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社会学的论文
动物兽医社会学的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

动物兽医社会学的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动物兽医社会学是一个研究动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福利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动物兽医社会学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影响。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它包括动物的身体健康、行为表现、情感状态以及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动物福利的提高是一个社会道德责任,也与社会发展和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息息相关。
动物兽医社会学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在兽医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活状况,为提供更好的动物福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动物伦理是指人类对待动物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它涉及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的权利、利益和尊严。
动物伦理的核心是尊重动物的生命和福祉。
动物兽医社会学在研究动物福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对待动物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正确对待和保护动物提供了指导。
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动物兽医社会学的研究中,保障动物福利是基于对动物伦理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人们应该将动物视为有感情和有权利的个体,应当尽力保护和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只有在尊重动物伦理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动物福利的提升。
为了推动动物福利的提升,社会应该加强对动物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动物兽医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公众也应该增强对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关注和了解,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动物保护和福利事业中来。
总而言之,动物兽医社会学对于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动物福利水平和尊重动物伦理价值是人们对待动物的道德和伦理责任。
只有注重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的权益,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做出贡献。
动物社会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动物社会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动物社会行为学是对动物群体和个体生存、繁殖、交配、社交和沟通等方面的研究。
动物社会学研究人类、哺乳动物、昆虫、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各类动物。
本文将由浅入深地介绍动物社会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结合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进行讨论。
一、概念动物社会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了解动物的群体生存策略、群体内部互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习性的形成。
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社会性行为,可深入研究动物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推动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在展开动物社会学研究时,必须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动物种类和个体形态的差异,例如年龄、性别、体型大小等;二,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气温等;三,动物行为与生态系统交互的关系;四,动物个体行为的反应和相互作用。
二、动物社会行为学研究的进展随着生态、进化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生态学的交叉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习性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了其生存策略、繁殖方式和社交互动等方面。
此外,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技术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如GPS跟踪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下面将介绍动物社会学研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 红狼社会生态学红狼(Red Wolf)是北美洲的一种野生狗类。
由于野生环境的大幅缩小,目前红狼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少。
研究表明,红狼的社交行为和繁殖习性在种群保护和恢复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发现引起了对野生狗保护和管理的关注。
2. 小型豹猫繁殖习性豹猫是一种介于猫科和鼬科之间的猫形动物。
由于其数量的骤减,保护豹猫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跟踪调查表明,豹猫的最大繁殖期是在春季。
研究了豹猫社交行为和生态习性,有助于确定物种保护的策略。
3. 雀科鸟类的群体繁殖雀科鸟类是一种社会性鸟类,群体繁殖是他们的行为特点之一。
许多雀科鸟类有着强烈而复杂的社交系统,牠们的行为内容涉及到信号传递、相互认知、人口数量限制等。
生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理论

生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理论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行为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各种层次。
