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

王强: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从汉、英句子结构看思维方式的不同生长于某种文化中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则传达着人们的思想。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 ( EdwardSapir ) 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
”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
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所以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是不符合语言交际规律的。
因此,要了解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汉英句子的区别,试图探究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反映。
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 +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
其中,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 (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
) 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 (两个并列动词 ) 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
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 remember 为中心搭建,可以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
中西方语言差异精选三篇

中西方语言差异精选三篇【篇1】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立足他方与己方的差异。
中国人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方的感受。
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中国人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如“你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
然而,这却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其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西方人很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强壮,如果质疑其健康状况,他们是会很介意的。
西方人思维一般都是立足自身,直接谈自己的意愿或感受。
好多英语国家的服务员招呼顾客时,经常用u CanIhe1pyou?(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思维方向顺序与逆序的差异。
中国人偏重顺序思维,汉语对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各因素排列,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句子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的“时序”及“事序”来安排。
而西方人习惯逆序思维,英语句子虽然也可遵循时间先后顺序,但不总是如此。
它可以打破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句子呈句尾开放式。
3.思维表达婉转与直接的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西方人习惯于逻辑思维。
在语言上,中国人在说明问题时会运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们产生联想,以达到某种寓意。
而英语正相反,它比较直接,直奔主题,然后加上修饰成分,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状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尽管偶尔也可以状语前置。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用语的影响1.在称呼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会根据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敬意。
但是在西方,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
2.在致谢方面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ownobIigation,noneedtothankorbe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生分。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形合与意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民族的观念、语言、思维习惯、情感和意志等的构成要素都有差别。
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往往潜藏于讲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深处,这种隐蔽的机制常常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只有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人们才察觉和意识到。
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句中各意群,成分之间都用适当连接调(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汉语则重意合(parataxis)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起误解。
英语注重运用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这些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
在单个句子内,往往以一个主谓结构为核心框架,借助众多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形成一种主句套从句、结构复杂的复合句。
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句谚语用Where连接,逻辑关系较为清晰;而汉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志者,事竟成”则未用任何连词传达了相同的意思。
汉语很少使用连结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缺乏明显的外在逻辑联系。
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将句群连在一起。
如汉语古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隐含丰富内蕴的词句末用任何连结词,却带给人们无穷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想。
将汉语无主句的唐诗译成英语,翻译家则需根据英语习惯加上主语,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许渊冲翻译为: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英语句子加上了主语I,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重理性.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础。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修改后的段落如下:
Then, standing at the doorway,I saw a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her mother,smiling her usual gentle and kindly smile.I could not believe that she had died. I rushed to my sad friend.Holding her hand in mine. I looked into her thin,pale face.My heart was fit to break at the sight of her disheveled hair and the sound of her trembling voice.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at that moment. In losing her mother, she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was she going to face the coming exam?We all felt worried for her.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中文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区别
重点的位置:英文表达中先讲what,也就是发生了什么,然后才讲详细的when ,where, how, why ,补充这些细节。
中文一般先来一些铺垫,先渲染气氛再开始讲重点。
否认表达:英语思维是根据事实的,中文思维是根据问题的。
比方:He didn't go home last night, did he? 他昨晚没回家是吗?
No. 是的,他没回家。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haven't you? 你去过上海不是吗?
Yes. 是的,我去过。
表达侧重点:汉语重直观,英语重本质。
汉语在表达一个事物的时候倾向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那么倾向通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比方: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扶我一把,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了。
这句话发生的.情境是说话的人脚拌伤了,需要别人帮助把她搀起来。
汉语用的是“站”这个最直观的词语,不管是不是因为受伤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都是站。
但在英语中那么明确表达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不是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和一般的“站起来”是不同的,所以用了“bear weight”,意思更加明确。
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汉翻译(下周)

