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临床运用

• 二、从经络走行而论
肺之经脉 , 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 ,还循胃 口 ,所以胃受外邪或接受其他脏腑内传而聚 于胃之邪气,均可使胃失和降 ,并可通过肺脉 使邪气上传于肺,使肺气不降而发为咳嗽 。
胃感外邪不仅是寒饮入胃 ,辛辣、酸咸、油 腻、炙煿亦可入胃,而导致胃寒、胃热、饮 食积滞等病理变化,并由胃入肺而致咳嗽,这 和临床上常见的由于饮食过甜、过咸 、过
病因的认识
•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 指出伤寒治疗不当或外邪偏甚可引起咳嗽, • 也可因喂养不当直接影响肺系致咳。 • “咳嗽者, 肺感于寒, 微者则成咳嗽也。” • “小儿咳逆, 由乳哺无度, 因挟风冷, 伤于肺
故也。”
病因的认识
•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又名《保幼大全》 • 采撷南宋以前的儿科资料,总括其精微, • 加以系统论述。“风寒伤而为嗽。……由 • 儿乳饮失宜, 致脾胃不和, 停滞其饮不散, 留 • 结成痰, 若随气上干于肺而嗽者, 此为痰嗽”
• 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 • 痰味甜者属痰湿 • 痰味咸者属肾虚
• 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 • 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
• 小儿“阳常有余”,阳气偏盛。叶天士云: “按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 多。”即使外感风寒之邪,也很快从阳化 热而寒象不显
• 《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 主”,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小儿咳嗽篇对小 儿咳嗽病因重视外感风寒,唯论“肺中风 冷”
他仅记载了“风冷入肺”“暴冷咳 嗽”“积风冷
嗽”,未言风热、痰热为患,
• 但是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兴起后,对于 “风寒”引起的小儿咳嗽的“外因”越来 越不重视,这值得我们反思。很多儿科医 生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在疾病初期未经辨 证就盲目地使用清热止咳化痰之品,西医 医生则惯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也属寒 凉之品,严重损伤小儿脾胃功能,使得咳 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故在感冒咳嗽初 期,慎用寒凉之品。这与小儿为“纯阳之 体”、风寒容易入里化热并不矛盾。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儿童常常受到喉咙痒和咳嗽的困扰,这不仅使他们感到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是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儿童的康复。
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对于儿童喉咙痒咳嗽,中医常常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治疗。
对于“小儿风寒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声音重,并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以采用中药补肺润燥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麻杏石甘汤、川贝枇杷膏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对于“小儿肺热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并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可以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银翘片、鱼腥草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草药和剂量。
同时,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除了中医辨证施治,草药外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
经典的草药外敷方法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橄榄油,调成糊状,涂抹在儿童的喉咙部位。
常用的草药包括苦参、川贝母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舒缓症状。
在进行草药外敷时,要注意选择适量的草药和添加剂,并在涂抹时避免过分刺激儿童的喉咙。
如果儿童对某些草药过敏或有其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在进行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时,还要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感染咳嗽的人接触。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总之,儿童喉咙痒咳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草药,并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的调理。
运用《伤寒论》方辨证治疗儿童咳嗽验案5则

之 品最 易影 响 脾 胃运 化 ,运 化 不 及则 痰 湿 内生 : 痰 儿 童 咳嗽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现报告 验案 5则 如下 。
湿 积 聚 而致 气 机不 畅 , 气 滞成 瘀 ; 则 痰瘀 互 结 , 久 1 调 胃承 气汤 通腑 肃肺 治 咳嗽 郁 化 热 , 1干苦 、 痘丛 生 。刘 师从 患者 痰湿 体 质 出 则 : 3 疮 金 某 , , 。2 0 女 4岁 0 9年 8月 1 6日初诊 。 发 , 合 症状 , 拟 清 热 降火 、 痰 祛 瘀 , 结 治 化 以平 胃散 咳嗽 6 。 儿 6天前 因发 热 咳嗽家 长 自行 给药 d患
颊 与 齿 龈属 胃与 大肠 . 本病 发 病虽 然 与 脏腑 有 密切 汤 。方 中以大黄苦寒 泄热去 实 ; 芒硝咸 寒 , 润燥 软坚 , 关 系 . 更 是 体质 的差 异使 脏 腑 功能 相 互 作用 时表 通利 大便 ; 但 炙甘 草甘 平 和 中 ; 半 夏 、 红化 痰燥 湿 ; 制 橘
余某 , , 。2 1 男 4岁 0 0年 8月 3 诊 。 、 0初
低 热 咳嗽 6 。6天前 患感 冒恶寒 发 热 , 外 院 d 在
苓 1g 炒 白术 8 , 苡 仁 1 g 炒 扁 豆 8 , 半 夏 治 疗 后 ( 体 用 药 不 详 ) 仍 有 低 热 , 嗽 , 则 汗 0, g焦 0, g制 具 , 咳 动 6 , 红 5 , 枯芩 6 , 菔 子 5 , 草 3 , g橘 g炒 g莱 g甘 g 大枣 3 出 , 差 , 纳 大便 干 , 淡 红 , 浮缓 。证 属 营 卫不 和 。 舌 脉 枚 。5剂 。 按: 本有 痰 食 内结 , 之外 感 风 寒 , 致 寒热 错 加 导 清达 表 , 使邪 从 汗 出 , 夏 泻 心 汤苦 降 辛开 , 苓 健 半 茯 脾 利湿 。二诊 诸 症悉解 , 以健 脾化 湿善 其后 。 即 3 小 青龙 汤温化 水饮 治 咳嗽 刘 某 , ,0岁 。2 1 男 1 0 0年 2月 1 5日初 诊 。 治 当调 和营卫 。处 方 : 桂 枝 6 , 药 6 , 草 3 , 姜 1片 , 枣 3 g芍 g甘 g生 大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小儿咳嗽的中医护理

