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授课日期: 20xx 年 9 月 5 日课型新授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主备人:(xx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
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
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
板书设计: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
2.物质的组成:元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 庖丁解牛② 菜刀生锈③恶狗分食
④擀面条⑤雾霾
学生:回答补充
归纳板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落实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
两千多年以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

2024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

2024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总课时数:年月日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3.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4.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微观认识。

重点及难点: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6,填空:1.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等。

2.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化学使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合作探究]观察思考1-1: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天然材料制造的物品:人工制造材料的物品:小结: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学习]多识一点:创造的化学。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是把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_________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______。

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概述《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教材,其内容以化学科学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覆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能与电学、酸碱中和与盐等多个方面。

2. 教材特点《化学真奇妙》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以生活实例为案例,将抽象的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

•突出实验与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亲自感受化学的真奇妙。

•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引导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熟悉常见元素的周期表位置以及对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行为。

2. 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以下能力:•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各种日常生活现象;•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及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有:•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及其化学性质;•学会运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有:•培养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的相互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一化学改变了世界阅读课本第2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实验是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和创造物质。

1.阅读课本第3页,图片说明了化学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人类?联想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答:略。

2.小组内讨论交流“活动天地”的问题。

答:略。

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略。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D)A.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A)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③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粮食产量提高;④汽车新能源与新型电池的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学习指导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结合教材第4页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的原物质是水、二氧化碳,变化后生成物质是氧气、有机物。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葡萄,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酒精。

③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铁锈。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小结: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组实验完成第5页的“活动天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哪些?是否一定都能观察出变化的现象?答:实验1: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2: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实验4:有蓝色沉淀产生。

1.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鲁教初中化学九上教案《1第1节 化学真奇妙》word教案 (1)

鲁教初中化学九上教案《1第1节 化学真奇妙》word教案 (1)

二、神奇的化学变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 P5 彩图中的三种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 的共同点。
1.化学变化
变化。
(化学反应)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
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
2.物理变化
属的冶炼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 活动天地 P5
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P5 并
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 水、氧气等
1.物质的构成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铁、铜、铝等
——分子、原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 理解
子等小微粒 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记忆下列化学符号:
水:H2O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H2O,H2,O2,CO2,CO,Fe,
氢气:H2 (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 Si
伴随的现象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
5. 物 理 变 化 与 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 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学变化的关系 新物质生成。
交流共享 P6 1、2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 比较、分析、举例
第7页 共13页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拓宽了解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理解: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4页 共13页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观察实验 1—实验 4: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

现象: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2024年秋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化学真奇妙

2024年秋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化学真奇妙

知2-练
教你一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学会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的变化是 解题的关键。若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则属于 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关联知识:
知2-练
1. 无新物质产生的爆炸——物理变化,如轮胎
“爆胎”等。
2. 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
△ △△ △
象称谓。由于塑料制品随意乱丢乱扔,难以降解,给生
态环境和景观造成了严重污染。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2-讲
1.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等发生变化,并没有生
成新物质。
2.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和生成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知1-讲
1. 化学的研究方向 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 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感悟新知
知1-讲
误区警示:
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体”具 ~~~~~~~~~~~~~~~~~~~~~~~~~~~~~~
D. 钻木取火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断物理变化、化
学变化。
导引:青稞酿酒,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
化,A 错误;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正确;瓦斯爆炸、钻木取火都与 燃烧有关,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D 错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1.1化学真奇妙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1.1化学真奇妙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个性化的指导。
(五)作业小结
作业小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完成实验报告、解答问题、编写案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要关注作业的难度和量,确保作业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大的负担。
4.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5.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判断等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发言。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实验操作、问题讨论、调查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化学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和实用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如燃烧、溶解、颜色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铁会生锈?”、“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答案。
4.利用故事、案例等引入新知识,如介绍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真奇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化学真奇妙》是新课标鲁教版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学科的起始章节,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重要章节。

本节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化学制品,掌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定义和本质区别,并会区分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化学学习的两面性,树立绿色化学观。

3、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4、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以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川剧“变脸”的图片,补充演示实验:魔棒点灯,学生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一下子就使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设计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⒊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⒎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