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形合与意合英美民族重形式逻辑,力求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汉民族重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
具体说来,表现在语句衔接方式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形态标志,连接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所谓意合,是指句中各种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严谨,而求“形散神不散”。
邵志洪对形合、意合的解释既形象又生动。
他认为,英语以主语和定式动词为骨干搭起两根栋梁,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相关的材料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向主语和动词这两根栋梁上挂,前呼后拥,层层相加,不厌其烦。
其重点是通过严整的结构交待清楚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汉语无形态变化,因此只有靠语序与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称,即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构成一种线性横向排列的结构,其意义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逐步加以展开和叙述,这就如竹竿一样,其信息内容是一节一节的通下去的,有人称之为“流水型”句式。
英译汉时,往往要破句重组,把各“板块”拆下,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排成“线性”结构。
如:1)Y ou can imagine how I blessed my husband for bringing friends to dinner when we had only a bit of cold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当冰箱里只剩下一点冻肉的时候,我丈夫又带朋友来家吃饭,你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多么感激他了。
2)He had returned the previous evening from a tour of the countryside, and wanted to go through the papers that had accumulated in his absence before visiting hours started.他下乡去视察了一回,在他下乡期间,公文积了一大堆;昨天傍晚他刚回来,现在他想在会客时间开始之前把这些公文翻阅一下。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摘要: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汉民族思维形象化、具体化,英美民族思维抽象化、概括化;汉民族偏重本体、辩证逻辑,英民族偏重客体、形式逻辑。
关键词:英汉文化思维方式差异1.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述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的载体。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
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想,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英美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2.1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大量使用涵义概念,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泛、曲、隐的感觉。
如:英语中有许多加虚化功能的后缀转化为抽象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
1.指称——人称与物称
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
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
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
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
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
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
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
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
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
“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
”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
重申主题,或提出建议,语言简明扼要,决不拖泥带水。
有些中国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汉语的段落发展方法,通过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面是中国学生写的一篇以The key to Success为题的文章的开头段: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one wants to be a success.Winning a great success bring us a happy feeling.Once we succeed,we will be encouraged and have the confidence to continue our work or study.However,lone cannot always have success in life. Many of us may encounter failures.It's important that we take a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failure.Otherwise.we may feel depressed and lose our heart in life.In my opinion.to achieve success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success: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这个段落在段落的第一句只是提出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未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作者的观点,忽视了主题句的设定。
第二、三句提到成功可以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仍未涉及主题内容。
第四至六句,提到人人可能面临失败,但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似乎有些偏离文章的主旨。
直到段落快要结束时,才点出主题:成功需要勤奋和持久的毅力。
这是典型的中式螺旋型段落结构。
这种围绕主题绕圈子的写法在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并不少见。
但这一段落在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性的西方人看来,给人的感觉是重点不明确,结构紊乱。
2.衔接模式——形合与意合
中国人倾向于综合的形象思维,因此汉语表达注重意义的接合。
“属于意合形(parataxis)语言,其特性是重悟性,在表达思想时采取的是思维向语言直接外化的方式,而不采取间接的方式。
因而在句法结构上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很少用”。
西方人注重形式逻辑的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句子形式,结构完整,采用各种连接手段,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介词等连接词。
英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特别多,而且这类词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由此可见,英语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
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常常忽视英语语言借助连接手段衔接语篇的特点。
按照母语思维习惯来组织句子,从而出现了许多流水句式。
例如:
•Standing at the door,I saw a white and black picture.The woman on it smiles quietly and kindly.I couldn't believe that he mother had died.I rush to my sad friend,the girl,holding her thin arms,looking at her pale face and disheveled hair.her trembling voice made my heart break into pieces.Even then,time didn't pass by.No words were good enough for that while.Others and I told her"take care"but how?I don't know.She not only lost her mother,but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does she face the exam?Everyone felt worried.
•这段文章虽无重大的语法和结构错误,但作者没有能够完全脱离中文的思维模式,汉语句式痕迹仍十分明显。
例如,在描写作者对于朋友丧母的内心感受时,用了几个平行铺排的小句:Even then,time didn‘t pass by.No words were good enough for that whi le.Others and I told her“take care”but how?I don’t know. 这句话语句松散,连接词的缺失现象十分明显,完全是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构建的。
又如,作者在段尾用了“not only...but also”连接词来体现英语语句形式上的衔接,但由于使用不当,破坏了句子的一致性,使英语句式的衔接性特点未真正得到体现,容易给人以语意混乱的印象。
•修改后的段落如下:
Then, standing at the doorway,I saw a black and white picture of her mother,smiling her usual gentle and kindly smile.I could not believe that she had died. I rushed to my sad friend.Holding her hand in mine. I looked into her thin,pale face.My heart was fit to break at the sight of her disheveled hair and the sound of her trembling voice.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at that moment. In losing her mother, she also lost the whole world.How was she going to face the coming exam?We all felt worried for her.
因此,阅读中,我们应该了解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掌握地道的英语,而不是以汉语的思维习惯进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