在生物学的领域内,动物行为学涉及到许多层面,包括动物如何找到食物和水源、如何避免被捕食者、如何建立社会组织,以及如何找到配偶并繁殖。
这篇文章将探讨动物行为学中的理论和概念。
1. 马克斯韦伯的行为分析法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行为分析法,它缩短了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时间。
该方法着重于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而不是观察它们的行为本身。
例如,如果一个动物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吃了很少的食物,那么这个行为有可能是由于生存pressures引起的。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指的是动物如何通过经验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这些经验包括惩罚和奖励,以及对某些刺激的反应。
这种学习是通过一系列试验和错觉中获得的。
3. 成长理论成长理论是研究动物从婴儿到成年的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该理论包括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动物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成年动物长期处于低营养的环境中,它的身体和大脑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
4.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理论涵盖了动物与环境、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因素包括食物、水源和栖息地的可用性,以及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如何适应和应对其自然环境。
5. 社会行为学理论社会行为学理论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这个领域涉及到了动物的性别、年龄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研究社会性动物时,人们会研究群体中阶层和地位的影响,以及动物如何建立社会和家庭组织。
总之,动物行为学理论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行为发展、学习、生态和遗传变异、社会行为和适应环境等。
通过这些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他们的自然环境,并帮助人类更好地保护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
动物行为和社会学的探究

动物行为和社会学的探究动物行为和社会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其中前者探讨的是动物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结构。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两个领域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而这些共同之处也成为了许多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社交动物的行为模式社交动物是指那些生活在团体中互相依存、交往紧密的动物,比如一些猴子、狼群、大象和海豚等。
这些动物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都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通常与社会学中的相似,例如利用声音交流、分工合作、互相协作等等。
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行为模式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这也为动物行为和社会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线索。
例如,在一些猴子群体中,成员们分工合作进行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寻找食物、建造巢穴、保卫领地等等,而成员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相互协作,以确保整个群体的生存。
这种分工合作的行为模式与人类社会中的组织结构非常相似,因此猴子群体成为了研究社会学的重要模型之一。
社交动物的扩散除了行为模式之外,社交动物的扩散也成为了动物行为和社会学研究的重点。
正如人类社会一样,动物群体也会不断地扩张和崛起。
这些动物群体之间的“战争”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学现象,因为它们涉及到相互合作、较量、信任和矛盾解决等等。
例如,黑猩猩群体之间的“战争”一直是动物行为学家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黑猩猩是社交动物中最具攻击性的一种,常常展开激烈的战斗以争夺资源和领地。
这些战斗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策略,甚至还包括政治和反抗等因素。
因此,研究黑猩猩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矛盾解决,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学中相似的现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社交动物的群体结构除了行为模式和扩散之外,社交动物的群体结构也是动物行为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关键领域。
在动物群体中,可以看到明确的阶层结构,例如领袖、顺从者等等。
这种阶层结构往往也反映了一些社会学现象,例如权力分配、资源分配等等。
动物的社会等级与行为

动物的社会等级与行为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行为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社会等级和行为,我们将从动物社会等级的概念入手,并通过几种典型的动物社会组织形式来展开论述。
一、动物社会等级的概念动物社会等级是指在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
这种等级关系主要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比如进食、繁殖、争斗等。
在动物社会等级中,一些个体处于高位,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而另一些个体则处于低位,资源和优势相对较少。
动物社会等级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一系列行为的调控和展示。
二、狮群的社会等级与行为狮子是典型的社会动物,它们一般以狮群的形式生活。
在狮群中,一般有一只雄狮作为领导者,其他雄狮相对较弱,往往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雌狮一般比雄狮地位更低,但她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权。
