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毕业设计

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毕业设计

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毕业设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毕业设计摘要苯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在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生产苯乙烯技术分析资料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生产苯乙烯技术分析资料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生产苯乙烯技术分析陈晓波(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岳阳414012)苯乙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苯乙烯树脂(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丁苯橡胶弹性体(SBR)、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不饱和聚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树脂涂料及绝缘体等材料。

作为第一大用户,聚苯乙烯约占苯乙烯消费总量的66%,ABS树脂和SAN树脂约占消费总量的11%,SBR 约占消费总量的7%,丁苯胶乳约占消费总量的6%,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消费总量的5%,其他约占消费总量的5%此外,苯乙烯还可用于制药、燃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

1 传统苯乙烯生产技术介绍1.1 国外苯乙烯加工技术1930年,美国Dow化学公司首创由乙苯热脱氢法制苯乙烯的工艺,但当时因涉及的精馏技术未解决而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1937年,在突破项目涉及的精馏技术之后,Dow化学和BASF公司均实现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

1973年,Halcon国际公司与美国ARCO公司的合资公司-Oxi-rane公司开发了乙苯共氧化联产苯乙烯和环氧丙烷的工艺。

目前世界苯乙烯工业生产中,采用乙苯脱氢法的约占90%.成为当今苯乙烯制取的主流工艺。

进入80年代后,UOP公司开发Styro-plus工艺,即乙苯脱氢-氢选择氧化工艺。

此后Lummus、Monsanto和UOP三家公司推出了Smart工艺。

1.2 国内苯乙烯加工技术我国苯乙烯工业从六十年代开始建厂,工艺上采用自己开发的乙苯催化脱氢法技术。

1985年起我国陆续引进了Monanto/Lummnus法、Fina/Badger法UOP/Lummnus法等苯乙烯制造技术。

1.3 苯乙烯生产技术进展现在苯乙烯的工业生产,其主要工艺为乙苯脱氢法和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间接氧化法),前者约占苯乙烯生产能力的90%左右,后者其生产能力约占苯乙烯生产能力的10%左右。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7期·2464·化 工 进展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李江川1,柴永明1,2,刘宾1,2,吴仪岚1,李奕川2,刘晨光1,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80)摘要: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工业化前景的苯乙烯生产途径。

本文回顾了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研究背景,综述了近年来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特点和需求,全面总结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开发理念和技术路线。

对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历程的研究结果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醇深度分解和活化甲苯侧链甲基为反应主要限制因素。