2021/2/22
烟台市中医医院 护理讲座
33
风寒咳嗽—食疗
❖ 3.烤橘子
❖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 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 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患儿吃温热的 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小儿一次吃2~3瓣就 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小儿一次可以吃一 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 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 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 而且小儿都愿意吃。
小儿咳嗽的中医护理
目录
❖ 一、咳嗽的概念 ❖ 二、咳嗽的病因病机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西医咳嗽的病因 ❖ (三)咳嗽的发生机理
❖ 三、辩证论治 ❖ 四、辩证施护 ❖ 五、总结
2021/2/22
烟台市中医医院 护理讲座
2
一、咳嗽的概念
2021/2/22
烟台市中医医院 护理讲座
3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2021/2/22
烟台市中医医院 护理讲座
38
风热咳嗽—食疗
❖ 1、煮萝卜水
❖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 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 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小儿喝,此方治疗风 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 的,2岁以内的患儿收到的效果更好。
❖ 2、还可以给患儿吃下列食物:
烟台市中医医院 护理讲座
32
风寒咳嗽—食疗
❖ 2.蒸大蒜水 ❖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
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 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 的蒜水温热时喂给患儿喝,大蒜可以不吃。 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 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 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小儿也愿意喝。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摘要: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咳嗽一般预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
内伤咳嗽,其病较深而难治,每与痰热、痰湿、气虚、阴伤有关,临证必须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方能奏效。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小儿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
小儿咳嗽,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有害的因子,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生活、社会活动等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发病时间通常分为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一般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而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而急性咳嗽原因通常包括普通感冒以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而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慢性咳嗽的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等。
咳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加。
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
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1]。
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分而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并论述对对应的症状及治疗。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區要略》文中对咳嗽证治论述比较多,将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阐述,从辨证和立法遣方来看,张仲景论及的咳嗽理论认识及治则方药都为小儿咳嗽的诊治提供重要借鉴。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辨证施治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辨证施治冬季是儿童常见的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儿童发烧咳嗽是家长们常常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发烧咳嗽的常见病机在中医理论中,发烧咳嗽被归类为“伤风咳嗽”,主要由病邪入侵人体所致。
病邪主要有风、寒、湿三种,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病理体征和临床表现。
1. 风邪型风邪型的发烧咳嗽多见于寒冷干燥的冬季,患儿多表现为急性发热、鼻塞、喷嚏、头痛等症状,咳嗽呈非产痰性干咳。
2. 寒邪型寒邪型的发烧咳嗽则多为外界寒冷刺激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恶寒等,咳嗽多为干性咳嗽,并伴有寒痰清稀。
3. 湿邪型湿邪型的发烧咳嗽主要由湿气入侵引起。
其症状包括发热、胸闷、嗜睡、纳呆等,咳嗽多为黏液痰。
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病机,中医采用了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使得儿童发烧咳嗽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风邪型的辨证施治风邪型的发烧咳嗽属于外感邪气所致,治疗上需要祛邪解表。
中医常用的方剂有葛根汤、桂枝汤等,同时也可以采用草药如防风、羌活、薄荷等进行调理。
2. 寒邪型的辨证施治寒邪型的发烧咳嗽是由于寒邪侵袭所致,需要温阳祛寒。
常用的方剂有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温性草药如干姜、肉桂、砂仁等进行治疗。
3. 湿邪型的辨证施治湿邪型的发烧咳嗽主要是由湿邪内寄所致,需要燥湿化痰。
