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具体实例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提升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3.地理坐标系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和实例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地图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问题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如海平面上升、陆地沉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向学生介绍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分界线。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图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2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2、读34页图2.15、、、有哪两种?地最终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2. 选择题
(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海陆变迁的原因?
A. 地壳运动
B. 气候变化
C. 生物进化
D. 人类活动
答案:C. 生物进化
(4)下列哪个地区因海陆变迁而发生过显著变化?
A. 北极地区
B. 非洲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南极地区
答案:B. 非洲大陆
3. 判断题
(5)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没有影响。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海陆变迁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活动组织: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不均、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 探索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现代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 研究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观察当地的海陆变迁现象,如海滩侵蚀、岛屿淹没等,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反思改进措施
特色与创新:
1. 实践活动法:通过设计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海陆变迁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错误
(6)地壳运动是唯一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板书设计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二、板块的运动
1.六大板块
2.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2.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善于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建立地理意识。
地理实践力
1.通过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案例选择及学习,初步形成时空综合的视角和方法。
•学情与学法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比较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通过教师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结合教具,动手拼图、小组讨论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本课知识。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课的内容在《大洲和大洋》之后,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已成为人们认识地球的新视角,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从变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当今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实施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江西道教名山的图片,引出《神仙传》。展示麻姑仙子的图片,说出沧海桑田的典故,从而进入本节情境式教学主题麻姑之《海陆的变迁》。
通过乡土文化的展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设置情境
1.穿越时空找寻海陆变迁的证据;
2.穿越时空找寻海陆变迁的原因。
拓展型:1.板块构造学说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说明理由。
2.目前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情况。(任选一题查找资料并予以说明,不少于300字。)
通过分层式的作业布置,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基础型的作业面向是全体的学生且对第二课时大陆漂移学说的学习做了铺垫;拓展型的作业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希望能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本节课的内容虽然结束了,但对科学知识地不断探索还在继续着。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互相激励:学生通过互相激励,鼓励彼此努力学习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气候变化与海陆变迁:
-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人类活动与海陆变迁: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填海造陆、河流改道等实例分析
(2)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气候变化与海陆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举例: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为例,让学生分析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人类活动与海陆变迁之间的关联。
举例:以填海造陆为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表形态,进而影响海陆变迁。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海陆变迁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4)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如马尔代夫的海平面上升问题。
举例:分析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壳运动涉及板块运动、地震、火山等现象,学生难以理解其内在联系。
举例:通过动画演示地球板块的运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地球板块运动示意图、气候变化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图表、填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片等。这些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2.2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2.2海陆的变迁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试做37页的活动题写在书上。
2、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者是。
3、洲和洲的轮廓相吻合。
4、“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原始大陆在年前是连接一体的,年之后才逐渐分离,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二)合作研讨: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我国是一个____的国家,原因是___
4.板块运动:分为____和___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____,形成____。红海地处____和____之间
5.我们每个人要有防震意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
(三)展示汇报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四)当堂检测: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3.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1.大陆漂移假说的其内容是____
2.自然界造成海陆变迁的形式有和,
人为活动方式是。
3.思考:七大洲轮廓的形状类似。
4.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三)展示汇报
(四)当堂检测:
完成本节课练习册的习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年级地理上册_2.2_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_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_2.2_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_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重难点
1.知道板块变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
2.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
教学设想
教法
分析讨论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
黑板、多媒体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自学检测
(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由______________拼合而成
三、质疑探究
1.完成书本P38活动1
2.完成书本P39活动2
3.结合P37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
四、当堂检测
1.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2、六大板块与山系Βιβλιοθήκη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2)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
5.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布置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A.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B.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D.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能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5.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
___________。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观察世界地图,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3、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

板块的运动
4、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引起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
体,而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可分成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板块______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

世界
上的______、_______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地带。

6、板块运动:分为____和____;发生张裂运动时,使地表发生____,形成_____和______;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____,形成____。

7、红海地处____和_______之间;地中海地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日本地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多火山地震;中国地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
8、当今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震带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二、合作探究:
1、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2.2-6),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A 板块,
B 板块,
C __ 板块,
D ___ 板块,
E _ 板块,
F ___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着的。

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板块与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和。

2.读图2.2-7,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三、形成提升
1、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
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
2、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3、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国家有()。

A.加拿大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6、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B.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
C.我国地形多山
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四、小结反思
五、友情链接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
迁。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