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石家庄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石家庄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家庄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评判摘要:石家庄地区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生态环境保卫工作也尤为重要。

石家庄调研报告

石家庄调研报告

历史背景
石家庄市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
石家庄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产,如赵州桥、正定古城等。
石家庄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重
要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 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特色
石家庄市的文化特色主要表 现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石家庄市的文化产业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如动漫、影视 等产业。
医疗水平
石家庄的医疗水平较高,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 富的医生。
医疗服务
石家庄的医疗服务比较人性化,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 验,医疗费用相对合理。
人口结构与流动
人口结构
石家庄的人口结构相对复杂,包括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流动 人口等。
流动人口管理
石家庄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较严格,实行了居住证制度等措施,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治安。
城市总体规划
石家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
02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方面,提升城
市运行效率。
03
历史文化保护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特色。
产业升级与转型
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 场竞争力。
重,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蔬菜等。
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动力
石家庄市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协同拉动。
创新驱动发展
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区域协同发展
石家庄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 交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篇一:石家庄区域生态调查报告1 引言近些年来关于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石家庄市植物园及封龙山的生态植被特征。

石家庄市植物园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郊区岳村以西,始建于1998年,经过两期工程的建造,现占地总面积达167公顷,其中水体面积38.7公顷。

本文主要介绍热带植物观赏厅和沙漠植物馆。

热带植物观赏厅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厅内各种热带珍稀植物高低错落。

该馆共分为5个主要景区有热带雨林景区、棕榈区、兰草区、阴生植物区、观果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带下的典型植物景观。

收集各地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植物500多种上万株。

其中有树龄达150年、树高约5米的龙血树。

龙血树又叫不老松、寿星树,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树,用刀在树干上一划,就会流出殷红的汁液,因此得名-龙血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桫椤是孑遗植物中蕨类植物的代表,已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沙漠植物馆建成于2021年,地处植物园正门东侧,与热带植物观赏厅和山茶馆遥相呼应。

整个园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分为亚洲区、美洲区、非洲区、澳洲区及种植箱展示区五部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沙生植物和仙人掌多肉植物600余种,4000余株。

这里有国内罕见的直径达75厘米的金琥、高度1.3米的巨鹫玉、高度超过8米的霸王鞭,有植物霸王树、叶片退化成膜质的光棍树,还有树皮龟裂像龟甲的龟甲龙和龟纹木棉。

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是以前从未展出过的珍奇品种,它被一些科学家称为“非洲和世界演进的活化石”,在非洲草原,最粗的直径可达12米,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有人也戏称它为“大胖子树”[1]。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

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

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候的故事,大禹为了降服蛟龙的兴风作浪,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将蛟龙锁封此山上,而得名“封龙山”。

石家庄调研报告初稿

石家庄调研报告初稿

石家庄市商业综合体一、石家庄简介繁华的省会石家庄市是中国华北地区第三大城市,有“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首都的南大门,位于中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冀中南发达经济区、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发达区域。

石家庄东临衡水,南接邢台,西倚山西阳泉,北靠保定。

与北京、天津、济南、太原、郑州几近等距相望,1小时高铁交通经济圈已经形成。

石家庄市区现辖8个行政区,分别是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井陉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正定新区,此外还建设有1个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石家庄国际机场空港园经济区,还有下辖的12个县、3个县级市、1个副地级市。

总面积20235平方公里(2013年),市区面积455.81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1276.37万人(2013年),石家庄中心城区人口277.68万人。

石家庄市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甲类开放城市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首批试点建设的智慧城市,并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入选2013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全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是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石家庄交通极其便利,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

铁路是全国重要的枢纽之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汇于此。

石家庄火车站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客货中转站,全国三大编组站之一。

为国务院和交通部公布的高速公路中心城市、全国高速铁路枢纽中心城市、民用航空综合枢纽和军用航空枢纽,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石家庄作为中国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圈中心区域城市,石家庄也是靠近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距离北京西站仅270公里)。

石家庄建设有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被称为服装皮衣皮革之都和中国药都。

是全国电子信息、精品冶钢、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纺织服装、文化产业、科技服务、商业经济和会展中心。

石家庄地质概况【精选文档】

石家庄地质概况【精选文档】

第一章地质第一节构造及演变石家庄地区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勃海凹陷之间的接触地带。

西部山区为山西地台太行山背复斜之东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东部平原分属于华北凹陷之西部边缘的冀中台陷和临清台陷,其上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本区属下沉地区,陆表海占绝对优势,并沉积了巨厚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火山岩系。