常用的方剂有小青龙汤、越婢汤等,同时也可以配合艾叶、苏子、陈皮等草药进行治疗。
三、中医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发烧咳嗽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注意保暖寒冷的冬季容易导致儿童发生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室外活动时要注意儿童的保暖。
3. 合理调理每个儿童的体质不同,对于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适应度也会不同,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调理和治疗。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晨咳或晚上躺下时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慢支或支气管扩张,这是因为体位的关系,平卧时, 支气管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晨起后会刺激支气管 引起咳嗽,以排出分泌物。
• 2.夜咳:若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 等,多为呼吸道系统感染引起,若无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 多见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小儿风寒犯肺易 从热化,若风寒夹热者,症见声音嘶哑,恶寒,鼻塞,咽红, 口渴;若转风热证,则咳嗽痰黄,口渴咽痛,鼻流浊涕。
• 辨证要点:咳嗽痰稀,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 治法:疏风散寒,宣肃肺气
• 主方:杏苏散《温病条辨》加减
• 常用药:杏仁、苏叶、陈皮、茯苓、法半夏、桔梗、甘草。外 寒重者,加荆芥、防风、麻黄;痰多清稀者,加金沸 草(散风寒,化痰饮)、紫苏子(性辛、温,主下气, 除寒中)。若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舌质红,风寒化 热者,加鱼腥草、黄芩、枇杷叶。
• 2.肺炎喘嗽:以气喘、咳嗽、痰壅、发热为主症,双 肺听诊吸气末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性啰音,胸部X线 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斑片状阴影。
鉴别诊断
• 3.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胸部 X线检查可见纵隔摆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诊 断。
• 4.原发型肺结核:以低热、咳嗽、盗汗为主要临床症 状。多有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气道排 出物可找到结核菌,胸部X线检查显示活动性原发型 肺结核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明显的支气管结 核病变。
• 中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 速,“肺常不足”。
定义
• 以咳嗽为主症。咳以声言,嗽以痰名, 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 与内伤咳嗽,由于肺常不足,卫外不 固,很容易感受外邪引起发病,以外 感咳嗽为多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气 管炎、支气管炎。
• 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 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 幼儿。
咳嗽的分类
• 二、咳嗽性质
• 1.干咳:咳嗽无痰为干咳,刺激性干咳多见于慢性喉 炎、支气管异物或肿瘤、轻症结核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胸膜炎、外耳道刺激等;肺部支原体感染也会引起较 常时间的刺激性咳嗽。
• 2.湿咳:咳嗽有痰为湿性咳嗽,多见于支气管感染、 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有空洞者等。
咳嗽的分类
慢性咳嗽
• 8. 异物吸入:是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重 要病因。70%的气道异物吸入患儿表现为咳嗽,尚 有呼吸音低、喘息、窒息史等。咳嗽通常表现为阵发 性剧烈呛咳,也可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气肿 或肺不张,异物进入小支气管以下部位,可以无咳嗽, 即所谓进入“沉默区”。
• 9.其他病因:药物诱发性咳嗽、耳源性咳嗽。
慢性咳嗽
• 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阵发性咳嗽,有时 剧咳,多发生于夜间;(2)症状大多出现在饮食后, 喂养困难。部分患儿伴有上腹部或剑突下不适、胸骨 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3)婴儿除引起咳嗽外, 还可致窒息、心动过缓和背部呈弓形;(4)还可致 患儿生长发育停滞或延迟。
• 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慢性刺激性 咳嗽;(2)胸X线片正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 无气道高反应性;(4)痰液中嗜酸粒细胞相对百分 数>3%;(5)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儿童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山东省中医院 2019.06.19
儿童呼吸系统特点与咳嗽的关系
• 西医:
• 1.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不完善。
• 2.小儿气道总的特点:官腔狭小、软骨发育尚未完善、 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感染,而感染时又极易充 血肿胀。
• 3.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不强。
• 4.小儿免疫功能在生后5-7岁前处于低下时期。
2、内伤咳嗽
• (1)痰热咳嗽
• 证候: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咯痰不爽,咳剧气促, 喉间痰鸣,发热滑数,指纹紫滞。
• 本证多由邪热灼津炼痰,痰热结于气道而致,也可由 脾胃积热,或心肝火旺,炼液为痰上贮于肺而成。以 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特征。热重者发热 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痰重者喉间 痰鸣,甚则喘促,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慢性咳嗽
• 6.先天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 以内。包括先天性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血管畸形压迫 气道、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和(或)狭窄、支气管肺囊 肿、纤毛运动障碍、纵隔肿瘤等。本症常被误诊为哮 喘。
