用于 含有 两个基 因组 片段 的沙粒病毒科 以及含有 6—9个基 因组节段 的正粘病毒科 的研究 。 在 这 个 领 域 的研 究 中 ,N u an和 他 的 合 作 者 们 仅 em n 利用宿 主细胞 的转录和翻译体 系 ,完 全依靠质粒 D A的转 N 染而最终收获 了流感病 毒 。N u a n等人 的研 究为 重组 的 em n 分节段 的负链 R A病 毒的反 向遗传操作划上 了一个完 整的 N 句号 。在流感病毒基因组操作 的首次报道 之后 ,以及 在 应用重组的痘苗病毒 驱动 系统从 c N D A产 生重 组 的布尼亚 病毒的成绩取得 之后 ,历经 将近 十年 的时间 ,病毒 学家们 终于找到了对流感病毒进 行深 入而全 面 的研 究所必 须 的工 具 ,这 一工具将最终 帮助 我们搞 清楚 流感病 毒所有 的蛋 白 和 R A节段在病毒复制以及 致病 机理 中所起 到的作用 。 N 正如科学上绝 大多 数 的重要 进展一 样 ,N u a n及其 em n 合作者 们的工作 也是建立 在一大批 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之上的。 正是这些成果使得对流感病毒 R A节段的复制和包装成为 N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①RecA重组系统与基因敲除 RecA重组系统与基因敲除 ②Red重组系统与基因敲除 Red重组系统与基因敲除
Red同源重组技术的原理是将一段携带 Red同源重组技术的原理是将一段携带 与靶基因两翼各有40- bp同源序列的 与靶基因两翼各有40-60 bp同源序列的 40 PCR片段导人宿主菌细胞, PCR片段导人宿主菌细胞,利用噬菌体 片段导人宿主菌细胞 Red重组酶的作用, Red重组酶的作用,使导人细胞的线性 重组酶的作用 DNA片段与染色体(或载体) DNA片段与染色体(或载体)的特定靶序 片段与染色体 列进行同源重组, 列进行同源重组,靶基因被标记基因置 换下来。 换下来。
利用随机插入突变技术进行基因敲除 利用某些能随机插入基因序列的病毒、 利用某些能随机插入基因序列的病毒、细菌或其他基 因载体,在目标细胞基因组中进行随机插入突变, 因载体,在目标细胞基因组中进行随机插入突变,建 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突变的细胞库, 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突变的细胞库,然后通过相应的 标记进行筛选获得相应的基因敲除细胞 (2)利用转座子进行基因敲除 基于PCR PCR方法的基因敲除 (3)基于PCR方法的基因敲除 (4)噬菌体退火蛋白介导的寡核苷酸重组系统 RNAi引起的基因敲除 (5)RNAi引起的基因敲除
借助噬菌体M13 M13的定点诱变 (1)借助噬菌体M13的定点诱变 (2)借助质粒的诱变
4.PCR诱变 诱变 4.
(1)PCR定向诱变 PCR定向诱变 几种碱基变化的PCR PCR引入 (2)几种碱基变化的PCR引入 PCR随机诱变 易错PCR 随机诱变( PCR) (3)PCR随机诱变(易错PCR) 定向诱变可以创造缺失、插入、碱基置换、移码突 定向诱变可以创造缺失、插入、碱基置换、 变等不同类型的突变。 变等不同类型的突变。

反向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NF-kB实验设计

反向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NF-kB实验设计

反向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NF-kB通路抑制剂实验设计摘要:目的:NF-κB信号通路在微循环障碍,肿瘤的发展等病理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抑制这些病理过程的新方法。

本文目的是探索能够筛选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的方法。

方法: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通过化合物对TRAF2和TRAF5靶蛋白的作用,筛选出能够同时抑制这两种靶蛋白的化合物,再将其作用于细胞,通过RT-PCR技术检测化合物导致的靶蛋白的表达量,进而筛选出有效的靶蛋白抑制剂,再将化合物作用于动物模型,筛选出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化合物,用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微循环障碍等病理过程。