领导者通过咆哮、标记等行为来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参与群体的狩猎、防御等重要活动。
三、蚂蚁的社会等级与行为蚂蚁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以蚁巢为单位生活。
蚂蚁社会中存在着明确的劳动分工,不同的个体承担不同的任务。
蚁后作为最高等级的个体,负责繁殖和控制整个蚁群的生活秩序。
工蚁和兵蚁则负责搜集食物和保卫蚁巢。
蚂蚁之间通过化学信息素的交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地位,保持社会等级的稳定。
四、猕猴的社会等级与行为猕猴是典型的社会性灵长类动物,它们以群体的形式生活。
在猕猴群体中,一般有一只雄猴作为领导者,其他雄猴相对较弱,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雌猴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她们拥有更多的繁殖权和资源。
领导者通过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行为来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参与猎食、争斗等关键活动。
五、蜜蜂的社会等级与行为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以蜂巢为单位生活。
蜜蜂社会中存在着复杂的分工和组织形式。
蜂后拥有最高社会地位,负责繁殖和控制整个蜂巢。
工蜂和警卫蜂则负责采集花蜜和保卫蜂巢。
蜜蜂之间通过触角和振翅等行为来交流信息和调节社会等级。
六、总结动物的社会等级与行为密切相关,是动物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动物的浪漫求爱方式

动物的浪漫求爱方式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动物的浪漫求爱方式摘要:求偶是动物繁衍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极其浪漫的动物行为。
各种动物的求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以体色与动作、营造巢穴与赠送礼物、争斗等求偶方式。
每种方式都是为了引诱异性,以达到交配的成功。
同时,动物的求偶行为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这有利于选择最强壮的个体繁衍后代,保持物种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生态坏境的变化。
关键词:动物行为;求偶方式;生殖;引言: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它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通讯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生殖行为、心理行为等,是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正文:动物行为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是一切可观察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产生反应过程,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是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任何事物。
其行为的形式包括可见动作,例如:跑、飞、跳、爬等;表现的状态或姿态即动物的静态现象,如:身体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以辨认的一些变化等;形态或生理变化如:一些动物的羽毛在特定的环境中变成另一种颜色等。
其意义有:最大限度地维持个体生存,最大限度地实现物种繁衍,从而更好地维持基因存活。
其中生殖行为动物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动物的生殖行为一般过程包括占区、求偶、营巢、产卵孵卵、育雏等,也是动物在世代延续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或活动。
而其中的求偶行为时动物繁衍的前奏,也是动物种群自我选育、优育的基础。
动物的求偶方式层出不穷,一点也不亚于我们人类,是一种极其浪漫和神奇的行为。
动物的求偶行为一般只发生在繁殖季节,与性激素密切相关。
在繁殖期,尤其是雄性动物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方式,向雄性动物求偶炫耀。
动物的求偶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展示美丽、鲜艳的体色与独特的炫耀动作方式求偶拥有美丽的外表能夺人眼球,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动物行为进化与社会学

动物行为进化与社会学动物行为是生物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的行为模式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而这些行为模式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种的演化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动物行为进化和社会学的研究正是探寻这一过程的关键。
一、行为进化的基本原理行为进化是指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进化行为学的核心思想是:个体有选择地执行某种行为,以获得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这意味着行为模式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1. 个体选择个体选择是指在繁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行为特点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例如,在猎食的过程中,那些能够更有效地获取食物的个体会更容易存活下来,而这些个体的行为特点可能会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2. 亲属选择亲属选择是指通过帮助亲属获得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个体也能间接地传递自己的基因。
这种行为模式在社会性动物中尤为普遍,例如,在某些昆虫社会中,工蜂会帮助母蜂繁殖后代,尽管它们自己无法繁殖。
3. 群体选择群体选择是指对整个群体的选择,例如,某种猛兽的个体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选择力更加复杂,它关注的是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结构与行为进化动物的行为进化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社会结构通常指的是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属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进化机制。
