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沈阳故宫参观学习报告(3000字)

沈阳故宫参观学习报告(3000字)

沈阳故宫参观学习报告摘要:本次充实的五一劳动节假期转眼就要进入了尾声,前两天与同学一起去了沈阳故宫博物馆参观游玩,此次社会实践的参观学习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沈阳。

关键词: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感想在去沈阳故宫博物馆游玩之前,我先在网上查看了一下有关沈阳故宫的信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我和同学一起去故宫博物馆的那一天,我在地图上查到沈阳故宫博物馆距离沈阳中街不远,所以我们准备先去距离学校最近的地铁口,即白塔河站地铁口,之后乘坐地铁到达中街站的地铁口。

早上9点,我和同学在在滴滴打车APP上约到了前往白塔河站地铁口的顺风车,经过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中街,中街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街,它东起抚近们,西起怀远门,沈阳故宫就处在中间。

我和我的同学就开始步行观赏旁边的建筑,虽然还没到沈阳故宫博物馆,但是那个周围的建筑都已经开始古风化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顿大餐之前的一碟小菜,让你慢慢卷入历史的漩涡。

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到了故宫的门口。

应该是放假的缘故,旁边买票的人多的数不清,一打听才知道这里的门票是60块钱一张。

我和我同学因为拿着学生证,在买票时给售票的那个人看了一下我们的学生证,最后以半价买到了门票。

故宫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总共分为东中西宫三路。

东宫是努尔哈赤所造,中宫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所建,西宫是乾隆皇帝所建。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皇宫。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

清宁宫连接火炕烟道的烟囱建 在房后西侧,是从地面起建而 不像汉族住宅那样建在屋顶。 这种形状类似小塔的烟囱满语 称作“呼兰”,早年在山区是 用中间被虫子蛀空的大树树干 做成,日久开裂再用藤条捆缚, 外涂黄泥,既简便实用,又利 于防风防火。进入汉族居住区 后,满族住房仍沿用这种烟囱, 只不过改用土坯和砖砌筑。清 宁宫的烟囱截面为方形,由下 至顶逐级上收,共十二层,有 人传说这是象征清朝共有十二 个皇帝,此外,由于现在沈阳 故宫内只保留下这一座烟囱, 又有人说这是当年皇帝特意安 排的,其用意是“一统(筒) 天下”。
关雎宫,是皇太极宠妃博尔济吉 特氏海兰珠的寝宫。《诗· 周南· 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该宫原 名“东宫”,崇德元年(1636年) 命名为“关雎宫”。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 吉特氏贝勒宰桑之女,清宁宫孝 端皇后侄女。海兰珠天生丽质, 如花似玉,为人贤淑文静,品貌 双全。天聪八年(1634年)与皇 太极成婚,比其胞妹庄妃布木布 泰晚入宫9年。入宫后,皇太极与 海兰珠情投意合,形影不离。崇 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 后妃时,封海兰珠为“宸(chén) 妃”、东宫“大福晋”,位居四 妃之首,以“关雎”赐其宫名。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 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 使用的宫殿,建于1625年, 基本建成于1636年,后由 乾隆加以扩建,占地面积 为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房 屋500多间,分为东中西三 路主体建筑群。 东路是努尔哈赤营建并使 用的宫殿,由大政殿和十 王亭构成;中路是皇太极 行使权力的地方,有大清 门、崇政殿、凤凰楼、台 上五宫和后花园构成;西 路是乾隆增修的,由嘉荫 堂、文漱阁、养憩斋和九 间殿构成,是乾隆为存放 《四库全书》而修建的。
角兽
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 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 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 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 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 、押鱼、獬豸 (xiè zhì)、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 等级制度。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沈阳故宫有感一沈阳故宫简介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的宫殿。

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

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

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

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

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

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

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沈阳故宫博物院实习报告

沈阳故宫博物院实习报告

沈阳故宫博物院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历史文化的学生,能够到沈阳故宫博物院进行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沈阳故宫的历史、建筑、藏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历史了解沈阳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625年,是清代初期的皇家宫苑,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在这里,我了解了沈阳故宫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建筑特色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高台建筑、宫高殿低的设计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参观了崇政殿、凤凰楼、文溯阁等古建筑,对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 藏品鉴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宫廷艺术品、瓷器、书画等。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这些珍贵的文物,并对它们的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4. 博物馆运营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游客接待、票务管理、文物保护等方面。

此外,我还参与了博物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如专题讲座、文化演出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三、实习收获1. 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沈阳故宫的历史、建筑、藏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博物馆的日常工作,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文化产业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共同承担工作任务,学会了协作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文化传承的认识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底蕴,对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藏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使我在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故宫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加深对故宫的了解,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了其中的历史魅力。