最后论述了新催化材料在侧链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提出酸催化剂和碱催化剂的高效耦合构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苯乙烯;酸碱催化中图分类号:O64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7–2464–09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2127Side-chain alkylation of toluene with methanol to produce styrene:mechanism and catalystsLI Jiangchuan 1,CHAI Yongming 1,2,LIU Bin 1,2,WU Yilan 1,LI Yichuan 2,LIU Chenguang 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Qingdao 266580,Shandong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atalysis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Qingdao266580,Shandong ,China )Abstract :Side-chain alkylation of toluene with methanol is a promising method to prepare styrene which shows great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therefore is of both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importanc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ide-chain alkylation mechanism is systemically reviewed. Subsequently ,we summariz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catalyst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routes of acid-base dual-functional catalysts are summariz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based on reaction mechanistic path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y analysis show that methanol decomposition and activation of methyl in toluene a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Ultimately ,this review provides applications of new catalytic materials in side-chain alkylation and a novel catalyst design idea that combines suitable acid and basic catalyst to construct synergistic catalysts.Key words :toluene ;methanol ;side-chain alkylation ;styrene ;acid-base catalysis气加工研究。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KX催化剂失活现象的研究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KX催化剂失活现象的研究
天然 气化 工 ( C 化 学与化 工 )
2 0 1 3年第 3 8卷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 l ◇ < 催化剂 失活现象的研究
宋兰兰 他 , 李振 荣 ¨, 赵 亮富 ¨, 李 文。
( 1 . 中国科学 院 山西煤 炭化学研 究所 应用 催化 与绿 色化 工实验 室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0 1 ; 2 . 中国科学 院研究 生 院 化 学与化 学工 程学 院 , 北京 1 0 0 0 4 9 ; 3 . 中 国科 学 院山西 煤炭化 学研究 所 煤转化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甲苯 、 甲醇侧 链烷 基 化反 应在 自制 固定床 反 应
器 中进 行 , 催 化 剂装 填 量 4 . 0 6 g , 粒度 2度 由程 序 升温 控 制 仪精 确 控 制 , 甲苯 、 甲醇
混合 原 料液 由高 效 液相色 谱输 液泵 ( 大连 江 申分 离
关键词: 甲醇 ; 甲苯 ; 侧链烷基化 ; K X沸 石 催化 剂 ; 失 活
中图分类号: T Q 2 4 1 .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9 2 1 9 ( 2 0 1 3 ) 0 2 - 4 6 . 0 5
苯 乙烯 作 为一种 重 要 的基 本有 机化 工原 料 , 需
科 学 技 术 公 司 生产 , L C . 5 P)打人 反 应 器 中进 行 反
其 稳定性 非 常低 , 考察 催 化 剂失 活 原 因有一 定 的必
要性 和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本 文 以侧 链烷基 化 活性 相
应 。反 应 物 n ( 甲苯 ) ( 甲醇) = 1 : 2 , WHS V =0 . 5 h 一 , N 2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2期分子催化V〇I.35,N〇.2 2021年 4月J O U R N A L O F M O L E C U L A R C A T A L Y S I S(C H I N A)Apr. 2021文章编号:1001-3555(2021)02-0188-12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研究进展侯振江'赵鹬'董鹏'李宁\李贵贤\沈俭一2(1.兰州理T大学石油化T.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2.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具有极高的工业应用前景和学术研究意义.我们介绍了甲苯与甲醇侧链 烷基化反应制苯乙烯的课题背景,总结了改性X型分子筛、复合型分子筛、多孔碳和金属氧化物以及其它类型催 化剂在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状况,分析丫其反应机理及甲醛深度分解的原因以及目前催化剂的不 足,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最后对该领域的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提升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催化剂 的活性、选择性及使用寿命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甲苯;甲醇;苯乙烯:甲醛:侧链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催化剂中图分类号:0643.32文献标志码:A D O I: 10.16084/j.issn 1001 -3555.2021.02.010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 种聚合物,包括聚苯乙烯(PS)、可膨胀聚苯乙烯 (EPS)、丁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 烯(ABS)热塑性塑料、苯乙烯-丙烯腈(SAN)和 其他工业树脂,全球苯乙烯的年消费量约为3 x 107 t[1_2].苯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是乙苯脱氢法,然而 乙苯脱氢法反应温度高(500〜650 ^ ),蒸汽消耗量 大、T.