关键词:NF-κB信号通路; 化学遗传学; RT-PCR; NF-kB通路抑制剂;主要内容1.NF-KB的概述`````````````````````````````````````````````````21.1 NF-KB/Rel蛋白家族及结构````````````````````````````````21.2 IκB蛋白家族``````````````````````````````````````````21.3 NF-KB的活化信号转导途径````````````````````````````````22. 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病理过程```````````````````````````````32.1. 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32.2. NF-KB介导的微管内皮细胞的损伤`````````````````````````32.3 NF-KB活化影响凝溶的平动态衡,促微血栓形成 `````````````33. NF-KB信号途径抑制剂````````````````````````````````````````34.实验方法4.1化学遗传学`````````````````````````````````````````````44.2靶蛋白的选择```````````````````````````````````````````54.3实验流程图```````````````````````````````````````````` 75.讨论````````````````````````````````````````````````````````86.参考文献````````````````````````````````````````````````````8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蛋白家族是一种多效性的转录因子,可以与多种基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促进其转录表达。

092406123李文宣RN_A_病毒反向遗传

092406123李文宣RN_A_病毒反向遗传
RNA病毒, 研究病毒特定的蛋白 结构和功能 、 病毒各成分之问及病毒与细胞间相互 作用、 病
毒致病机理、 构 建病毒载体 及感染性克隆 等 。
负股 RN A病毒能启动感染宿主细胞的最小单 位是基因组 或反义基因组 R NP复合物和病毒RNA 聚合酶。因此构 建重组 负股 RN A病毒首先要合成 有活性的 RN P复合物。 可以通过体外和体 内两种 方法来合成有感染性 RN P。E n a mi 等 ( 1 9 9 0 ) 首次 成功地在体外合成了有活性的 RNP: 他将经人工改 造的流感病毒的一个 RNA节段 NA 与提纯的病毒 N蛋 白、 病毒 RNA聚合酶共 作, 形 成 了 有 活性 的RN P, 再通过与辅助病毒共感染细胞获得有 感染性的含有插入 的 NA基因的拯救病毒。P l e s c h k a s等( 1 9 9 6 ) 首次采用细胞内方法合成 RN P: 第一个质 粒是人聚合 酶启动子驱动的流感病毒 RNA片段 , 两侧 为人丁型肝炎核酶序列 , 该质粒同 P o l l l酶驱 动的反式 表达病毒聚合酶蛋 白 P B 1 、 P B 2 、 P A和核蛋 白NP 的质粒共转染细胞 , 在胞 内形成具有复制转 录功能 的
感染性要强得多, 而且全 长 c DN A克隆相当稳定【 柏 J 。已有报 道由全长 c D N A克隆获 得的正链 R N A病毒的毒性要超过原毒株。 P e e t e r s 等在新 城疫病毒 L a S o t a 毒株 F蛋白的裂解位点引 入 3个碱基的突 变, 拯救出的 N DV毒力大大增加, 脑内致病指数 (intracere— 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 I ) 达到 1 . 2 8 【 7 J 。通过病毒的反 向遗传操作技术现人们可 获得 已经绝种的流感病毒株, 如 1 9 1 8 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剧毒株 【 4 引。人工合成的转录本具 有生物活性,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也 可能会发生 R NA重组或 基因突变。所有这些均提示, 研究者在利 用该技术时要充分 考虑到生物安全问题, 不能盲 目和随意地去构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系统由P1噬菌体Cre重组酶和LoxP位点两个别组
成。
Cre重组酶:由Cre基因编码,识别LoxP位点,介导
两个LoxP位点(序列)之间特异性重组,使LoxP位 点间基因序列被删除或重组。
LoxP位点:由2个13bp反向重复序列和1个8bp间 隔区域组成。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第14页
Cre重组酶
第29页
修饰Ac/Ds转座子系统
在真核系统中,转座插入事件常不能产生可 见表型,这是因为功效基因冗余或在早期产 生致死效应。采取经修饰转座子可克服这些 困难。
修饰:转座因子后带一个汇报基因,汇报基 因表示只有在转座事件发生情况下才能取得, 这么就能够经过汇报基因来检测转座子表示 情况。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b. PCR产物电泳结果。 分别代表野生型、杂合子和 纯合子PCR条带。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第25页
T-DNA插入特点:
不能控制其在生物体基因组中插入位点。在植物中 用T-DNA 插入来敲除一个特定基因仍需要运气。
隐性突变与显性突变:隐性——表型改变只能在转 化体个别后代中表达出来(基因敲除);显性—— 能够在转化体中直接观察到(基因激活)。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第34页
II.RNA干扰 (一)概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与靶基因序列同源双链RNA所诱导一个 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缄默现象。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第35页
基因缄默
基因缄默
转录水平基因缄默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
第12页
2)Res同源重组系 统
——源于λ噬菌体 Res重组酶重组系统