1. 群居动物的行为进化对于群居动物来说,社会结构对行为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蜜蜂的社会结构分工十分明确,工蜂负责采集食物,而雄蜂和雌蜂则负责繁殖。
这种分工合作的行为模式直接关系到整个蜂群的生存和繁殖。
2. 竞争与合作的行为进化竞争与合作是动物行为进化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个体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它们发展出更有效的繁殖模式和策略;另一方面,合作行为也能够提高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三、动物行为进化的实例研究通过对具体物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行为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生物和社会学——社会进化和动物行为

生物和社会学——社会进化和动物行为生物学和社会学是两个看起来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进化理论认为,所有社会现象都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而自然选择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因此,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社会进化中个体和种群适应性的深入理解。
基因与行为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例如,某些松鼠品种具有“跳跃”行为,而其他品种的松鼠则不具备相同的行为。
这些品种的遗传差异导致了它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而这种差异是源自它们的遗传基因。
在社会进化中,基因对整个个体行为的影响非常重要。
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差异反映了它们的基因组差异。
社会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基因影响了动物的行为,进而影响了它们取得资源和繁殖后代的成功率。
如果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提高了个体的生存或繁殖成功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认为是适应性进化的产物。
动物社会行为动物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学习性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动物之间的社会互动通常存在于具有高亲缘度的个体中,这种组织形式被称为“群体”。
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由于群体的亲缘关系以及内部的竞争和合作,不同种群之间会出现不同行为的进化,这也是社会进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然而,动物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由遗传因素所驱动的。
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还受到环境、学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一些灵长类动物中,社会学习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模式。
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非常具有学习能力,它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模式的轮廓符合于种群文化,这种模式的思路也反应了对特定问题的最佳适应策略。
因此,尽管个体的行为模式被 J 基因所驱动,但环境因素会对行为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一种动物的行为将自适应地改变,以便应对环境威胁或者为反应内部的协作能力。
然而,这种环境影响又可能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
结论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结合了非常多的实验和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动物的求偶行为
摘要:动物的繁殖是他们一生的目标,而求偶是动物繁殖的首要工作。
求偶行为的形式多样,雄性动物为博得雌性动物的亲睐,要借助各种礼物,小技巧,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让种群繁衍下去。
求偶行为对保护种群的优良素质,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了解动物的求偶行为可以帮助人类破坏有害的昆虫及动物的繁殖及减少数量,增加收益。
关键词:求偶,遗传基因,礼物,信号,雄性动物
动物的求偶行为是自然界中为常见,且有趣的现象。
动物的一生努力生存是为了繁殖,配偶的基因对它们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求的一个好的配偶是一场激烈的角逐。
一般,求偶行为的主体是雄性动物,所以多数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好看,雄性动物为了求偶,使出浑身解数,为博“美人一笑”。
求偶是动物繁衍的前奏,也是动物种群自我选育、优育的基础。
不同的鸟类有各自的求偶行为。
如善鸣的雀形目鸟类在枝头跳跃、欢叫以吸引异性;鹤类则翩翩起舞,以优美的舞姿来赢得对方的好感;羽毛华丽的雄孔雀,光彩照人,相互展示漂亮的羽毛以招引雌性,等等。
求偶行为对保护种群的优良素质,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每种动物的求偶行为都有物种的特异性,即使是很相近的物种也有细微的差异,这可以避免不同动物的种间杂交。
种间杂交在相近物种之间也有时发生,如马和驴杂交生骡,狮和虎也能杂交产仔,但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人工喂养的特殊环境下。
(2)求偶行为会刺激对方神经的兴奋,并激发与生殖有关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以协调雌雄双方的排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率。
(3)求偶行为使雌雄双方有更多选择机会,使后代获得良好的遗传基因组合。
求偶不成的,常常是群体中的弱者。
例如鹿科动物,雄性为争夺配偶而斗殴,失败的弱者,多为幼小刚成年或年老体衰者、瘦弱有病者,它们不被雌鹿选中,对物种的繁衍有利。
动物想要成功求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雌性动物很聪明,很会借机提高自身的价值。
为此雄性动物简直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法子去哄雌性动物。
(1)雄性动物送出的礼物越大,越有价值,雌性动物与之交配的概率就越高。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两名生物学家娜塔莎·里巴斯和里昂·赫克汉姆用一种舞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图找到雌性昆虫要求没有价值的礼物作为交配的前提条件的原因。