艺流程长,催化剂易失活,同时原料的有毒 性质会导致环境污染上世纪60年代Sidorenko 等[4]首次发现甲苯-甲醇在CsX分子筛上可以反 应生成苯乙烯,该工艺过程具有很好的丁.业应用前 景.在早期研究中,通常认为侧链烷基化是在固体 碱催化剂上进行,而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甲苯的 侧链烷基化是一种酸碱协同催化过程,催化剂需要 在酸度和碱度之间保持协调才能获得最佳反应结 果.过多的酸量会导致甲苯环上直接甲基化、强酸 度会加快甲醇的脱水速度;而过强的碱性则会促进 甲醇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不利于苯乙烯的生 成.随着大量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和现代分析技术 的不断提升,对于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催化 剂酸性中心和碱性中心的精准调控、开发新型催化 剂材料、应用量子化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进展,有效推进了该工艺的技术进步.已经发 *现基于C.s改性的X分子筛催化剂上的侧链烷基化 活性较高,同时该催化体系受碱金属的交换度、前 体种类和负载方法等的影响较大.比如,甲苯的环 烷基化或侧链烷基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换程 度,而不同的前体和负载方法经常会影响碱金属的 形态.另外,相比较于单一碱金属催化剂,复合碱 金属改性的催化剂一般表现更优,比如含有MeOH 脱氢组分的复合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苯乙烯的选择 性[5].美国Exelus公司于2007年成功开发了具有 优化孔道结构及含有较多碱性活性中心的新型沸石 材料催化剂,并与反应工程和T.艺设计等策略相结 合,有效提高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反应效率. 该公司还进行了放大实验,在高1m的反应器中进 行催化剂寿命测试,成功达到丨〇〇〇h以上6i.我们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甲醇深度分解的原 因,讨论了甲苯侧链烷基化的反应机理.基于反应 机理,分别从改性X型分子筛催化剂、复合型分子 筛催化剂、多孔碳和金属氧化物等负载型催化剂、其它类型催化剂等方面总结了催化剂的最新进展,并着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改善方法,以期 为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反应的相关后 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收稿日期:2020-10-20 ;修回日期:2020-12-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63016)(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763016)).作者简介:侯振江(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T.业催化.E-mail:***************<>m(HouZhen-jiang(1996-),male,Postgra-duate, Researchdirectionisindustrialcatalysis,E-mail:*****************).* 通iii联系人,E-m ail:*************.rn.第2期侯振江等:中笨-屮醇侧链烷袪化介成苯乙烯的研究进肢1891反应机理及原因分析烷基化反应是酸碱催化反应,催化剂的酸碱性 对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产物具有极大的影响.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可以发生苯环的烷基化进而 生成二甲苯或者侧链烷基化生成苯乙烯.0前的研 究已经证实,在酸性催化剂上甲苯和甲醇主要发生 苯环的烷基化,而在碱性催化剂h主要发生侧链的 烷基化.但根据催化剂酸碱性的强弱上述两类反应 也可能同时进行.Palomares等_ 7发现,锂和钠改性 的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主要产物是二甲苯,活化的是 甲苯的苯环:钾改性的分子筛,由于有适中的碱性,此时的产物既有二甲苯也有苯乙烯8 :而铷和铯改 性的分子筛,其碱性较强.此时生成的主要是苯乙 烯,活化的是甲苯的侧链.二十世纪60年代Sidorenko等[4]首次提出了 C s X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甲醇反应生成苯乙烯的 反应机理.研究发现首先甲醇脱氢转化为甲醛,然 后中醛与甲苯反应生成苯乙烯.近年来研究人员对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反应机理已进行了大量研究9,Unland K>在C s X分子筛上进行甲苯与甲 醇烷基化反应过程中检测到吸附态甲醛,这个现 象与认为甲醛是侧链烷基化的主要物种的观点基 本一致.目前比较认同的甲苯侧链烷基化反应过程1M4大致分为以下两步:第一步是甲醇碱性中 心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甲醛.此时甲醛为吸附态,由于吸附作用使甲醛变得更加稳定,该过程为速控 步骤已经被较详细研究并报道l5_l f t :第二步是由吸 附在催化剂酸中心上甲苯的甲基被活化.进而与吸 附态的甲醛发生反应生成吸附态的苯乙烯.除此以 夕卜,还可能发生副反应.主反应和部分副反应可表 示如下17 :C H,C)H H C H O+ H,( 1)C6H,C H,+ H C H O^C hH?C H=C H,+ H:()( 2 )H(:H0— m+ H2( 3 )C6H?C H=C H:+ H:^C hH5C H2C H,( 4 )石河子大学的汗洋j通过量子化学、密度反 函数理论、构建模型等方法,对该反应进行了更深 入的研究,作者认为第一步是生成苯乙醇的反应 (甲苯和甲醛反应),第二步是生成苯乙烯和水分子 (苯乙烯分子内脱水).并利用DFT-D3方法18分析 得出苯乙醇分子内脱水是整个反应的控速步骤.还 有研究者的观点19与上述不同,认为甲苯在负载铯离子的X型分子筛上形成苄基自由基.再与甲基 自由基反应生成苯乙烯,故认为该过程是按自由基 机理进行.Hattmi等2n对苯乙烯与甲醇和苯乙烯 与氢气的反应进行研究,认为苯乙烯与中醇发生氢 转移是乙苯的主要生成途径,而通过苯乙烯与氢气 的氢化反应生成的乙苯量很少.目前研究者对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反应机 理仍然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被大 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 应是在催化剂酸碱中心共同协调作用下完成的,催 化剂的碱中心可以使甲醇脱氢形成活性中间体甲 醛,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使甲苯的甲基被活化,催化 剂中的酸碱中心分布在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和表 面,并且它们的距离很近,有利于烷基化的进行.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碱性中心确实对于该反应起到关 键作用,其对以后研究甲醇深度分解的原㈥及开发 高性能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反应过程伴随着众多的副反应,其中甲醇分 解、苯乙烯加氢、原料积碳等副反应使得甲苯-甲 烷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过程成为一个复杂的反 应体系.对该反应体系进行系统地热力学分析,既是研究反应1:艺和反应中间过渡态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T.业化的先决条件.