负链RNA反向遗传学

负链RNA反向遗传学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曾江勇1,2,郭建宏1,刘在新1*(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0)摘要: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

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关键词:反向遗传学;负链RNA病毒;病毒载体反向遗传(Reverse genetic)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是从克隆的cDNA产生感染性RNA病毒的过程,实现了在cDNA水平上对RNA病毒的操作,从而为病毒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对来说,这项技术更易用于正链(Positive-strand)RNA病毒,从cDNA水平对其基因组进行操作,拯救感染性病毒。

负链(Negative-strand,NS)RNA病毒,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汉坦病毒、拉沙病毒、克里木-刚果出血热病毒等,这些病原体由于存在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给病毒的拯救带来了一些困难,另外,它们引起的疫病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将反向遗传技术应用到该类病毒研究中去,在这些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表达调控机制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负链RNA病毒有7个病毒科[1],即弹状病毒科、副黏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博尔纳病毒科、正黏病毒科、布尼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

其中,前4科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后3科病毒为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分别含有6个~8个、3个、2个负链RNA片段。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禽流感研究中的应用
用细 胞 中的转 录和 翻译机 制 ,得 到 了具 有感 染性 的 、 完整 的流 感病 毒 。在 L yi 等人 首 次对 流感 病 毒进 ut S e 行基 因组 操作 近 1 0年之 后 ,病 毒学 家最 终获 得 了对 流感病 毒进 行 复杂而 深入 研 究 的有利 工 具 , 以研 究 可 流感 病 毒 蛋 白和 R NA 因子在 病 毒复 制 和 致 病 性 方
关键词: 向遗传操作技术 ; 反 禽流感; 发展趋势 ; 对策思考
中 图 分 类 号 : 32 3 R9—3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o 5  ̄ X(0 1O — o 5 0 l 0一 2 1 )3 0 7 — 3
1 流感病 毒反 向遗传 技术 发展 概况 R A 病 毒 的反 向遗传 操 作 技 术  ̄ v re gn t N ees e e— i ) 是 指通 过 构建 R c s NA 病 毒 的感染 性 分 子 克 隆 , 在 病 毒 c N 分 子水平 上 对其 进行 体外 人 工操作 , D A 以此
摘 要 : 向遗传操作 技术 的建立 为负链 R A 病毒 的研 究开创 了新的途径 , 负链 R A 病毒 的许多特性得 以深入 认识。 反 N 使 N
禽 流感近年在 全球的广泛暴发 , 使得对流感 病毒的深入研 究更加 迫切 , 向遗传 操作技 术的应用 , 反 使禽 流感病毒 的基 因结构、 致 病机理 、 与宿主细胞的相 互关 系等各 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 了巨大进 步 笔者就 国内近 几年反 向遗传 操作技术在禽 流感研 究中 取得 的进展做一综述 , 并对该技 术的发展趋 势做 一分析, 出对策思考 提
分 子 生物 学方 面 深入 的研 究 , 在 1 8 是 9 9年 由 L  ̄ e H s

