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最新)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农贸市场建设标准2.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验收规范月二十四日农贸市场建设标准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一)交易厅棚。
市场交易大棚应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钢架结构。
有条件的宜建成封闭的室内市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层高应不低于4m。
(二)地面及墙体。
市场地面应硬化、防滑,并向排水槽(沟)倾斜。
有条件的敞开式棚架建筑市场周围应有围墙或相应建筑物围栏,围墙应牢固,高度不低于;室内市场的内墙宜贴墙砖,高度应不低于。
(三)出入口及通道。
市场应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宽度应不小于4m;市场主通道宽度应不小于2m,次通道宽度应不小于,有条件的市场可单设进出货出入口。
市场出入口、通道等公共空间应设台阶的,应同时设置无障碍通道。
室内市场通道上方应设置悬挂应急疏散警示牌装置。
(四)停车场。
应根据市场规模相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地面应硬化,停车场面积不小于市场建筑面积的5%,有条件的市场可为经营户和消费者分设停车场。
(五)卫生设施。
市场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可按2-3个/千人(市场内日平均人口流动数量)的标准配置厕位(含市场外50m内公共卫生间的厕位),公共卫生间不得设在熟食区域,有条件的市场可以设置1-2个无障碍厕位。
市场应设置垃圾池或一定数量的带盖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可设置垃圾中转密闭间。
市场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防鼠、灭鼠设施设备。
(六)给排水设施。
市场内应配备合理的供水系统,水产品供水应到档口,畜禽肉类供水应到畜禽肉经营区,宰杀间、现场食品加工间等应供水到专间。
市场内应设置供消费者使用的自来水供水点。
市场内部排污管道(沟)应单独设置,自成系统,不与连体建筑污水管道共用。
排污管道(沟)应尽量采用直排式,减少弯道且应有合理坡度。
当地有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市场排污管道应与其联通。
市场柜台外侧或内则应设置排水槽(槽宽宜为8-12cm,深度宜为3-5cm,底部应呈弧形)或明沟(断面尺寸不小于10×10cm)并加盖隔栅盖板,宰杀间、现场食品加工间内应设置下水管道。
最新的农贸市场规范标准

最新的农贸市场规范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商品流通的重要场所,其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农贸市场规范标准,旨在提升市场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一、市场布局与设施1. 市场应合理规划,分区明确,包括但不限于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水产区等。
2. 每个摊位应有清晰的标识牌,标明经营者信息和商品种类。
3. 市场内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交易区域明亮。
4. 应配备足够的清洁工具和设施,保持市场环境卫生。
二、食品安全与卫生1. 所有食品经营者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明。
2. 市场内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销售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3. 肉类、水产品等易腐食品应有适当的冷藏设施,确保食品新鲜。
4. 市场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下架处理。
三、交易秩序与服务1. 市场管理者应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禁止强买强卖、哄抬价格等不正当行为。
2. 经营者应明码标价,不得随意更改价格。
3. 市场应提供公平秤等服务,确保交易公平。
4. 市场管理者应设立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
四、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1. 市场应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鼓励使用可降解或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3. 市场应有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五、信息化管理1. 市场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商品信息、交易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查询。
2. 鼓励使用电子支付等现代支付方式,提高交易效率。
3. 市场管理者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市场进行科学管理。
六、应急管理1. 市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2. 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社会责任1. 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
2. 鼓励市场开展扶贫帮困等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市场的社会形象。
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是指商务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行业发展要求等要求,制定的农贸市场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场所,对于保障供应、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市场规划标准:1. 市场选址:选择交通便利、周边居民密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作为市场选址。
2. 占地面积:根据居民需求、日货物流量等指标,确定市场的占地面积,保证市场的功能完善。
3. 市场布局:根据商铺数量、商品种类、配套设施等要素,合理规划市场内的商铺、货摊、停车场、卫生间等区域。
二、市场建筑标准:1. 市场建筑物设计:市场建筑物应考虑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确保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 市场硬件设施:市场内应配置通风、照明、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市场安全、卫生、舒适。