中国科学院山西 煤炭化学研究所宋兰兰等24对甲苯-甲醇侧链烷 基化反应热力学进行了研究,借助Matlab软件对每 个副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将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分解为9个独立 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CH,()H + C7H8= C s H s+ H:+ H20(HI )C…H S+ H2=C8H i n(H2)3C S H S+ 4(:^,〇= 8C7H8(R3 )CS HI0-I-CH^OH = C9H|2( 1-ethyl-2-methylbenze- ne )(R4 )C k H,()+CH^OH = C〇H,2( 1-ethyl-^l-methyll^nze- ne ) (R5 ) CS H,()+CH^OH = C q H,:( l-elhyl-4-methylhenze- ne )( R6 ) CH,0H = CO + 2H2(R7 )2CH,0H = CH4+ C02+ 2H2(H8 )C02+ H2= CO + H20 (R9 )通过对9个独立反应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计 算(如图1所不24),可得大部分的反应平衡常数大 于1,反应可以A 发进行.甲苯与甲醇反应生成苯乙图丨不同反应温度F 各独i 反应平衡常数24Fig. 1 Equilihrium conslanl of eacli independent reartion aldifferent rearlion temperatures ~4通过对中醇脱氢生成平醛的热力学研究w 发 现,其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比较大:在反应温 度127 t 时,平衡常数很小(K <<1 ),因而反应基 本不会发生;但在427 t 时反应平衡常数接近1,表 明该条件下平衡转化率可以达到50%左右2124 .同 时,由热力学理论可知,甲苯与甲醛生成苯乙烯的反 应平衡常数相对较高,可以自发进行,所以甲苯-甲 醇侧链烷基化反应的首要任务是活化甲醇生成甲醛. 然而,甲醇分解的副反应平衡常数远高于甲醇脱氢 生成甲醛的反应,而且甲醛极不稳定、极易分解.综上所述,甲醇完全脱氢的副反应从热力学理 论上看比甲醇脱氢生成甲醛更加容易,但是高温下 甲醇会面临深度分解的问题.因此,温度调节可能 并不是提高甲醇利川率及甲苯转化率的最有效方 法,需要开发能够高效使甲醇生成甲醛且迅速使甲 醒和甲苯发生侧链烷基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活性 催化剂.其次,甲醛极不稳定、极易分解,如果直 接使用多聚甲醛替换甲醇作为反应物.在一定温度 下能控制甲醛浓度保持在某一范闱且稳定的放出稀主反应|{1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只 有少数的副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 而理论上看升高温度可能会降低副反应发生的概率 而有利于主反应生成苯乙烯的进行.但研究表明25, 即使温度升高至727左右,甲笨的转化率依然很低.这主要是由于甲醇分解的副反应更加剧烈,从 而造成甲醇不能有效与甲苯进行反应.(持续的低浓度屮醛),其可能会对该反应有所改善.2反应的研究进展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开发性能优异催化剂是甲 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高效进行的关键.而具有 适宜酸碱结构的催化剂才可能发挥优良的催化性 能.研究表明该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应是催化 剂的碱屮心1V.为了能使甲醇分解成甲醛等中间体 进I f l 丨和活化后的甲苯反应.催化剂应该拥有足够的 强碱中心.同时,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催化剂(如分 子筛催化剂)也要具有适宜的酸中心〜27),以此来 生成活化态的甲苯.具有不同空间构型、不同组分 的分子筛类催化剂会对甲苯侧链烷基化有着不同的 作川28 .下面从不同元素改性的X 型分子筛催化 剂、复合型分子筛催化剂、多孔碳和金属氧化物类 负载型催化剂、其它类型催化剂等多个方面对近年 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2.1改性X 型分子筛催化剂甲笨-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需要催化剂的酸中心与碱中心协同催化.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择形效 应.因而碱性金属改性的硅铝酸盐分子筛可能是其 理想的催化剂w对心离子交换的X 、Y 、I .、0等多种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侧链烷基化的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X 和Y 型分子筛的 催化活性要高于L 和卢分子筛.之后的大M 研究 已确认改性后的X 型分子筛催化性能相对于其它 催化剂材料有更好表现,因而X 型分子筛是平苯侧 链烷基化反应已公认最优的催化剂载体.2.1.1碱金属改性X 型分子筛催化剂对于不同碱金属阳离子改性的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者对 其进行了细致地研究.&^14等M 通过对不同碱 金属阳离子的研究,发现反应中间体、副反应、反 应的空间构型可能是由碱金属阳离子控制的过程.Barthnmeuf ”汁算了碱金属阳离子改性分子筛的 电负性,研究发现电负性大于3.6时,侧链烷基化 为主要的反应,而电负性小于3.6时,以苯环烷基 化为主.一些文献已经确认,不同碱金属改性的X 型分子筛其侧链烷基化的活性顺序也不同,为 CsX >RhX >KX >l\aX = LiX .其中 NaX 和 LiX 沸石对 于侧链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均较低.主要发生苯环上 的烷基化反应,由此可得X 型分子筛上侧链烷基化 反应活性顺序与相应的碱金属离子半径大小次序基190分催 化第35卷123 456789 Kk k K k R K KK第2期侯振江等: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研究进展191本一致[33].Song等34研究发现碱金属离子交换 度较高时,催化剂表面酸性降低.而碱性大幅提升,从而可以提供-个适宜甲苯侧链烷基化发生的条件.Itoh等[31]研究发现当碱金属阳离子能够进入 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时,可以更好地为反应提供碱 性的条件,同时限制甲苯分子在分子筛孔道内的副 反应.碱金属阳离子改性后的X分子筛对于甲苯-甲 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催化性能会有明显的提高,但单 一碱金属交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单一催化 剂可能碱性过强或酸性过强等;由于只有单一组分,催化剂的酸碱调控变得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侧链 烷基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引人强弱不同的多组分 碱性位或酸性位对催化剂性能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 果.对于KX催化剂分子筛,当K离子的离子交换 度升高时,随着催化剂的碱中心增强甲苯侧链烷基 化的活性将随之提高,但碱性中心增至一定程度时 甲醛分解会加剧[35],此时若要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性 能则可以通过添加第二种催化剂助剂来精确调节 酸碱性:36_37].向K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中加人 ICOH则苯乙烯和乙苯的收率显著提高,但产物中 C0含量增加,同时降低了苯乙烯的选择性.Jiang 等1381通过对比KCsX与KX、CsX的催化性能,发 现甲醇的利用率较单一组分时上升了 23%,由此可 以看出经过加人一些组分来精确调控酸碱性可以使 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向K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 分别引入Mg2+、Zn2+、Cs+,研究发现C,引人后会 使甲醇转化率有一定提高,而M g2+的引人会使催 化剂表面的碱性过度增强,使甲醇深度分解为C0或C02,进而导致反应活性中间体甲醛不能参与反 应,苯乙烯选择性降低.Zn2+与M g2+引起的效果基 本一致通过以上讨论,碱金属改性的X催化剂上的侧 链烷基化活性受碱金属的交换度影响,此外,复合 碱金属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一碱金属改性的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2.1.2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改性X型分子筛催化 剂 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也是常用的碱性改性 剂.