反向遗传学在小麦耐热中应用的研究

反向遗传学在小麦耐热中应用的研究

反向遗传学在小麦耐热中应用的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反向遗传学在小麦耐热中应用的研究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高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可以利用PCR的方法扩增转座子的侧翼序列,进而 得到完整的基因信息。
转座子插入特点:
①插入的是完整的元件,便于分析。 ②可从插入位点切除,产生回复突变,因此不仅可以
据此确认真正由转座子引起的突变,还可以进一步
验证突变基因的功能。
③转座子倾向于插入转座子的临近区域,可以用来研
究基因组某一局部区域的结构。 ④通过不断跳动产生新的突变,相对较少的起始转化 系就可以获得整个基因组的饱和突变,大大减少了 工作量。
3. 后成修饰作用导致的基因沉默:指转基因的序列和碱基组 成不发生改变,但是其功能却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受到 细胞内因子的修饰作用后而关闭。这种修饰作用所造成的 转基因沉默是可以随着修饰作用的解除而被消除。后成修 饰作用导致的转基因沉默与受体植物的核型构成有关。 4. 重复序列:外源基因如果以多拷贝形式整合到同一位点上, 形成首尾相连的正向重复或头对头、尾对尾的反向重复, 则不能表达,而且拷贝数越多,基因沉默现象越严重。这 种重复序列诱导的基因沉默可能是重复序列间自发配对, 甲基化酶特异性识别这种配对结构而使其甲基化,从而抑 制其表达。
第四章 反向遗传学及其相关技术
一、概述
(一)遗传研究的二条途径
1、表→里:正向遗传学研究
杂交或诱变→表型观察→遗传规律→确定存在 的基因及数目→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性质。 这一途径是从生物体的性状、表型变化来研究 遗传物质的组成、分布与传递规律,属于正向 遗传学采用的研究方法。
2、里→表:反向遗传学研究
B. 转座子插入突变
利用某些能随机插入基因序列的转座子,在目标细胞 基因组中进行随机插入突变,建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 突变的细胞库,然后通过相应的标记进行筛选获得相 应的基因敲除细胞。
由转座子引起的突变可以转座子术
I. 反义RNA
II. RNA干扰(RNAi)
I. 反义RNA技术
反义RNA技术是根据RNA序列人工合成的互补 RNA。根据反义RNA的作用机制可将其分为三类:
1、反义RNA是直接作用于靶 mRNA的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或 与 靶 mRNA 直 接 结 合 形 成 双 链 RNA , 从 而 直 接 抑 制
2)随机插入突变
A. T-DNA插入突变 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为基础的一种插入突变研究 方法,根据插入位点的基因序列与植物表型变异 等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基因组中分离出相应的基因 并鉴定其功能。 构建T-DNA载体→转化→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分 析→分离T-DNA 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基因的 定位、结构与功能分析。
b) Cre催化重组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的参与
Cre-Loxp gene knockout system
4) 高等动物基因敲除技术
► 真核生物基因敲除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构建重组基
因载体,用电穿孔、显微注射等方法把重组DNA导 入胚胎干细胞纯系中,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 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中的 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并得以表达。
↓ 重组DNA转入受体 细胞核内
↓ 筛选目的细胞