三、市场管理标准:1. 卫生管理:市场内应设立垃圾桶、公共卫生间,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垃圾清理工作,确保市场环境整洁、无异味。
2. 安全管理:市场内应设立安全报警装置、监控设备,并安装明显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市场的安全。
3. 服务管理:市场工作人员应受过相关培训,提供优质的服务,解答顾客的疑问,满足顾客需求。
4. 商品管理:市场内应设立对商铺、货摊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对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商品品质可靠。
四、市场经营标准:1. 商户资格要求:商户应具备相关经营许可证明,符合卫生、安全等要求,并按照市场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市场活动。
2. 价格管理:市场应制定明确的价格政策,防止价格欺诈和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的价格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3. 市场秩序管理:市场应在经营者之间建立和谐、公正、透明的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以上是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市场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密集度、土地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农贸市场设计标准

农贸市场设计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选址要合理。
农贸市场应尽量选择在人口密集区、交通便利的区域,以方便消费者前来购物。
2. 空间布局合理。
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满足商业功能、人流、货流和信息流的需要,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3. 设备设施完善。
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并且需要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定制。
4. 卫生条件好。
市场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市场内部环境卫生,并定期对市场进行卫生检查和整治。
5. 在设计方面,例如柜台、货架等应采用便于清洁的坡度增量分块式设计,柜台一般采用固定式、移动式或组合式组合。
6. 农贸市场还应有完善的照明设施和通风设施。
7. 针对不同类型的农副产品,例如水果、蔬菜、肉类等,应采用不同的柜台和陈列方式设计,以满足各类农副产品的特点。
8. 农贸市场的地面应采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同时考虑到排水问题,防止雨天积水。
9. 农贸市场的墙面应采用防水、防霉的材料,以保持清洁卫生。
10. 农贸市场的天花板应采用防火、防水的材料,以保障市场内的安全。
11. 农贸市场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和通道,方便消费者进出和购物。
12. 农贸市场的垃圾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设置垃圾分
类收集设施和垃圾桶等,方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3. 农贸市场还应设置消防设施和应急出口,以保障市场内的人身安全。
以上是农贸市场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布局。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一)不管你在哪里做项目,只要是在中国土地上建设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你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你就要遵循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就是由中国的南北温差、东西高低落差、土壤差别,以及一定范围内地形地貌差别产生气候、气温、相对湿度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影响,区域民族习俗、区域人口分布、中国经济模式,土地政策,政治体制等一系列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中国农产品物流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
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基本是不相同的,因为它体现中国农产品物流整体活动状态的局部现象,根据一般规律找出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方法,它就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方法。
一、建设规模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xx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这个批发市场的物流就是中国农产品物流活动状态的局部(在当地)表现。
蔬菜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龙头业种,从当地蔬菜物流规律可以捕捉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规律的痕迹,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的一般规律:区域日均交易量Q,即Q=Q1+Q2,①、这个区域日均交易量Q趋等于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对象的日均需求总和,既Q=czrs×110×50%~90%+xcrs×90×33%~40%②、这个日均交易量Q与农产品物流运输工具之间的关系A、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存在上下链关系,终端到始端反推法:零售二级批发一级批发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级批发商下游需要12~15家二级批发商支撑,二级批发商下游需要50个客户。
B、蔬菜批发种类多达上百种,国家监控蔬菜品类有白萝卜、菠菜、花椰菜、洋葱、大白菜、大葱、大蒜、冬瓜、豆角、胡萝卜、黄瓜、韭菜、莲藕、南瓜、平菇、茄子、芹菜、菜椒、生菜(叶用莴苣)、生姜、马铃薯、莴笋(茎用莴苣)、番茄、西葫芦、蒜薹、香菇、甘蓝、普通白菜等二十八种。