研究者采用水磨混合法[4ni合成碱土金属氧化 物改性的KX分子筛催化剂并用于甲苯-甲醇侧链 烷基化反应,比较了 BfO、MgO、CaO、BaO等一 系列碱土金属氧化物,发现MgO的效果最好,反应 活性最高.加入这些碱土金属氧化物可以覆盖K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上的强碱中心,从一定程度上 抑制甲醛的分解,而且可以中和催化剂上的酸中心 以降低苯环烷基化反应的发生,最终使得甲苯侧链 烷基化反应的总选择性明显提高.王宇红等;41]通 过浸渍法向KX分子筛引入了 La和O等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引人不仅可以克服分子筛骨架脱铝,还 可通过中和电荷来有效降低酸中心的数量,进而有 效提高甲苯侧链烷基化的总收率和保持催化剂的稳 定性.结果表明,单金属KX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的 甲苯侧链烧基化总收率为19.9%,引人0.5% (质量 分数)的La或1.0% (质量分数)的Ce,总收率可 分别提升至26.0%和23.7%.2.1.3硼和磷及过渡金属改性X型分子筛催化剂 4141等[42]首次将硼酸锆和硼酸锌引人分子筛催化剂,大幅提高了甲苯侧链烷基化的活性 和苯乙烯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将10%的硼酸锆 引人CS X分子筛具有最高的活性,在410 T、甲醇与甲苯的摩尔比为1/6时,甲苯转化率比单金属 CsX分子筛提高了近两倍,苯乙烯的选择性大幅提 高至93.2%.向离子交换的X型分子筛中加人磷酸 或硼酸能够很好地提高甲苯侧链烷基化的选择性. Manivannan等|43]将RhX分子筛引人硼进行改性, 发现其可以有效提高苯乙烯选择性,原因可能是硼 组分中和一定量的催化剂碱中心,有效地促进了甲 醇向甲醛转化,抑制甲醇脱氢生成氢气.从而减少 苯乙烯和氢气发生反应,有效提高了苯乙烯的选择 性.有研究表明用浸渍法负载硼酸和K0H的CsX 催化剂.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甲苯侧链烷基化的总收 率还可以提高苯乙烯的选择性.但是C s盐成本过 高,为了降低成本,研究人员通常使用硼和钾同时 改性KX沸石分子筛[44].硼酸使得KX沸石中的总 酸性增加从而促进甲苯侧链烷基化的进行,含有钾 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可溶性,能让K+进人孔 道内部,而硼酸和K0H可以形成碱性比K0H弱的 硼酸盐,不仅可以促进甲醇催化脱氢而且不会因为 碱性太强使得甲醛分解,进而有效提高甲苯侧链烷 基化的选择性.还有研究人员使用CaO化合物及 硼酸共同对KX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也得到了 很好的结果.苯乙烯的选择性提升至80%以上,甲苯侧链烷基化的总收率大约在95%左右.采用不同的碱土金属化合物和硼酸对KX分子筛催化 剂进行改性时,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极差,这 些难溶的碱土金属化合物可以附着在催化剂表面192分 子催化第35卷以减弱分子筛催化剂表面过强的碱性,同时还可中 和一部分表面酸性中心,由此得到适宜的酸碱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46 .研究人员47:采用浸渍法 将C u和Ag分别浸渍在含有B的CsX分子筛催化 剂上,提高了甲苯侧链烷基化的活性.也有研究人 员48通过向含有氧化铯的CsX中加人ZrB205,使 得原催化剂表面分散度大幅提高,加快了甲醇转化 为甲醛的速度,同时还相对减少了苯乙烯的加氢反 应,从而甲苯转化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苯乙烯收率 大幅提高.也有研究人员使用多个组分改性X型分 子筛4g,Liu5n用浸溃法在X型沸石分子筛采用 CsOH和BP04共同浸渍,最后再用硝酸铜溶液进行 处理.制备的催化剂效果较好,在甲苯与甲醇的摩 尔比为1/1.75、温度为427丈时,甲苯的转化率达 到了 26%,侧链烷基化的总选择性达到了 80%以上,苯乙烯的选择性达到了 33%左右.研究表明151,过强的碱性促进甲醇分解,而引人硼和磷可以中和 过强的碱性,进而减少副反应,使得甲苯-甲醇侧 链烷基化选择性和活性得以提高.还有研究发现向 CsX催化剂中加入Cu2+或Ag+,可以有效促进甲醇 的脱氢,但乙苯为该反应的全部产物;当引入Li+时,能够使某些过强碱中心降低而使酸中心提高.从而 限制活性中间体甲醛的分解,进而提高甲苯侧链烷 基化的进行.2.2复合型分子筛催化剂双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在酸碱调控上有-定的优 势,同时也可通过不同的孔道体系对产物选择性进 行一定的调控.据文献报道,X/ZSM-5双分子筛催 化剂的活性要比单一组分的分子筛催化剂高52 ,将 硼浸溃改性的KX分子筛催化剂和钾离子交换后的 K-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机械混合,所得到的催 化剂性能更加优良,在温度400 T、甲醇与甲苯摩 尔比为5/1时,甲苯的转化率提升至32%,总收率 提升至26%,苯乙烯的选择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文 献中也对硼改性的KX分子筛与碱土金属氧化物改 性的ZSM-5分子筛进行机械混合,获得的复合型 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有所提高,不同碱土金属氧 化物改性的多组催化剂比较,其中含CaO的金属 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机械混合后效果最好,总选择 性达到了 98%以上,苯乙烯的选择性占侧链烷基 化98.5%.这种双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在酸碱调控上 有一定的优势,其可以调控KX分子筛催化剂上的 酸碱中心,因而更有利于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进行.还有研究者用三乙胺做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复合碱性分子筛催化剂(含ZSM-5、A1P04-5、Mg).在甲醇与甲苯的摩尔比为5/丨、温度为 425丈时,含有1.5%Mg的ZSM-5与AlP04-5的复 合型分子筛催化剂能够很好地提高甲苯侧链烷基化 的活性,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结焦能力55 .Li等156通过研究提出了甲醇脱氢与甲苯侧链烷基化偶联的 新策略,实现甲醇和甲苯高效转化为苯乙烯和乙苯. 其设计了一系列CsX与多种催化剂相结合的复合 催化剂.研究发现,甲醇脱氢催化助剂(比如硼酸钠 (Na2B407)和Cu0/Si02等)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甲 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中苯乙烯和乙苯的收率. 2.3多孔碳、金属氧化物等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表明分子筛骨架载体并不是甲苯甲醇侧链 烷基化的必需条件,其他载体负载的催化剂也可以 有效催化侧链烷基化反应:57].Wieland等36研究发 现,将Cs/微孔碳催化剂引入硼组分会在甲苯-甲 醇侧链烷基化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活性,硼元素的 引人能够提高侧链烷基化的收率.