• 7.心因性咳嗽:(1)年长儿多见;(2)日间咳嗽为 主,专注于某件事情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3) 常见有焦虑症状;(4)不伴有器质性疾病,并除外 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 2.痰浊内生: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喂养不当,致脾失健运, 水湿内停,酿生痰湿,上贮于肺,肺失宣肃而咳嗽。此即“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加之外邪犯肺,肺津失布,聚 而为痰;若其他脏腑功能失常,也可致咳嗽的发生,如肝火亢 盛或木火刑金,则煎液成痰,蕴结于肺而发为咳嗽。
病因病机
• 3.脏腑亏虚:小儿脏腑娇嫩,若遇外感咳嗽,日久不 愈,正气亏耗,或正虚邪恋,肺气不足,肺失宣肃, 气逆于上,发为气虚咳嗽,咳嗽持续,咳声无力;肺 热伤津,燥热耗液,肺阴受损,致阴虚咳嗽。
治疗原则
• 基本治则:宣肃肺气
• 外感咳嗽者,佐以疏风解表;内伤咳嗽者,佐以燥湿 化痰,或清热化湿,或益气健脾,或养阴润肺等法随 证施治。
1.外感咳嗽
• (1)风寒咳嗽
• 证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恶寒无 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指纹浮红)。
咳嗽的分类
• 四、咳嗽节律
• 1.单声咳嗽:见于喉炎、气管炎、吸烟及早期肺结核 患者。
• 2.阵发性与痉挛性咳嗽:见于异物吸入、百日咳、哮 喘、支气管内膜结合与支气管肿瘤等。
• 3.连续性咳嗽:多见于支气管与肺部炎症。
鉴别诊断
• 1.外感咳嗽与感冒:两者均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 状,但感冒,以鼻咽部症状较为突出,咳嗽、咳痰一 般不明显,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而外感 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偶有胸闷、气急、喘息, 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或发现粗的干啰音,咳嗽后消失, 两肺底可有散在干、湿啰音,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 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慢性咳嗽
• 3.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慢性咳嗽伴 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常伴有 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有咽后壁 粘液附着感,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低热等; (2)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色 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有 时可见咽后壁粘液样物附着;(3)针对性治疗如抗 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和白三烯受体拮 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 (4)鼻窦炎所致者,鼻窦X线平片或CT片可见相应 改变。
辨证思路
• 1.辨外感与内伤:起病急、病程短,伴发热、鼻塞流 涕等表现为外感咳嗽;起病缓、病程较长,伴不同程 度的脏腑功能失调者为内伤咳嗽。
• 2.辨咳声:咳声洪亮有力多为实证;咳而声低气怯多 为虚证;咳嗽声重频作多为风寒咳嗽;咳声高亢,或 声浊不爽,多为风热咳嗽;咳嗽痰鸣辘辘多为痰湿咳 嗽;咳声重浊,喉间痰鸣,多为痰热咳嗽;咳声无力 多为气虚咳嗽;咳声嘶哑,气短声低,多为肺阴不足。
• 2.CVA(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1)持续咳嗽>4 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 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 福莫特罗)等抗哮喘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症状明显缓解; (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性; (4)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阳性 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疾病 引起的慢性咳嗽。
• 2.迁延性咳嗽:2-4周
• 3.慢性咳嗽:>4周,分为特异性咳嗽与非特异性咳 嗽。前者指咳嗽是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 如百日咳、肺结核、哮喘等;而后者指咳嗽为主要或 唯一表现,X线胸片未见异常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 婴儿期: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咳嗽和先天性疾 患(如先天性气管、支气管、肺发育异常,胃食管反 流,其他先天性心胸异常等)。
• 病位在肺,常涉及脾。
• 病机:肺脏受邪,失于宣降,肺气上逆。
• 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临床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1.病史:多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病 前多有感冒病史。
• 2.临床表现:以咳嗽、咯痰为主症,肺部听诊两肺呼 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 鼾音 干啰音 捻发音 小水泡音 中水泡音
1.外感咳嗽
• (2)风热咳嗽
• 证候:咳嗽不爽,咳声高亢或声浊,痰黄粘稠,不易咯出, 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 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可由风热犯肺所致, 或风寒犯肺转化而来。
• 肺热重者,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风热表证重 者,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若风热夹燥者,症见干咳频 作,无痰或痰少黄稠难咯,咳剧胁痛,甚则咯痰带血,口 干欲饮,舌质红干,舌苔黄,脉细数,指纹紫滞;若风热 夹湿,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纳呆,舌质红,苔黄腻, 脉濡数,指纹紫滞。
• 幼儿期:除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外,常见病因为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又称鼻后滴流综合征(UACS)、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气道异物、胃食管反流等。
• 学龄前期:尚需考虑支气管扩张等。
• 学龄期:尚需考虑心因性咳嗽等。
慢性咳嗽
• 1.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多见于<5岁的学龄前儿童): (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呈刺激性干咳 或少量白色黏痰;(3)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4)肺通气 功能正常;(5)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6)除外引起慢性 咳嗽的其他原因。如果咳嗽时间>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