从上两个问题以及结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据实情况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可以划分:蔬菜日均交易量小于130吨;蔬菜日均交易量接近275吨;蔬菜日均交易量超过700吨;蔬菜日均交易量超过2750吨四种情况;这四种情况既能反映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所在地所在县、市、省级、国家级区域市场覆盖的消费人口、经济、交通、区位等状况,又能反映与市场规模特征对应的物流运输工具概况。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贸市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农贸市场是城市居民获取新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
因此,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规划、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施设备、管理运营等方面,对农贸市场建设标准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划。
农贸市场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市场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购物需求,合理确定市场的规模和布局。
市场应当便于居民到达,交通便利,同时要考虑市场周边环境和公共设施的配套。
市场的规划应当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
二、场地选择。
农贸市场的场地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定位。
市场的场地应当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前来购物。
同时,市场的场地要求应当符合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得违法占用土地或破坏生态环境。
市场的场地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扩建和升级需求,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设计。
农贸市场的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功能需求和居民的使用习惯。
市场的建筑应当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市场的建筑要求应当符合城市的风貌和环境要求,不得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
市场的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通风、采光和排水等功能,保证市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四、设施设备。
农贸市场的设施设备应当满足市场的功能需求和居民的使用需求。
市场应当配备充足的冷藏设备和保鲜设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市场应当配备充足的货架和柜台,方便商贩摆放和展示商品。
市场应当配备充足的卫生设施和消防设备,保证市场的卫生和安全。
市场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证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五、管理运营。
农贸市场的管理运营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定位。
市场的管理运营应当符合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保证市场的秩序和规范。
农贸市场整齐卫生建设标准

农贸市场整齐卫生建设标准农贸市场整齐卫生建设标准一、场地整洁1.场地应定期清扫,保持无垃圾、无积水、无异味。
2.场地应设有垃圾收集设施,垃圾应分类收集,及时清理。
3.场地的绿化带应定期修剪,保持整洁美观。
二、摊位规范1.摊位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作。
2.摊位应按照商品种类和特点进行合理布局,方便顾客选购。
3.摊位应设有挡板、货架、照明等设施,方便商户摆放商品和照明。
4.摊位应保持整洁,商品摆放整齐有序,无杂物堆放。
三、卫生设施1.市场应设有公共卫生间,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
2.市场应设有清洁水源和洗涤设施,方便商户和顾客清洗商品和手部卫生。
3.市场应设有防蝇、防鼠、防虫等设施,防止害虫滋生。
四、通风照明1.市场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2.市场应设有合适的照明设施,保证市场内光线充足、分布合理。
3.照明设施应节能环保,符合环保要求。
五、防疫措施1.市场应设有消毒设施,对市场内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2.市场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并实施防疫措施。
3.市场应设有应急处理设施,对突发疫情进行及时处理。
六、垃圾处理1.市场应设有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2.市场应定期对垃圾进行清运,保持垃圾及时处理。
3.市场应设有垃圾处理设施,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供水设施1.市场应设有供水设施,保证商户和顾客的用水需求。
2.供水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水质安全可靠。
3.市场应设有节水设施,节约用水资源。
八、消防安全1.市场应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制定并实施消防安全制度。
2.市场应设有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在农贸市场建设中,需要考虑市场的规划布局、设施设备、卫生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营和农产品的安全质量。
首先,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需要科学合理。
市场的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方,便于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市场的规划布局应合理划分不同的区域,包括蔬菜水果区、肉禽蛋区、水产品区等,以便于顾客的购物和商户的经营。
同时,市场内部的道路、通道等也需要合理设置,确保人流、货物流畅。
其次,农贸市场的设施设备需要完备。
市场内部需要配备充足的货架、冷藏设备、秤台等,以便于商户陈列和保存农产品。
此外,市场还需要配备充足的停车位、卫生间、消防设施等,为顾客和商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再次,农贸市场的卫生环境需要严格把控。