无定型多孔氧化 镁载体由于具有较强的碱性,在甲苯侧链烷基化的 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活性.Jiang等[58将MgO尚分散在介孔材料中,采用了微波加热的方法制得介 孔Siliralite-1负载MgO催化剂,该催化材料对甲 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田晓龙 等m以有序介孔碳(OMC)、ZSM-5分子筛、活性 炭、MCM-41分子筛作为载体,用浸溃法浸渍相同 量的铯和硼制备CsB负载型催化剂,研究发现,催 化剂不同,甲苯-甲醇侧链焼基化反应的活性不同,其中以有序介碳孔0MC负载的CsB活性最高,侧 链烷基化反应的总收率达到了 35%左右.研究者:6n 对 Mg-Ti02、MgO、Ca0-Ti02、Na0H-Si02等一系 列金属氧化物做了研究,发现Ca()-Ti02、M g-Ti02由于具有合适的酸碱中心从而在甲苯和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Salaeva 等[6n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三元氧化物(IA ), (11A ),A10;材料,作为催化剂用于甲苯甲醇烷基化 反应,由于该催化剂同时具有弱碱位和极强碱性位,从而使反应产物同时含有二甲苯和乙苯(弱碱性更 偏向于苯环的烷基化而强碱位偏向于侧链烷基化). Korwar等[&63]制备了镁和铝不同比例的铝镁水滑 石材料,在甲苯甲醇反应中铝镁水滑石材料的催化 性能优于铜铝、镍铝、锌铝、钴铝等催化剂,在甲 醇/甲苯比为1、温度400丈条件下,镁与铝的比第2期侯振江等:甲笨-甲醉侧链烷基化合成笨乙烯的研究进展193值为3时,甲苯的转化率有了大幅提尚(达48.7% ),苯乙烯的选择性为6.8%,乙苯的产率为31.9%.进 一步研究发现,A1含量减少,苯乙烯的选择性会 升高•2.4其它类型催化剂Wang等64:1以铝和胺为原料、聚合物作为模板 剂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酸碱催化材料,其中以二乙胺 为氮源合成的Cat-NH (C2H5)2材料表现出最好的 催化活性,在温度424 1、甲苯/甲醇摩尔比5时,产物中苯乙烯选择性达到了 97.6%. Y i等65通过聚 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 )将IM-5沸石(由特 殊的2D 10-MR通道系统组成,并组成较大的内部 3D腔体,同时具有强酸度以及优异的水热稳定性 和催化裂化活性)晶体外表面的电荷逆转为正电荷,诱导介孔Si02层的定向自组装,制备一种核壳杂化 结构H-丨M-5@mes〇-SiO:催化剂材料.最终提高目标 产物的选择性.Y u等55发现通过磨煤机上球磨后的CsX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位数量明显增加.从而 显著提高甲苯侧链甲基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在球磨 过程中,表面CS20颗粒进一步与沸石相互作用,产 生新的碱性基;由于Si-0-C s和Al-0-C s的存在,使 得铯的分布更加均匀.这些发现为提高沸石的碱性 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表1是不同催化剂在甲苯侧链烷基化反应中的 性能综述.其中C s基催化剂中性能较优的是ZrB/ CS X催化剂,在甲苯与甲醇摩尔比为6 :1、反应 温度410 t时,苯乙烯的选择性达到了 93.2%,但 甲苯转化率仅有3.1%.其他催化剂中性能较优的 有Cat-NH (C2H J2催化剂,甲苯与甲醇摩尔比为 5 :1、反应温度为400 1时.苯乙烯的选择性达 到了 97.6%. Mg/Al LDHs催化剂在甲苯与甲醇摩尔 比为1:1、反应温度为350 T.时,甲苯转化率达 到48.7%,但苯乙烯的选择性仅有6.8%.表I不同催化剂在甲苯侧链烷基化反应中的性能汇总Table 1S u m m a i*y of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atalysts in toluene sirle rhain alkylalitmCatalystMo l a r ratioT/°CToluene/melhanolW H S V/(h_1)X/%methanolX/%tolueneS S T/%S S T+E B/%Refs.Z r B/C s X6::1410145.2 3.193.299.4[42] M〇02/C s X1::14100.4825.3 1.979.2-[45] Z n O/C s X1:14100.4842.4 4.676.1-[45]C u O/C s X1::14100.48 5.4 2.359.0-[45]C s X6:1425241.9 2.339.865.1[7] Z r B205/C s X1::24101- 5.437.2-[48] K,P()4/C s X 5 ::1425184.1-36.592.8[64] BP04/C s X 3 ::14352-9.635.959.0[44] R h X 3 ::1420240.1 1.828.357.4[7] Z n K X1:24500.5-11.023.088.0[34] Zn()/Cs20-C s X1::14100.4840.17.019.0-[45] K X 3 ::1420240.3 4.718.851.7[34] K C s X3:1415235.1-12.596.9[38] K R h C s X 3 :1415249.5-10.595.8[38]B a O/N a X 3 ::14502-18.18.054.0[40]Sr()/CsX 3 :14502-20.18.038.0[40]C s2()/CsX1:24252-8.67.785.5[55]M g O/K X1:1429461.0- 6.516.3[40] C a t-N H(C2H5)2 5 :1400245.9-97.697.6[64]。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许峰;秦丽红;刘亚录;于春梅;袁忠勇【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4(030)002【摘要】通过甲苯与甲醇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侧链烷基化制备重要化工原料苯乙烯,是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和科学意义的一个反应.从催化剂体系、催化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催化剂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相应的改进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总页数】9页(P311-319)【作者】许峰;秦丽红;刘亚录;于春梅;袁忠勇【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天津工作站,天津300163;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6【相关文献】1.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合成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J], 王宇红;张志新;周敬来2.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研究现状及展望 [J], 任俊卿;黄学敏;郭旭青3.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J], 刘丹;杨会民;米建新;贺文晋4.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J], 李修仪;周金波;黄剑锋;卜婷婷;马艳捷5.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取苯乙烯的研究Ⅱ.KX/KZSM-5改性双沸石催化剂上的侧链烷基化反应 [J], 傅承碧;王桂茹;王祥生;王晋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第188期2020年第4期山西化工SHANXI CHEMICAL INDUSTRYTotal188No.4,2020综述与论坛叫DOI:10.16525/l4-1109/tq.2020.04.10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刘丹,杨会民,米建新,贺文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摘要:以甲苯、甲醇为原料制备苯乙烯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