经过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特别是吕梁运动以后,太行山发生了巨大的褶皱隆起,致使本区西部平山、灵寿、行唐境内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态势。

如常裕被斜、古佛向斜、蒿亭——楼底向斜及合河口——九口子断裂群等。

进入早古生代后,地壳呈缓慢升降运动,但以下沉运动为主。

到中奥陶纪,海侵达到空前规模,因而大量沉积了构成本区物质基础的砂岩、砂页岩、石灰岩。

到奥陶纪后期随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海水撤退。

受志留纪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全省高出海面达1亿年之久,所以本区同全省一样,普遍缺失上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纪岩系.进入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侵入和喷出的火成岩活动比较活跃,并使以前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较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如石家庄——元氏—-临城断裂带以及现今沿山区和平原交界带的一系列小型断裂就是那时形成的.新生代的第三纪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本区在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的前提下,还显示了下陷与隆升并存的局面。

当时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为界,东部平原不断凹陷,西部山区不断隆升。

至此,奠定了本区目前山区和平原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地层一、太古界太古界结晶基底多出露在行唐、灵寿、平山、元氏、赞皇各县的太行山轴部一带,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

本区的太古界变质岩系,普遍具有厚度大,岩相变化多,混合岩化作用比较普遍等特点。

二、元古界元古界下部为一浅变质岩系的甘陶河群,出露于太行山中段的太古界两侧,在本区主要分布于灵寿慈峪、平山回舍及赞皇等地,系由变质长石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及结晶灰岩、安山岩等构成,与下伏陈庄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石家庄地质工作总结报告

石家庄地质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全面总结石家庄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现将石家庄地质工作总结如下。

二、石家庄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1. 地质调查与评价(1)完成了石家庄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面摸清了石家庄市地质构造、岩性、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

(2)开展了石家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1)开展了石家庄市矿产资源勘查,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

(2)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地下水勘查与保护(1)开展了石家庄市地下水勘查,摸清了地下水分布规律、水质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2)加强地下水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高地下水水质。

4. 地质灾害防治(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5. 地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加大地质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2)加强地质人才培养,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1. 地质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地质工作的开展。

2. 地质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

3.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尚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

4.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地质工作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大地质工作经费投入,提高地质工作水平。

2. 加强地质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 加大地质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地质工作整体水平。

5. 深化地质工作改革,推动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石家庄地质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地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地质保障。

清苑区工程地质情况汇报

清苑区工程地质情况汇报

清苑区工程地质情况汇报一、地质概况。

清苑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部,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

区内地质构造以太行山断裂带为主,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频发。

地质类型主要为变质岩和沉积岩,岩性多样,岩层倾角较大,地层断裂较多,地下水丰富。

二、地质灾害情况。

清苑区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频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工程地质调查。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我们对清苑区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地质勘察和地质雷达探测,我们全面了解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

四、工程地质风险评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们对清苑区工程地质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

五、工程地质防治措施。

针对清苑区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防治措施。

包括加固地基、设置排水系统、采取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

六、结语。

清苑区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但通过我们的工程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地质情况的变化,做好工程地质防治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

石家庄市调研报告

石家庄市调研报告

石家庄市调研报告一、石家庄市概况石家庄市位于中国北方,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石家庄市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四季分明。

石家庄市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0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之一二、经济发展情况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之一、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迅速,GDP不断增长。

主要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1.工业发展石家庄市工业发达,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轻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等,重工业方面涵盖冶金、化工等。

石家庄市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完善,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经过石家庄市。

2.农业发展农业在石家庄市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农产品种类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

农业发展不仅为石家庄市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还为城市的工业加工提供了原料。

3.服务业发展石家庄市的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主要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

石家庄市的金融业发达,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

此外,石家庄市还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学者。

三、石家庄市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

此外,石家庄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料和粮食。

石家庄市的人口规模大,市场需求量大,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挑战石家庄市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不足,石家庄市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石家庄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石家庄市在提高教育水平和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对石家庄市的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2.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告(浏览次数:199 发布时间:2009-11-03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研究成为主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心的许多问题或灾害直接或间接与城市地区的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条件或人类活动有关,保护环境、减轻灾害、科学处理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并逐渐转变为地质工作的重点。

城市地质以其在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环境地质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已迫在眉睫,如美国地调局已开始研究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灾害、水和受污染的环境;英国地调局开展了有关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减灾方面的调查;加拿大地调局制定了地学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目标。