市场内部的卫生应保持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理,防止蚊蝇滋生。
农产品的陈列、销售也需要符合卫生标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安全。
此外,市场的卫生管理制度也需要健全,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加强市场的卫生监管。
最后,农贸市场的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完善。
市场管理方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商户准入管理、价格监管、纠纷处理等方面。
同时,市场管理方还需要加强市场的宣传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商户进驻市场。
综上所述,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规划布局、设施设备、卫生环境、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营和农产品的安全质量。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农贸市场建设,加强监管,提高市场的建设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农产品购物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一)交易厅棚。
市场交易大棚应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钢架结构。
有条件的宜建成封闭的室内市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层高应不低于4m。
(二)地面及墙体。
市场地面应硬化、防滑,并向排水槽(沟)倾斜。
有条件的敞开式棚架建筑市场周围应有围墙或相应建筑物围栏,围墙应牢固,高度不低于1.8m;室内市场的内墙宜贴墙砖,高度应不低于1.5m。
(三)出入口及通道。
市场应设置2个以上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宽度应不小于4m;市场主通道宽度应不小于2m,次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5m,有条件的市场可单设进出货出入口。
市场出入口、通道等公共空间应设台阶的,应同时设置无障碍通道。
室内市场通道上方应设置悬挂应急疏散警示牌装置。
(四)停车场。
应根据市场规模相应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地面应硬化,停车场面积不小于市场建筑面积的5%,有条件的市场可为经营户和消费者分设停车场。
(五)卫生设施。
市场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可按2-3个/千人(市场内日平均人口流动数量)的标准配置厕位(含市场外50m内公共卫生间的厕位),公共卫生间不得设在熟食区域,有条件的市场可以设置1-2个无障碍厕位。
市场应设置垃圾池或一定数量的带盖垃圾桶等垃圾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可设置垃圾中转密闭间。
市场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防鼠、灭鼠设施设备。
(六)给排水设施。
市场内应配备合理的供水系统,水产品供水应到档口,畜禽肉类供水应到畜禽肉经营区,宰杀间、现场食品加工间等应供水到专间。
市场内应设置供消费者使用的自来水供水点。
市场内部排污管道(沟)应单独设置,自成系统,不与连体建筑污水管道共用。
排污管道(沟)应尽量采用直排式,减少弯道且应有合理坡度。
当地有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市场排污管道应与其联通。
市场柜台外侧或内则应设置排水槽(槽宽宜为8-12cm,深度宜为3-5cm,底部应呈弧形)或明沟(断面尺寸不小于10×10cm)并加盖隔栅盖板,宰杀间、现场食品加工间内应设置下水管道。
水产、畜禽肉类污水排放口应设隔离过滤设施。
市场内应配备清洁墙面地面和设施设备的冲洗装置。
(七)供电设施。
市场应配备满足用电负荷、安全的供电设施。
有条件的市场宜设独立的配电室。
市场应统一合理布线,有条件的市场宜穿管暗敷,并配备漏电防护装置。
市场应统一配备照明灯,室内市场应设置应急灯。
用水较多的区域应采用防水电源开关和防潮型照明灯具,灯具防护罩应为防爆型制品。
交易厅内照度应不低于100lx,专间内照度应不低于200lx。
(八)通风设施。
室内市场应达到良好的通风条件,有条件的可配置低噪音抽送风机,宜按建筑面积1000㎡安装不低于2KW,1000㎡以上每增加100㎡相应增加功率300W的标准配置。
宰杀间、现场食品加工间内应配备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
(九)消防设施。
市场内应按照国家对消防有关规定,配置消防栓、消防水带、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二、经营设施建设要求市场应按蔬菜、果品、粮油、干货调味品、水产品、禽蛋、畜禽肉、豆制品、熟食、副食品、百货等商品大类科学分区,合理布局各档口。
生熟、干湿、鲜活经营区之间应有通道分隔。
水产品区与其他食品加工经营区间距应不小于5m或设有效的物理隔离;食品档口距离卫生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m,其中,熟食等直接入口食品档口距离活禽档口和卫生间应在10m以上。
(一)档口。
档口设置应整齐划一,台面、柜台外立面及外沿挡水凸边应光滑平整;柜台高度宜为70-80cm,挡水凸边应不低于5cm,台面尺寸宜为长100-200cm,宽80-100cm。
各档口应统一设置档口号牌、价格牌及相关证照的悬挂装置,高度宜为1.8-2m。
价格牌、档口号牌等标识牌应统一制作。
1、蔬果档口。
柜台宜采用斜面或阶梯摆放式设计。
2、畜禽肉档口。
柜台面积应不低于1.4㎡,应统一配置不锈钢操作台、砧板、冷藏柜、不锈钢制挂架等专用器具。
有条件的宜设置专间,配置空调。
3、水产品档口。
地面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有条件的宜铺设防滑地砖;应统一配置不锈钢或贴面砖的操作台、砧板、蓄养池或不锈钢盘、冷藏柜或冰台等专用器具;活水鱼销售可在鱼池、鱼缸前设挡水板,挡水板高于鱼池、鱼缸20cm。
4、熟食、散装酱菜、糕点类档口。
应配备全封闭式防尘、防蝇罩,有条件的宜设置营业专间,配备带滑门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柜、加热或冷藏设备、洗手池。
从事熟食、糕点、馒头等现场加工的应设置加工间,配备相关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宜将加工间与营业专间分开。
有条件的档口可以安装空调,设置缓冲间供营业员洗手、更衣和消毒。
5、活禽宰杀档口。
市场活禽经营区应封闭或半封闭,且每一活禽档口的存放、宰杀、销售三区域应适当分离。
存放活禽应使用笼子,笼底设置接载粪便的设施;应设有隔离的集中宰杀场所,配备照明、通风、加热及上下水等设施设备。
(二)保鲜、计量经营器具设备。
应根据《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统一配备相应的保鲜和依法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及设备。
市场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公平秤。