随着煤制甲醇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该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同时也降低了苯乙烯的生产成本。

介绍了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剂类型及反应的影响条件。

从技术层面来讲,寻求开发高效稳定的综合性催化剂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甲苯;甲醇;苯乙烯;催化剂;侧链烷基化反应中图分类号:TQ2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0)04-0026-031・刖旨苯乙烯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液体化工原材料,“上承煤油,下接塑料心,随着建材行业、家电市场、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对苯乙烯的需求数量一直不断增长,估计到2022年国内苯乙烯的需求量将增长为1100万t。

近几年,国内苯乙烯产量年增长率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11%〜12%(见图1),但其产量及产能依然不能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进口水平依然较高⑵。

因此,积极开发高效的苯乙烯制备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5040302010-10-20-30-40-50图12010年-2018年苯乙烯产量及增长率对比图工业生产中,90%的苯乙烯生产装置采用的是绝热脱氢工艺,但该工艺流程较长、反应温度高、蒸汽消耗量大,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⑶。

1967年,Sidorenko Y.N.等⑷首次以甲苯与甲醇为原料在碱金属改性的X/Y催化剂作用下,制得苯乙烯和乙苯,引发了许多学者对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的广泛研究。

该技术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收稿日期:2020-04-24作者简介:刘丹,女,1987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学位,工程师,从事煤的洁净利用方面的研究。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7期·2464·化 工 进展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反应机理与催化剂李江川1,柴永明1,2,刘宾1,2,吴仪岚1,李奕川2,刘晨光1,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80)摘要: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备苯乙烯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工业化前景的苯乙烯生产途径。

本文回顾了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的研究背景,综述了近年来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特点和需求,全面总结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开发理念和技术路线。

对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历程的研究结果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醇深度分解和活化甲苯侧链甲基为反应主要限制因素。

最后论述了新催化材料在侧链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提出酸催化剂和碱催化剂的高效耦合构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苯乙烯;酸碱催化中图分类号:O64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7–2464–09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2127Side-chain alkylation of toluene with methanol to produce styrene:mechanism and catalystsLI Jiangchuan 1,CHAI Yongming 1,2,LIU Bin 1,2,WU Yilan 1,LI Yichuan 2,LIU Chenguang 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Qingdao 266580,Shandong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atalysis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Qingdao266580,Shandong ,China )Abstract :Side-chain alkylation of toluene with methanol is a promising method to prepare styrene which shows great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therefore is of both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importanc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ide-chain alkylation mechanism is systemically reviewed. Subsequently ,we summariz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catalyst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routes of acid-base dual-functional catalysts are summariz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based on reaction mechanistic path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y analysis show that methanol decomposition and activation of methyl in toluene a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Ultimately ,this review provides applications of new catalytic materials in side-chain alkylation and a novel catalyst design idea that combines suitable acid and basic catalyst to construct synergistic catalysts.Key words :toluene ;methanol ;side-chain alkylation ;styrene ;acid-base catalysis气加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毕业设计1 总论1.1 概述1.1.1 苯乙烯产品的性质和用途1.1.1.1 苯乙烯的物理性质苯乙烯为无色透明液体,常温下具有辛辣香味,易燃。

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溶剂中。

苯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如表1-1所示。

表1-1 苯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Table 1-1 The ma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tyrene物性数据数值沸点(101.3kPa)/℃146熔点(空气中,101.3kPa)/℃-30.6相对密度(25℃/4℃)0.909折射率(20℃) 1.5467临界压力/MPa 3.81溶解度(25℃,水)/%0.066黏度(25℃)/(mPa·s)0.762表面张力(20℃)/(mN/m)30.9闪点(闭口)/℃31燃点/℃490临界温度/℃3691.1.1.2 苯乙烯的化学性质苯乙烯从结构上看是不对称取代物,但它具有乙烯基,乙烯基因带有极性而易于聚合,所以其反应性能极强。

苯乙烯暴露于空气易发生聚合及氧化而成为醛及酮类。

在高于100℃时即进行聚合,甚至在室温下也可产生缓慢的聚合。

在不受辐射的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乙烯迅速生成一种广泛用于模压制品的塑料,即聚苯乙烯;它还可以与丁二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异分子聚合物,即合成橡胶;还有一些单分子体(如氯乙烯)可与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质量更好的塑料或树脂。

苯乙烯分子中烯键较活泼,易受亲电试剂及自由基的进攻,催化氢化得到乙苯,然后得到乙基环己烷;在醇与钠中得乙苯;铬酸氧化可得苯甲酸;硝酸氧化得硝基苯甲酸;气相氧化得苯甲酸;五氧化二钒催化,400℃得顺丁稀乙酐;过氧酸作用得苯基环氧乙烷;臭氧氧化得苯甲醛;氯化、溴化得α,β-二卤代乙苯;氢卤酸加成得α-卤代乙苯;硫酸存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α-甲氧基乙苯。

1.1.1.3 苯乙烯产品的用途苯乙烯是含有饱和侧链的一种简单芳烃,是有机化工重要产品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苯最大用量的衍生物。

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也可用于制取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SBR)、不饱和聚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树脂涂料及绝缘体等材料。

这些材料在汽车制造、家电用器、纺织、建材、轻工、玩具等工业部门都有重要的用途。

此外,苯乙烯也是生产涂料、染料、合成医药的重要原料。

1.1.2 我国苯乙烯上下游产业介绍1.1.2.1 上游原料苯乙烯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和苯,而乙烯和苯都来源于石油工业。

石油作为世界工业的血液,是当前全球能源的主要来源。

由于化石燃料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原料供应偏紧的状况近期无法得到解决[1]。

且近年来不断上扬的国际原油价格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全球的炼化行业在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不遗余力地压缩生产成本,石化产品的价格还是不可避免地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高涨一路走高。

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

预估计[2],10年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00万桶膨胀近一倍至1150万桶。

十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

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1.1.2.2 下游行业目前,我国苯乙烯主要应用于聚苯乙烯、ABS树脂的生产。

其中[3],聚苯乙烯约占总消费量的58%,ABS树脂约占17%。

聚苯乙烯是我国苯乙烯最重要的衍生物,可广泛应用于包装容器、电器等诸多领域。

常见的电视机、空调、冰箱、电脑等的外壳或其他配件,建筑用保温材料和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用聚苯乙烯来制造。

这使我国聚苯乙烯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几年,其进口量都占国内消费总量的50%以上。

在我国,ABS和SAN树脂是仅次于聚苯乙烯的第二大苯乙烯的衍生物。

主要用于电冰箱、电视机、电话、办公用品等电子、电器产品的配件。

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家电、办公设备及玩具等产品的生产国,对ABS的需求量较大。

近年来[3],国内ABS装置增加较多,对苯乙烯的需求也保持旺盛势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SAN树脂消费国,但国内SAN 树脂供应不足,大部分需求缺口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的进口解决。

苯乙烯还是生产丁苯橡胶、丁苯乳胶的主要原料之一。

随着橡胶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轮胎工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丁苯橡胶及乳胶的消费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