中国地调局正在起动《首都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计划》项目,其中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4450万元实施的《北京市发展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开展城市全面地质环境调查的第一个项目,同时开展上海、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多参
数立体地质调查立项工作。

这一切表明,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是当今全球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中心,是人口和现代工业的集中地区,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使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剧变,打破其影响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其环境质量下降,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因此要实现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了解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因素,认识城市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统筹考虑包括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约束条件在内的各种相关地质因素,找出城市地质环境演化的关键因子,为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供地质依据,引导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但由于地质环境背景的复杂性,地质环境演化方面的工作尚缺乏系统研究,基础地质工作成果尚不能满足对经济发展支撑需求,因此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随着基础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必将对推动石家庄市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十分必要。

为此,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2003年11月对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石家庄市城市环境地质初步调查报
告》项目设计进行批复同意立项。

项目工作范围为石家庄城市区及周边开发区,工作区总面积910.97km2,工作时间2年,该项目主要涉及地质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等学科。

该调查报告的主要成果为:
(1)阐述了石家庄市自六十年代以来至2004年的地下水水位埋深和水位变差特征,阐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的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首次根据六十年代、2004年的地下水位资料和工作区内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底界埋深4~100m)计算了石家庄市含水层疏干厚度和其分布特征,计算了石家庄市地下水疏干体积、疏干量,预测了石家庄市含水层疏干的发展趋势。

(2)阐述了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地下水污染途径和方式,以石家庄市电厂排灰厂和台关垃圾场为例,阐述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质的运移方式。

采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和统计的方法分别对石家庄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以2003年为现状年,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采用标准对照法,对地表水进行评价,并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石家庄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

分别采用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工作区的土壤进行了评价。

(3)报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石家庄市环境地质问题发
育程度进行了评价,共分为丘陵环境地质问题区和平原环境质问题区两个大区和4个亚区。

环境地质问题较强发育亚区主要分布于北高基-肖家营-石灰厂以南,康庄-张营-小张庄以东,十里铺-槐底以西,小张庄-塔谈-孙村以北的区域,面积约217.07km2。

(4)根据石家庄市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选取土体结构类型、构造分布、含水层疏干程度、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下水污染程度、地下水水质分类和地面塌陷共7个因子,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石家庄市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0年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5)报告采用钻探和检测等手段,首次对石家庄电厂排灰场和台关垃圾场附近包气带土层中污染物质的垂向分布及污染范围进行了勘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已受到明显污染。

对石家庄市区附近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反映市区地下水已受到轻污染,局部为中等污染,布市区外围地区基本未受污染;地表水均受到严重污染。

报告还对工作区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石家庄市浅层地下水质量可划分为水质良好区、水质较好区和水质较差区,水质良好区面积约793.61km2,水质较好区面积约226.73km2,水质较差区面积约0.61km2。

(6)首次采用DRASTIC法,选取地下水水位埋深、
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地貌、包气带介质和渗透系数等因素对石家庄市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将工作区划分为地下水脆弱性高、地下水脆弱性较高、地下水脆弱性中等、地下水脆弱性较低和地下水脆弱性低共5个区
(7)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的建议,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提出了控制土壤污染的对策,提出了石家庄市垃圾适宜场地的选择条件和目前石家庄市的垃圾场适宜场地。

本成果已经在不同部门的多个层面上得到应用和推广。

在本成果基础上,编制了《石家庄市地下水监测报告(2001-2005年)》;为“石家庄市城市三维立体地质环境调查”、“石家庄市垃圾场选址调查”等项目提供了依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报告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石家庄市六十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埋深和水位变差特征,总结了石家庄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发展规律,计算了石家庄市自六十年代以来的含水层疏干厚度、含水层的疏干程度、含水层的疏干体积,以及含水层疏干的发展趋势。

采用单项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分类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分别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采用钻探和检测手段对电厂排灰厂和台关垃圾场典型区污染调查
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石家庄市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度
进行了评价,并与2000年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用DRASTIC法对石家庄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根据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初步拟选定了石家庄市垃圾场的
适宜场地。

提出了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环境保
护与土壤污染的防治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报告对河北省廊坊市规划区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质遗迹等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简要论述;较详细地阐述了廊坊市规划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现状、发展过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区内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危害进行了测量和调查,查明了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搜集了大量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对区内液化砂土、软土、流土和管涌的分布及其对工程建筑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水质质量进行了评价,对地表水体的纳污情况与污水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区内土壤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对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体等不同介质中的扩散模式及水岩地球化学互相作用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城市垃圾场附近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平面分布形态;综合考察了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