(三)管理服务设施设备1、办公设施。
办公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管理及服务需要,受理投诉、索赔,调解纠纷,维护市场治安秩序,配备投诉电话、档案管理柜等基础设施。
2、服务设施。
市场应设立导购图、公示宣传栏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市场可以开办门户网站,配备上网端口和电脑等终端设备,设置便民服务区域,设置配钥匙、小家电维修等档口。
3、治安设施。
有条件的市场可以配备电子监控等治安设施设备。
4、检测设施。
有条件的市场可以配备食品卫生检测等设施;从事蔬菜、水果交易的市场可以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设施设备;从事水产品交易的市场可以配备检测甲醛等化学物品的快速检测设备。
第1条总则1.1为了规范重庆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维护消费者、从业人员和物业业主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购物环境,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农贸市场实际,制定本规范。
1.2重庆市范围内的涉农交易活动、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的农贸市场,是指进行农副产品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商品交易活动中以零售为主的综合性交易场所(不含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集贸市场)。
1.3本规范的主要依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06)《建筑给水排水建设设计规范》(GB50015-200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4本规范应坚持一下原则:1.4.1合理调控,适量设置的原则;1.4.2遵循规律,和谐发展的原则;1.4.3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1.4.4适应形势,适当超前的原则;第2条规划与开发2.1规划2.1.1农贸市场选址应符合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以及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2.1.2农贸市场的建设位置宜靠近居住区服务中心,且交通方便、易于停车及疏散;2.1.3农贸市场的建设应有良好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能充分满足供电、供水及排污条件,并根据用地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2.1.4新区配套开发的市场宜采用独立或连体的建筑方式,但不宜与住宅连体;旧城改造配建的农贸市场,根据用地条件应与公共服务建筑连体设置形式为主;2.1.5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独立式、连体式、棚架式农贸市场,在层高、造型、色彩以及其他相邻物业的关系上,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2.2设计2.2.1独立式、开敞棚架式农贸市场建筑覆盖率应控制在45%—55%内,绿化率宜控制在10%—15%内;2.2.2商住混合型农贸市场应在满足主体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市场使用功能;2.2.3交易厅(棚)宜采用大跨度、高空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轻钢结构,柱距不小于600cm,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交易厅可与服务、办公等设施合建多层建筑,市场内净空高度不低于400cm;2.2.4市场建筑应符合消防要求,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2.2.5有条件的市场应设置固定停车场(库);2.2.6食品、干副食品、熟食品交易区须作适宜性装饰;对生鲜食品的加工要分隔区定点,避免交叉污染和有害菌传播;2.2.7农贸市场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排污和噪音处理条件。
2.3开发与分类2.3.1农贸市场的开发权限为:市场通过竞标等方式取得开发权的企业和自然人,或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
2.3.2农贸市场建筑形式可分为三类,即纯商业物业建筑、商住混合物业建筑、开敞式棚架建筑。
2.3.3农贸市场可按建筑面积100—150㎡/千人(服务人口量)标准规划配置;也可根据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划确定其适宜的建筑形式,以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原则。
2.3.4农贸市场通常按功能划分为:区县级中心农贸市场、区县级一般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和小区农贸市场:2.3.4.1区县级中心农贸市场:辐射半径2000米以上,面积超过10000㎡,且服务10万人以上;2.3.4.2区县级一般农贸市场:辐射半径1000—2000米,经营面积5000—10000㎡,且服务人口5—10万人;2.3.4.3社区农贸市场:辐射半径500—1000米,经营面积2500—5000㎡,且服务人口2—5万;2.3.4.4小区农贸市场:辐射半径500米以内,经营面积2500㎡以内,且服务人口2万以下。
第3条基础设施3.1给排水系统3.1.1农贸市场的给水管网应与市政供水设施联网,有必要时可以设置二次供水系统;3.1.2农贸市场内的用水应独立装表计量,其总阀和水表应设于室内,由专人负责管理和超表;给水主管径根据市场规模或用水量自行配置;业主及经营户应单独装表计量;3.1.3农贸市场的用水收费标准按政府相关部门价格加合理公摊执行。
3.1.4市场内部排污管道(沟)应单独设计,自成网状系统,不得与其他建筑物污水管系统共用,有条件的市场应设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3.1.5摊位前须设置明沟,断面尺寸不小于10×10cm,污水口处应加设防护网罩;通道中间应设主排水暗沟,断面尺寸不小于30×30cm,上覆有孔盖版。
盖板孔径为3cm;污水管可采用水泥管或其他管材,主排污管管径不小于30cm,支管管径应不小于16cm;排污管道之间应设置窨井,其间距不宜大于10m/个;排污系统应尽量采用直排式,减少弯道且应有合理坡度。
3.2电气系统3.2.1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应符合电气设计规范要求;3.2.2总用电量按建筑面积30—50W/㎡配置;1000㎡以上的农贸市场应有独立的变压器和配电室,配设二次供电系统;市场应提供三相供电电源,以方便经营者220V、380V用电需求;3.2.3通道公共照明系统宜采用日光灯或节能灯光源;照明间距以3盏/10M 为宜,采用40W日光灯或20W节能灯;门面内均应独立安装电表,特殊环境电器插座采用防水型;3.2.4市场内主电气线路应采用桥架式铺设,分线路采用暗设或穿管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