1.1.3 国内外苯乙烯供给及需求现状1.1.3.1 国外苯乙烯供给及需求现状由于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等苯乙烯下游产品消费的强劲增长,近年来世界苯乙烯的生产发展很快。

据Tecnon公司统计[4],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世界苯乙烯产能分别为3317万t·a-1、3535万t·a-1和3724万t·a-1,2012年全球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836万t·a-1,产量和消费量均约为2757万吨。

2012年世界苯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亚太、西欧和北美地区。

其中,亚洲地区1992万t·a-1,约占54%;西欧地区702万t·a-1,约占20%;北美地区662万t·a-1,约占18%。

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建有百余套规模大小不一的苯乙烯生产装置。

在这些生产苯乙烯的国家及地区中,美国的生产能力最大,中国位居第二位。

从地区供需状况看,亚太地区是最主要的净进口地区,中南美洲及非洲也是苯乙烯的净进口地区,但数量较少。

北美及中东地区仍是苯乙烯最主要的出口地区,西欧也略有出口,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关系,出口量不大。

根据市场调查分析[5],由于全球经济依旧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完全摆脱,将导致全球对于苯乙烯的需求量不会有太大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苯乙烯供应和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低于前5年。

产能年平均增速降至2.2%,而需求的年平均增速为3.5%。

据预计,到2017年全球苯乙烯产能将增至394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3274.0万吨。

其中,亚洲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965.9万吨,约占世界苯乙烯总需求量的60%。

统计显示,中国对苯乙烯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美国、西欧、日本。

由于受中东及北美地区生产量所占份额巨大等种种原因制约,使得未来几年苯乙烯的供求差加大的压力依然存在。

1.1.3.2 我国苯乙烯供给及需求现状近年来,我国苯乙烯生产加速发展,近期有不少装置投产[6]。

2008年我国苯乙烯总产能为317.4万吨,2009年总产能为382.4万吨。

截止2010年,我国苯乙烯生产企业有20多家,总产能达到了605.9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6.2%。

2011年,我国苯乙烯扩能增速放缓,全年共有5套装置建成投产,包括常州新日(25万t·a-1)、延长石油(12万t·a-1)、青岛炼化(8.5万t·a-1)、茂名石化(3.0万t·a-1)、燕山石化(2.7万t·a-1),合计新增产能51.2万t·a-1。

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苯乙烯生产企业增至31家,总产能达到610.3万吨。

2011年国内苯乙烯产量为450万吨(2010年为380万吨),同比增长18.4%,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3.7%。

至2012年年底,我国苯乙烯年产能已达到659.9万吨。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下游产品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已成为苯乙烯需求量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7~2012年[7]我国苯乙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速率为12.1%。

预计2013~2017年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将达到5.2%。

2012年我国苯乙烯消费量为822.6万吨,同比增长3.3%,产品自给率达到59.85%。

预计到2017年,我国对苯乙烯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000万吨,届时年产能将达到860万吨,供应缺口仍将继续存在。

据调查[8],随着国外苯乙烯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国内苯乙烯产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中东国家苯乙烯的进口比重将明显增加,鉴于其低成本优势,国内苯乙烯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1.1.3.3 苯乙烯供给及需求现状对我国苯乙烯产业的影响从我国苯乙烯的发展现状[9]来看,国内需求的巨大缺口和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是我国苯乙烯生产不断增长的原动力。

同时受国内苯乙烯新建装臵开工较晚、开工率较低以及对国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供应的影响,使得我国的苯乙烯市场仍呈产不足需的现状,虽然我国苯乙烯的产能和产量增速明显,但依然没有改变我国苯乙烯供不应求的局面,使我国的苯乙烯的进口依存度高达69.2%,虽然2013年同比下降了5.3个百分点,但供需缺口依然较大。

从长远来看,虽然全球苯乙烯的生产能力已出现了过剩的态势,但随着亚洲地区尤其中国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苯乙烯装置的投资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苯乙烯市场供需矛盾得到根本缓解,供需基本平衡或略有缺口。

所以对于我国的苯乙烯工业而言,慎重规划在建项目、减少盲目投资、加大现有苯乙烯装置的技改力度和继续完善催化干气制苯乙烯技术的开发,已是我国苯乙烯行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1.4 苯乙烯生产技术介绍目前,世界上生产苯乙烯的方法[10]主要有乙苯氧化脱氢法、乙苯催化脱氢法、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间接氧化法)、甲苯甲醇侧链烷基化法等。

其中,乙苯催化脱氢法和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应用最为广泛。

1.1.4.1 乙苯氧化脱氢法乙苯氧化脱氢法制苯乙烯[11]主反应方程式为: O H CHCH H C O 21H C H C 225625256+−→−+ (1-1)该生产工艺虽已研究多年,但仍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由于氧化脱氢的副产较多,部分副产影响产品质量,故还未有建厂的可能。

但这一路线对于降低长期困扰苯乙烯生产厂家的高能耗问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寻找并最终实现苯乙烯生产的低温节能新工艺拓宽了思路。

1.1.4.2 乙苯催化脱氢法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12]是当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生产苯乙烯的方法。

其主反应方程式为:2256℃6505256H CHCH H C H C H C +−−→− (1-2)从热力学上看,提高温度、降低体系压力对平衡有利,因而目前工业上一般需要900℃蒸汽加热,反应温度大于600℃,且采用负压装置。

但反应温度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过高的反应温度不仅容易导致乙苯裂解而产生苯、甲苯、CO 、CO 2等副产物,而且能耗很大,经济上不合理。

因此,必须依靠催化剂研制技术[13]的不断提高和反应器型式的改进来加以解决。

目前,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几乎所有的苯乙烯生产装置都采用了低阻降的新型反应器、负压脱氢工艺和能量的综合利用等技术措施[14],使苯乙烯生产的物耗和能耗降低到了极限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苯乙烯生产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