他们发现,雌性舞蝇如果收到大块有价值的礼物,它们与雄性交配持续的时间,要比只得到小块礼物或大块但却无价值的礼物时交配的时间长。
交配的时间越长,雄性昆虫的精子让雌性昆虫的卵子受精的机会就会增加。
当雌性昆虫只是得到小块有价值的礼物时,交配的时间就会变短。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至少以雄性昆虫的观点看,无价值的大块礼物与有价值的小块礼物的作用相同,这两种礼物都可以让它们得到与雌性交配的机会。
设想在较短时间内雄性昆虫就可以完成交配,这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因为那些无价值的礼物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尽管交配的时间较短,但是可以获得较多的交配机会。
因此,雄性昆虫往往会选择那些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的大块无价值礼物送给雌性。
(2)繁殖期间,雌性对雄性的欺骗行为十分敏感,要想蒙混过关可不容易。
娜塔莎·里巴斯和里昂·赫克汉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当代生物学》刊物上,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使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在真正赠送礼物的物种中,雌性对繁殖期间的雄性欺骗行为非常敏感。
”
里巴斯和赫克汉姆需要确信,雌性舞蝇在选择交配对象的时候是对最大的有价值的礼物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拥有最大体型的雄性做出反应,因此雄性要想得到雌性的欢心就必须
送出最大的有价值的礼物。
在繁殖季节,一对雄性和雌性舞蝇在公共活动区相遇,这是一种求偶现象,这对昆虫相互吸引然后飞到周围的植物上交配,研究人员跟着它们来到着陆的地方。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对情侣刚刚开始交配,科学家们轮换提供四份礼物:大块有价值的礼物(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一个完整的被捕昆虫)、大块的无价值的替代品(棉球)、小块的有价值的礼物(被捕昆虫的碎片)、小块的无价值的替代品(小粒的棉球)。
尽管科学家很机警地替换礼物,成功率也只有20%。
不过,科学家注意到雌性舞蝇只有收到礼物后才会同意交配,但它们对礼物是否“贵重”并不在意,真礼物或替代品都可以,否则它们就会立即停止交配,而雌性舞蝇一旦收到替代礼物就开始交配。
(3)有些物种,雄性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获得雌性的青睐。
科学家发现动物有欺骗的本能,女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心上人送一些礼物,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礼物都可以让一个姑娘高兴好几天,更不用说美轮美奂的贵重礼品了。
可是女士们,如果你渴望你的恋人送给你美丽高贵的钻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也许你的恋人希望讨得你的欢心但又不肯出血,可能会将一颗假钻石送给你!科学家发现,动物界确实存在雄性动物用一钱不值的礼物“骗婚”的现象。
(4)雄性动物会向雌性动物赠送一些毫无价值的礼物以骗取对方的芳心。
动物有欺骗的本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动物王国,雄性动物会向雌性动物赠送所谓的“结婚”礼物,但这些礼物也许是一文不值的“伪劣品”。
在动物界,赠送结婚礼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些礼物通常包括营养丰富的被食动物或者是干燥的昆虫碎片,雌性动物一边与雄性动物交配,一边吃着雄性动物为讨好它而送的“厚礼”。
生活中我们留心会发现那些很普通的现象其实就是动物的求偶信号和行为,是雄性动物为了吸引异性动物而故意做的,与我们人类的行为很是相像,列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如下:发光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
但这种信号往往被第三者——狼蛛非法利用,结果双双被捕,成了爱情的牺牲品。
鸣叫以嘹亮的鸣声呼唤配偶的动物较多,其中有些只是简单的鸣叫,如蝉类。
有些鸟类则伴有炫耀歌喉或滔滔不绝地“表白”。
这种方式也容易暴露目标,往往酿成爱情悲剧。
激素诱导这是最安全的求偶密码,多见于昆虫。
如雌蝗在远处的草丛中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雄蝗头上的一对触角像电视接收天线一样,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这种信号,及时飞来,喜从天降,巧结良缘。
送礼这是一种奇特而温柔的求偶方式。
如一些蝇类,雄性在求偶前先建造一个细软的和自身大小相当的丝质球,然后带球飞到蝇群中,并在那里绕圈飞行以吸引雌蝇。
雌蝇相中之后,接受礼品,结成配偶双双离开蝇群,完成交配。
有些则事先捕获猎物;如蚊子成昆虫翅片,有些还用丝缕裹在所获猎物上,使其显大,也许有更大的引诱作用;有些动物已经把“送礼”发展为“请客”的形式,如公鸡找到食物之后,常常邀请母鸡共享美餐,居心便是交配,有时甚至不等母鸡食完,便色相毕露。
诱骗公鸡宴请母鸡共进晚餐之后行奸还算有心,卑劣的是有些公鸡并没有找到食物,却假意啄食、呼唤,并不时绕圈偷看母鸡是否上钩。
有些母鸡尚能识破奸情,静观不动,而一些经验不足的经不起诱惑,兴冲冲奔去,结果失身受辱。
炫耀这种行为多见于水鸟。
如雄鸭子经常在雌鸭面前脉脉含情,不时用喙梳理羽毛,并涂擦脂肪,使羽毛平伏光洁,以炫耀自己的美丽姿态。
有些鸟则只梳理色彩鲜明或者色彩别致的地方。
最进步的是鸳鸯,它只象征性地用喙触碰一下翅翼上一根特别大的橙色羽毛。
鹑鸡类雄性凭着花丽的外表、雄健的气魄,常在雌性面前展翅、度步、开屏等,以炫耀自己的健美。
有些鸣禽则以歌舞的方式进行炫耀,从而取得配偶。
纠缠一些动物雄性不被雌性相中,往往纠缠不休,穷追不舍。
如牛、鸡常有爬背等唐
突行为;有些鸟类则形影不离,滔滔不绝地表白、献殷勤,影响对方的休息、取食等,雌性无奈只好满足对方的要求,形成“凑合婚姻”。
情杀这是一种激烈的求偶方式。
例如,雄性鳄鱼为争夺雌体而叫嚣绕转;雄的鲑鱼常常整天地相互争斗;雄鍬形虫的巨型大颚常被其他雄虫咬伤。
又如流苏鹬的雄性二者拼命争斗,雌性却歇在一旁观战,最后则和战胜者同去。
这种方式在哺乳类中最为普遍。
在激烈的争斗中,雄的常有特别的武器,如雄鹿的角、公鸡的距;有的还有特别的防御工具,如雄狮的鬣、雄鲑的钩形上颚等。
独占这是情杀的续集。
凯尔盖朗岛上的海象,每年11月~12月,雄海象到海岸搏斗,得胜者把别的雄性赶到边缘地带,然后独占雌性,组成“一夫多妻”制的家族。
又如猴群中的猴王,利用权势长期独占所有雌猴。
但由于雌猴过多,里面难免有受冷遇都与一些“光棍”无私。
强奸这种方式在鸟类和哺乳类中常常发生它们中的雄性较雌性强壮,且有战斗武器,具备强奸的先天条件。
如公鸡常对软弱母鸡反复强奸,对拒奸逃跑的母鸡穷追不放直至就范,有些公鸡甚至对拒配在造窝孵卵期的母鸡也不放过。
又如猿猴类雄性则不需要过多地施用武力,仅以威吓就使正欲拒配逃走的雌猴屈从受配。
这算是动物中最简单而粗暴的求偶方式。
动物的繁殖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甚至可以为此付出生命。
求偶行为的成功是繁殖成功的基础及首要工作,因此雄性动物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讨好雌性,甚至与情敌争得你死我活。
然而其中却很富有趣味及智慧,使我们人类不得不佩服。
同时了解动物的求偶行为也可以帮助人类破坏有害的昆虫及动物的繁殖及减少数量,增加收益。