本文将从参观前的准备、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观后的感悟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二、参观前的准备在参观故宫之前,我提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馆藏文物的分布情况。

其次,我下载了故宫博物院的官方APP,以便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最后,我还准备了一些零食和饮料,以应对长时间的参观过程。

三、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到达故宫时,我首先被它庞大的规模所震撼。

故宫的建筑群巍峨壮观,红墙黄瓦,给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感觉。

进入故宫后,我发现它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廷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区,外廷是官员办公的地方。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宫廷文物等。

这些文物保存完好,给人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

同时,我还参观了一些临时展览,了解了一些关于清代宫廷生活、宫廷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文物,我还参观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如乾清宫、午门等。

这些建筑不仅在设计上独具一格,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参观后的感悟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故宫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和精湛技艺,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每一座建筑、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久远的历史和智慧,让人不禁对古代的辉煌和聪明才智感到敬佩。

参观故宫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故宫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让人们能够亲眼目睹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保护中来,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遗产。

五、总结通过这次故宫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故宫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篇一:沈阳社会调查报告篇一:沈阳市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12号沈阳市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以百花社区为例社会本111班12号董方也摘要社区服务作为一种面向全社区成员、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广东省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

在广州,社区服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与专业人员,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在东莞,社区服务更多地顾及外来工群体;在普宁,社区服务兼顾老人服务就再就业服务;在阳江,资金来源相对缺失,专业人员相对较小。

在社区服务比较中可以看出,资金问题是基础,专业人员是关键,党的作用是核心。

加强社区间的合作,加强社区间的资源共享,将有助于将来服务型社区的建设。

关键词:社区服务;比较;资金;老年人abstract前言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与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活动。

但是,社区服务在呈现我国国情下应有共性的同时,服务的方方面面均存在这差异。

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差异明显,社区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社区服务方式差异明显,社区服务特色也有所不同。

研究探讨社区服务问题,如果单单对单一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由于单一社区具有若干的特性,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社区服务问题。

1、一、沈阳社区服务的现状(一)、总体概况就沈阳社区而言,社区服务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要求出发,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服务发展经验,应该承认,目前其发展尚处于启动阶段,社区内的大量资源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从有关资料来看,这些困境在我国其他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老年人服务在老年人服务方面,百花社区服务建设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成效。

沈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使退休人员在社区既有托老之乐,又无离家之苦,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政府资助所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情感慰藉、休闲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进行沈阳故宫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沉淀,也体会到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首先,沈阳故宫作为中国清代皇宫建筑的代表,它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展示了封建王朝的辉煌壮丽。

在参观故宫的过程中,我一下子被其建筑气势所吸引,仿佛时间倒流,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帝王的尊贵与奢华。

同时,故宫内的文物收藏丰富多样,展示了清代的生活、艺术及文化。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在故宫参观的过程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需要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行参观,然而人们的参观与文物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我看到有些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规范行为,比如触摸文物、乱涂乱画,这些都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所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正确参观,养成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了解了沈阳故宫的历史和文化,还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为文物保护尽一份责任。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历史留下更多宝贵的遗产。

沈阳旅游实习报告

沈阳旅游实习报告

沈阳旅游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为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前往我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旅游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旅游业务能力,增加实际操作经验,深入了解沈阳的旅游资源与文化底蕴。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参观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清朝初期的皇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参观了故宫的各个建筑,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如讲解、解答疑问等。

2. 游览沈阳世博园沈阳世博园是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在这里,我参与了园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门票销售、游客咨询、园区卫生维护等工作。

通过这些实践,我掌握了景区运营的基本流程,提高了服务意识。

3. 走访张氏帅府张氏帅府是清末民初东北地区著名的军阀家族——张作霖的官邸。

我在实习期间,担任了帅府的讲解员,为游客介绍张氏帅府的历史、建筑及家族背景。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参与旅行社业务我还加入了一家旅行社,参与了旅游线路的设计、报价、宣传、接待等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旅行社业务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沈阳的旅游资源,掌握了景区运营、旅行社业务等实际操作技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增强服务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始终以游客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分担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反思虽然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通过在沈阳的为期一个月的旅游实习,我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故宫实践报告
————————————————————————————————作者:————————————————————————————————日期:
沈阳故宫实践报告
晴朗的一天,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参观实践。

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

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

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

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

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

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

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

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

沈阳故宫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

努尔哈赤驾崩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

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

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

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

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

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

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

原称大门、正门。

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

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

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
珠。

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

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

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

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

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

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

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

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

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

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

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

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

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
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

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

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