转基因生物
用替换型(a)或插入型(b)载体进行完全基因敲除 实验
2)Res同源重组系 统
——源于λ噬菌体 Res重组酶的重组系 统
Ha 和Hb: 同源重组区域 Pa 和Pb: 引物位点 sm: 筛选标记
Red 同源重组技术用于基因打靶
3)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
—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是一种快速有效地从由化学诱 变剂(EMS)诱变过的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的方法。
先用化学诱变剂 (甲基磺酸乙酯, EMS) 诱发产生 一系列的点突变,再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 扩增,然后将 PCR 扩增产物变性和退火形成 异源双链核酸分子,再用特异切割错配的内切酶 CELl 酶切,最后变性处理后采用双色聚丙烯酰胺 凝胶(PAGE)电泳检测分析。
II.Mu转座子系统
转 座 子 打 靶 载 体 是 以 两 种 噬 菌 体 Mu 为 基 础 的 mini-Mu转座子,每个转座子上都携带标记基因。 可以在拟删除基因两侧各插入一个mini-Mu转座 子,然后在两个插入位点之间制造缺失。 这种缺失可以使两个转座子加上靶区之间的部分 基因转移。 特点: 不需要知道基因组序列,仅已知外显子即可 载体构建迅速,技术简单 载体可以携带多种不同抗性基因,可以同时处理 多基因。
mRNA的翻译或被RNA酶Ⅲ识别降解。 2、反义RNA是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
象的变化,从而抑制其翻译。
3、反义RNA是作用于基因的启动子,直接抑制靶mRNA 的转录。
II.RNA干扰
(一)概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所诱导的
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材料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 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 cDNA拷贝, 使得 cDNA 本身或从 cDNA 体外转录所得的 RNA 具 有感染性。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通过定向修饰病毒的基因 组序列,检测被拯救的人工改造病毒的表型,可以 在体内 (in vivo) 有效地研究病毒基因结构、功能 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⑤可以应用于转化效率不高的植物。
转座子系统 I. Ac/ Ds 系统
由自主性元件(Ac)和非自主性元件(Ds)构成。 Ds 元件能够在 Ac 编码的转座酶的作用下移动, 去除Ac元件可使其自身不能转座。 通过遗传杂交引入自主性元件,转座子插入序列 可以重新移动。因此,Ac/Ds 转座子插入系统只 需要少量的转基因品系(启动品系)作为转座源 即可。
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
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 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
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是指基因在细胞核内RNA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
RT-PCR构建RNA病毒的全长cDNA,并进行遗传修饰 ↓ 与RNA聚合酶启动子结合 体外转录病毒RNA ↓ 转录物RNA感染哺乳动物细胞 ↓ 拯救到活病毒 ↓ 拯救病毒的表型变化 ↓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调控、致病机理、 病毒与宿主细胞互作、疫苗制造等
单正股RNA病毒: 正股RNA与负股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增强子陷阱( enhancer trap ):转座子含 有一个具弱小启动子驱动的报告基因。报告 基因的表达只有在转座发生在内源增强子附 近时才能获得。 启动子陷阱(promoter trap):转座子带有 一个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这个基因只有在 转座子插入一个植物活跃的内源启动子下游 时才能表达。
利用基因敲除或基因沉默而产生的功能变化 研究基因功能是主要的反向遗传学技术。
二、反向遗传学相关技术 1、基因的同源重组 2、基因的位点突变 3、基因沉默 基因敲除
1、基因的同源重组
利用DNA转化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和靶基因 同源片段的重组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载体与 靶细胞染色体上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基 因整合入内源基因组内,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通过研究靶细胞或者个体在目的基因插入前后 遗传特性的改变,达到研究基因功能的目的。
合成受到了阻止而导致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可以 通过有性世代传递,表现为减数分裂的可遗传性。
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的CG序列的碱基上, 该区域碱基甲基化往往导致转录受抑制。 2. 同源基因间的反式失活:拥有同源序列的沉默位点和其他 位点的DNA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基因沉默。甲基化并失活的 基因能作为一种“沉默子”,对其他具有同源性的靶基因 施加一种反式作用,使具有同源序列的靶基因发生甲基化 并导致失活。反式失活的靶基因既可以与沉默基因是等位 基因,也可以是非等位基因。
(建池)
TILLING特点:
TILLING技术属于高频率点突变和PCR筛选相结 合的技术,可发现基因的错义突变、基因截短型 损伤等突变类型。 可获得大量的等位基因系列,对长度很小基因, 复等位基因等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可诱导产生高频率的点突变,筛选目的基因需要 较小的突变群体。
不依赖于农杆菌介导转化或内源标签系统,无需 耗时的转基因和复杂的组织培养。 需要知道所研究基因的序列。
T-DNA 法敲除植物基因 及源自变体筛选:a. 引 物 设 计 。 LP 和 RP 分别代表插入基因两端的引 物, LB 是指载体上的一段 引物。旁邻序列是经测序后 获得的DNA序列。 b. PCR 产物电泳结果。 分别代表野生型、杂合子和 纯合子PCR条带。
T-DNA插入特点:
不能控制其在生物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在植物 中用T-DNA 插入来敲除一个特定基因仍需要运气。 隐性突变与显性突变:隐性——表型的变化只能在 转化体的部分后代中体现出来(基因敲除);显 性——可以在转化体中直接观察到(基因激活)。 某些特定基因,由于其特性在基因敲除后并不体现 出功能的丧失。原因:重要的功能基因突变致死和 冗余基因。 染色体重排:突变体表型与T-DNA 插入无关。 效率不高,工作量大。建立饱和的突变体库。
RNA聚合酶
+
结构蛋白
+
+ mRNA

子代正股RNA –+ 中间型 +
单负股RNA病毒:
RNA聚合酶 – +

结构蛋白 子代负股RNA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酶 ++ RNA RNA/DNA 中间体
DNA/DNA
宿主
++ 子代RNA
(三)真核生物的反向遗传学
采用反向遗传学鉴定基因功能是真核生物功 能基因组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的互补实验、超表达、反 义抑制、基因敲除 / 基因打靶、基因陷阱、 基因激活等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